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系统及存储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646136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存储系统及存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据备份的技术。
技术背景例如,根据专利文献l,磁盘阵列装置在作为和存储原始数据的磁盘装置 物理上不同的存储区域的更新数据存储磁盘装置上进行取得快照后的数据更 新。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2067号公报作为备份的一种方法,具有备份服务器从备份源的存储装置读出数据, 把读出的数据向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写入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例如在 备份服务器的备份性能比备份源和/或备份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备份性能低 时,备份服务器的备份性能成为瓶颈。另外,作为备份的一种方法,考虑取得在快照取得时刻的逻辑巻的快照, 把该快照作为备份源的方法。但是,当把该快照作为快照取得时刻的逻辑巻自 身的复制(以下称为巻复制)时,在存在多个快照取得时刻时,需要和快照取 得时刻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巻复制,因此,存储资源的消费量增大。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可以不需要备份服务器进行备份,而且能 够把和巻复制不同的快照作为备份源进行备份。根据后述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将会变得明确。具有主巻和复制存储区域,所述主巻是通过写入从上位装置发送的数据 元素产生更新的逻辑巻,所述复制存储区域是复制主巻和该主巻中的更新前的 数据元素的存储区域。对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和表示多个数据元素的多个实际存储位 置的多个地址信息元素的对应进行管理,所述快照巻是用于逻辑保存主巻的快 照图像的虛拟逻辑巻,所述多个数据元素构成主巻的快照图像。在初次备份中,在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备份在多个地址信息元素表示 的全部实际的存储位置存储的全部数据元素。在该初次备份后,在随着主巻被更新快照巻也被更新,由此在快照巻和 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产生差分时,更新用于管理快照巻内的哪个虚拟存储 装置与差分相当的差分管理信息。在以后的备份中,根据与根据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虚拟存储位置对应的 地址信息元素确定与快照巻和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的差分相当的一个以上的 数据元素的实际的存储位置,把位于所确定的实际的存储位置处的一个以上的 数据元素备份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例。图2表示图1的控制器的结构例。图3表示巻对管理具有的第一管理信息例。图4表示巻对管理具有的第二管理信息例。图5表示巻对管理具有的第三管理信息例。图6表示磁带管理所管理的磁带池的逻辑图像例。图7表示磁带组的存储信息例。图8表示磁带管理具有的管理信息例。图9表示备份数据管理具有的管理信息例。图IO表示磁带的记录形式例。图ll表示全备份时在磁带中记录的管理信息例。图12表示差分/增量备份时在磁带中记录的管理信息例。图13表示接收到写请求的存储子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图14表示全备份处理的处理流程的一部分。图15表示全备份处理的处理流程的剩余部分。图16表示差分备份处理的处理流程。图17表示增量备份处理的处理流程。图18表示通常恢复处理的处理流程。图19表示对再同步处理的处理流程。图20表示对分割处理的处理流程。 图21表示差分恢复处理的处理流程。 图22表示增量恢复处理的处理流程。 图23表示差分备份处理的概要的一部分。 图24表示差分备份处理的概要的剩余部分。 图25表示增量备份处理的概要的一部分。 图26表示增量备份处理的概要的剩余部分。 图27表示差分恢复处理的概要。 图28表示增量恢复处理的概要。 符号说明100主计算机,101存储子系统,125磁带库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存储系统中具备主巻和复制存储区域,所述主巻 是通过写入从上位装置发送的数据元素产生更新的逻辑巻,所述复制存储区域 是复制主巻中的更新前的数据元素的存储区域。该存储系统可以具有快照管理 部、全备份部、差分管理部、以及部分备份部。快照管理部能够管理用于逻辑 保存主巻的快照图像的快照巻(虚拟逻辑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和表示 构成快照图像的多个数据元素的多个实际存储位置(主巻和/或复制存储区域 中的位置)的多个地址信息元素的对应。作为全备份,全备份部能够在备份目 的地存储装置中备份位于多个地址信息元素所示的全部存储位置的全部数据 元素。差分管理部在全备份后,随着主巻被更新快照巻也被更新,由此在快照 巻和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产生了差分时,更新用于管理快照巻内的哪个虚 拟存储装置与差分相当的差分管理信息。作为部分备份,部分备份部根据与根 据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虚拟存储位置对应的地址信息元素,确定与快照巻和备 份目的地存储装置的差分相当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的实际的存储位置,把位 于所确定的实际存储位置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备份到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 装置中。主巻例如可以使用随机存取型存储装置构成。作为随机存取型存储装置, 可以采用硬盘、闪速存储器等各种存储装置。作为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例如可以采用顺序存取型存储装置。作为顺 序存取型存储装置,可以采用磁带等各种存储装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差分管理部可以通过差分管理信息管理全备份后的 快照巻和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的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快照巻中的多个虚 拟存储位置的哪个存储位置。各次的部分备份是差分备份。差分备份是对存在 于与根据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一个以上的虚拟存储位置对应的一个以上的地 址信息元素所示的一个以上的实际位置的一个以上的差分数据元素进行备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差分管理信息中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例 如后述的备份用位图)、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例如后述的差分用位图), 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 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快照巻中的 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存储位置逻辑存储的数据元素是备份对象的信息。 根据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例如逻辑 和)的结果,可以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的哪 个存储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快照图像是分割了主巻和快照巻的巻对(volume pair) 时刻的主巻的数据图像。差分管理部在从分割了巻对的时刻开始到下一次分割 该巻对的时刻之间,如果在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 生了更新,则更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被更新的存储位置。差 分管理部在巻对的分割时,进行该分割时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 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并且使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 元素,之后可以复位(reset)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差分备份中,根据 该差分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能够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哪个虚 拟存储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部分备份部在各次的差分备份中,除了在已确定的 虛拟存储位置上逻辑存在的差分数据元素之外,还可以在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 中备份使用该差分数据元素恢复(restore)快照图像所需要的恢复必要信息。 在恢复必要信息中包含用于确定备份的差分数据元素的位置的、差分备份时刻 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差分管理部可以通过差分管理信息,管理在前一次 全备份或者前一次部分备份后快照巻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的差分 数据元素逻辑存在于哪个虚拟存储位置中。各次的所述部分备份是增量备份。 增量备份是对存在于与根据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一个以上的虚拟存储位置对 应的一个以上的地址信息元素所示的一个以上的实际位置的一个以上的差分 数据元素进行备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例如后 述的备份用位图)、和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例如后述的增量用位图),第一 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位置中的哪个虚拟存储 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与快照巻中的多个 虛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虛拟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是备份对象的信息。可以根据 使用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更新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差分数据元素 存在于哪个虚拟存储位置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快照图像是在分割了主巻和快照巻的巻对时刻的主 巻的数据图像。差分管理部在从分割了巻对的时刻开始到下次分割该巻对的时 刻之间,如果在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 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存储位置。差分管理部在分割巻对 时,可以复位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使该分割时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 盖复位后的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之后复位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增量 备份中,根据该增量备份时的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能够确定差分数据元素 存在于哪个存储位置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部分备份部在各次增量备份中,除了在所确定的虚 拟存储位置存在的差分数据元素之外,还可以在备份目的地存储位置中备份使 用该差分数据元素恢复快照图像所需要的恢复必要信息。在恢复必要信息中包 含增量备盼时刻的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储系统还可以具有恢复部,其在主巻或者别的逻 辑巻中恢复分别与多个时刻对应的多个快照图像中的恢复对象快照图像。恢复 部可以恢复进行了全备份的多个数据元素,其后,使恢复对象快照图像中的、 通过部分备份进行了备份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覆盖进行了恢复的多个数据元素中的、分别与该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对应的数据元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恢复部可以对恢复对象快照图像中的、通过部分备 份进行了备^f分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进行恢复,并且从在恢复对象时刻之前的出恢复对象快照图^f象中的该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以外的数据元素,然后对其进 行恢复,上述恢复对象时刻是部分备份了恢复对象快照图像的时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恢复部可以在作为执行恢复的时刻的恢复执行时刻 的主巻中的多个存储位置中,对于实际存储了构成恢复对象快照图像的数据元 素的存储位置不执行恢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恢复部可以根据恢复执行时刻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 元素以及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的结果,确定主巻中的多个存储位 置中的一个以上的笫 一恢复对象位置,并根据恢复对象时刻的第二差分管理信 息元素,确定主巻中的多个(存储)位置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二恢复对象位置, 在恢复对象时刻,分别在一个以上的第二恢复对象位置中的各个位置恢复进行 了差分备份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在一个以上的第 一恢复对象位置中的一个 以上的第二恢复对象位置以外的位置恢复从在恢复对象时刻之前的时刻进行 了全备份的数据元素组中选择出的与该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恢复部可以执行下述(1)到(3)的处理。(1) 根据恢复执行时刻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在该恢复执行时刻 之前,并且在所述恢复对象时刻之后的各备份时刻的各个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 素的逻辑运算的结果,生成表示主巻中的多个存储位置中的一个以上的恢复对 象位置的恢复位置信息元素。(2) 对于恢复对象时刻以前的各增量备份时刻,在根据该增量备份时刻 的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已生成的恢复位置信息元素或更新后的恢复位置 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的结果所确定的恢复对象位置,恢复在该备份时刻进行了 增量备份或者全备份的数据元素,并且从在该逻辑运算中使用的恢复位置信息 元素表示的一个以上的恢复对象位置中除去已确定的恢复对象位置,由此来更 新该恢复位置信息元素。(3) 如果关于刚刚进行了全备份之后的增量备份时刻(最早的增量备份时刻)的更新后的恢复位置信息元素表示至少一个恢复对象位置,则在该恢复 对象位置恢复进行了全备份的多个数据元素中的、与该恢复对象位置对应的数 据元素恢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恢复必要信息中包含与位图的位对应的存 储位置(主巻或快照巻内的存储位置(存储区域))的存储大小、主巻的存储 容量,上述位图是进行存储的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是顺序存取型存储装置,恢复 必要信息可以记录在与数据元素相比顺序型装置组的上游一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是顺序存取型存储装置,可以 在通过全备份记录的全部数据元素的下游一侧记录部分备份中的恢复必要信 息以及数据元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快照图像是快照取得时刻的所述主巻的数据图像。 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开始到下次的快照取得时刻之间,如果在快照巻 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第 一差分管理信 息元素以便了解该已更新的存储位置,在快照取得时刻,可以进行第一差分管 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使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 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之后,复位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差分备份中, 根据该差分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哪个虚 拟存储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开始到下次的快照取 得时刻之间,如果在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生了更 新,则更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已更新的存储位置,在快照取得 时刻,可以复位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使此时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 复位后的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之后复位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增量 备份中,根据该增量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 哪个虛拟存储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 以及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快照巻中的 多个虛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虚拟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第二以及第三差17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与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虚拟存 储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是备份对象的信息。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开始 到下次的快照取〃彈时刻之间,如果在快照巻中的多个虛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虚 拟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已更新的位 置,在快照取得时刻,可以进行此时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 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使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并 且复位所述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使此时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复位 后的该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之后复位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差分备 份中,根据该差分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 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虛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虛拟存储位置。在增量备份中,根 据该增量备份时的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述快照 巻中的多个位置的哪个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开始到下次的快照取 得时刻之间,如果在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虚拟存储位置产生 了更新,则更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已更新的虚拟存储位置,在 快照取得时刻,可以进行此时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 素的逻辑运算,使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之后复位 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开始到下次的快照取 得时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某个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 新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已更新的位置,在快照取得时刻,可以复位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使此时的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复位 后的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之后复位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可以组合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的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来构成一个实施方 式。例如,存储系统可以选择地执行上述差分备份和增量备份中的任何一个部 分备份。例如,存储系统可以在从上位装置接收到差分备份指示时执行差分备 份,在从上位装置接收到增量备份指示时执行增量备份。上述各部(例如设备关联值取得部、设备识别值计算部以及对应登录部 等)可以通过硬件、计算机程序或其组合(例如, 一部分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剩余的部分通过硬件实现)构筑。计算机程序被读入到规定的处理器中执 行。另外,在计算机程序被读入到处理器中执行的信息处理时,可以适当地使用在存储器等硬件资源上存在的存储区域。另外,计算机程序可以从CD— ROM等存储介质安装到计算机上,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下载到计算机中。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i兌明 中,作为备份的类型,假定存在全备份、差分备份、增量备份三类。在这三类 备份中,差分备份以及增量备份是属于部分备份类型的备份。以下,在说道三 类备份中的两类以上的备份类型时使用斜线7"汇总记载。例如,在指全部 的三类备份时记载为"全/差分/增量备份"。此外,此时的"/"表示"和/或" 的含义。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存储系统是一台存储子系统,上位装置是主计算 机,备份源的存储装置是随机存取型存储装置,具体地说例如为磁盘(以下简 单称"盘"),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是顺序存取型存储装置,具体地说,例如为 磁带。下面详细l又述该实施方式。 (系统结构)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例。图2表示图1 的控制器123的结构例。主计算机100、存储子系统101以及管理终端103使用光纤通道连接,执 行信息或处理请求等的交接。.主计算机100、存储子系统101以及管理终端103 也可以通过LAN (Local Area Network)等通信网络连接,也可以使用专线等 进行连接。主计算机100具有在存储子系统101中写入或者读入信息的应用程序 111、发出巻对控制指示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发出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的 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存储应用程序lll、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以及 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的存储器121、以及用于执行应用程序111、巻对 控制指示程序112以及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122。执行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的CPU 122发出对形成指示、对再同 步指示、对分割指示以及对删除指示等各种命令。以下在程序成为主语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通过执行该程序的CPU进行处理。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发出全备份开始指示、差分备份开始指示、增量备份开始指示以及恢复开始指 示等各种命令。存储子系统101具有控制器123、》兹盘部90以及^ 兹带库装置125。控制 器123具有执行备份数据管理、备份处理以及恢复处理等的备份/恢复控制程 序131;执行磁盘管理、巻对管理、主机I/0处理以及巻对操作处理等的磁盘 控制程序132;以及执行磁带管理、磁带导入处理以及磁带导出处理等的磁带 库控制程序133。磁带库装置125具有多个磁带136、进行磁带136移动的机械人134、向 磁带136写入或者读入信息的磁带驱动器135,用于从存储子系统101取出或 者放入磁带136的磁带导出/导入槽137。磁盘部卯由多个磁盘构成。通过多个磁盘中的两个以上的磁盘构成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or Inexpensive) Disks )组。在该磁盘部90 中,例如存在多个RAID组。基于一个RAID组的存储空间,形成了一个以上 的逻辑巻。因此,在磁盘部90中存在多个逻辑巻。在多个逻辑巻中,例如具 有主巻(主要的逻辑巻)150、池巻151、和作为主巻150和池巻151以外的 逻辑巻的巻124。主巻150是写入从主计算机100发送的写对象数据的逻辑巻。 为了不丢失该主巻150内的数据,执行将后述的快照巻152作为备份源的备份。 在主巻150和快照巻152为对分割状态时,如果把主巻150内的某个数据块更 新为其他的数据块,则池巻151是复制更新前的该某个数据块的逻辑巻。另外,在存储子系统101中,具有表示主巻150的逻辑快照的虚拟巻(以 下称为快照巻)152。快照巻152是逻辑保存在分割了主巻150和快照巻152 的对的时刻的、主巻150的数据图像的巻。快照巻152是虚拟巻,不是实际存 储数据的巻。构成由快照巻152逻辑保存的数据图像的数据存储在主巻150 和/或巻池151中。因此,在执行将快照巻152作为备份源的备份时,从主巻 150和/或池巻151中读出构成由该快照巻152逻辑保存的数据图像的数据,存 储在备份目的地中。磁盘控制程序132具有响应来自主计算机100的对控制指示,执行对控 制的功能。作为对控制,例如具有生成由主巻150和快照巻152构成的巻对的对形成、进行巻之间的差分数据复制的对再同步、在巻之间进行分割的对分割、删除巻对的对删除。》兹盘控制程序132由以下构成进行i兹盘部卯的管 理的程序214、进行巻对管理的程序215、处理来自主计算机100的信息的写 入读入等I/O的程序216、以及进行巻对操作处理的程序217。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由进行备份数据管理的程序211、进行备份处理 的程序212、以及进行恢复处理的程序213构成。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具有 进行备份数据管理的功能,并且为了进行差分/增量备份,还具有管理备份间 的差分数据的功能。而且,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具有向磁带136全/差分/ 增量备份快照巻152的信息、或者在主巻150恢复磁带136的信息的功能。恢 复目的地可以是主巻150,也可以是和主巻150不同的巻(例如巻124)。磁带库控制程序133由进行磁带136管理的程序218、进行磁带导入处理 的程序219、和进行磁带导出处理的程序220构成。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具有 使用磁带导出/导入槽137,导出磁带136的功能以及导入磁带136的功能。管理终端102具有管理画面,具有进行存储子系统101管理的功能。例 如,在磁盘部90中生成逻辑巻(以下有时也称为"LU"),或者发出磁带136 的导出/导入指示。管理画面141例如是管理终端102的未图示的显示装置具 有的显示画面。控制器123具有存储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 -兹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 带库控制程序133的存储器(以下称为控制存储器)201;执行备份/恢复控制 程序131、磁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控制程序133的处理器(例如CPU, 以下称为控制处理器)202;暂时存储信息的高速緩冲存储器203;以及进行 主计算机101 、磁盘部90以及磁带库装置125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LSI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204。图3表示巻对管理程序215具有的第一管理信息例。在巻对管理程序215具有的第一管理信息中,例如包含对构成管理表 301、快照用位图管理表302、以及快照用位图303。对构成管理表301用于管理通过巻对操作处理程序217生成的巻对的构 成信息、状态。在该表301中,对于每个巻对,记录巻对号码311、主巻150、 快照巻313、以及状态314。巻对号码311是唯一识别巻对的号码。主巻150是成为主巻150的LU (逻辑单元)的LUN (逻辑单元号码)。快照巻313是 成为快照巻152的LU (虚拟逻辑巻)的LUN。还可以在一个主巻中构成多个 快照巻。状态314是对状态、分割状态、对状态转移中、分割状态转移中、错 误状态等巻对的状态。对状态是没有维持主巻的静止图像的状态,或者是主巻 150和快照巻152的信息已同步的状态,分割状态是在快照巻152中取得了主 巻150的某个时刻的静止图像的状态,是通过其后来自主机的更新主巻150 和快照巻152的信息不同步的状态。对状态转移中是正在进行向对状态的转移 处理的状态,分割状态转移中是正在进行向分割状态的转移处理的状态。快照用位图管理表302用于对每个巻对,管理主巻150和快照巻152之 间的差分。该差分例如通过快照用位图303进行管理。在该表302中,对于每 个巻对,记录巻对号码321、快照位图号码322、差分管理大小323、以及快 照位图存储位置324。巻对号码321表示哪个巻对的快照用位图。快照位图号 码322是唯一识别快照用位图303的号码。差分管理大小323表示快照用位图 的1位所对应的大小。快照位图存^f诸位置324表示在,兹盘部90中的哪个》兹盘 的何处存储了快照用位图。例如,如果快照位图存储位置324是0: 0—0: 1000, 则表示在从LUN为O的LU的LBAO到1000中存储了快照用位图。关于快照 用位图的存储位置324,为实现参照速度的高速化,可以不存储在磁盘部90 中,而是存储在控制存储器201或高速緩沖存储器203中。例如,如果差分管理大小323为1MB,则331a表示与LU的起始到1MB 对应的块的差分位,331b表示与LU的起始1MB到2MB对应的块的差分位。 在对分割状态下,在所对应的块的某一个中,如果主巻150和快照巻152的信 息不同,则翻转差分位331。例如,表示在主巻150和快照巻152之间,在与 331a、 331b、 331e对应的块中存储的数据相同,但在与331c和331d对应的块 中存储的数据不同。快照用位图的大小由LU的容量和差分管理大小323决定, 例如,如果LU的容量为IOOMB,差分管理大小323为1MB,则一幅快照用 位图的大小为100bit。图4表示巻的对管理程序215具有的第二管理信息例。在巻的对管理程序215具有的第二管理信息中,例如包含快照管理表304 和池构成管理表305。在快照管理表304中具有作为快照用位图303的识別符的位图号码341、 作为该快照用位图303中的各位的识别符的位号码342、以及表示存储了与该 各位对应的数据块的位置的信息的数据存储位置343。数据存储位置343例如 通过逻辑巻的LUN和LBA的组合来表示。在初次将主巻150和快照巻152 组成对时,在主巻150中尚无更新,因此,因为构成快照巻152表示的数据图 像(快照图像)的数据块全部位于主巻150中,所以数据存储位置343的初始 值为主巻150的LUN以及LBA。如果在主巻150中具有更新,在该更新位置 具有的更新前的数据被复制到池巻151中,则对应于与该更新位置对应的位的 数据存储位置343成为复制目的地池巻151的LUN以及LBA。通过参照快照 管理表304或上述的第一管理信息,可知在哪个巻对的何处具有差分,该差分 的数据块被存储在哪个池巻151的何处。在池构成管理表305中包含池巻351。池巻351是分别与一个以上的池巻 151对应的一个以上的LUN。图5表示巻对管理程序215具有的第三管理信息例。在巻对管理程序215具有的第三管理信息中,例如包含备份用位图管理 表306和备份用位图307。备份用位图管理表306用于对每个巻对,管理从对分割状态时的快照巻 152到下次的对分割状态时的快照巻152之间产生的差分。另外,如果从其他 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是用于管理从主巻的静止图像取得时刻到下次的静止图像 取得时刻的对于主巻的更新量。该差分例如通过备份用位图307管理。在该表 306中,对于每个巻对记录巻对号码361、备份位图号码362、差分管理大小 363、以及备份位图存储位置364。巻对号码361表示哪个巻对的备份用位图。 备份位图号码362是唯一识别备份用位图307的号码。差分管理大小363表示 备份用位图的1位所对应的大小。备份位图存储位置364表示在磁盘部90中 的哪个磁盘的何处存储了备份用位图。例如,如果备份位图存储位置364是 10: 0—10: 1000,则表示在从LUN为10的LU的LBAO到1000中进行了存 储。关于备份用位图的存储位置364,为实现参照速度的高速化,可以不存储 在磁盘部90中,而是存储在控制存储器201或高速緩冲存储器203中。例如,如果差分管理大小363是1MB,则371a表示与LU的起始到1MB对应的块的差分位,371b表示与LU的起始1MB到2MB对应的块的差分位。 差分位371在各个对分割状态时被复位(例如使全部差分位371为0),在从 对分割状态时到下次对分割状态时,如果快照巻152中的所对应的块的某一个 中信息不同,则翻转差分位371。如果从别的角度看,从主巻的静止图像取得 时刻到下次静止图像取得时刻如果在主巻中存在更新,则翻转差分位371。例 如,表示在从对分割状态时到下次对分割状态时,与371a、 371b、 371e对应 的块无差分,与371c和371d对应的块具有差分。备份用位图的大小由LU的 容量和差分管理大小363决定,例如如果LU的容量是100MB,差分管理大 小363是1MB,则一幅备份用位图的大小为100bit。图6表示磁带管理218管理的磁带池401的逻辑图像例。 磁带池401由多个磁带136构成,对其中的几个,兹带136进行分组来构 成磁带组411。还具有像磁带136j那样的、没有分组到磁带组411中的磁带。 例如,磁带组411a由磁带136a和磁带136b构成。也可以像磁带B6d那样, 一半在磁带组411b中使用,剩余的一半在磁带组411c中使用。另外,磁带组 411不限于由两个以上的磁带136构成,例如,还具有由一个磁带136、或者 磁带136的一部分构成磁带组411的情况。此外,在该图6中,表示了多个磁 带池401,各个磁带池401内的结构相同,当然,每个磁带池401的结构可以 不同。使用管理终端102以f兹带库装置125为单位生成磁带池401。磁带池401 由磁带库装置125具有的磁带136构成。磁带池401的生成可以由主计算机 IOO进行。可以在磁带库装置125内生成多个磁带池401,也可以跨越多个石兹 带库装置125生成磁带池。在备份处理中,作为备份目的地指定磁带池401, 在未使用的磁带中按照顺序进行备份。备份中使用的磁带可以是未完全记录数 据的磁带,即不是完全未使用的磁带。例如,在备份中,可以在记录有不需要 的数据的磁带上覆盖数据,也可以在中途在记录有数据的磁带上继续追加数 据。通过对备份中使用的磁带分组,形成磁带组411。因此,备份单位成为磁 带组411,以磁带组为单位进行备份数据的管理。磁带组411可以在备份之前 使用管理终端102等预先生成,并作为备份目的地指定磁带組411。已生成的 磁带组411具有根据需要,追加磁带136j那样的没有构成磁带组的磁带的功能。例如,将预先生成的磁带组411a指定为备份目的地,但在无法将全部的 数据写入磁带136a和136b中时,可以在磁带136j中存储剩余的数据,用磁 带136a、 136b、 136j构成磁带组411a。此外,在备份时,可以根据备份对象的数据的大小、和与该数据一起进 行存储的管理信息(例如,包含作为恢复所必要的信息的恢复必要信息的信息) 的大小,预先从磁带池401中确保用于构成磁带组411的磁带区域(一个或者 多个磁带136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存储区域),在该确保的磁带区域中进行备 份,可以在备卩分结束时构成磁带组411。另外,如图6所示,在一个磁带池401中多个磁带组411为连续,在从 同一个快照巻152进行多个备份时,可以在备份日期时间在前的备份的下游侧 位置进行备份日期时间在后的备份。例如,在全备份后进行差分备份时,可以 从与全备份对应的》兹带组的下游(例如紧接其后)开始进行差分备份。另夕卜, 例如,在该差分备份后进行增量备份时,可以从与该差分备份对应的磁带组的 下游(例如紧接其后)开始进行增量备份。通过这样做,在恢复时,能够防止 磁带前进后退频繁发生。图7表示磁带组411的存储信息例。磁带组411由;兹带组信息501和备份数据502构成。备份数据502由数 据管理信息511和数据512构成。磁带组信息501是恢复处理中必要的磁带组 411的管理信息。数据管理信息511是恢复处理中必要的备份源LU (快照巻152)的管理 信息。数据512是备份源LU的用户数据(在主计算机100的应用程序111中 使用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块的集合)。将在后面使用图10、 11、 12说明磁带组信 息501和数据管理信息511。图8表示带管理218具有的管理信息例。在该管理信息中包含磁带池管理表601、磁带组管理表602以及磁带介质 管理表603。磁带池管理表601是用于管理磁带池401的表。在该表601中,记录磁 带池号码611、磁带池构成磁带号码612以及存储磁带组号码613。磁带池号 码611是用于唯一识别磁带池401的号码。磁带池构成带号码612是构成磁带池401的磁带的号码。可以按照IOI、 102、 103的顺序记录磁带号码,为削减 表的容量可以记录为111 — 131,由磁带号码111到;兹带号码131的磁带构成, 也可以使用它们的组合来进行记录。存储磁带组号码613是在-兹带池401中生 成的》兹带组411的号码。例如,/磁带池号码为1的》兹带池401由》兹带号码101、 102、 103的磁带136构成,生成^兹带组号码11、 12、 13的磁带组411。磁带组管理表602是用于管理磁带组411的表。在该表602中记录磁带 组号码621、磁带组状态622、磁带组构成表623、备份源LUN 624、备份数 据种类625、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所属磁带池号码627以及记录曰 期时间628。磁带组号码621是唯一识别磁带组411的号码。磁带组状态622 表示正常、备份中、恢复中、错误等磁带组的状态。磁带组构成带623是表示 磁带组的位置的信息(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例如通过磁带号码631和对象 地址的组合来表示。101: 10—900表示从,兹带号码101的地址10到900。备 份源LUN 624表示备份源LU的LUN。备份数据种类625表示备份数据502 中的数据512是通过全/差分/增量中的哪种备份存储的数据。恢复所必要的磁 带组号码626表示恢复时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1。所属磁带池号码627表示 磁带组411所属的磁带池号码611。记录日期时间628表示开始备份时的曰期 时间。记录日期时间628可以记录备份结束日期时间,也可以记录备份处理时 指定的日期时间。例如,假定按照顺序在2006/4/4的22: 00: 00进行全备份,在2006/4/11 的22: 00: 00进行差分备份,在2006/4/12的22: 00: 00进行增量备份。在 磁带组号码11的磁带组411中,在2006/4/4的22: 00: 00记录了LUN2001 和2002的LU,在磁带号码101、 102、 103中记录有进行了全备份的数据。在 磁带组号码12的磁带组411中,在2006/4/11的22: 00: 00记录了LUN2001 和2002的LU,在磁带号码104、 105中记录有进行了差分备份的数据。在磁 带組号码13的磁带组411中,在2006/4/12的22: 00: 00中记录了 LUN2001 和2002的LU,在磁带号码106中记录有进行了增量备份的数据。为了根据磁 带组号码11的磁带组411的全备份数据502进行恢复处理,仅用磁带组号码 11的磁带组411即可,所以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没有任何记录。 为了根据磁带组号码12的磁带组411的差分备份数据502进行恢复处理,还需要磁带组号码11的磁带组411,所以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记 录有11。为了根据磁带组号码13的磁带组411的增量备份数据502进行恢复 处理,还需要磁带组号码11和12的磁带组411,所以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 号码626中记录了 11、 12。此时,在恢复处理中,按照磁带组号码ll、 12、 13的顺序,进朽v磁带组411的复制处理(乂人》兹带向恢复目的地巻的复制)。或 者,也可以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仅记录记录有上次的备份数据 502的磁带组411的/f兹带组号码621,例如,如果具有指定了磁带组号码13的 磁带组411的恢复请求时,参照磁带组号码13的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 可知需要先进行磁带组号码12的磁带组411的复制处理,进而,参照磁带组 号码12的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可知需要先进行磁带组号码11的磁 带组411的复制处理,进而参照磁带组号码11的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 可知磁带组号码621是全备份数据502,在恢复处理中,可以按照磁带组号码 11、 12、 13的顺序,进行磁带组411的复制处理。磁带介质管理表603是用于管理磁带136的表。在该表603中,记录磁 带号码631、磁带种类632、 l块大小633、磁带容量634、已使用容量635、 磁带状态636、所属it带池号码637以及所属磁带组号码638。磁带号码631 是用于唯一识别磁带136的号码。磁带种类632表示LT03或LT04等磁带的 规格。1块大小633表示磁带136的一个块的容量。磁带容量634表示磁带136 的容量。已使用容量635表示在磁带136中记录有多少容量的备份数据502。 磁带状态636表示正常、未使用、错误等磁带136的状态。例如,正常表示正 常记录了备份数据502的状态,未使用表示没有记录备份数据502的状态,错 误表示由于介质故障等无法使用磁带136的状态。所属磁带池号码637表示磁 带136所属的磁带池号码611。所属磁带组号码638表示磁带136所属的磁带 组号码621。例如,磁带号码101的磁带136记录有备份数据502,属于磁带 池号码1的磁带池401以及属于磁带组号码11的磁带组411。磁带号码111 的磁带136没有记录备份数据502,属于磁带池号码4的磁带池401。图9表示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具有的管理信息例。在该管理信息中包含备份数据管理表701、差分/增量用位图管理表702 以及差分/增量用位图703。备份数据管理表701是用于管理备份数据502的表。在该表701中,记 录备份数据号码711、备份源LUN712、备份目的地磁带组号码713、备份数 据的状态714、备〗分数据种类715以及备份取得日期时间716。备份数据号码 711是用于唯一识别备份数据502的号码。备份源LUN 712表示备份源LU的 LUN。备份目的地磁带组号码713表示记录有备份数据502的磁带组号码621。 备份数据的状态714表示正常、不可恢复、错误等备份数据的状态。例如"正 常,,表示记录了备份数据502可以恢复的状态。"不可恢复"表示备份数据502 丟失无法恢复,但磁带136可以使用的状态。"错误"表示磁带介质故障,磁 带136无法使用的状态。备份数据种类715表示备份数据502是全备份数据、 差分备份数据以及增量备份数据中的哪一种。备份取得日期时间716表示开始 备份的日期时间。备份取得日期时间716可以记录备份结束日期时间,也可以 记录在备份处理时指定的日期时间。差分/增量用位图管理表702和差分/增量用位图703分别是为了进行差分 /增量备份,用于管理全备份以后的磁带库装置125和快照巻152的差分/增量 的数据的表和位图。对于每个备份源LU,通过差分/增量用位图,进行来自全 备份的上述差分/增量的数据的管理。当然,也可以不使用位图,而是通过其 他的方法,例如通过差分/增量的数据的列表来管理差分/增量的数据。例如, 在月初进行全备份,平日进行增量备份,星期日进行差分备份这样的全/差分/ 增量备份运用中,在差分用位图为一幅时无法组合差分备份和增量备份,所以 对每个备份源LU准备用于差分备份和增量备份的两幅位图。在差分/增量用位图管理表702中,记录LUN721、差分/增量用位图号码 722、备份种类723、差分管理大小724以及差分/增量用位图存储位置725。 LUN 721表示进行差分/增量的数据的管理的LU (即,成为差分/增量数据管 理的对象的快照巻152)的LUN。差分/增量用位图号码722是用于唯一识别 差分/增量用位图703的号码。备份种类723表示对应的差分/增量用位图是差 分备份用的位图(差分用位图)还是增量备份用的位图(增量用位图)。差分 管理大小724表示差分/增量用位图的1位所对应的大小。差分/增量用位图存 储位置725表示在盘部90的何处存储了差分/增量用位图。例如,如果差分/ 增量用位图存储位置725是5: 0—5: 1000,则表示存储在LUN为5的LU的LBA0到1000中。关于差分/增量用位图的存储位置,为了实现参照速度的 高速化,可以不存储在盘部90中,而是存储在控制存储器201或高速缓冲存 储器203中。在差分/增量用位图703中,例如,如果差分管理大小724为1MB,则731a 表示与LU的起始到1MB对应的块的差分位,731b表示与LU的起始1MB到 2MB对应的块的差分位。如果所对应的块中某一个被更新,则翻转差分位。 例如,表示731a、 731b、 731e没有被更新,731c、 731d被更新,在进行差分/ 增量备份时,与731c、 731d对应的块成为备份对象。在全备份结束时,差分 用位图和增量用位图被复位。在差分备份和增量备份结束时,只有增量用位图 被复位。差分/增量用位图的大小由LU的容量和差分管理大小724决定,例 如,如果LU的容量是100MB,差分管理大小724是1MB,则一幅差分/增量 用位图703的大小为100bit。图IO表示磁带136的记录形式例。图11表示全备份时在磁带中记录的 管理信息例。图12表示差分/增量备份时在磁带中记录的管理信息例。备份时 在磁带中记录的管理信息例如是在控制存储器201中存储的信息。在磁带136中记录多个块811和多个EOD (EndOfData) 812。对块811 赋予识别各个块811的块号码,块号码,人/磁带136的始端(BOT( Beginning Of Tape)侧)朝向终端(EOT (EndOfTape)侧)取1、 2、 3 .. 这样每次增加 1的值。当4e^兹带136安装在磁带驱动器135中之后立即在磁带136上记录块 811时,在块号码为1的地方记录块811,在记录下一个块811时,在块号码 为2的地方记录块811。之后,在记录块811时,按照在块号码为3的地方、 块号码为4的地方这样的顺序,朝向EOT—侧记录块811。另外,在对磁带 136进行倒带之后立即再生块811时,再生块号码是l的块811,然后当再生 块811时,再生块号码是2的块811,按照这样的顺序向EOT—侧进行再生。 另外,直到最后记录的块811为止进行块811的再生。磁带信息821记录在作为磁带136A的起始块的块号码1中。磁带信息 821可以记录在块号码1和2等多个块中。在全备份时、差分/增量备份时,都 参照磁带介质管理表603,作为磁带信息821,记录磁带号码631、磁带类别 632、 l块大小633、磁带容量634。在记录了磁带信息821的块的下一块号码中记录磁带组信息501。磁带组 信息501也可以记录在多个块中。参照磁带组管理表602,作为磁带组信息501, 在全备份时,记录装置号码921、磁带组号码621、备份源LUN624、备份数 据种类625、记录日期时间628,在差分/增量备份时,记录装置号码921、磁 带组号码621、备份源LUN 624、备份数据种类625、记录日期时间628、恢 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装置号码921是用于唯一识别进行了备份的存储 子系统101的号码。在记录了,兹带组信息501的块的下一块号码中记录数据管理信息511。数 据管理信息511也可记录在多个块中。作为数据管理信息511,在全备份时, 记录LUN931、 LU容量932,在差分/增量备^f分时,参照差分/增量用位图管理 表702,记录LUN 931、 LU容量932、差分管理大小724、差分/增量用位图 703。 LUN931是备份源LU的LUN。 LU容量932是备份源LU的LU容量。 在增量备份时,在,兹带上记录的仅是增量用位图(即,对于每个LU仅一幅), 可以不记录差分用位图。因为进行差分备份还是进行增量备份可以根据来自主 计算机100的指示决定,所以在差分用位图中记录差分备份对象的位,在增量 用位图中记录增量备份对象的位。从记录了数据管理信息511的块的下一块号码开始记录备份源LU的数据 512。在全备份处理中,记录备份源LU的全部数据512,在差分/增量备份处 理中,仅记录差分/增量数据512。如果备份源LU中的全/差分/增量数据512的记录结束,则记录EOD 812, 结束备份处理中的向磁带的记录。在同 一磁带136A中记录其他的备份数据502 时,从EOD 812的下一块号码的块开始进行向磁带的记录。另外,在跨越磁 带136A和136B记录备份数据502时,在磁带136B的起始块中记录磁带信息 821,在下一块号码的块中记录在磁带136A的最终块中记录的信息的后继内 容。下面,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差分备份处理、增量备份处理、差分恢 复处理以及增量恢复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 (差分备份处理的概要)通过图23以及图24的组合表示差分备份处理的概要(但是,因为在差分备份处理之前进行全备份处理,所以也图示了全备份处理)。在以下的说明中,把作为"i兑明的一个对象的主巻150称为"对象主巻",把与对象主巻对应 的快照用位图303称为"SB",把和对象主巻构成对的快照巻152称为"对象 快照巻",把与对象快照巻对应的备份用位图307称为"BB",把与对象快照 巻对应的差分用位图703称为"DB"。另外在图中,设以纵3个块x横3个块 的块组表示对象主巻以及对象快照巻,同样,以纵3位x横3位表示各位图, 各块组和各位图都从左上至右下被赋予第1 ~第9的号码,用该号码进行确定。 即,设各个块组以及各个位图的各块以及各位与各号码的对应关系为123456789然后,在指示特定的块以及位时,使用被赋予的号码,以"块号码"、"位 号码,,的方式来表述。以上各点在参照图25以及图26来说明增量备份的概要 时也相同。但是,在增量备份中,代替与对象快照巻对应的差分用位图703, 使用与对象快照巻对应的增量用位图703。该增量用位图703被称为"IB"。执行关于对象快照巻的全备份,并且对在这之后产生的、对象快照巻中 的差分数据通过差分备份进行备份。例如,在时刻tO,在对象主巻内的块5中存储了数据A。 在时刻tl,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IOO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形成指示时,生成与对象主巻或对象快照巻对应的SB、 BB以及DB。另夕卜, 作为与SB的位5对应的、快照管理表304的数据存储位置343,记录与对 象主巻的LUN以及块5对应的LBA。由此,对象主巻内的块5中的数据 A被逻辑复制到对象快照巻内的块5中。实际上,数据A仍然存在于对象主 巻内的块5中。在时刻t2,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IOO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分割指示时,开始使用BB以及SB的差分管理。在时刻t3,在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从主计算机IOO接收到指定了对象 快照巻的全备份指示时,将对象快照巻内的全部数据备份到磁带中。在此,因 为没有将对象快照巻内的数据复制到池巻151中,所以从对象主巻将全部数据备份到磁带中。如果在时刻t2和时刻t3之间,更新对象主巻的某个块时,在 将更新前的数据从该某个块复制到池巻151之后,更新该某个块。在此情况下, 在时刻t3,从对象主巻和池巻151双方读出在时刻t2时位于对象主巻中的数 据,并且将其写到;兹带中。另外,如果在时刻t2和时刻t3之间,更新了对象 主巻的全部块时,在时刻t3,仅从池巻151中读出在时刻t2时位于对象主巻 中的数据,并且将其写到,兹带中。在时刻t4,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再同步指示时,对象主巻和对象快照巻的巻对(以下称为对象对)的状态 314成为对状态,对SB进行复位,停止使用SB的差分管理。由此,废弃时 刻t2时的对象主巻的数据图像的管理。在时刻t5,在对象主巻内的块5中写入数据B。因为对象对是对状态, 所以在对象快照巻内的块5中逻辑复制了数据B。因为BB是对从某个对分 割时到下一对分割时的对象快照巻的差分进行管理的位图,所以翻转BB的位 5。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了管理从主巻的静止图像取得时刻到下次的静止图像 取得时刻的针对主巻的更新量,可以翻转BB的位5。在时刻t6,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分割指示(第二次及以后的对分割指示)时,计算BB和DB的逻辑和,使 该计算结果覆盖DB。即,更新DB。对BB进行复位(使翻转位为非翻转位), 开始使用BB的差分管理。另外,还开始使用SB的差分管理。在时刻t7,在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 快照巻的差分备份指示时,从与在时刻t6更新后的DB中的翻转位对应的、 对象快照巻中的块读出数据,将该数据和在时刻t6的更新后的DB存储在磁 带中。在时刻t8,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对象主巻的对 再同步指示时,对象对的状态314成为对状态,对SB进行复位,停止使用SB 的差分管理。由此,放弃时刻t6的对象主巻的数据图像的管理。在时刻t9,在对象主巻内的块3中写入数据C,在块9中写入数据D。 因为对象对是对状态,所以分别在对象快照巻内的块3中逻辑复制了数据C, 在块9中逻辑复制了数据D。因为BB是对从某个对分割时到下一对分割时的对象快照巻的差分进行管理的位图,所以翻转BB的位3以及位9。如果 从另外的角度看的话,为了管理从主巻的静止图像取得时刻到下次的静止图像 取得时刻的针对主巻的更新量,还可以翻转BB的位3以及位9。在时刻t10,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分割指示(第二次及以后的对分割指示)时,计算BB和DB的逻辑和,使 该计算结果覆盖DB。即,更新DB。在该更新后的DB中,和时刻t6相同, 位5被翻转,此外,还翻转了分别与在时刻t9具有新的更新的块3以及块 9对应的位3以及位9。对BB进行复位(使翻转位为非翻转位),开始使 用BB的差分管理。另外,还开始^f吏用SB的差分管理。在时刻tll,在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 快照巻的差分备份指示时,从与在时刻tl0被更新后的DB中的翻转位对应的、 对象快照巻中的块(在此为对象主巻内的块)读出数据,将该数据与在时刻t9 的更新后的DB存储在磁带中。在时刻t12,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再同步指示时,对象对的状态314成为对状态,对SB进行复位,停止使用 SB的差分管理。由此,废弃在时刻tlO的对象主巻的数据图像的管理。以后,重复对象主巻的数据更新、对分割指示的接收、差分备份指示的 接收、对再同步指示的接收。此外,也可以将对分割指示置换为快照取得(静 止图像取得)指示、将对再同步指示置换为快照释放(静止图像释放)指示。 此时,同样可以通过对从静止图像取得时刻到下次静止图像取得时刻的针对主 巻的更新量进行管理,能够只备份所需要的区域。之后的处理也相同。另夕卜, 也可以将对分割指示和差分备份指示汇总成 一 个指示。 (增量备份处理的概要)通过图25以及图26的组合表示增量备份处理的概要(但是,因为在差 分备份处理之前进行全备份处理,所以也图示了全备份处理)。执行关于对象快照巻的全备份,并通过增量备份对在这以后产生的、在 备份和下次备份之间产生的、对象快照巻中的差分数据进行备份。图25所示的在时刻t0 t5分别执行的处理与参照图23说明过的、在时刻 t0 t5分别^执行的处理相同。在时刻t6,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分割指示(第二次及以后的对分割指示)时,对IB进行复位,在IB中复制 BB。即,更新IB。对BB进行复位,开始使用BB的差分管理。另外,还开 始使用SB的差分管理。在时刻t7,在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 快照巻的差分备〗分指示时,从与在时刻t6被更新后的IB中的翻转位对应的、 对象快照巻中的块读出数据,把该数据和在时刻t6被更新后的IB存储在磁带 中。在时刻t8,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再同步指示时,对象对的状态314成为对状态,对SB进行复位,停止使用 SB的差分管理。由此,废弃在时刻t6的对象主巻的数据图像的管理。在时刻t9,在对象主巻内的块3中写入数据C,在块9中写入数据D。 因为对象对是对状态,所以分别在对象快照巻内的块3中逻辑复制了数据C, 在块9中逻辑复制了数据D。翻转BB的位3以及位9。在时刻t10,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分割指示(第二次及以后的对分割指示)时,对IB进行复位,在IB中复制 BB。即,更新IB。在该更新后的IB中,分别与在时刻t9具有新的更新的块 3以及块9对应的位3以及位9因为与增量数据对应,所以被进行了翻转, 但是,位5因为与其对应的数据B已经备份完毕所以没有被翻转。对BB进 行复位,开始使用BB的差分管理。另外,还开始使用SB的差分管理。在时刻tll,在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 快照巻的差分备份指示时,从与在时刻tl0被更新后的IB中的翻转位对应的、 对象快照巻中的块读出数据,将该数据和在时刻t9被更新后的IB存储在磁带 中。在时刻t12,在盘控制程序132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指定了对象主巻的 对再同步指示时,对象对的状态314成为对状态,对SB进行复位,停止使用 SB的差分管理。由此,废弃在时刻tlO的对象主巻的数据图像的管理。之后,重复对象主巻的数据更新、对分割指示的接收、差分备份指示的 接收、对再同步指示的接收。此外,可以把对分割指示和增量备份指示汇总成一个指示。(差分恢复处理的概要)图27是差分恢复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把作为说明的 一个对象的主巻150称为"对象主巻",把与对象主巻构成对的快照巻称为"对 象快照巻",把与对象快照巻对应的备份用位图307称为"BB",把与对象快 照巻对应的差分用位图703称为"DB"。此外在图中,设通过纵4个块x横4 个块的块组表示对象主巻以及对象快照巻,同样,通过纵4位x横4位表示各 位图,各个块组和各位图都从左上到右下被赋予了 1~16的号码,用该号码进 行确定。即,设各个块组以及各位图的各块以及各位与各号码的对应关系为1234678910111213141516然后,在指示特定的块以及位时,使用被赋予的号码,以"块号码"、"位 号码"的形式表述。以上各点在参照图28说明增量备份的概要时也同样。但 是,在增量备份中,代替与对象快照巻对应的差分用位图703,使用与对象快 照巻对应的增量用位图703。将该增量用位图703称为"IB"。假定在时刻t0进行了关于对象快照巻的全备份,在时刻tl、 t2、 t3、 t4 以及t5分别进行了差分备份。假定时刻t5的DB (记为DBf)是现在时刻t6 的DB。另外,假定在时刻t0的全备份之后到时刻t3之间,更新对象主巻内 的块3、 7、 11,并且从那时开始到当前时刻t6之间至少更新了对象主巻内 的块1、 5、 9、 13以及15。假定作为恢复源,指定了时刻t3的对象快照巻(具体地说,假设指定了 以下的磁带组,其记录有通过在时刻t3的对于对象快照巻的差分备份所存储 的数据512)。为了恢复时刻t3时的对象主巻,关于在块3、 7以及11中存 储的数据,具有在时刻t4以后被更新的可能性,所以根据关于时刻t3的差分 备份数据502进行恢复,关于在块1、 5、 9、 13以及15中存储的数据,可 以根据关于时刻t0的全备份数据502进行恢复。因此,进行下述处理。(1 )生成表示在时刻t3之后具有被更新的可能性的、需要恢复的块的恢复用位图(RB)。具体地说,计算在当前时刻t6的BB以及DBf的逻辑和, 该计算结果成为RB (RBa)。(2 )从与恢复源对应的磁带中取得在时刻t3存储的DB (DBd),根据差 分备份数据502,在对象主巻的块3、 7以及11中分别恢复与该DBd中的翻 转位3、 7以及11对应的数据。(3) 计算RBa和DBd的逻辑积,生成作为从RBa中除去计算出的逻辑与 (仅位号码3、 7以及11为翻转位)得到的RB (使其翻转位为非翻转位的RB)的、图示的RBb。与RBb中的翻转位1、 5、 9、 13以及15对应的数据 是剩余的恢复对象。(4) 根据全备份数据502,在对象主巻的块1、 5、 9、 13以及15中恢复 与RBb中的翻转位1、 5、 9、 13以及15对应的数据。通过以上的(1)至(4)的一系列的流程,通过差分恢复处理恢复了时 刻t3的对象主巻。(增量恢复处理的概要) 图28是增量恢复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假定在时刻t0进行了关于对象快照巻的全备份,在时刻tl、 t2、 t3、 t4 以及t5分别进行了增量备份。设时刻t5的IB(记为IBf)为当前时刻t6的IB。 另夕卜,假定在时刻t0的全备份之后到时刻t3之间,对象主巻内的块1、 3、 7、 11、 12以及16被更新,而且从那时起到当前时刻t6之间至少更新了对象主巻 内的块5、 7、 9、 11、 13以及15。假定作为恢复源,指定了时刻t3的对象快照巻。为了恢复时刻t3的对象 主巻,对于在块11中存储的数据,可以根据关于时刻t3的增量备份数据502 进行恢复,对于在块7中存储的数据,可以根据关于时刻t2的增量备份数据 502进行恢复,对于在块5、 9、 13以及15中存储的数据,可以根据关于时 刻t0的全备份数据502进行恢复。因此,进行下述处理。(1)生成表示在时刻t3之后被更新的块(需要恢复的块)的恢复用位图 (RB)。具体地说,计算当前时刻t6的BB以及IBf和作为时刻t3之后的一个以上的IB的IB (在此为时刻t4的IB (IBe ))的逻辑和,该计算结果成为RB (RBa)。(2) 计算RBa和与恢复源对应的时刻t3的IB (IBd)的逻辑积,根据时 刻t3的增量备份数据502,在对象主巻内的块11恢复与该逻辑积中的翻转 位ll对应的数据。(3) 生成从RBa中除去RBa与IBd的逻辑积得到的RB( RBb )。与该RBb 的翻转位5、 7、 9、 13以及15对应的数据是剩余的恢复对象。(4) 计算RBb和执行了与恢复源对应的时刻t3前一次的增量备份的时刻 t2的IB (IBc)的逻辑积,才艮据时刻t2的增量备份数据502,在对象主巻内的 块7中恢复与该逻辑积的翻转位7对应的数据。(5) 生成从RBb中除去了 RBb与IBc的逻辑积得到的RB (RBc)。与该 RBc的翻转位5、 9、 13以及15对应的数据是剩余的恢复对象。(6) 计算RBc和执行了时刻t2前一次的增量备份的时刻tl的IB (IBb ) 的逻辑积。但是在该例中,因为在该逻辑积中不存在翻转位,所以实际上不执 行根据磁带的恢复。(7) 生成从RBc中除去了 RBc与IBb的逻辑积得到的RB (RBd)。与该 RBd的翻转位5、 9、 13以及15对应的数据是剩余的恢复对象。(8) 在时刻tl以前,没有执行增量备份,在时刻tO执行了全备份。因此, 根据在时刻t0的全备份数据502,在对象主巻的块5、 9、 13以及15中分别 恢复与RBd的翻转位5、 9、 13以及15对应的数据。通过以上的(1)至(8)的一系列的流程,通过增量恢复处理对,时刻 t3的对象主巻进行了恢复。以下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的处理。 (详细的处理)图13表示在存储子系统101从主计算机100接收到写请求时执行的处理 的流程。在步骤1000,控制器123从主计算机100接收指定了写目的地LU的LUN 以及LBA。由此,执行盘控制程序132。通过盘控制程序132,把按照写请求 的写对象数据暂时存储到高速緩冲存储器203中。在步骤1010,盘控制程序132参照对构成管理表301,判定写目的地LU 是否形成了巻对,以及写目的地LU的LUN是否为主巻150的LUN。如果该 判定结果为"肯定",则进入到步骤1020,如果为"否定",则进入到步骤1090。在步骤1020,盘控制程序132判定对构成管理表301中的、与该主巻150 的LUN对应的状态314是否表示对状态。如果该判定结果为"否定",则进入 步骤l(BO,如果为"肯定",则进入步骤1110。在步骤1030,盘控制程序132判定与写目的地的LBA对应的、并且与写 目的地LU对应的快照用位图303中的位是否已翻转。如果该判定结果为"否 定",则进入步骤1040,如果为"肯定",则进入步骤IO卯。如果存在多个与 写目的地的LBA对应的位,在这些多个位中混合存在该步骤1030中的判定结 果为"否定"的位和为"肯定"的位,则对于否定的位执行步骤1040,对于 肯定的位执行步骤1090。在步骤1040,盘控制程序132翻转与写目的地的LBA对应的、并且与写 目的地LU对应的快照用位图303中的位。在步骤1050,盘控制程序132选择池巻151,在选择的池巻151中,确 保具有与已翻转的位对应的容量的区域。在步骤1060,盘控制程序132更新快照管理表304。具体第说,例如, 盘控制程序132对于翻转后的各位,在快照管理表304中写入与写目的地LU 对应的快照用位图303的号码、翻转后的位的号码、以及表示位于与该翻转后 的位对应的位置(主巻150内的更新位置)的更新前的数据的存储目的地位置 的信息(选择出的池巻151的LUN和上述所确保的区域中的LBA)。在步骤1070,盘控制程序132把位于与翻转后的位对应的位置的、主巻 150中的更新前的数据复制到该存储目的地位置(选择出的池巻151中的上述 所确保的区域内的位置)。在步骤1080,盘控制程序132在与包含主巻150的巻对对应的备份用位 图307中,翻转与主巻150内的更新位置对应的位。在步骤1090,盘控制程序132在与写请求中指定的LUN以及LBA对应 的位置写入按照该写请求的写对象数据。在步骤IIOO,盘控制程序132向主计算机IOO发送写入完成报告。该写入完成报告可以不在步骤1100中发送,而是在写对象数据被存储到高速緩冲 存储器203中的时刻进行发送。在步骤1110,盘控制程序132在与包含主巻150的巻对对应的备份用位 图307中,判断与主巻150内的更新位置对应的位是否已被翻转。如果该判定 结果为肯定,则进入到步骤1090,如果为否定,则进入步骤1080。图14以及图15表示全备份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2000,判断想要备份的LU(快照巻152)是否形成了巻对。该判 定可以由用户进行,也可以通过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参照对构成管理表301 进行判断。如果判定结果为肯定,则进入步骤2070,如果为否定,则进入步 骤2010。在步骤2010,由主计算机100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101 发出对形成指示。在该对形成指示中,例如指定主巻150的LUN。 在步骤202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形成指示。在步骤2030,盘控制程序132对该对形成指示进行响应,执行对形成处理。在该处理中,例如,使与根据该指示确定的巻对对应的、对构成管理表301的状态314成为对状态。另外,在该处理中,生成与该巻对对应的快照用位图303、备份用位图307、差分用位图703、增量用位图703。另外,在该处理中,还执行向快照用位图管理表302、备份用位图管理表306、以及差分/增量用位图管理表702的信息登录,向快照管理表304的信息登录。此时,在快照管理表304中写入的数据存储位置的初始值成为表示主巻150的位置信 自在步骤2040中,从主计算机100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 IOI发出对分割指示。在该对分割指示中,例如指定在步骤2030中成为了对 状态的巻对中的主巻150的LUN。在步骤205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分割指示。在步骤2060,响应该对分割指示,执行对分割处理。关于对分割处理, 将在后面参照图20进行说明。在步骤2070,判定包含想要备份的LU (快照巻152 )的巻对的状态314 是否为对状态。该判定可以由用户进行,也可以由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参照对构成管理表301进行判断。如果判定结果为肯定,则进入步骤2040,如果 为否定,则进入步骤2080。在步骤2080,从主计算机100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101 发出对再同步指申。在该对再同步指示中,例如指定想要备份的LU(主巻150) 的LUN。在步骤209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再同步指示。在步骤2100,响应该对再同步指示,执行对再同步处理。关于对再同步 处理,将在后面参照图19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在步骤3000,从主计算机100的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 113向存储子系统101发出全备份开始指示。在该全备份开始指示中,例如作 为备份源LUN,指定构成巻对的快照巻152的LUN,该巻对包含与对分割指 示中指定的LUN对应的LU。在步骤301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接收全备份处理开始指示。备份/ 恢复控制程序131例如向磁带库装置125发送磁带的安装请求。在步骤302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例如接收上述安装请求并对其响应, 控制机器人134,使其将成为备份目的地的磁带136安装在磁带驱动器135中。 此时,可以将所需要的磁带136安装在多个驱动器135上并行写入,还可以一 边用复制未结束的磁带136替换复制已结束的磁带136, 一边进行复制。此外, 成为备份目的地的磁带136,例如是由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任意选择的未使用 的磁带。这些在步骤4050、步骤5050中相同。在步骤303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构筑在全备份时在磁带中记录的管理信息901,所构筑的管理信息901记 录在磁带136中。管理信息901例如可以通过进行以下的处理来构筑参照控 制存储器201 ,从磁带介质管理表603取得与所安装的磁带136的磁带号码631 对应的信息。管理信息901中包含的磁带组号码621是用于包含根据此次的全 备份开始指示要记录的一个以上的全备份数据的磁带组的号码。LUN931、 LU 容量932是该全备份中的备份源LU的LUN和LU容量。此外,例如在此次 的磁带组是从磁带136中途开始,但不跨越其他的磁带136时,可以不构筑磁 带信息821。磁带信息821是在磁带136的起始位置记录的信息。这些在步骤4060以及5060中也相同。在步骤304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 控制程序133协同动作,将作为备份源指定的LU的数据全部复制到磁带136 中。在该全备份中,例如通过^兹带管理218,在图8的^兹带组管理表602中, 作为磁带组号码621记录14,并且作为磁带组状态622记录备份中,作为备 份种类625记录"全",在备份结束时,作为磁带组状态622记录正常。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f兹带库控制程序133 协同动作,在作为备份源指定的全部的LU的复制结束之前(步骤3050: YES ), 重复步骤3030和步骤3040。此外,在该重复中的步骤3030中,仅构筑并记 录数据管理信息511。数据管理信息511包含在每个备份磁带中。这在步骤4080 中重复的步骤4060、以及在步骤5080中重复的步骤5060中也可相同。在全 部的LU的复制结束时(步骤3050: NO),进入步骤3060。在步骤3060中,更新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和数据管理218的管理信息。 例如,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在备份数据管理表701中追加与全备份后的备份 数据502有关的信息。另外,数据管理218在磁带组管理表602中追加(或者 在已经登录时更新信息)与磁带组411有关的信息,在磁带库管理表601的存 储磁带组号码613中追加存储此次的全备份数据502的磁带组的号码。此外, 在上述括弧内,作为对信息进行更新的情况,例如具有在备份前预先定义了磁 带组的情况(这与全/差分/增量的不同无关)。此时,例如在备份前登录了 621,622,627,在备份后登录(更新)622,623,624,625,626,628时,具有在磁带 组管理表602中更新信息的情况。在该步骤3060结束时,例如从备份/恢复控 制程序131或者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向磁带库装置125发送卸载请求。在步骤3070,,兹带库控制程序133例如接收上述卸载请求并响应该请求, 控制机械人134,从磁带驱动器135中卸载磁带136。在步骤308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向主计算机IOO通知全备份处理结束。在步骤3090,例如对接收到全备份处理结束通知进行响应,从主计算机 100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101发出对再同步指示。在该对再 同步指示中,例如指定想要备份的LU (主巻150 )的LUN。在步骤310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再同步指示。 在步骤3110,对该对再同步指示进行响应,进行对再同步处理。 图16表示差分备份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4000,从主计算机100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101 发出对分割指示。在该对分割指示中,例如指定想要备份的LU (主巻150) 的LUN。在步骤401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分割指示。 在步骤4020,对该对分割指示进行响应,执行对分割处理。 在步骤4030,例如响应对分割处理的结束,从主计算机100的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向存储子系统101发出差分备份开始指示。在该差分备份开始指示中,例如作为备份源LUN,指定构成巻对的快照巻152的LUN,该巻对包含与对分割指示中指定的LUN对应的LU。在步骤404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接收差分备份处理开始指示。对该指示进行响应,例如,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向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发送磁带的安装请求。在步骤405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例如对该安装请求进行响应,把成为 备份目的地的磁带136安装在磁带驱动器135上。在步骤406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构筑差分备份时在磁带中记录的管理信息902。该管理信息902记录在磁 带136中。磁带组号码621是用于包含根据此次的差分备份开始指示要记录的 一个以上的差分备份数据502的此次的磁带组的号码。在管理信息902中包含 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该号码626例如在备份数据管理表701中,从 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和此次的差分备份的备份源LUN相同的LUN是备份源LUN721; (2 )备份数据种类715是全备份;(3 )在满足(1)以及(2 )的备份取得日期时间716中,是距离当前的 日期时间最近的日期时间的备份目的地磁带组号码713中取得。另外,在数据管理信息511中,包含与 备份源LUN的LUN 721对应的差分管理大小724、位于与该LUN 721对应的差分用位图存储位置725的差分用位图703。此外,在为增量备份时,例如在 满足上述(1)以及(3)的磁带组号码(全/差分/增量哪种都有可能)中登录 的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登录追加了上述^t带组号码(满足(1 ) 和(3)的磁带组号码)的磁带组号码(例如为多个)。在步骤407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 控制程序133协同动作,参照位于与LUN 721为备份源LUN,备份种类723 为差分对应的差分用位图存储位置725处的差分用位图703,仅把进行了差分 位翻转的数据从盘部卯复制到磁带136中。在该差分备份中,例如通过数据 管理218,在图8的磁带组管理表602中,作为磁带组号码621,记录此次的 磁带组的号码,并且,作为磁带组状态622记录备份中,作为备份数据类别 625记录差分,在备份完成时,作为磁带组状态622记录正常。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控制程序133 协同动作,在作为备份源指定的全部LU的复制结束之前(步骤4080: YES), 重复步骤4060和步骤4070,如果结束(步骤4080: NO),则进入步骤4090。在步骤4090,更新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和数据管理218的管理信息。 例如,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在备份数据管理表701中追加与差分备份数据有 关的信息。数据管理218在磁带組管理表602中追加(或者在已经登录时,更 新信息)与记录了差分备份数据502的新的磁带组411有关的信息,在磁带库 管理表601的存储磁带组号码613中,追加该新的磁带组411的号码。在步骤 4090结束时,例如从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或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向磁带 库控制程序133发送^f兹带的卸载请求。在步骤410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例如对上述卸载请求进行响应,控制 机器人134,从磁带驱动器135中卸载磁带136。在步骤4H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向主计算机IOO通知差分备份处理 结束。在步骤4120,例如对接收到差分备份处理结束通知进行响应,从主计算 机100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101发出对再同步指示。在该对 再同步指示中,例如指定想要备份的LU (主巻150)的LUN。在步骤413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再同步指示。在步骤4140,响应该对再同步指示,进行对再同步处理。 图17表示增量备份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5000,从主计算机100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101 发出对分割指示。在该对分割指示中,例如指定想要备份的LU (主巻150) 的LUN。在步骤501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分割指示。在步骤5020,响应该对分割指示,执行对分割处理。在步骤5030,从主计算机100的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向存储子系 统IOI发出增量备份开始指示。在该增量备份开始指示中,作为备份源LUN, 例如指定构成巻对的快照巻152的LUN,该巻对包含与对分割指示中指定的 LUN对应的LU。在步骤504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接收增量备份处理开始指示。对该 指示进行响应,例如,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向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发送磁 带的安装请求。在步骤505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把成为备份目的地的磁带136安装在 磁带驱动器135中。在步骤506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构筑增量备份时在磁带中记录的管理信息902,该管理信息卯2记录在磁 带136中。磁带组号码621是用于包含根据此次的增量备份开始指示要记录的 一个以上的增量备份数据的此次的磁带组的号码。在步骤507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 控制程序133协同动作,参照位于与LUN 721为备份源LUN,备份种类723 为增量对应的差分用位图存储位置725处的增量用位图703,仅把进行了位翻 转的数据从盘部90复制到磁带136中。在增量备份中,例如通过数据管理218, 在图8的磁带组管理表602中,作为磁带组号码621,记录此次的磁带组的号 码,并且,作为磁带组状态622记录备份中,作为备份数据类别625记录增量, 在备份完成时,作为磁带组状态622记录正常。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控制程序133 协同动作,在作为备份源指定的全部LU的复制结束之前(步骤5080: YES ),重复步骤5060和步骤5070,如果已结束(步骤4080: NO ),则进入步骤50卯。在步骤5090,更新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和数据管理218的管理信息。 例如,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在备份数据管理表701中追加与增量备份数据 502有关的信息。数据管理218在磁带组管理表602中追加(或者在已登录时, 更新信息)与记录了增量备份数据502的新的磁带组411有关的信息,在磁带 库管理表601的存储^兹带组号码613中追加该新的^兹带组411的号码。在步骤 5090结束时,例如从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或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向磁带库 控制程序133发送^f兹带的卸载请求。在步骤5100,》兹带库控制程序133例如响应上述卸载请求,控制机械人 134,从磁带驱动器135中卸载磁带136。在步骤511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向主计算机100通知增量备份处理结束。在步骤5120,例如对增量备份处理结束通知进行响应,从主计算机100 的巻对控制指示程序112向存储子系统101发出对再同步指示。在该对再同步 指示中,例如指定想要备份的LU (主巻150 )的LUN。在步骤5130,盘控制程序132接收对再同步指示。在步骤5140,响应该对再同步指示,进行对再同步处理。图18表示通常恢复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6000,从主计算机100的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向存储子系 统101发出通常恢复开始指示。在该通常恢复开始指示中,例如在恢复源以及 恢复目的地中至少指定恢复源(例如,磁带组的号码)。在步骤601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接收通常恢复开始指示。此时,备 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可以向盘控制程序132发出指定了恢复目的地LU的禁 止写入请求。在步骤6020,盘控制程序132,在规定的时机(例如,在从备份/恢复控 制程序131接收到禁止写入请求时),禁止来自主计算机100的向恢复目的地 LU的写入。在步骤603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参照作为恢复源被指定的磁带组411的磁带组管理表602的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把记录有全备份数据的磁带136安装到磁带驱动器135中。 例如,如果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未进行任何记录,则作为恢复源 指定的磁带组411是全备份数据,如果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记录 有ll、 12,则作为起始号码的磁带组号码11的磁带组411是全备份数据。另 外,例如在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接收到想要恢复的备份数据的备份取得日 期时间的指定时,与该备份取得日期时间对应的备份目的地磁带组号码713 的磁带组411是上述"作为恢复源指定的磁带组411"。在步骤604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以及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 动作,从记录有全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向作为恢复目的地指定的LU (例 如主巻150)复制全备份数据502中的数据512。如果未特别指定恢复目的地 LU,则与作为备份源LU的快照巻152构成对的主巻150自动成为恢复目的 地LU。在步骤605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从磁带驱动器135中卸载记录有全备 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在步骤606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参照与作为恢复源被指定的磁带组 411对应的备份数据类别625,进行是否为全备份数据的判定。如果判定结果 为肯定,则进入步骤6110,如果为否定,则进入步骤6070。在步骤607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参照与作为恢复源被指定的磁带组411对应的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 626,在磁带驱动器135上安装记录有然后应该进行复制处理的差分/增量备份 数据502 (差分备份数据502威增量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例如,如果 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内记录了 21、 22、 23,则在磁带组号码为21 的磁带组411的复制结束时,接着在磁带组号码为22的磁带组411中进行复 制,在磁带组号码为22的磁带組411的复制结束时,接着在磁带组号码为23 的磁带組411中进行复制。在步骤608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 控制程序133协同动作,参照记录有差分/增量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内的 管理信息902, 一边计算应该复制数据512的恢复目的地LU的LBA, —边把 磁带136的数据512复制到作为恢复目的地指定的LU中。例如,使用在磁带136中记录的差分管理大小724和差分/增量用位图703,计算应该复制数据512 的恢复目的地LU的LBA。具体地说,例如,在设恢复目的地LU的起始LBA 为100、块大小为1MB、差分管理大小724为1MB,并且设差分/增量用位图 703为从起始到011001…时,如下进行计算应该复制在磁带136中记录的起 始的数据512的恢复目的地LU的LBA为IOI,应该复制第二数据512的恢复 目的地LU的LBA为102,应该复制第三数据512的恢复目的地LU的LBA 为105,…。在步骤609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从磁带驱动器135卸载复制处理已完 成的记录有差分/增量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在恢复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记录的磁带组号码621全部被进行了 复制处理之前(步骤6100: YES),重复步骤6070、 6080、 6090,如果在恢复 所必要的磁带组号码626中记录的磁带组号码621全部被进行了复制处理(步 骤6100: NO),则进入步骤6110。此外,此时,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可以 向盘控制程序132发出指定了恢复目的地LU的写入许可请求。在步骤6110,盘控制程序132在规定的时机(例如从备份/恢复控制程序 131接收到写入许可请求时),允许来自主计算机100的向恢复目的地LU (主 巻150)的写入。在步骤612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对主计算机IOO通知通常恢复处理 结束。图19表示对再同步处理的处理流程。此外,在该图19的说明中,把包 含在对再同步指示中指定的主巻150的巻对称为"对象巻对"。在步骤7000,巻对管理215使对象巻对的、在对构成管理表301中的状 态314成为对状态转移中。在步骤7010,巻对管理215复位与对象巻对对应的快照用位图3(B,并 且,停止使用该快照用位图303的差分管理。因此,例如在该步骤7010之后, 即使在对象巻对中的主巻150中存在数据更新,也不会翻转与对象巻对对应的 快照用位图303的位。在步骤7020,巻对管理215复位与对象巻对的快照用位图303对应的、 快照管理表304的数据存储位置343 (例如,使该数据存储位置343的栏成为空白,或者删除包含该数据存储位置343的记录)。在步骤7030,巻对管理215使与对象巻对对应的、对构成管理表301的 状态314成为对状态。图20表示对分割处理的处理流程。此外,在该图20的说明中,把包含 对分割指示中指定的主巻150的巻对称为"对象巻对"。在步骤8000,巻对管理215使与对象巻对对应的、对构成管理表301的 状态314成为对分割转移中。在步骤8010,巻对管理215和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协同动作,计算与 对象巻对对应的备份用位图307、和与对象巻对的备份源LU (快照巻)对应 的差分用位图703的逻辑和,使该计算结果覆盖该差分用位图703。在步骤8020,巻对管理215和备份数据管理程序211协同动作,复位与 对象巻对的备份源LU (快照巻)对应的增量用位图703 (使全部的位成为非 翻转(例如为O)),使与对象巻对对应的备份用位图307作为计算结果覆盖该 增量用位图703。在步骤8030,巻对管理215复位与对象巻对对应的备份用位图307,使 用该备份用位图307,开始对象巻对中的主巻150中被更新的数据的管理。在步骤8040,巻对管理215使用与对象巻对对应的快照用位图303,开 始对象巻对中的主巻150中^皮更新的数据的管理。在步骤8050,巻对管理215使与对象巻对对应的、对构成管理表301的 状态314成为分割状态。在预先将成为对象的巻限定为增量备份用LU或者差 分备份用LU时,可以省略步骤8020或者8030。也可以由任何单方具有位图。图21表示差分恢复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卯OO,从主计算机100的备份/恢复控制指示程序113向存储子系 统101发出部分恢复开始指示。在部分恢复开始指示中,例如在恢复源以及恢 复目的地中至少指定恢复源(例如,磁带组的号码)。在步骤901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接收部分恢复开始指示。此时,备 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可以向盘控制程序132发出指定了恢复目的地LU(主巻 150)的禁止写入请求。另外,例如可以参照磁带组管理表602来决定根据部 分恢复开始指示进行的恢复是差分恢复还是增量恢复。由此,例如在决定了进行差分恢复时,进入步骤9020,在决定了进行增量恢复时,进入图22的10020。 在步骤9020,盘控制程序132在规定的时机(例如,从备份/恢复控制程 序131接收到禁止写入请求时),禁止从主计算机100向恢复目的地LU(主巻 150)的写入。在步骤9030,通过盘控制程序132和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协同动作, 计算与存储有恢复对象的数据的备份源对应的备份用位图307、和与该备份源对应的最新的差分用位图703的逻辑和,生成作为计算结果的恢复用位图。在步骤904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参照已生成的恢复用位图,进行是 否存在应该恢复的数据的判定。如果具有被翻转的位,则判定的结果为肯定, 进入步骤9050,如果没有被翻转的位,则判定的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9150。在步骤905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读入在作为恢复源指定的磁带组中 记录的磁带组信息501。在步骤906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确定包含与读出的磁带组信息501 中的备份源LUN624—致的LUN931的数据管理信息511。然后,备份/恢复 控制程序131通过参照在该数据管理信息511中包含的差分用位图703,判定 是否存在通过差分备份进行了备份的、恢复对象的数据。如果在该差分用位图 703中存在已翻转的位,则判定的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9070,如果不存在已 翻转的位,则判定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9120。在步骤907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石兹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在磁带驱动器135中安装记录有与上述差分用位图703的已翻转的位对应 的差分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在步骤908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 控制程序133协同动作,参照记录有差分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内的管理信 息902,计算应该复制数据512的恢复目的地LU (主巻150 )的LBA,同时 将磁带136的数据512复制到恢复目的地LU (主巻150)中。例如,使用在 磁带136中记录的差分管理大小724和差分用位图703,计算应该复制数据512 的恢复目的地LU (主巻150)的LBA。在步骤909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从磁带驱动器135中卸载记录有复制 处理已结束的差分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49在步骤910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把从恢复用位图中删除了被指定为 恢复源的磁带组的差分用位图703的翻转部分得到的位图,更新为新的恢复用 位图。在步骤911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参照更新后的恢复用位图,进行是 否还有要恢复的数据的判定。如果在更新后的恢复用位图中存在翻转的位,则 判定的结果为肯定,进入步骤9120,如果没有翻转的位,则判定的结果为否 定,进入步骤9150。在步骤912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参照作为恢复源指定的磁带组411的磁带组管理表602的恢复所必要的磁 带组号码626,在磁带驱动器135上安装记录有全备份数据的磁带136。在步骤913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兹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动 作,从记录有全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向恢复目的地LU(主巻150)复制 全备份数据502中的、恢复必要的数据512。所谓恢复必要的数据512是与在 恢复用位图中已翻转的位对应的数据。在步骤914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从磁带驱动器135上卸载记录有全备 份数据502的磁带136。此外,此时,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向盘控制程序132 发出指定了恢复目的地LU (主巻150 )的写入许可请求。在步骤9150,盘控制程序132在规定的时机(例如在从磁带库控制程序 133接收到写入许可请求时),允许从主计算机100向恢复目的地LU(主巻150 ) 的写入。在步骤916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通知主计算机100部分恢复处理结束。图22表示增量恢复处理的处理流程。在步骤10020,盘控制程序132在规定的时机(例如在从备份/恢复控制 程序131接收到禁止写入请求时),禁止从主计算机100向恢复目的地LU(主 巻150)的写入。在步骤1003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读入在作为恢复源指定的磁带组 上记录的磁带组信息501。在步骤1004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读入与作为恢复源指定的磁带组关联的增量用位图703。具体地说,例如读入与步骤10030中读入的磁带组信 息501中的备份源LUN 624对应的快照巻152的全备份处理之后到目前为止 的一个以上的增量快照703。在步骤1005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计算不包含被指定为恢复源的磁 带组的其以后的一个以上的增量用位图703 (在步骤10030中读入的磁带组信 息501中的记录日期时间628所示的日期时间之后的一个以上的增量用位图 703 )、和与步骤10030中读入的磁带组信息501中的备份源LUN 624对应的 备份用位图307的逻辑和,生成作为该计算结果的恢复用位图。在步骤1006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计算恢复用位图和被指定为恢复 源的磁带组的增量用位图703的逻辑和,参照作为该计算结果的位图,进行是 否存在要恢复的数据的判定。如果在该位图中存在已翻转的位,则判定的结果 为肯定,进入步骤10070,如果不存在翻转的位,则判定的结果为否定,进入 步骤10110。在步骤1007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和磁带库控制程序133协同 动作,在磁带驱动器135上安装记录有与步骤10060中确定的翻转位对应的数 据512 (增量备份数据502中的数据512)的磁带136。在步骤10080,通过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盘控制程序132以及磁带库 控制程序133协同动作,参照记录有增量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内的管理信 息902,计算应该复制数据512的恢复目的地LU的LBA,同时把磁带136的 数据512 (与步骤10060中确定的翻转位对应的数据512 )复制到恢复目的地 LU中。在步骤10090,磁带库控制程序133从磁带驱动器135上卸载记录有复制 处理已结束的增量备份数据502的磁带136。在步骤1010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把从恢复用位图中删除了恢复用 位图和复制了必要数据的增量用位图的逻辑积得到的位图,作为新的恢复用位 图进行更新。在步骤10110,备份/恢复控制程序131参照更新后的恢复用位图,进行 是否还存在要恢复的数据的判定。如果在更新后的恢复用位图中存在翻转的 位,则判定的结果为肯定,返回到步骤10070,如果没有翻转的位,则判定的结果为否定,进入步骤10120。此外,此时,备<分/恢复控制程序131可以向盘 控制程序132发出指定了恢复目的地LU的写入许可请求。在步骤10120,盘控制程序132在规定的时机(例如在从磁带库控制程序 133接收到写入许可请求时),许可从主计算机100向恢复目的地LU(主巻150 ) 的写入。在步骤10130, ^f分/恢复控制程序131通知主计算机100部分恢复处理 结束。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无需份服务器来执行备份。由此,备份的性 能不会受到备份服务器性能的影响。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主巻150的数据图像(快照)使用作为虚拟 逻辑巻的快照巻152进行逻辑保存,在备份中,使该快照巻152作为备份源。 因此,与通过主巻150自身的复制保存快照的方法相比,占用的存储容量少。 另外,能够不停止对于主巻150的更新来进行备份。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差分恢复处理以及增量恢复处理是在事先恢 复了必要的差分数据512之后,从全备份数据502中的多个数据512中选择不 足的数据进行恢复恢复的处理。因此,与事先恢复构成全备份数据502的多个 数据512之后,恢复必要的差分数据512的恢复处理相比,能够减少从恢复源 向恢复目的地的数据传送量。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差分/增量备份时,除了备份对象数据之外, 还在磁带136上记录管理信息902。由此,在恢复时,即使不存在进行了备份 的存储子系统101的控制存储器201的信息,通过使用在磁带136中记录的管 理信息902,也可进行恢复。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与应该进行差分管理的世代数无关,应该在 存储子系统中保存的差分用/增量用位图703对于一个备份源LU,至多有差分 备份用位图和增量备份用位图两幅位图即可。由此,可差分管理的世代数可以 不受存储子系统的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的限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该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 明的示例,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其他各 种形态方式来进行实施。例如,也可以使快照用位图303和备份用位图307成为一体。另外,例如可以使对关联指示和备份关联指示成为一体。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使对分割指示和全/差分/增量备份指示成为 一体。另外,例如可以在控制存储器201中对管理信息901、 902进行管理来取代将管理信息901 、 902存储在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或者除了将管理信息901、 902存储在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之外,还在控制存储器201中对其进行管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主卷,其是通过写入从上位装置发送的数据元素产生更新的逻辑卷;复制存储区域,其是复制所述主卷中的更新前的数据元素的存储区域;快照管理部,其管理作为逻辑保存所述主卷的快照图像的虚拟逻辑卷的快照卷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和表示在所述主卷和/或所述复制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构成所述主卷的快照图像的多个数据元素的实际存储位置的多个地址信息元素的对应;全备份部,其执行全备份,该全备份是从所述多个地址信息元素所示的全部的存储位置在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备份数据元素;差分管理部,在所述全备份后,随着所述主卷被更新所述快照卷也被更新,由此在所述快照卷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产生了差分时,更新用于管理所述快照卷内的哪个虚拟存储装置与差分相当的差分管理信息;以及部分备份部,其根据与根据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虚拟存储位置对应的地址信息元素,确定与所述快照卷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的差分相当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的实际的存储位置,把位于所确定的实际存储位置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备份到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部通过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管理所述全备份后的所述快照巻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的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 虚拟存储位置的哪个存储位置,各次的所述部分备份是差分备份,差分备份是对存在于与根据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一个以上的虛拟存 储位置对应的 一个以上的地址信息元素所示的 一个以上的实际存储位置的一 个以上的差分数据元素进行备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 理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存储位置逻辑存储的数据元 素是备份对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 算的结果,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的哪个 存储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照图像是分割了所述主巻和所述快照巻的巻对时刻的所述主巻的数据图像,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分割了所述巻对的时刻开始到下一次分割该巻对的 时刻之间,如果在快所述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生了 更新,则更新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被更新的存储位置,在 所述巻对的分割时,进行该分割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差 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并且使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 息元素,之后复位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所述差分备份中,根据该差分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 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哪个虛拟存储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备份部在各次的差分备份中,除了存在于已确定的位置的差分 数据元素之外,在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还备份使用该差分数据元素恢复 快照图像所需要的恢复必要信息,在所述恢复必要信息中包含差分备份的时刻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管理部通过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管理在前一次全备份或者前一 次部分备份后的所述快照巻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的差分数据元素 存在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的哪个存储位置中,各次的所述部分备份是增量备份,增量备份是对存在于与根据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 一 个以上的虚拟存 储位置对应的一个以上的地址信息元素所示的一个以上的实际位置的一个以上的差分数据元素进行备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位置中 的哪个虛拟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 理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虚拟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是 备份对象的信息,根据使用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更新后的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 素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哪个虚拟存储位置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照图像是在分割了所述主巻和所述快照巻的巻对时刻的所述主巻 的数据图像,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分割了所述巻对的时刻开始到下次分割该巻对的时 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 则更新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存储位置,在分割所述巻 对时,复位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使该分割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 元素覆盖复位后的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之后复位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 元素,在所述增量备份中,根据该增量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 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哪个虚拟存储位置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备份部在各次增量备份中,除了在所确定的虛拟存储位置存在 的差分数据元素之外,在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位置中还备份使用该差分数据元 素恢复快照图像所需要的恢复必要信息,在所述恢复必要信息中包含增量备份时刻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管理部根据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管理以下两个方面在所述全备 份后的所述快照巻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的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 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的哪个位置;以及在前一次的全备份或前一次的部分备份后的所述快照巻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的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 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的哪个位置,各次的所述部分备份是差分备份以及增量备份中的、由来自上位装置的 备份指示指定的一方,差分备份以及增量备份是对与根据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一个以上的 位置对应的、所述多个地址信息元素中的 一个以上的地址信息元素所示的 一个 以上的位置处存在的 一个以上的差分数据元素进行备份。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照图像是分割了所述主巻和所述快照巻的巻对的时刻的所述主巻 的数据图像,所述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以及第三差分管 理信息元素,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 置中的哪个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所述第二以及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 于管理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哪个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是备份对象 的信息,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分割了所述巻对的时刻到下次分割该巻对的时刻之 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某个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所述第 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位置,在分割所述巻对时,进行该分割 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使 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对所述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 素进行复位,使该分割时的所述第 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复位后的该第三差 分管理信息元素,然后,复位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所述差分备份中,根据该差分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 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的哪个位置,在所述增量备份中,根据该增量备份时的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 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的哪个位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恢复部,其在所述主巻或者别的逻辑巻中恢复分别与多个时刻对 应的多个快照图像中的恢复对象快照图像,备^^的所述多个数据元素,其后,使恢复对象快照 图像中的、通过部分备份进行了备份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覆盖进行了所述恢 复的多个数据元素中的、分别与该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对应的数据元素。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恢复部,其在所述主巻或别的逻辑巻中恢复分别与多个时刻对应的多个快照图像中的恢复对象快照图像,所述恢复部恢复所述恢复对象快照图像中的、通过所述部分备份进行了 备份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从作为部分备份了所述恢复对象快照图像的时刻的数据元素组中,读出并恢复所述恢复对象快照图像中的、所述一个以上的数 据元素以外的数据元素。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元素的恢复目的地是所述主巻,所述恢复部在作为执行恢复的时刻的恢复执行时刻的所述主巻中的多个 位置中,对于存储了构成所述恢复对象快照图像的数据元素的位置不执行恢 复。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哪 个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与所述快照 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哪个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是备份对象的信息,所述恢复部根据所述恢复执行时刻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及所 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的结果,确定所述主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 一个以上的第一恢复对象位置,并根据所述恢复对象时刻的所述第二差分管理 信息元素,确定所述主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一个以上的第二恢复对象位置,在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恢复对象位置的各个位置,分别恢复在所述恢复对象时刻 进行了差分备份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在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恢复对象位置 中的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恢复对象位置以外的位置,从在所述恢复对象时刻之前的时刻进行了全备份的数据元素组中选择与该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来进行 恢复。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分割了所述巻对的时刻到下次分割该巻对的时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某个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所述第 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位置,在分割所述巻对时,进行该分割 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使 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然后,复位该第一差分管理 信息元素。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哪 个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与所述快照 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哪个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是备份对象的信息, 所述恢复部执行下述(1)至(3 )的处理,(1 )根据所述恢复执行时刻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在该恢复 执行时刻之前,并且在所述恢复对象时刻之后的各备份时刻的各个第二差分管 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的结果,生成表示所述主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一个以上 的恢复对象位置的恢复位置信息元素;(2)对于所述恢复对象时刻以前的各增量备份时刻,在根据该增量备份 时刻的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已生成的恢复位置信息元素或更新 后的恢复位置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的结果所确定的恢复对象位置,恢复在该备 份时刻进行了增量备份或者全备份的数据元素,并且从在该逻辑运算中使用的 恢复位置信息元素表示的一个以上的恢复对象位置中除去所述已确定的恢复 对象位置,由此来更新该恢复位置信息元素;(3 )如果关于刚刚进行了全备份之后的增量备份时刻的更新后的恢复位 置信息元素表示至少一个恢复对象位置,则在该恢复对象位置恢复进行了全备 份的多个数据元素中的、与该恢复对象位置对应的数据元素恢复。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分割了所述巻对的时刻到下次分割该巻对的时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某个位置发生了更新,则更新所述第 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位置,在分割所述巻对时,复位所述第 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使该分割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复位后的 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然后,复位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 装置是顺序存取型存储装置。
20. —种存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管理作为逻辑保存主巻的快照图像的虛拟逻辑巻的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 存储位置、和在所述主巻和作为复制所述主巻中的更新前的数据元素的存储区 域的复制存储区域的双方或者一方中存储的、表示构成所述主巻的快照图像的 多个数据元素的多个实际存储位置的多个地址信息元素的对应,所述主巻是通 过写入从上位装置发送的数据元素产生更新的逻辑巻,在初次的备份中,从所述多个地址信息元素表示的全部存储位置向备份 目的地存储装置备份数据元素,在初次备份后,随着所述主巻被更新所述快照巻也被更新,由此在所述 快照巻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产生差分时,更新用于管理所述快照巻 内的哪个虛拟的存储装置与差分相当的差分管理信息,在下次及之后的备份中,根据与根据所述差分管理信息确定的虛拟存储 位置对应的地址信息元素确定与所述快照巻和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的差 分相当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的实际的存储位置,把位于所确定的实际的存储 位置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元素备份在所述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内。
2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照图像是快照取得时刻的所述主巻的数据图像, 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到下次的快照取得时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所述 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存储位置,在快照取得时刻,进行所 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使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其后,对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 进行复位,在所迷差分备份中,根据该差分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 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哪个虚拟存储位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照图像是快照取得时刻的所述主巻的数据图像, 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到下次的快照取得时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所述 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存储位置,在快照取得时刻,对所述 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进行复位,使此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复 位后的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其后,对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进行复 位,在所述增量备份中,根据该增量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 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哪个虚拟存储位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照图像是快照取得时刻的所述主巻的数据图像, 所述差分管理信息包含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第二以及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是用于管理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 位置中的哪个虚拟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的信息,第二以及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 素是用于管理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哪个虚拟存储位置对 应的数据元素是备份对象的信息,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到下次的快照取得时刻之间,如果在 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虛拟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 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的位置,在快照取得时刻,进行此 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运算,使 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对所述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 素进行复位,使此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复位后的该第三差分管 理信息元素,其后,复位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在所述差分备份中,根据该差分备份时的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的哪个虚拟存储位置, 在所述增量备份中,根据该增量备份时的第三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确定 差分数据元素存在于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的哪个位置。
24.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到下次的快照取得时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虚拟存储位置中的某个虚拟存储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 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虚拟存储位置,在快照取得时刻, 进行此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的逻辑 运算,使该逻辑运算的结果覆盖该第二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其后,对该第一差 分管理信息元素进行复位。
25.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分管理部在从快照取得时刻到下次的快照取得时刻之间,如果在所述快照巻中的多个位置中的某个位置产生了更新,则更新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 息元素以便了解该更新虛拟存储位置,在快照取得时刻,对所述第二差分管理 信息元素进行复位,使此时的所述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覆盖复位后的该第二 差分管理信息元素,其后,对该第一差分管理信息元素进行复位。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以不用备份服务器进行备份,并且能够把与卷复制不同的快照作为备份源进行备份的存储系统及存储控制方法。管理逻辑保存写入从上位装置发送的数据元素的主卷的快照图像的虚拟卷内的多个存储位置、和表示构成快照图像的多个数据元素的多个实际的存储位置的多个地址信息元素的对应。在初次的备份中,备份在多个地址信息元素所示的全部的实际存储位置存储的全部数据元素,然后,管理在虚拟卷和备份目的地存储装置之间产生差分的存储位置,在下次及以后的备份中,备份根据与进行了差分管理的存储位置对应的地址信息元素确定的存储位置上的数据元素。
文档编号G06F11/14GK101276300SQ20081008260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天野隆, 水野阳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电脑机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