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

文档序号:661516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尤指一种电脑机箱内的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脑机箱内装有很多部件,如电源、光驱、硬盘及主板等,在使用过程中,各个部件都 会产生热量而使整个机箱内的温度升高,当机箱内的温度过高时,各个部件可能就无法正常 工作,所以为了保障这些部件能正常工作,部件的散热就显得很重要。
通常采用的散热方法是在部件上加装散热片,再在散热片的基础上加装风扇模组使它们 进一步降低热源的温度,最后通过机箱开孔和风散的导流,把热流排放到机箱外。在这种设 计中,各个部件同属一机箱内的空间且各个部件产生的热量不一样,如此一来,部件之间势 必会相互干扰,不利于部件的散热,部件上的风扇配置不当也不利于其散热。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分隔区域进行散热、成本较低的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
一种散热系统,应用于装有若干个发热元件的电脑机壳内,该散热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 别容置发热元件的散热区域,每一散热区域均设有用于将其内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 流通排出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用于构造一电脑机壳内的散热区域,该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机壳内发热元件的位置分布划分至少两个散热区域;每个散热区域根据 其内部发热元件总功率的大小设置至少一散热装置;利用该散热装置使其对应散热区域内的 热量通过空气流动排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该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包括三个散热区域,各个区域内的发热元件 互不干扰,提高各个区域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图l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的平面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l,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的散热系统及其构造方法可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 及个人电脑机箱内。该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是先根据电脑机箱内的发热元件的分布,将电脑 机箱分成若干个散热区域,再根据各个区域内的发热元件总功率的大小配置相应的用于散发 对应散热区域内热量的散热装置以增强电脑机箱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 一机壳l包括一顶盖板、 一底板ll及与该底板ll两侧相垂直的一前盖 板13和一后盖板15。该机壳1内主要发热元件包括一电源12、 一光驱14、 一硬盘16及一主板 2。该主板2的一端装设有两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及靠近所述CPU的内存条25, 每一CPU上都设有一散热片23,该主板2的另一端包括多个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扩展插槽27。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系统根据发热元件的分布将该机壳1用两平行的隔离体271分 隔成三个散热区域IO、 20及30,该散热区域20置于该散热区域10与该散热区域30之间,每一 散热区域均包括分别设在该机壳的前盖板13上的一进风口和该后盖板15上的一出风口 。该三 个散热区域10、 20和30内的散热装置分别为不同功率的风扇模组121、 131和133。
该散热区域10内的发热元件包括装设在该机壳1内的电源12、光驱14及硬盘16,该风扇 模组121装设在靠近该电源12的一端的后盖板15上,该散热区域10内发热元件工作产生的热 量通过该风扇模组121形成空气流动从其对应的出风口排出。
该散热区域20内的发热元件包括插接在该主板2的PCI扩展插槽27中的扩展卡,该风扇模 组131装设在该机壳1对应所述PCI扩展插槽27的前盖板13上,该风扇模组131上设有一固定架 132,该散热区域20内发热元件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该风扇模组131形成空气流动从其对应的 出风口排出。
该散热区域30内的发热元件包括装设在该主板2上的两CPU和内存条25,两风扇模组133 装设在该机壳1对应CPU的前盖板13上,该机壳1的后盖板15上还装设有置于该散热区域30内 的两风扇模组153,该散热区域30内发热元件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该前盖板13上的风扇模组 133与该后盖板15上的风扇模组153形成空气流动从其对应的出风口排出。
请继续参阅图3,组装该散热区域10、 20和30时,先把该风扇模组131、 133固定在该机 壳1的前盖板13上,把该固定架132固定在该风扇模组131上,把一隔离体271的一端固定在该 机壳1的后盖板15上,另一端固定在该风扇模组131的固定架132的一侧上与机壳1形成封闭的 散热区域10,再把另一隔离体271的一端也固定在该机壳1的后盖板15上,另一端固定在该风 扇模组131的固定架132的相对另一侧上与机壳1形成封闭的散热区域30,两隔离体271之间形成该封闭的散热区域20,最后把机壳l的顶盖板装上,该机壳I分为三个散热区域IO、 20和 30后,各个区域内发热元件互不干扰且各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很快地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系统,应用于装有若干个发热元件的电脑机壳内,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别容置发热元件的散热区域,每一散热区域均设有用于将其内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流通排出的散热装置。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机壳包括一前盖板 和一后盖板,该两散热区域内的散热装置分别为装设在该前盖板上的风扇模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系统的其中一 散热区域内的发热元件包括装在该机壳内 一主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内存条,另一散热区域内 的发热元件包括插在该主板上扩展插槽中的扩展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机壳后盖板上对应 每一散热区域也分别装有至少一风扇模组,每一散热区域内的热量藉由该机壳前盖板上的风 扇模组与该后盖板上的风扇模组形成空气流动排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区域为一狭 长形矩形,与其对应的机壳前盖板上及后盖板上分别设有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 。
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两散热区域之间设 有一使其相互隔开的隔离体。
7. 一种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用于构造一电脑机壳内的散热区域, 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机壳内发热元件的位置分布将电脑机壳划分为至少两个散热区域; 每个散热区域根据其内部发热元件总功率的大小设置至少一散热装置;利用该散热装置使其对应散热区域内的热量通过空气流动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区域内的散热装置均为风扇模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区域为一具有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的狭长形矩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两散 热区域之间设有一使其相互隔开的隔离体。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系统,应用于装有若干个发热元件的电脑机壳内,该散热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分别容置发热元件的散热区域,每一散热区域均设有用于将其内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空气流通排出的散热装置,一种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用于构造一电脑机壳内的散热区域,该散热系统的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机壳内发热元件的位置分布划分至少两个散热区域;每个散热区域根据其内部发热元件总功率的大小设置至少一散热装置;利用该散热装置使其对应散热区域内的热量通过空气流动排出,该散热系统中各个区域内的发热元件互不干扰,提高各个区域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G06F1/20GK101344809SQ20071020107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
发明者辉 余, 王木成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