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102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及系统,且特别有关于一种可以对于数字 内容产生各自独立的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依据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在电子装置中进行数 字内容的管理,与/或完成电子装置间转移数字内容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如计算机或便携式装置的普及,数字数据已经成为这些装置主要 的数据记录型态。目前来说,数字内容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来进行递送,例如,将进行数字 权利管理后的数字内容及凭证,可以通过通讯网络下载至一播放装置。当数字内容与凭证 被递送至播放装置之后,数字内容将会与播放装置的装置辨识码进行捆绑,使得数字内容 仅能于此播放装置中进行播放。另外,在一些技术中,数字内容在递送至播放装置之前,便 先与事先取得播放装置相应的装置识别码进行包裹,再传送至播放装置中。当一电子装置 想要读取此数字内容时,将会先判断此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码是否符合与此数字内容进行 捆绑的装置辨识码。当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码符合与此数字内容进行捆绑的装置辨识码 时,电子装置被允许来读取此数字内容。在此方式中,数字内容被强制与装置进行捆绑。由 于使用者也许希望在其他装置中存取内容,因此,将会严重限制使用者使用数字内容的权 利。举例来说,中国台湾专利1249318中,提出了让数字内容可以在多个装置中进行 播放的相关技术。当使用者想要将数字内容在多个装置中播放时,使用者必须向内容提供 者事先定义相关装置。内容提供者便会依据定义的装置来制作凭证。在此方式中,如前所 述,使用者必须向内容提供者事先定义相关装置,相关作业对于使用者而言非常不便的。此 外,当使用者欲新增或更换装置时,则必须重新向内容提供者定义装置且重新制作凭证,从 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另一方面,现有的技术中亦无法对于数字内容的使用与移转情形进 行记录,从而造成数字内容管理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首先,接收相应一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 置辨识数据,且产生相应一数字内容的一数据凭证与一控制凭证。其中,数据凭证至少记录 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且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接着,将 数字内容与控制凭证进行封装为一内容包裹(package),其中该内容包裹至少包括数字内 容与控制凭证,且分别将内容包裹与数据凭证传送至第一电子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首先,一第一电子装置取得一内容包裹 与一数据凭证。其中,数据凭证至少记录一装置辨识数据。内容包裹至少包括一数字内容 与一控制凭证,且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依据数据凭证判断第一 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凭证中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若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数据凭证中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时,允许内容包裹中的数字内容依据控制 凭证的读取权限进行读取。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适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和一第二电子装 置之间,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中包含有一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 据,以及一内容包裹至少包括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此数字内 容的一读取权限。首先,取得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且依据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 辨识数据产生相应该数字内容的一新数据凭证,其中,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二电子装置 的装置辨识数据。接着,将新数据凭证储存至第二电子装置,并将第一电子装置中的该数据 凭证废止。之后,将该内容包裹由第一电子装置移转至第二电子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包括一储存单元与一处理单元。储存单 元中储存至少一数字内容。处理单元接收相应一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且产生相 应数字内容之一数据凭证与一控制凭证。处理单元将数字内容与控制凭证进行封装为一内 容包裹,且分别将内容包裹与数据凭证传送至第一电子装置。其中,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一 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且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包括具有一储存单元与一处理单元的一 第一电子装置。储存单元储存至少一内容包裹与一数据凭证。其中,数据凭证至少记录一 装置辨识数据。内容包裹至少包括一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数 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处理单元取得数据凭证,且依据数据凭证判断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 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凭证中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若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符合 数据凭证中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时,处理单元允许内容包裹中的数字内容依据控制凭证的 读取权限进行读取。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包括一第一电子装置与一第二电子装置。 第一电子装置的一储存单元中储存至少一内容包裹与一数据凭证。其中,数据凭证至少记 录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内容包裹至少包括一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控制 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第一电子装置或第二电子装置的处理单元取得 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且依据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数字内容的 一新数据凭证。其中,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接着,第一电子 装置或第二电子装置的处理单元将新数据凭证储存至第二电子装置,并将第一电子装置中 的数据凭证废止。之后,第一电子装置或第二电子装置的处理单元将内容包裹由第一电子 装置移转至第二电子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一客户端的身份数据可以被接收,且依据身份数据对于客 户端进行身份验证。当相应客户端的身份验证通过时,产生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其中,身 份数据更被记录于数据凭证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可以更接收一特定客户 端的身份数据,且判断特定客户端的身份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凭证中记录的身份数据。若特 定客户端的身份数据符合数据凭证中记录的身份数据时,允许数字内容于第一电子装置上 读取。在一些实施例中,产生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时可以更产生相应数字内容的一日志 凭证,用以记录相应数字内容的一读取记录,且将日志凭证封装至内容包裹中。在一些实施 例中,当数字内容于第一电子装置上被读取时,第一电子装置可以更新日志凭证。
通过本发明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及系统可以对于数字内容产生各自独立的数据 凭证与控制凭证,且依据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进行数字内容的管理,从而维护使用者对于 数字内容的使用权利,且提供便利的方式来完成装置间数字内容的转移作业。此外,本发明 亦可对于数字内容的使用与移转情形进行记录,从而强化数字内容的管理作业。本发明上述方法可以通过程序码方式存在。当程序码被机器载入且执行时,机器 变成用以实行本发明的装置。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伺服器的架构;图3为一流程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伺服器所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图4A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图4B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个人数字助理的外观;图4C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个人数字助理的架构;图5为一流程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所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图6为一流程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所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图7为一流程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电子装置间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附图标号1000 内容提供者端;1100 伺服器;1110 储存单元1111 数字内容1112 控制凭证1120 使用者介面;1130 处理单元2000 客户端;2100 电子装置2110 储存单元2111 内容包裹2112 数据凭证2120 处理单元3000 网络;4000 个人数字助理;4100 壳体;
4200 --显示单元4300 --数字内容4400 --储存单元4410 --内容包裹4420 --数据凭证4600 --处理单元S3100、S3200、S3300、S3400 步骤;S5100、S5200、S5300 步骤;S6100、S6200、· · ·、S6600 步骤;S7100、S7200、S7300、S7400 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可适用于一伺服器1100与/或一电子装 置2100。伺服器1100可以位于一内容提供者端1000,用以提供数字内容及其相应的凭证。 电子装置2100可以位于一客户端2000,用以通过一网络3000连接至内容提供者端1000的 伺服器1100,以接收数字内容及其相应的凭证。值得注意的是,凭证的实施方式可以是软 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成。例如,数据凭证可以是加密后的一数据档案,也可以是将一密钥 烧录或储存于一芯片,如SIM卡、存储卡)、或便携式硬件,如随身碟当中。图2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伺服器的架构。值得注意的是,伺服器可以以电子 装置,如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工作站、或其他计算机等来实施。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伺服器1100包括一储存单元1110、至少一使用者介面1120、 与一处理单元1130。储存单元1110包括至少一数字内容1111。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字内 容1111可以为经过数字权利管理处理后的内容档案。使用者介面1120可以接收客户端 2000的相关输入。处理单元1130可以执行本发明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细节将于后进行 说明。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伺服器所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首先,如步骤S3100,通过使用者介面1120取得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 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2000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20将电子装置2100的装 置辨识数据输入至伺服器1100。在一些实施例中,伺服器1100可以自动通过使用者介面 1120取得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如步骤S3200,产生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数据 凭证与一控制凭证。其中,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且控制凭证 至少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读取权限,如可读取的次数,更进一步时,控制凭证更可 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存取权限,如可存取/读取的次数、可移转的次数、与/或可复 制的次数等。注意的是,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可以分别储存,与/或以不同保护方式来进行 保护。举例来说,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进行加密、分批传送、与/或采 用非一般凭证的副档名来隐藏等。提醒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伺服器1100可以通过使用 者介面1120由客户端2000接收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授权请求,且伺服器1100可以依 据授权请求产生控制凭证。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200中可以更产生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日志凭证。日志凭证将来可以用以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读取记录,更进一步时, 日志凭证更可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存取记录,如已存取/读取的次数、已移转的次 数、与/或已复制的次数等。必须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伺服器1100更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20由客 户端2000接收相应的一身份数据,如使用者帐号与密码等,以对于客户端2000进行一身 份验证。提醒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由客户端2000接收的数据皆可以储存至储存单 元1110中。当相应客户端的身份验证通过时,伺服器1000可以产生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 此时,伺服器1000可以将客户端2000的身份数据与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记录于 数据凭证之中。如步骤S3300,将数字内容1111与控制凭证封装为一内容包裹,且如步骤 S3400,分别将内容包裹与数据凭证传送至电子装置2100。提醒的是,当步骤S3200中产生 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日志凭证时,日志凭证亦会与数字内容1111及控制凭证一同封装为 内容包裹,并传送至电子装置2100。图4A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架构。值得注意的是,该电子装置可以 是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小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手持装置、MP3 播放器、电子书或其他。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100包括一储存单元2110、与一处理单元2120。储 存单元2110包括一内容包裹2111与一数据凭证2112。内容包裹2111中包括一数字内容 1111与一控制凭证1112。类似地,控制凭证1112至少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读取权 限,更进一步时,控制凭证更可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存取权限。数据凭证2112记录 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处理单元2120可以执行本发明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 细节将于后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以是一便携式装置,如一个人数字助理,其外观示意 图如图4B所示,个人数字助理4000具有一壳体4100、与一显示单元4200 (如屏幕),显示 单元4200设置于壳体4100外部,用以显示一数字内容4300。图4C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 例的个人数字助理的架构。如图4C所示,个人数字助理4000至少包括一显示单元4200、 一储存单元4400、和一处理单元4600。储存单元4400设置于壳体4100内部,耦接至处理 单元4600,可以包括一内容包裹4410与一数据凭证4420。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数据凭证 4420不储存于储存单元4400中,而是另以一便携式单元(例如SIM卡、存储卡、IC卡等芯 片或随身碟等便携式硬件)而独立存在,记录个人数字助理4000的辨识数据以做为其数据 凭证。类似地,内容包裹4410中可以包括数字内容及控制凭证。处理单元4600设置于壳 体4100内部,用以执行本发明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更进一步时可执行一浏览器或一阅 读器来读取数字内容。其细节将于后进行说明。显示单元4200可以用以显示相关数字内 容与相关数据。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所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在此实施例 中,内容包裹2110中包括数字内容1111、与控制凭证1112。首先,如步骤S5100,处理单元2120取得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如步骤 S5200,判断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记录的装置辨识数 据。若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并未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 (步骤S5200的否),结束流程。若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10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步骤S5200的是),如步骤S5300,处理单元2120允许依据控制凭证 1112来读取内容包裹2111中的数字内容1111。更进一步时,当控制凭证记录有相应数字 内容1111的存取权限,如可存取次数、可移转次数、与/或可复制次数等,处理单元2120更 允许依据控制凭证1112来存取、移转与/或复制内容1111。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数据凭证 2112中所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时,数字内容1111与控制凭证1112亦可进行相关读取与 修改。提醒的是,处理单元2120更进一步可以执行一浏览器或一阅读器以浏览数字内容 1111。必须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凭证2112可以记录一身份数据,且电子装置 2100更可以接收一特定客户端的一身份数据,且判断特定客户端的身份数据是否符合数据 凭证2112中所记录的身份数据。若特定客户端的身份数据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记录的 身份数据时,允许数字内容1111被依据控制凭证1112进行读取。图6显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所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在此实 施例中,内容包裹2110中包括数字内容1111、控制凭证1112、与一日志凭证。日志凭证可 用以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读取记录。首先,如步骤S6100,处理单元2120取得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如步骤 S6200,判断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记录的装置辨识数 据。若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并未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 (步骤S6200的否),结束流程。若电子装置2100的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 记录的装置辨识数据(步骤S6200的是),如步骤S6300,处理单元2120依据内容包裹2110 中的控制凭证1112与日志凭证进行权限认证。必须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300 可以判断日志凭证中所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读取次数是否小于控制凭证1112中相应 数字内容1111的可读取次数。若日志凭证中所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读取次数小于控 制凭证1112中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可读取次数,则表示权限认证通过。若权限认证失败 (步骤S6400的否),结束流程。若权限认证通过(步骤S6400的是),如步骤S6500,处理 单元2120更新日志凭证。举例来说,将日志凭证中所记录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读取次数 加一。之后,如步骤S6600,处理单元2120允许内容包裹2111中的数字内容1111进行读 取。类似地,处理单元2120可执行一浏览器或一阅读器以浏览数字内容1111。类似地,在 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凭证2112可以记录一身份数据,且电子装置2100更可以接收一特定客 户端的一身份数据,且判断特定客户端的身份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记录之身 份数据。若特定客户端之身份数据符合数据凭证2112中所记录的身份数据时,允许数字内 容1111被依据控制凭证1112与日志凭证进行读取。图7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两电子装置间实施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在此实施 例中,第一与第二电子装置可以相互耦接,如通过有线或无线等不同的通讯方式,且数字内 容可以在第一与第二电子装置间进行转移。其中,第一电子装置中包含有一数据凭证与一 内容包裹。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内容包裹至少包括数字内容 与一控制凭证,其中,控制凭证记录相应此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容 包裹可以更包括一日志凭证。提醒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装置或第二电子装置的 处理单元可以执行本实施例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以完成执行内容转移相关步骤。首先,如步骤S7100,第一电子装置或第二电子装置的处理单元可以执行一内容转移程序来取得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且如步骤S7200,依据第一电子装置中的数 据凭证与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数字内容1111的一新数据凭证。其中,新 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提醒的是,当第一电子装置中的数据凭 证中具有身份数据时,新数据凭证亦会包括此身份数据。必须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 当新数据凭证产生之后,可以产生相应数字内容的一移转记录,并将移转记录记录至新数 据凭证之中。移转记录可以用以进行后续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数字内 容于同一使用者的不同电子装置间移转时,新数据凭证与旧数据凭证中的身份数据将会相 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数字内容于不同使用者的不同电子装置间移转时,新数据凭证与旧 数据凭证中的身份数据将会不同。举例来说,一第一使用者将数字内容转卖给一第二使用 者之后,新数据凭证中将会记录第二使用者的身份数据。接着,如步骤S7300,将新数据凭证传送与/或储存至第二电子装置,并将第一电 子装置中的数据凭证废止。提醒的是,旧数据凭证的废止可以直接删除旧数据凭证、在旧数 据凭证中注记失效数据、或是当旧数据凭证中的唯一识别码移转到新数据凭证之后,旧数 据凭证就必须删除,其中,具有此唯一识别码的数据凭证系有效的。再者,提醒的是,在一些 实施例中,步骤S7300可以通过“交易处理(Transaction)机制”来完成。交易处理机制为 一连串的数据处理程序,其可以确保新数据凭证产生后,再废止旧数据凭证。在交易处理机 制中,当整个过程中发生错误时可以复原原有状态,且若旧数据凭证废止后则不可逆回。之后,如步骤S7400,将第一电子装置中的内容包裹由第一电子装置移转至第二电 子装置。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凭证的实施方式可以是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成。当 凭证为一芯片或一便携式装置时,数据凭证的移转可以通过直接将芯片或便携式装置由第 一电子装置拔下再连接至第二电子装置来完成。必须说明的是,电子装置2100中可以具有一特定应用程序来执行相关的数字内 容管理作业。在一些实施例中,伺服器1100所产生的数据凭证更可以包括一特定应用程序 识别码,用以验证电子装置2100中的特定应用程序是否为伺服器1100所授权。而当电子 装置2100欲读取内容包裹之前,便可先利用数据凭证中的特定应用程序识别码进行相关 验证。当验证通过,便可进行后续的数字内容管理作业。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及系统可以对于数字内容产生各自独立的 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且依据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进行数字内容的管理,从而维护使用者 对于数字内容的使用权利,且提供便利的方式来完成装置间数字内容的转移作业。此外,本 发明亦可对于数字内容的使用与移转情形进行记录,从而强化数字内容的管理作业。本发明的方法,或特定型态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序码的型态存在。程序码可以包含 于实体媒体,如软盘、光盘片、硬盘、或是任何其他机器可读取(如计算机可读取)储存媒 体,亦或不限于外在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程序码被机器,如计算机载入且执行 时,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的装置。程序码也可以通过一些传送媒体,如电线或电缆、 光纤、或是任何传输型态进行传送,其中,当程序码被机器,如计算机接收、载入且执行时, 此机器变成用以参与本发明的装置。当在一般用途处理单元实作时,程序码结合处理单元 提供一操作类似于应用特定逻辑电路的独特装置。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项12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一储存单元,用以储存至少一数字内容;以及一处理单元,用以接收相应一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所述数字内 容的一数据凭证与一控制凭证,将所述数字内容与所述控制凭证进行封装为一内容包裹, 且分别将所述内容包裹与所述数据凭证传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凭证至 少记录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且所述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 容的一读取权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产生相应所 述数字内容的一日志凭证,用以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记录,且将所述日志 凭证封装至所述内容包裹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一特定电子 装置,用以取得所述数据凭证,且依据所述数据凭证判断所述特定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 数据是否符合所述数据凭证中记录的相应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若所述 特定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所述数据凭证中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时,允许所述 数字内容于所述特定电子装置上依据所述控制凭证的所述读取权限进行读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产生相应所 述数字内容的一日志凭证,并将所述日志凭证封装至所述内容包裹中,且所述特定电子装 置还取得所述日志凭证,且所述日志凭证用以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记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或一第二 电子装置还取得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依据所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 识数据产生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新数据凭证,将所述新数据凭证储存于所述第二电子装 置,并将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数据凭证废止,且将所述内容包裹由所述第一电子装置 移转至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 辨识数据。
6.一种数字内容管理系统,设于一第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一储存单元,用以储存至少一内容包裹与一数据凭证,其中,所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一装置辨识数据,所述内容包裹至少包括一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所述控制凭证记录至 少相应该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以及一处理单元,用以取得所述数据凭证,且依据所述数据凭证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 一装置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所述数据凭证中记录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若所述第一电子装置 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所述数据凭证中记录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时,允许所述内容包裹 中的所述数字内容依据所述控制凭证的所述读取权限进行读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包裹还包括相应所 述数字内容的一日志凭证,且所述处理单元还取得所述控制凭证与所述日志凭证,且依据 所述控制凭证与所述日志凭证决定是否允许所述数字内容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上进行读 取,其中,所述日志凭证用以记录至少相应该数字内容的一读取记录。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或一第二电子 装置的一处理单元还取得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 所述装置辨识数据重新产生相应该数字内容的一新数据凭证,将所述新数据凭证储存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并将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中的所述数据凭证废止,且将所述内容包裹由所 述第一电子装置移转至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述第二电子 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
9.一种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一第一电子装置,包括一处理单元;以及一储存单元,用以储存至少一内容包裹与一数据凭证,其中,所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 述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所述内容包裹至少包括一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 所述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以及 一第二电子装置,至少包括一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或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处理单元取得所述第二电子装置 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 一新数据凭证,将所述新数据凭证储存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并将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中的 所述数据凭证废止,且将所述内容包裹由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移转至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其 中,所述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
10.一种数字内容管理系统,设于一第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一壳体;一储存单元,设置于壳体内部,储存至少一内容包裹,其中,所述内容包裹至少包括一 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所述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 一便携式单元,至少记录一特定电子装置的辨识数据以做为一数据凭证; 一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耦接至所述储存单元和所述便携式单元,取得所述 数据凭证,且依据所述数据凭证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所述数 据凭证中记录的所述辨识数据,若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所述数据凭 证中记录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时,允许所述内容包裹中的所述数字内容依据所述控制凭证 进行读取;以及一显示单元,设置于壳体外部,耦接至所述处理单元,当所述处理单元允许读取所述数 字内容时,显示所述数字内容。
11.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相应一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一数字内容的一数据凭证与一控制凭证,其中,所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述 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且所述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 权限;将所述数字内容与所述控制凭证进行封装为一内容包裹;以及 分别将所述内容包裹与所述数据凭证传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产生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日志凭证,用以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记录;以及将该日志凭证封装至所述内容包裹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一特定电子装置取得所述数据凭证;依据所述数据凭证判断所述特定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所述数据凭证 中记录的相应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以及若所述特定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所述数据凭证中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 时,允许所述数字内容于所述特定电子装置上依据所述控制凭证的所述读取权限进行读 取。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取得一第二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该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新数据凭证,其 中,所述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将所述新数据凭证储存至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并将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数据凭证 废止;以及将所述内容包裹由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移转至所述第二电子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产生相应该数字内容的一移转记录;以及将所述移转记录记录至所述新数据凭证之中。
16.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适用于一第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内容包裹与一数据凭证,其中,所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一装置辨识数据,所述内容包裹至少包括一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所述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 一读取权限;依据所述数据凭证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是否符合所述数据凭证 中记录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以及若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符合所述数据凭证中记录的所述装置辨识 数据时,允许所述内容包裹中的所述数字内容依据所述控制凭证的所述读取权限进行读 取。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包裹还包括相应 所述数字内容的一日志凭证,所述日志凭证用以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记 录,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取得所述控制凭证与所述日志凭证;以及依据所述控制凭证与所述日志凭证决定是否允许所述数字内容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 上进行读取。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取得一第二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依据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新数据凭证, 其中,所述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将所述新数据凭证储存至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并将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中的所述数据凭 证废止;以及将所述内容包裹由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移转至所述第二电子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产生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移转记录;以及 将所述移转记录记录至所述新数据凭证之中。
20. 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适用于一第一装置和一第二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子装置中包含有一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以及一内容 包裹至少包括数字内容与一控制凭证,且控制凭证记录相应此数字内容的一存取权限,包 括取得一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且依据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据重新产生 相应该数字内容的一新数据凭证,其中,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辨识数 据;将新数据凭证传送至第二电子装置,并将第一电子装置中的所述数据凭证废止;以及 将所述内容包裹由第一电子装置移转至第二电子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数字内容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储存单元,用以储存至少一数字内容;以及一处理单元,用以接收相应一第一电子装置的一装置辨识数据,产生相应数字内容的一数据凭证与一控制凭证,将所述数字内容与所述控制凭证进行封装为一内容包裹,且分别将所述内容包裹与所述数据凭证传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所述数据凭证至少记录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装置辨识数据,且所述控制凭证记录至少相应所述数字内容的一读取权限。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可对于数字内容产生各自独立的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且依据数据凭证与控制凭证进行数字内容的管理,从而维护使用者对于数字内容的使用权利,且提供便利的方式来完成装置间数字内容的转移作业。
文档编号G06F21/00GK102043911SQ20091018053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9日
发明者司徒杰, 张永森, 柯凯量, 谢文泰 申请人: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