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729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移动电子产品或电子设备的发展走向多样性和高性能性,也因此发 展出让使用者在操作上更为便利的触控接口。这些具备有触控接口的电子产品或设备可 以让使用者通过以手或其它物体直接碰触触控接口的方式,向电子产品或设备输入信息, 而减少或消除使用者对诸如键盘、鼠标、遥控器等其它输入设备的依赖,而方便使用者的操 作。众所周知,触控接口的形成乃因电子产品或设备中装置有触控面板,而目前的触 控面板技术包括了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和表面声波式。此外,以往的触控面板在使 用过程中一次只能进行单点触碰的输入,近来则逐渐发展出可同时进行两点或三点以上的 多点触碰输入的触控面板。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图1 所示触控面板的组成元件示意图。该触控面板40包括上透明基板401、上铟锡氧化物 (Indium-tinoxide,ITO)透明导电层403、下ITO透明导电层404和下透明基板402,其中, 上透明基板401和下透明基板402通常为高分子材料的基板,而上ITO透明导电层403和 下ITO透明导电层404通常为由一玻璃基板再加上一 ITO膜所构成的层形体。此外,ITO透明导电层404上具有用以电连接导电层404本身与外界电压的导电 配线404a,而ITO透明导电层403和404是相向配置,其间以间隔体408将两ITO透明导 电层隔开一特定距离,而周边区则以胶体407固定。又,各透明基板401和402与相应配置 的透明导电层403和404之间分别贴附有一具透光性的胶体405和406,该胶体405和406 的作用在于减少透明基板401和402与ITO透明导电层403和404之间光的传递损耗。因 而,胶体405和406的光折射率分别与透明基板401和402的光折射率相近或实质相等,典 型的例子如 OCA (Optical ClearAdhesive)光学胶。另一方面,在触控面板的供触碰操作侧的上透明基板401通常是一装饰板 (DecorationFilm),其包含有一供使用者进行触碰操作且具透光性的透光区401a,以和一 供制造厂商以印刷或其它方式将商标或图案或文字401c印制在其上的图文区401b。就图1和图2而言,ITO透明导电层403和404的制作主要是以溅镀方式在一基 板上形成ITO膜。由于溅镀的进行需要高温环境,而高分子材基板本身并无法承受高温环 境,因而一般作为承载ITO膜的基板是以玻璃材料为主。换言之,以溅镀方式在基板上形成 ITO膜将会有承载基板选用上受限的问题。再者,溅镀制造工艺的参与也提高了 ITO透明导 电层制作上的成本。综上所述,在触控面板的研究发展方向上,如何选用溅镀方式以外的成膜方式将 导电膜形成在基板上,以及如何使得导电膜在基板上的形成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以及 如何选用其它材料的导电膜来取代ITO膜便成为主要课题。再者,考虑装置有触控面板的电子产品或设备的轻薄化,如何利用在基板上形成导电膜的相关技术减缩触控面板的厚度 也是值得注意的。由图1和图2来看,减缩触控面板厚度的方法有将导电层薄化、减少基板的使用以 及减少光学胶的使用。以上述触控面板40为例,为达到薄化厚度和缩减成本的目的,可选 择将ITO导电层403的承载基板去除,而将ITO导电膜直接形成于基板401上,进而免除胶 体405的使用。然而,如上所述,在要高温制造工艺下将ITO导电层溅镀于无法耐高温的高 分子材料的基板401上有其困难性,因而有必要寻求其它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高且厚度较厚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制 作成本较低且厚度较薄的触控面板。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导电膜、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导电膜、一第二基板、 一第三基板、一透光层和多个间隔体。其中,第一导电膜的组成物质的构成单元的所有维 度的尺寸不大于300纳米且承载在第一基板上,第二导电膜承载在第二基板上,第二基板 邻近第一基板配置而使第二导电膜与第一导电膜相向,第三基板邻近第二基板配置,透 光层介于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间隔体介于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透光层 的光折射率与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其中之一的光折射率相近或实质相等。在一较佳例 中,第一基板为高强度聚炭酸脂(Poly Carbon, PC)板,第二基板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oly-Ethylene-Ter印hthalate,PET)板,第三基板为PET材料的装饰板,第一导电膜和第 二导电膜均为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导电膜。另外,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导电膜、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导电膜、一第二基 板和多个间隔体。其中,第一导电膜的组成单元物质之构成的所有维度的尺寸不大于300 纳米且承载在第一基板上,第二导电膜承载在第二基板上,第二基板邻近第一基板配置而 使第二导电膜与第一导电膜相向,间隔体介于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在一较佳例 中,第一基板为PC板,第二基板为PET材料的装饰板,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都为CNT导 电膜。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在工艺上所具有的优势为可在低温下进行且 可减少基板用料而减缩面板厚度。举例而言,选用CNT膜作为导电膜时,可在低温环境下轻 易地以黏胶贴附于高强度聚炭酸脂基板上,进而减少光学胶的使用。如此一来,缩减产品体 积和降低成本的目标便可达成。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触控面板的组成元件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组成元件包括一载有一第一导电膜的第一基板,一载有一第二导电膜的第二基板和多个间隔体(Spacer)。第一导电膜的组成物质之构成单元的所有维 度(dimension)的尺寸不大于300纳米,第二导电膜则不限于其组成单元的所有维度的尺 寸必须不大于300纳米,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相向而相邻配置,而间隔体则介于第一 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之间配置。这里所称的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组成物质的构成单 元包括导电膜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由多个基本粒子所组成的分子。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第一导电膜是由纳米级的ITO单元所组成。另一实施方 式中,本发明的第一导电膜是由CNT单元所组成,并因CNT的特性而可具有电阻抗异向性, 也即第一导电膜是一具有电阻抗异向性的导电膜。所谓的具电阻抗异向性的导电膜,是指 在不同方向的导电性或电阻抗性有所不同的导电膜。举例而言,经过拉伸处理过的CNT膜 即为具电阻抗异向性的导电膜。以下通过数个不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组成元件,但本发明 的触控面板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3,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组成元件示意图。该触控面板 20包括一载有一导电膜202的第一基板201、一载有一导电膜204的第二基板203、一透光 层205和一第三基板206,其中导电膜202是由多个纳米单元所组成的导电膜,这些纳米单 元的所有维度的尺寸不大于300纳米。详言之,第一基板201上有导电配线201a,用以连接导电膜202和外界电压。第 二基板203与第一基板201相邻配置,导电膜202与导电膜204是相向而配置。第三基板 206邻近该第二基板203配置,透光层205是配置在第二基板203和第三基板206之间,用 以减少第二基板203与第三基板206之间光的传递损耗,透光层205例如是上述的OCA光 学胶。此外,导电膜202与导电膜204之间配置有如图1所示的多个间隔体408,间隔体的 几何形状可以为等向性形状例如圆形,或异向性形状例如矩形。就导电膜202而言,其所包括的纳米单元是任何纳米级的导电单元例如是纳米级 的ITO单元或者CNT单元。又,由CNT单元所组成的膜经拉伸处理后具有电阻抗异向性,电 阻抗异向性的说明已如上所述。当导电膜202为由纳米级的ITO单元所组成时,导电膜202 的形成方式是在摄氏150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经由非溅镀的方式形成在基板201上,例如 是涂布方式。当导电膜202为由CNT单元所组成的导电膜时,其可以是经过拉伸处理的CNT 导电膜,且可在摄氏150度甚至在常温摄氏25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轻易地通过黏胶等方式 贴附在基板201上。就导电膜204而言,其可以是一般的导电膜或由纳米单元所构成的导电膜。当导 电膜204为一般的导电膜时,其可以是经由溅镀方式所形成在基板203上,例如一般形成在 玻璃基板上的ITO膜。当导电膜204为由纳米单元所构成的导电膜时,这些纳米单元可以 是任何纳米级的导电单元例如是纳米级的ITO单元或者CNT单元。又,由CNT单元经拉伸 处理后所组成的膜具有电阻抗异向性,已如上所述。当导电膜204为由纳米级ITO单元所 组成时,导电膜204的形成方式是在摄氏150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经由非溅镀的方式形成 在基板203上,例如是涂布方式。当导电膜204为由CNT单元所组成的导电膜时,其可以是 经过拉伸处理的CNT导电膜,且可在摄氏150度甚至于常温以下的低温环境下轻易地通过 黏胶等方式贴附在基板203上。就第一基板201和第二基板203而言,其材料具透光性,其材料可以是玻璃或者具可挠性的高分子材例如PET、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 聚乙烯(Poly-Ethylene,ΡΕ)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较佳地,第一基板201为PC 材料,而第二基板203为PET材料。就第三基板206而言,其为一用于装饰用途的透明基板,其上具有一透光区206a 和一图文区206b,图文区206b是载有以印刷方式或激光刻印等方式所印制的商标或图案 或文字206c。第三基板206的材料可以是具可挠性的高分子材例如PET、PC、PMMA、PE或 PI。较佳地,第三基板206为PET板。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透光层205的配置目的在于减少第二基板203与第三基板206 的间光的损耗,因而透光层205的光折射率必须与第二基板203和第三基板206的光折射 率相近。较佳地,透光层205的光折射率为第二基板203或第三基板206的光折射率的0. 9 至1. 1倍。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导电膜202是与基板201结合为一,因而相较于图2的触控面 板组成可省去透明导电层404的承载基板和一层OCA光学胶406的使用,而让整个触控面 板的厚度减小。再者,由于导电膜202可选用CNT导电膜,因而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 组成,其可以在摄氏150度甚至在常温摄氏25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轻易地与基板201结合 为一,具工艺上的优势。依本实施方式的一第一例中,第一基板201为一玻璃板,导电膜202为CNT膜,导 电配线201a为FPC板,第二基板203为PET板,导电膜204为由纳米级的ITO单元所组成 的导电膜,透光层205为OCA光学胶,第三基板206为PET板。依本实施方式的一第二例中,第一基板201为一 PC板,导电膜202为CNT膜,导电 配线201a为FPC板,第二基板203为PET板,导电膜204为CNT膜,透光层205为OCA光学 胶,第三基板206为PET板。依本实施方式的一第三例中,第一基板201为一 PC板,导电膜202为CNT膜,导电 配线201a为FPC板,第二基板203为玻璃板,导电膜204为一般ITO膜,透光层205为OCA 光学胶,第三基板206为PET板。以上所举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子说明仅仅为部分较佳例示,本发明第一 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所有能依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配置的触控面板组成均为本发 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涵盖。请参阅图4,其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组成元件示意图。该触控面板 30包括一载有一导电膜302的第一基板301、一载有一导电膜304的第二基板303,其中导 电膜302是由纳米单元所组成的导电膜,这些纳米单元的所有维度的尺寸不大于300纳米。详言之,第一基板301上有导电配线301a,用以连接电阻抗异向性导电膜302和外 界电压,第二基板303与第一基板301相邻配置,导电膜302与导电膜304是相向而配置。 此外,导电膜302与导电膜304之间配置有如图1所示的多个间隔体408,间隔体的几何形 状可以为等向性形状例如圆形,或异向性形状例如矩形。就导电膜302而言,其所包含的纳米单元是任何纳米级的导电单元例如是纳米级 的ITO单元或者CNT单元。又,由CNT单元经拉伸处理后所组成的膜具有电阻抗异向性,电 阻抗异向性的说明已如上所述。当导电膜302为由纳米级的ITO单元所组成时,导电膜302 的形成方式是在摄氏150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经由非溅镀的方式形成在基板301上,例如
7是涂布方式。当导电膜302为由CNT单元所组成的导电膜时,其可以是经过拉伸处理的CNT 导电膜,且可在摄氏150度甚至在常温摄氏25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轻易地通过黏胶等方式 贴附在基板301上。就导电膜304而言,其是由纳米单元所构成的导电膜,而所包含的纳米单元是任 何纳米级的导电单元例如是纳米级的ITO单元或者CNT单元。又,由CNT单元经拉伸处理 后所组成的膜具有电阻抗异向性,电阻抗异向性的说明已如上所述。当导电膜304为由纳 米级的ITO单元所组成时,导电膜304形成方式是在摄氏150度以下之低温环境下经由非 溅镀的方式形成于基板303上,例如是涂布方式。当导电膜303为由CNT单元所组成的导 电膜时,其可以是经过拉伸处理的CNT导电膜,且可在摄氏150度甚至在常温摄氏25度以 下的低温环境下轻易地通过黏胶等方式贴附在基板304上。就第一基板301而言,其材料具透光性,其材料可以是玻璃或者具可挠性的高分 子材例如PET、高强度聚炭酸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或聚酰亚胺。就第二基板303 而言,其为一用于装饰用途的透明基板,其上具有一透光区303a和一图文区303b,图文区 303b是载有以印刷方式或其它方式所印制的商标或图案或文字303c。第二基板303的材 料例如是具可挠性的高分子材例如PET、PC、PMMA、PE或PI。较佳地,第一基板301为PC材 料,第二基板303为PET材料。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导电膜302是与基板301结合为一,导电膜304是与基板303 结合为一,因而相较于图2的触控面板组成可省去透明导电层403和404的承载基板和二 层OCA光学胶405和406的使用,而让整个触控面板的厚度减小。再者,由于导电膜302和 304可选用CNT导电膜,因而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组成,其可以在摄氏150度甚至在 常温摄氏25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轻易地分别与基板301和303结合为一,具工艺上的优 势。依本实施方式的一第一例中,第一基板301为一 PC板,导电膜302和304为CNT 膜,导电配线301a为FPC板,第二基板303为具装饰作用的PET板。依本实施方式的一第二例中,第一基板301为一玻璃板,导电膜302和304为CNT 膜,导电配线301a为FPC板,第二基板303为具装饰作用的PET板。以上所举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说明仅仅为部分较佳例示,本发明第二 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所有能依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配置的触控面板组成均为本发 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涵盖。
权利要求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和多个间隔体,该第一基板上载有一第一导电膜,该第二基板上载有一第二导电膜,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邻,且该第二导电膜与该第一导电膜相向,该多个间隔体介于该第一导电膜和该第二导电膜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的组成物质的构成单元的所有维度的尺寸不大于300纳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所包含的基板数最多为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是以涂布和贴附其中之 一的方式形成在该第一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是铟锡氧化物导电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包含碳纳米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是经过拉伸处理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导电膜具有电阻抗异向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的材料为高分子和玻璃其 中之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具可挠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的材料是高强度聚炭酸 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和聚酰亚胺其中之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的材料是高强度聚炭酸 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和聚酰亚胺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上载有图案和文字其中之ο
13.—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第三基板、一透光层和多个间 隔体,该第一基板上载有一第一导电膜,该第二基板上载有一第二导电膜,该第二基板与该 第一基板相邻,且该第二导电膜与该第一导电膜相向,该第三基板邻近该第二基板,该透光 层介于该第二基板和该第三基板之间,该多个间隔体介于该第一导电膜和该第二导电膜之 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的组成物质的构成单元的所有维度的尺寸不大于300纳米, 该透光层的光折射率与该第二基板和该第三基板其中的一的光折射率相等。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和该第二导电膜其中 之一包含碳纳米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和该第二导电膜其中 之一是经过拉伸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膜和该第二导电膜其中 之一是具有电阻抗异向性。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的材料是玻璃。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的材料是高强度聚炭酸 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和聚酰亚胺其中之一。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的材料是高强度聚炭酸 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和聚酰亚胺其中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基板的材料是高强度聚炭酸 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和聚酰亚胺其中之一。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基板上载有图案和文字其中之一。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的光折射率为该第二基板 和该第三基板其中之一的光折射率的0. 9至1. 1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和多个间隔体。该第一基板上载有一第一导电膜,该第二基板上载有一第二导电膜,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邻,且该第二导电膜与该第一导电膜相向,该多个间隔体介于该第一导电膜和该第二导电膜之间。其中,该第一导电膜的组成物质的构成单元的所有维度的尺寸不大于300纳米。该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较低且厚度较薄。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943964SQ20091030413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8日
发明者吴志笙, 张智桀, 赵志涵, 郑嘉雄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