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1932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风扇使用方便性的风扇模块。
背景技术
风扇的应用层面在现今的社会中非常广泛,而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风扇来产生气 流以提供散热,像是各类型的计算器、服务器中皆会利用一个以上的风扇来产生气流以对 例如中央处理器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以维持良好的工作温度而提升计算器或服务器 整体的工作效率。 —般连接风扇的风扇导线长度通常配置较长,以因应不同的布局或规划,当配置 风扇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时,常常因风扇的风扇导线过长导致风扇导线凌乱地四处散落, 不但造成使用者后续欲设置其他元件时的困扰,也容易发生风扇导线巻入风扇的意外发 生,尤其是同时配置多台风扇来进行散热时,前述问题就更为严重。因此,遂有配置扣件的 风扇,即可利用该扣件将该风扇导线扣合于该风扇的壳体上,藉以避免过长的风扇导线导 致散乱的问题。此外,也有在该风扇的壳体上设置有沟槽,以将该风扇导线容置于风扇壳体 上的沟槽中,同样能达到固定风扇导线以避免造成散乱的问题。 但是,前述利用扣件来扣合风扇导线的风扇设计,该风扇无法提供自行更改风扇 导线的配置方向,若该风扇导线的配置方向不合用,则必须将该风扇送回制造厂商才能进 行更改,因而浪费时间及成本。再者,在风扇壳体上设置沟槽虽可供使用者自行更改风扇导 线的配置方向,却因沟槽乃为开放式的结构,并无法提供完整的固定效果,因此仍旧容易发 生风扇导线四处散落的情形。 据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种种问题的风扇模块,遂成为业界所急待解决的 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模块,能 用以将外露于风扇的风扇导线固定于风扇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模块,能用于更改的风扇导线外露方向, 以提供风扇更佳的使用弹性。 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模块,包括风扇壳体;风扇导 线,外露于该风扇壳体的朝外表面上;至少二凹槽,分别设于该风扇壳体朝外表面的两端侧 上,以适于将该风扇导线收纳于其中;以及至少二挡片,分别设于所述凹槽上,以封闭所述 凹槽的开放口,从而限制该风扇导线的活动。 依上述的风扇模块,该风扇导线是外露于该风扇壳体朝外表面两端侧的中间部位 上。该挡片可为片状体,且该挡片可通过枢轴活动枢设于该凹槽上。 又依上述的风扇模块,还包括限位件,该限位件可为片状体或板状体,且设置于该凹槽中用以限制该挡片的活动范围,而该限位件与该凹槽可为一体成形或组合设置于该凹 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沟槽,设于该风扇壳体上用以收纳该风扇导线, 且该沟槽可为长条状且延伸至该风扇壳体两端侧的凹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模块,至少包括有风扇壳体、外露于该风扇壳 体的朝外表面上的风扇导线、多个凹槽、及多个挡片。所述凹槽分别设于该风扇壳体表面的 两端侧上,以适于将该风扇导线收纳于其中。所述挡片分别设于所述凹槽上,以封闭所述凹 槽的开放口,从而限制该风扇导线的活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块通过所述凹槽与挡片的 相互配合,以将连接该风扇且外露的风扇导线完整地予以固定,以避免发生如现有技术中 所述的风扇导线凌乱不堪地散落的情形,并可供自行更改风扇导线的配置方向,而具有更 佳的使用弹性,并能避免造成时间及成本的浪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块的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块的另一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元件符号简单说明1风扇模块10风扇壳体11凹槽12挡片120枢轴13限位件14沟槽2风扇导线3电源供应器4发热元件A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请参阅图l,其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块及其应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风扇模 块1至少包括有风扇壳体10、外露于该风扇壳体10的朝外表面上的风扇导线2、二凹槽11、 以及二挡片12,在其它实施例中,仍可适当改变该风扇模块1的组成元件数量。该风扇导 线2分别电性连接至电源供应器3或其他电性信号的供应装置,从而令该风扇模块1适时 运转而产生散热气流,以对例如中央处理器或绘图芯片等发热元件4提供散热。 所述的凹槽11可分别设于该风扇壳体10表面的两端侧上,以适于将该风扇导线 2收纳于其中,进而得以初步地将该风扇导线2限制于该凹槽11中。[0031] 所述的挡片12可为片状体,并通过二枢轴120分别枢设于该凹槽11上,使该挡片 12可在该凹槽11上枢转自如,以令该挡片12能够部分或完全覆盖于该凹槽11上,以在将 该风扇导线2的部分置入该凹槽11中后,利用该挡片12封闭该凹槽11的开放口,进而限 制该风扇导线2的活动,以避免该风扇导线2脱离该凹槽11而导致散乱的问题。若欲变更 该风扇导线2的配置方向时,仅须推离该挡片12,使该风扇导线2外露于该凹槽11中,SP能 将该风扇导线2取出,并改置于另一凹槽11中,然后再将该枢设于该另一凹槽11上的挡片 12枢转覆盖于该风扇导线2上,即能将该风扇导线2更改配置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凹槽11与挡片12也可通过卡榫的设计方式彼 此嵌合。而该挡片12也可随使用者需求设计成在该凹槽11的开放口上进行开合,并再利 用例如扣环或挂勾等扣合元件予以扣合。再者,该凹槽ll及挡片12之间也能设置例如拉 力弹簧或弹片等弹性元件,令该挡片12通过该弹性元件具有自动复位的能力。 请参阅图2及图2A,其中该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块1的另一实施例及其应 用的示意图,而该图2A为图2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该风扇模块1还具有限位件13及沟槽14。 如图所示,所述的限位件13是设置于该凹槽11中,用以限制该挡片12的转动范 围,通过该限位件13的阻挡作用,令该挡片12的转动范围不致于超过该风扇壳体IO,进而 能避免该挡片12影响到设于该风扇壳体10四周的其它元件(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该 限位件13可为片状体或板状体,且该限位件13是以组合方式设于该凹槽11中,即该限位 件13可以锁合、扣合或粘合等方式设置于该凹槽11中;或该限位件13是一体成形设于该 凹槽11中。 所述的沟槽14是设于该风扇壳体10上并用以容置该风扇导线12的部分。在本 实施例中,该沟槽14是设于该风扇壳体10上并连接该相对应的凹槽ll,令该风扇导线12 在更改设置方向时,该风扇导线12的部分仍可容置于该沟槽14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 实施例中,该沟槽14可为突起于该风扇壳体10上的一个或多个凸块(未图示)所形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模块,至少包括有风扇壳体、外露于该风扇壳 体的朝外表面上的风扇导线、多个凹槽及多个挡片。所述凹槽分别设于该风扇壳体表面的 两端侧上,以将该风扇导线的部分收纳于其中。所述挡片分别设于所述凹槽上,以封闭所述 凹槽的开放口,从而限制该风扇导线的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凹槽与挡片的相互配合, 以将连接该风扇且外露的风扇导线完整地予以固定,以避免发生如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风扇 导线凌乱不堪地散落的情形,并可供自行更改风扇导线的配置方向,而具有更佳的使用弹 性,并能避免造成时间及成本的浪费。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实用新型。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 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
权利要求一种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壳体;风扇导线,外露于该风扇壳体的朝外表面上;至少二凹槽,分别设于该风扇壳体朝外表面的两端侧上,适于将该风扇导线收纳于其中;以及至少二挡片,分别设于所述凹槽上,以封闭所述凹槽的开放口,从而限制该风扇导线的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导线是外露于该风扇壳体朝外表面两端侧的中间部位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挡片为片状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二枢轴,以将所述挡片活动枢设于所述凹槽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二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凹槽中,以限制所述挡片的活动范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凹槽为一体成形或组合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片状体或板状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二沟槽,分别设于该风扇壳体表面的两端侧上,以将该风扇导线的部分收纳于其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为长条状且延伸至该风扇壳体表面两端侧上的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模块,包括有风扇壳体、外露于该风扇壳体的朝外表面上的风扇导线、多个凹槽、及多个挡片。所述凹槽分别设于该风扇壳体表面的两端侧上,以适于将该风扇导线收纳于其中。所述挡片分别设于所述凹槽上,以封闭所述凹槽的开放口,从而限制该风扇导线的活动。故,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模块能有效地将该风扇导线固定于该风扇壳体上,并能简化更改该风扇导线外露方向的程序,以提高风扇使用上的方便性。
文档编号G06F1/20GK201540527SQ20092027971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9日
发明者蔡丰聪, 郑再魁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