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193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由于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具有与一般台式电脑(desktop computer) 相同的功能,再加上体积及重量均设计减少以让使用者方便携带,这使得笔记本电脑已经 成为某些使用者所不可或缺的随身工具。随着笔记本电脑的价格的不断下降,某些使用者 甚至以笔记本电脑直接取代台式电脑。此外,随着无线网路的崛起,由于笔记本电脑将无须 受到网路线的羁泮,这使得笔记本电脑更可在无线网路的涵盖区域内充分地提供随处上网 的便利性。 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除了可由无线网卡进行无线上网之外,更可将用于手机的 用户识别模组(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SIM)卡插入配置有用户识别模组卡 插槽的笔记本电脑,以藉其进行无线上网。 一般而言,在笔记本电脑处于非断电状态时,将 用户识别模组卡插拔于笔记本电脑会造成用户识别模组卡内的资料的毁损或流失。故当使 用者要插拔用户识别模组卡于笔记本电脑时,必须先将笔记本电脑的电池拆下,也因此造 成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使用者在插拔用户识别模组卡时较为方便,且 可避免使用者在非断电状态下误插拔晶体卡而造成资料的毁损或流失。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外壳、滑动件、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及主机 板。滑动件滑设于外壳且可滑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固定于滑动 件上且适于承载晶体卡以读取晶体卡内的资料。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具有第一连接介面。 主机板配置于外壳内且具有第二连接介面。当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介面与第 一连接介面电性连接使得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电性连接于主机板。当滑动件位于第二位置 时,第二连接介面与第一连接介面彼此不电性连接使得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非电性连接于 主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动件沿实质上垂直于主机板的方向滑设于 外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及滑动件定义出容置空 间,且滑动件具有对应于容置空间的开槽,其中晶体卡适于穿过开槽容置于容置空间内使 得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用以读取晶体卡内的资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具有开口,滑动件包括主体及盖体。主体 滑设于开口而位于外壳内侧,其中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组装于主体。盖体连接于主体而位 于外壳外侧,其中盖体具有开槽且贴合于外壳。当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外壳覆盖开槽。 当滑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外壳由开口暴露开槽。[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体的宽度实质上等于开口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具有限位件,限位件具有限位槽,在滑
动件移动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过程中,第一连接介面位于限位槽内而被
限制为仅可沿实质上垂直主机板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槽的内径实质上等于第一连接介面的宽 度。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滑设于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且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 固设于滑动件,使用者可推动滑动件相对外壳滑动来带动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远离主机板 而断电,并使滑动件的开槽被外壳的开口暴露,而可在不须拆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的情况 下,通过开槽插拔晶体卡于笔记本电脑,以提升插拔晶体卡时的方便性。另一方面,使用者 可推动滑动件相对外壳滑动来带动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电性连接于主机板,并使滑动件的 开槽被外壳覆盖,以避免使用者在非断电状态下误插拔晶体卡而造成资料的毁损或流失。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滑动件相对外壳滑动的立体图; 图3A至图3D为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作动流程图; 图4为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结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0:晶体卡; IOO:笔记本电脑; 110 :外壳; 112 :开口 ;
120、220 :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2、222 :第一连接介面;
130 、230 :主机板; 140:滑动件; 140a:开槽;
132、232 :第二连接介面;
142 :主体; 150 :容置空间 234a :限位槽; L:内径;
144 :盖体; 234 :限位件; D :方向;
W1、W2、W 3 :宽度c
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立体图。为使图示较为清楚,图1 未示出外壳110的顶壁。请参考图l,本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IOO包括外壳110、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主机板130及滑动件140。外壳110具有开112。滑动件140滑设于外壳 110,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固定于滑动件140上且适于承载晶体卡(未在图中示出)并 用以读取晶体卡内的资料。滑动件140与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定义出容置空间150,且 滑动件140具有对应于容置空间150的开槽140a。主机板130配置于外壳110内,滑动件 140适于带动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沿方向D相对外壳110及主机板130上下滑动。 图2为图1的滑动件相对外壳滑动的立体图。为使图示较为清楚,图2未示出外 壳110的顶壁。当滑动件140位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会电性连接 于主机板130,且滑动件140的开槽140a是位于外壳110的开112的下方而被外壳110所 覆盖。当滑动件140沿方向D上移至图2所示的位置时,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会远离 主机板130解除其与主机板130的电性连接,且开槽140a会随着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 上移而被开口 112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当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位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会与主机板130 断电,且开槽140a会被开口 112暴露,因此使用者不须拆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池(未在图中 示出)就可以将晶体卡插拔于笔记本电脑100。当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位于图1所示 的位置时会与主机板130电性连接,且开口112会覆盖开槽140a,因此可避免使用者在非断 电状态误将晶体卡插拔于笔记本电脑100而造成资料毁损或流失。以下由图3A至图3D对 此加以详细说明。 图3A至图3D为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作动流程图。请参考图3A,本实施例的滑动 件140包括主体142及盖体144,其中主体142的一端沿实质上垂质于主机板130的方向D 滑设于开口 112而位于外壳110内侧,而盖体144连接于主体142而位于外壳110外侧,盖 体144具有开槽140a并贴合于外壳110。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组装于滑动件140的主 体142,其中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与滑动件140的主体142定义出容置空间150 (标示 于图l及图2)。 此外,主机板130具有第二连接介面132,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具有第一连接 介面122,当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位于图3A所示位置时,第一连接介面122会电性连接 于第二连接介面132,且开槽140a位于开口 112下方而被外壳110覆盖,以避免使用者在第 一连接介面122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介面132的情况下误将晶体卡插入笔记本电脑100。 当使用者欲将晶体卡插入笔记本电脑100时,可沿方向D推动盖体144至图 3B所示位置,以使开槽140a上移而被开口 112暴露,并使第一连接介面122远离第二 连接介面132而断电。接着,可如图3C所示将晶体卡50从开槽140a插入而使晶体卡 50承载于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上,其中晶体卡50例如为用于手机的用户识别模组 (Subscriberldentification Module, SM)卡,可用以进行无线上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图3B的第一连接介面122是远离第二连接介面132而断电,因此使用者可在不拆下笔记本 电脑100的电池的情况下直接将晶体卡50插入并电性连接于第一连接介面122,而不会造 成晶体卡50资料损毁或流失。 在使用者如图3C所示将晶体卡50插入后,可沿方向D的反向推动盖体144至图 3D所示位置,以使开槽140a移离开口 112并被外壳110覆盖,并使第一连接介面122与第 二连接介面132电性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时开槽140a是被外壳110覆盖,因此可 避免使用者在第一连接介面122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介面132的情况下误将晶体卡从笔记本电脑100拔出。 图4为图1的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结构前视图。为使图示较为清楚,图4未示出图 1的盖体144。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主体142的宽度Wl实质上等于开口 112的宽度W2, 以使主体142可沿方向D滑设于开口 112。此外,更可在图1的主机板130上配置其它构件 来将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120限制为仅可沿方向D滑动,以下由图5对此加以说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局部侧视图。请参考图5,在本实 施例中,还可在主机板230上配置限位件234,其中限位件234具有限位槽234a,且限位槽 的内径L实质上等于第一连接介面222的宽度W3。藉此,在第一连接介面222随着晶体卡 承载电路模组220沿方向D或方向D的反向移动的过程中,限位件234可藉其对第一连接 介面222的限位,进一步确保第一连接介面222仅沿方向D移动以确实地与第二连接介面 232进行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滑设于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且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 固设于滑动件,使用者可推动滑动件相对外壳滑动来带动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远离主机板 而断电,并使滑动件的开槽被外壳的开口暴露,而可在不须拆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的情况 下,通过开槽插拔晶体卡于笔记本电脑,以提升插拔晶体卡时的方便性。另一方面,使用者 可推动滑动件相对外壳滑动来带动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电性连接于主机板,并使滑动件的 开槽被外壳覆盖,以避免使用者在非断电状态下误插拔晶体卡而造成资料的毁损或流失。 此外,更可在主机板上配置用以对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进行限位的限位件,以确保晶体卡 承载电路模组在正确的方向上移动并确实地与主机板进行电性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一外壳;一滑动件,滑设于该外壳且该滑动件可滑动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一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固定于该滑动件上,该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适于承载一晶体卡以读取该晶体卡内的资料,该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具有一第一连接介面;以及一主机板,配置于该外壳内,该主机板具有一第二连接介面,其中,当该滑动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连接介面与该第一连接介面电性连接使得该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电性连接于该主机板,当该滑动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连接介面与该第一连接介面彼此不电性连接使得该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非电性连接于该主机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滑动件沿实质上垂直于该主机板的一方 向滑设于该外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及该滑动件定义出 一容置空间,且该滑动件具有对应于该容置空间的一开槽,其中该晶体卡适于穿过该开槽 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使得该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用以读取该晶体卡内的资料。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外壳具有一开口,该滑动件包括 一主体,滑设于该开口而位于该外壳内侧,其中该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组装于该主体;以及一盖体,连接于该主体而位于该外壳外侧,其中该盖体具有该开槽且贴合于该外壳,当 该滑动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外壳覆盖该开槽,当该滑动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外壳由 该开口暴露该开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主体的一宽度实质上等于该开口的一宽度。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主机板具有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一 限位槽,在该滑动件移动于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过程中,该第一连接 介面位于该限位槽内而被限制为仅可沿实质上垂直该主机板的一方向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该限位槽的一内径实质上等于该第一连接 介面的一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外壳、滑动件、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及主机板。滑动件滑设于外壳且可滑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固定于滑动件上且适于承载晶体卡以读取晶体卡内的资料。晶体卡承载电路模组具有第一连接介面。主机板配置于外壳内且具有第二连接介面。当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介面与第一连接介面电性连接。当滑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介面与第一连接介面彼此不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G06F1/16GK201548879SQ20092027971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9日
发明者吕坤城, 林怡君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