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234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件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文件的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然而,常见的文件信息化管理还局限于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在有形的文件、资料和图片等的文件管理方面, 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大量管理还处于人工或者半人工的状态,例如在文件或资料的 各个管理环节上,需要人工录入、归档和监督其使用。这样常常会造成文件管理上的混乱与 不便,错误、遗漏和管理失效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以至于发生资料被盗,被随意复制、泄密 甚至被篡改等情况,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此外,在文件的防伪方面,现行的几种文件防伪技术,如在文件上加水印或者使用 全息图标签等以前需要花费很高代价才能复制的技术手段,现在已经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实 现,从而失去了其作为防伪手段的价值;而其它一些手段如采用特殊墨水或者DNA标签等 技术则需在实验室条件下鉴定其真伪,不具备现场操作性。随着数字安全技术的发展,数字签名及支持其验证的支持架构已经形成。该技术 是利用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使文件的数字特征能被证明是来自某产生源而该数字特征未 被篡改。这种技术被大量用在网络和计算机中传递无形文件时对文件整体性及来源进行验 证,而在实体文件和资料中的应用却少有涉及,也没有较为完善的文件管理系统确保文件 和资料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该系统能使有形的文件和 资料的管理实现全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中的文件信息、数量以及流通状况,便于用户查 找,且能够防止文件被不当使用甚至篡改、外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包含中央管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文件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存取、管理、和记录;文件,其上设置有第一射频电子标签;文件收纳装置,用以存放所述文件,其上设置有第二射频电子标签;文件管理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以管理所述文件和文件收纳装置,所 述文件管理装置内设置有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与所述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文件处理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以对所述文件进行操作处理,所述文 件处理装置内设置有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与所述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文件监视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文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监 视;文件收发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文件的初始发放及后续使 用和传递时对文件上的第一或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写;
身份识别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操作权限;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当所述文件管理系统发生异常或出现违规 操作时发出警报并产生相应记录存储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内记录有文件加密信息,这些文件加密信息可以是文件编号、机密等级、文件加密方法及其密钥中的一种或多种。文件的内容根据所述第一射 频电子标签内记录的文件加密方法进行加密处理,文件加密方法可以为采用特定波长光线 的反光油墨书写文件或采用不同顺序模板加密处理文件。所述文件为记录有文字、图像或声音的有形载体,例如手写资料、印刷品、照片、光 盘或数字存储器等。所述第一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文件的边缘并向外部延伸,以便于查找 和识别。所述文件收纳装置为文件夹、文件袋、像册、磁带盒、光盘包或盒。所述第二射频电 子标签可以设置于文件收纳装置的开启部位且将文件收纳装置封闭,开启文件收纳装置会 使所述第二射频电子标签的一部分脱离文件收纳装置或使所述第二射频电子标签损坏,或 者与第一射频电子标签类似,将第二射频电子标签设置于所述文件收纳装置的边缘并向外 部延伸。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上带有可控发光器件,如LED。为了减小干 扰,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可采用具有弱互藕和弱互影响失调天线的射频 电子标签或者多频电子标签。所述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内设置有加密引擎,用以保护标签之 中的信息。所述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内设置有只读存储装置,所述只读 存储装置用于锁存文件的关键信息,关键信息通常为电子签名或文件的唯一标识信息,这 些关键信息被锁存后无法再更改。所述文件管理装置为书架、柜子、橱、箱子、盒子、抽屉或托盘,文件管理装置内与 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为单一天线或天线阵列;所述单一天线或天线阵列通过一对多 射频开关连接到电子标签读写器上,此外,文件管理装置的内壁附着有金属膜,文件管理装 置内设置有电子锁、超声波发射接收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或红外光帘发射接收装置,文件 管理装置上设置有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还可以设置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身份识别装置通 常为ID卡阅读器、面部识别器、虹膜识别器、指纹识别器或手掌纹识别器,输入装置为键盘 或触膜屏幕或鼠标等,输出装置为显示器、扬声器、LED或蜂鸣器。所述文件处理装置上也设置有所述身份识别装置,以及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文 件处理装置可以为一可调节波长的照明阅读灯,该阅读灯根据第一射频电子标签的文件加 密信息和身份识别装置获取的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和应该发出何种波长的照明光,所述 文件处理装置内的电子标签读写器通过读取附着在文件上的第一无线射频标签获取文件 加密信息。文件处理装置也可以为一模板阅读灯,所述模板阅读灯根据用户的操作权限和 加密信息所提供的照射位置和照射顺序依次照亮文件的部分位置。文件处理装置还可以为 一计算机,其根据文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进行解密、读取、更改或清 除,此时,连接于计算机上电子标签读写器的天线覆盖文件处理装置接口的有效工作范围; 或者计算机根据存储在标签一内的加密信息对文件载体进行认证由认证结果判断是否对 载体内容进行读取或存储。所述文件处理装置亦可以为一光盘驱动器,当文件为光盘时,其 根据文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进行解密或读取,此时,连接于光盘驱 动器上电子标签读写器的天线覆盖文件在光盘驱动器内的区域。此外,文件处理装置可以为一复印机,其根据文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复印,或者文件处理装置为一文件销毁机,根据文件加密方法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实施销毁。所述文件监视装置为一门禁单元,该门禁单元设置有远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摄 像装置以及红外光帘的发射接收装置。当红外光帘发射接收装置探测到有物体通过时,远 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检测是否有包含射频电子标签的文件通过。所述文件监视装置还可以 包含一设置在桌面上的桌垫单元,所述桌垫单元内置有与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桌 垫覆盖整个桌面,当文件或文件收纳装置放到该桌面上,其射频电子标签就会被电子标签 读写器识别。文件监视装置包含的远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可覆盖整个需要监视的区域,当 文件或文件收纳装置进入该区域,其射频电子标签就会被识别。用户所进行的操作以及系统的数据变动皆被记录于中央管理单元中。若用户企图 进行超越权限的非法操作,则报警监控系统启动系统警示,发出警报并产生相应记录存储 于中央管理单元,供管理人员参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文件流通的状态,同时便于用 户查找资料。此外,将用户分为不同的操作权限,当用户需要对文件提取、置入、阅读、复制、 带走以及销毁时,都需要依照RFID与数字签名技术进行人员辨识、文件辨识以及签字等, 以确认用户以及文件,并记录所执行过程的不可否认性,同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中央管理 系统中,以同步监测与追踪文件的信息、数量、流通过程等,有效防止了文件被不当使用或 者篡改、外流,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文件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图1为本发明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文件管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文件管理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文件管理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文件管理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文件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文件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用户查询并提取文件的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文件监视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文件处理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门禁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一种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管理单元10,用于对所述文件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存取、管理、和记录;文件20,其上设置有第一射频电子标签;文件收纳装置30,用以存放文件20,其上设置有第二射频电子标签;文件管理装置4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用以管理文件20和文件收纳装置30,文件管理装置40内设置有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与所述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文件处理装置5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用以对文件20进行操作处理,文件处 理装置50内设置有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与所述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文件监视装置6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用于对文件20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监视;文件收发装置7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用于在文件20的初始发放及后续使用 和传递时对文件20上的第一或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写;身份识别装置8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操作权限;报警装置9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当所述文件管理系统发生异常或出现违规 操作时发出警报并产生相应记录存储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10。参见图2,其中,文件20为记录有文字、图像或声音的有形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手 写资料、印刷品、照片、光盘或数字存储器等。文件20上设置有第一射频电子标签21,第一 射频电子标签21内记录有文件20的加密信息,这些文件加密信息可以是文件的编号、机密 等级、文件加密方法及其密钥中的一种或多种。文件20的内容可以根据第一射频电子标签 21内记录的文件加密方法进行相应的加密处理,例如,采用特定波长光线的反光油墨书写 文件,或者采用不同顺序模板加密处理文件。为了便于查找和识别,第一射频电子标签21 最好带有可控的发光器件,如LED,并且将第一射频电子标签21设置在文件的边缘向外部 延伸,当该文件20被查询时,可控发光器件发光,使得工作人员容易辨识。文件收纳装置30用以存放文件20,其上设置有第二射频电子标签31。文件收纳 装置30包括但不限于文件夹、文件袋、像册、光盘包或盒等。第二射频电子标签可以设置 于文件收纳装置30的开启部位且将文件收纳装置30封闭,开启文件收纳装置30会使第二 射频电子标签31的一部分脱离文件收纳装置或使所述第二射频电子标签31损坏,以此确 保文件的安全性,防止无权限用户对文件的私自拆阅及篡改;或者与第一射频电子标签21 类似,将第二射频电子标签31设置于文件收纳装置30的边缘并向外部延伸,标签上带有可 控发光器件,如LED,以便于查找。为了减小干扰,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皆可采用具有弱互藕和弱 互影响失调天线的射频电子标签或者多频电子标签。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 签内设置有加密引擎,用以保护标签之中的信息。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 内设置只读存储装置,这些只读存储装置用于锁存文件的关键信息,关键信息通常为电子 签名或文件的唯一标识信息,这些关键信息被锁存后无法再更改。文件管理装置4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用以管理文件20和文件收纳装置30, 文件管理装置40内设置有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与所述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如图 2 5所示,文件管理装置40包括但不限于书架、柜子、橱、箱子、盒子、抽屉或托盘,文件 管理装置40内与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为单一天线或天线阵列,单一天线或天线阵 列通过一对多射频开关连接到电子标签读写器上,此外,文件管理装置40的内壁附着有金 属膜。文件管理装置40内设置有电子锁、超声波发射接收装置或红外光帘发射接收装置, 文件管理装置40上还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80,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可以设置输入装置 和输出装置。身份识别装置80通常为ID卡阅读器、面部识别器、虹膜识别器、指纹识别器 或手掌纹识别器,输入装置为键盘,输出装置为显示器、扬声器、LED或蜂鸣器等。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可以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类,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操 作,用户权限的识别通过身份识别装置80完成。此外,身份识别装置80也可以连接报警装 置90,当用户进行非法操作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启动报警装置90发出警报,并将该事项记 录在中央管理单元10中。
文件处理装置50上也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80,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还可以设置 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文件处理装置50内的电子标签读写器通过读取附着在文件20 上的第一无线射频标签获取文件加密信息。如图6所示,文件处理装置50可以为一可调节 波长的照明阅读灯,当文件20为采用特定波长光线的反光油墨书写的文件时,该阅读灯根 据第一射频电子标签的文件加密信息和身份识别装置80获取的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和 应该发出何种波长的照明光。文件处理装置也可以为一模板阅读灯,当文件20为采用不同 顺序模板加密处理的文件时,模板阅读灯根据用户的操作权限和加密信息所提供的照射位 置和照射顺序依次照亮文件的部分位置。文件处理装置50还可以为一计算机,其根据文件 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进行解密、读取、更改或清除,此时,连接于计算 机上电子标签读写器的天线覆盖文件处理装置接口的有效工作范围,如USB 口 ;或者该计 算机根据存储在标签一内的加密信息对文件载体进行认证由认证结果判断是否对载体内 容进行读取或存储。文件处理装置50亦可以为一光盘驱动器,当文件为光盘时,其根据文 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进行解密或读取,此时,连接于光盘驱动器上 电子标签读写器的天线覆盖文件在光盘驱动器内的区域。如图7所示,文件处理装置50还 可以为一复印机,其根据文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复印,或者文件处 理装置50为一文件销毁机,根据文件加密方法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实施销毁。文件监视装置60,与中央管理单元10相连,用于对文件20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监 视。文件监视装置60可为一门禁单元,该门禁单元设置有远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摄像装 置以及红外光帘的发射接收装置。当红外光帘发射接收装置探测到有物体通过时,远距离 电子标签读写器检测是否有包含射频电子标签的文件通过。文件监视装置60还可以包含 一设置在桌面上的桌垫单元,所述桌垫单元内置有与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桌垫覆 盖整个桌面,当文件20或文件收纳装置30放到该桌面上,其射频电子标签就会被电子标签 读写器识别。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文件监视装置60包含的远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可覆 盖整个需要监视的区域,当文件或文件收纳装置30进入该区域,其射频电子标签就会被识 别。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文件监视装置60连接报警装置90,当用户非法进出时,启动报警 装置90发出警报,并将该事项记录在中央管理单元10中,供管理人员参考。文件收发装置70,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文件的初始发放及后续 使用和传递时对文件上的第一或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写。请参见图8,为本发明中用户查询并提取文件和资料的流程图。用户查询并通过身 份验证可以获取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如果未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企图非法获取文件资料, 则会被拒绝,且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并传送相应信息到中央管理单元中。步骤S101:开始;步骤S102 中央管理单元查询,用户通过中央管理单元10查询所需的文件20 ;步骤S103 点亮LED指示灯,中央管理单元10根据用户的请求查找到所需文件20 的所在位置,并点亮该文件20及文件收纳装置30上的LED指示灯,以方便用户查找;
步骤S104 键入密码或读取用户信息,如身份识别装置80为密码识别,则用户键 入密码,若身份识别装置80是虹膜识别或指纹识别,则读取用户虹膜或者指纹的信息;步骤S105 判断用户的密码或信息是否正确,是则进入步骤S106中,否则进入步 骤S115中;步骤S106 开锁并关闭红外光帘,将文件管理装置40开锁,并关闭其上的红外光 帘,等待用户提取文件或资料;步骤S107 检测开启单元;步骤S108 读取该单元的RFID信息,得到所开启单元的RFID信息的变化,即文件 管理装置40中的文件的实时变化情况;步骤S109 判断文件管理装置40是否关闭,是则进入步骤S110,否则返回步骤 S107 ;步骤SllO 读取该单元的RFID信息,即文件管理装置40中的文件经用户操作后 的变化情况;步骤Slll 显示与开启前的不同,文件管理装置40上的显示装置显示文件的变化 情况;步骤S112 确认收到,用户根据文件管理装置40上显示装置显示的文件变化情况 确认是否与自己的操作相一致,是则进入步骤S113,否则进入步骤S117 ;步骤S113 更新结果发送中央管理单元10,将经用户确认的变化结果发送到中央 管理单元10中;步骤S114 显示完成,文件管理装置40的显示装置提示用户操作完成,并返回到 步骤S102等待下一次操作;步骤S115 显示错误信息,用户密码或信息不正确时,对用户进行提示;步骤S116 将错误信息发送中央管理单元;步骤Sl 17 重新开启文件管理装置40,如果用户发现文件管理装置40上显示的文 件变化情况与自己的操作情况不一致,则重新开启文件管理装置40进行检查;步骤S118 判断是否已重复三次,若是该情况重复了三次仍然未能解决,则进入 步骤Sl 19,若是未重复三次,则进入步骤S106 ;步骤Sl 19 显示找管理员;步骤S120 将错误信息发送中央管理单元,并返回步骤S104。用户置入文件时省略查找文件的步骤,其它步骤与用户提取文件的步骤大致相 同。请参见图9为本发明中文件监视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当用户企图进行非法操作时 系统发出警报并将现场的图像传送给中央管理单元。步骤S2Ol:开始;步骤S202 判断红外光帘是否检测到目标,是则进入步骤S204,否则进入步骤 S203 ;步骤S203 检测其它设备是否有触发信号,其它设备例如文件处理装置,是则进入步骤S204,否则返回步骤S202 ;步骤S204 =RFID读写器开始读取信息;
步骤S205 判断是否是有效的RFID,是则进入步骤S206,否则进入步骤S210 ;步骤S206 判断所读RFID是否互相匹配,是则进入步骤S207,否则进入步骤 S210 ;步骤S207 判断所读RFID是否重复,是则返回步骤S202,否则进入步骤S208 ;步骤S208 将所读RFID送中央管理单元,之后返回步骤S202 ;步骤S210 开启摄像装置;步骤S211 将图像送中央管理单元;步骤S212:发出警报;步骤S213 判断警报是否消除,是则返回步骤S202,否则返回步骤S212。请参见图10为本发明中文件处理装置的工作流程图。文件处理装置验证用户是 否具有相应的文件阅读/复制/销毁权限,从而允许或拒绝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将用户的 操作情况传送给中央管理单元,用户企图进行非法操作时系统发出警报。步骤S301:开始;步骤S302 判断用户权限,即判断用户是否有对该文件阅读/复制/销毁的权限, 是则进入步骤S303,否则返回步骤S302 ;步骤S303 读取文件RFID ;步骤S304 判断是否为有效的RFID,是则进入步骤S305,否则进入步骤S310 ;步骤S305 传送用户信息和RFID信息到中央管理单元;步骤S306 判断是否可用,即判断文件阅读/复制/销毁设备是否可用,是则进入 步骤S307,否则进入步骤S313 ;步骤S307 允许开灯或复印或销毁,即允许用户使用文件处理装置;步骤S308 传送事件到中央管理单元,将用户操作的事项记录并传送到中央管理 单元,返回步骤S302 ;步骤S310 传送用户信息,将该非法用户的信息与要求传送到中央管理系统;步骤S311:发出警报;步骤S312 判断警报是否消除,是则进入步骤S313,否则返回步骤S311 ;步骤S313 显示不可用,显示该文件处理设备不可用。请参见图11为本发明中门禁系统的工作流程图。系统对进出房间的用户进行身 份验证,允许有权限的用户进入房间,对企图非法进出房间的用户进行摄像并发出警报。步骤S401:开始;步骤S402 判断红外光帘是否检测到人,是则进入步骤S403,否则返回;步骤S403 读取RFID,读取该用户的RFID ;步骤S404 判断是否为有效的RFID,是则进入步骤S405,否则进入步骤S410 ;步骤S405 判断是否与人员RFID匹配,是则进入步骤S406,否则返回步骤S403 ;步骤S406 判断光帘是否检测到物体,是则进入步骤S407,否则返回步骤S403 ;步骤S407 传送RFID信息及事件到中央管理单元,返回步骤S402 ;步骤S410:启动摄像;步骤S411:发出警报;步骤S412 判断警报是否消除,是则返回步骤S402,否则返回步骤S411。
由此,本发明通过将文件管理装置以及相关文件和文件收纳装置配设无线射频识 别标签以及无线射频感测装置,利用无线射频感测装置进行感测文件上的无线射频识别标 签,并将文件的使用及移动状况等记录存储在中央管理单元的数据库中,以掌握文件流通 的状态,便于用户查找;此外,将用户分为不同的操作权限,当用户需要对文件提取、置入、 阅读、复制、带走、销毁时,都需要依照RFID与数字签名技术进行人员辨识、文件辨识、以及 签字等,以确认用户以及文件,记录所执行过程的不可否认性,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中央管 理系统中,以同步监测与追踪文件的信息、数量、流通过程等,有效防止了文件的不当使用 甚至被非法篡改。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中央管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文件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存取、管理、和记录;文件,其上设置有第一射频电子标签;文件收纳装置,用以存放所述文件,其上设置有第二射频电子标签;文件管理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以管理所述文件和文件收纳装置,所述文件管理装置内设置有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与所述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文件处理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以对所述文件进行操作处理,所述文件处理装置内设置有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与所述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文件监视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文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监视;文件收发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于在所述文件的初始发放及后续使用和传递时对文件上的第一射频电子标签或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读写;身份识别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操作权限;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相连,当所述文件管理系统发生异常或出现违规操作时发出警报并产生相应记录存储于所述中央管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电子 标签内记录有文件加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加密信息 为文件编号、机密等级、文件加密方法及其密钥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的内容根 据所述第一射频电子标签内记录的文件加密方法进行加密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加密方法 为采用特定波长光线的反光油墨书写文件或采用不同顺序模板加密处理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为记录有 文字、图像或声音的有形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为手写资 料、印刷品、照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为光盘或数字存储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电子 标签设置在文件的边缘并向外部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收纳装置 为文件夹、文件袋、像册、磁带盒、光盘包或盒。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 频电子标签设置于文件收纳装置的开启部位且将文件收纳装置封闭,开启文件收纳装置会 使所述第二射频电子标签的一部分脱离文件收纳装置或使所述第二射频电子标签损坏。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 频电子标签设置于所述文件收纳装置的边缘并向外部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电子 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上带有可控发光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发光器 件为LED。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电子 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为采用具有弱互藕和弱互影响失调天线的射频电子标签。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 频电子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为多频电子标签。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电子 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内设置有加密弓I擎。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电子 标签和第二射频电子标签内设置有只读存储装置,所述只读存储装置用于锁存文件的关键 信息,关键信息通常为电子签名或文件的唯一标识信息,这些关键信息被锁存后无法再更 改。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管理装置 为书架、柜子、橱、箱子、盒子、抽屉或托盘。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19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管 理装置内与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为单一天线或天线阵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天线或 天线阵列通过一对多射频开关连接到电子标签读写器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0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管 理装置的内壁附着有金属膜。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管理装置 内设置有电子锁、超声波发射接收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或红外光帘发射接收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管理装置 上设置有所述身份识别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管理装置 上设置有输入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管理装置 上设置有输出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上设置有所述身份识别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上设置有输入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上设置有输出装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4或27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 别装置为ID卡阅读器、面部识别器、虹膜识别器、指纹识别器或手掌纹识别器。
31.根据权利要求25或28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 置为键盘、触摸屏或鼠标。
32.根据权利要求26或29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为显示器、扬声器、LED或蜂鸣器。
3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为可调节波长的照明阅读灯,该阅读灯根据第一射频电子标签的文件加密信息和身份识别 装置获取的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和应该发出何种波长的照明光。
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内的电子标签读写器通过读取附着在文件上的第一无线射频标签获取文件加密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为模板阅读灯,所述模板阅读灯根据用户的操作权限和加密信息所提供的照射位置和照射 顺序依次照亮文件的部分位置。
3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为计算机,其根据文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进行解密、读取、更改或清 除。
3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为计算机,其根据存储在标签一内的加密信息对文件载体进行认证由认证结果判断是否对 载体内容进行读取或存储。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于计算 机上电子标签读写器的天线覆盖文件处理装置接口的有效工作范围。
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为光盘驱动器,当文件为光盘时,其根据文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进 行解密或读取。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于光盘驱动 器上电子标签读写器的天线覆盖文件在光盘驱动器内的区域。
4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为复印机,其根据文件加密信息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复印。
4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处理装置 为文件销毁机,根据文件加密方法和用户操作权限判断是否对文件实施销毁。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监视装置 为一门禁单元,所述门禁单元设置有远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单元设 置有摄像装置以及红外光帘的发射接收装置。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单元的 红外光帘发射接收装置探测到有物体通过时,所述远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检测是否有包含 射频电子标签的文件通过。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监视装置 包含一设置在桌面上的桌垫单元,所述桌垫单元内置有与电子标签读写器相连的天线,所 述桌垫覆盖整个桌面,当文件或文件收纳装置放到该桌面上,其射频电子标签就会被电子 标签读写器识别。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监视装置 包含一远距离电子标签读写器,所述文件监视单元覆盖整个需要监视的区域,当文件或文件收纳装置进入该区域,其射频电子标签就会被识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文件管理系统,包含中央管理单元、带有射频电子标签的文件、文件管理装置、文件处理装置、文件监视装置、文件收发装置、身份识别装置及报警装置,该文件管理系统能够识别用户的身份以及操作权限,并通过无线射频感测装置感测文件及文件管理装置上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将文件的流通状况等记录在中央管理系统中,以掌握文件的流通状态,便于用户查找,同时防止了文件被不当使用或者篡改、外流,实现文件和资料的全自动化管理。
文档编号G06K17/00GK101819689SQ20091004626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7日
发明者祝辰 申请人:江苏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