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22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的喜好,近年 来笔记本电脑更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一种现有技术所揭示的笔记本电脑如图1所示,该笔记本电脑1包括一电脑主机 11、一旋转铰链13及一显示屏15。所述电脑主机11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显示屏15的一侧 边之间通过所述旋转铰链13枢接,所述显示屏15能够相对所述电脑主机11绕所述旋转铰 链13相对转动,使得所述显示屏15与所述电脑主机11呈一定角度夹角。再请同时参阅图2,其是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脑主 机11是一中央处理装置,其在外界电源系统驱动下对应处理各种接收到的指令,并对应产 生各种控制信号。所述电脑主机11包括一电源按钮111、一键盘113及一枢接部117。所 述电源按钮111设于所述主机11的输入界面表面的周边区域,用以控制外界电源系统与所 述主机11的接通与否。所述键盘113同样与所述电源按钮111设于同一表面,且邻近所述 电源按钮111设置,所述键盘113作为外接输入设备,其对应产生各种输入指令,并传输至 所述电脑主机11。所述枢接部117设置于所述电脑主机11的侧边,所述显示屏15接收所述电脑主机11所产生的控制信号,并对应产生各种显示图 像。所述显示屏15包括二突出部151、153。所述二突出部151、153均设置于所述显示屏 15的一侧边,且二突出部151、153间隔对称设置。所述二突出部151、153之间的间隔与所 述电脑主机11的枢接部117相对应。所述旋转铰链13是一分段式铰链装置,其包括一枢轴131。所述枢轴131依次贯 穿所述突出部151、所述枢接部117及突出部153,且其能够控制所述显示屏15相对所述电 脑主机13做分段式旋转。当组装所述笔记本电脑1时,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所述旋转铰链13的枢轴131贯穿所述电脑主机11的枢接部117,并固定 于所述枢接部117内,使其与所述枢接部117相对静止。然后,组装所述显示屏15于所述电脑主机11,使得所述主机11的枢接部117对应 收容于所述显示屏15的二突出部151、153之间。由此完成所述笔记本电脑1的组装,在该笔记本电脑1中,通过所述旋转铰链13 实现所述显示屏15相对于所述电脑主机11的旋转,方便使用者调整至合适的角度。但是, 在上述笔记本电脑1中,其存在如下缺陷首先,所述电脑主机11的电源按钮111临近所述键盘113设置,当使用者在使用 过程中,容易因误操作触动电源按钮111,或者因为其他办公用具按压所述电源按钮111, 使得所述笔记本电脑1非法关机。其次,因为所述电源按钮111与所述键盘113相邻设置,使得所述电脑主机11内部的布线亦对应临近设置,由此使得整个电脑主机11的布线密集,增加设计难度,同时制 造工艺对应复杂,且浪费空间,不利于实现所述笔记本电脑1的整体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笔记本电脑容易误操作导致非法关机、局部元件密集及空间利用率 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可靠度高、避免局部元件布局密集及空间利用率高的笔记本电脑 实为必要。一种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一电脑主机、一显示主体、一枢接结构和一电源按钮,所 述枢接结构连接所述电脑主机和所述显示主体,所述电源按钮设于所述枢接结构的一端 部。作为上述笔记本电脑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一电源接口,所述电 源接口设于所述枢接结构的另一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将所述电源按钮及电源接口分别设于 所述枢接结构两端,有效利用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空间,降低局部区域元件布局密集程 度,降低产品设计及制造难度。同时,使得所述电源按钮远离所述键盘,避免使用者因误操 作导致非法关机的可能。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笔记本电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按钮的立体分解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笔记本电脑电源接口的局部立体分解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结构进行说明。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其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笔记本电脑2包括一 电脑主机21、一显示本体23、一枢接结构25、一电源按钮27及一电源接口 29。所述显示本 体23与所述电脑主机21通过所述枢接结构25枢接,且所述显示本体23相对所述电脑主 机21绕所述枢接结构25分段旋转,以方便使用者旋转至合适角度。所述电源按钮27及电 源接口 29分别设置在所述枢接结构25的两端部。所述电脑主机21是一整体呈长方体结构的控制装置,其在外界电压系统驱动作 用下对应处理其所接收到的各种指令,并对应产生各种控制信号。所述电脑主机21包括一 具收容空间的外壳211、一键盘213、中央处理单元(图未示)、驱动电路板(图未示)及一 电源接口(图未示)。所述中央处理器、驱动电路板等元件对应收容在所述外壳211的收容 空间内,所述键盘213对应嵌套在所述外壳211的收容空间开口处。所述键盘213传输外 界输入指令至所述电脑主机21,所述中央处理器、驱动电路板等对应处理上述指令,并对应反馈控制信号。所述电脑主机21的其中一侧边设置有一收容部215。所述显示本体23是一显示终端,其接收所述电脑主机21的控制信号以显示画面。 所述显示本体23包括一第一外壳231、一第二外壳233及一显示面板235。所述第一外壳 231配合第二外壳233围成一具开口收容空间(未标示)以收容固定所述显示面板235。所述第一外壳231是一矩形中空框架,其包括四侧壁2311、一第一枢接部2313及 一第二枢接部2315。所述四侧壁2311依次首尾相接围成所述中空框架。所述第一枢接部 2313、第二枢接部2315设置在其中一侧壁2311远离中空区域一侧的表面,且所述二枢接部 2313、2315相对所述侧壁2311的中点对称设置,二者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枢接部2313、 第二枢接部2315整体均呈圆弧形,且均自所述侧壁2311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外壳233是一近似矩形平板,其外轮廓与所述第一外壳231的外轮廓相 一致。所述第二外壳233包括一本体2331及第三枢接部2333、第四枢接部2335。所述第 三枢接部2333及第四枢接部2335均设置在所述本体2331的同一侧面,二者对称设置,且 所述第三枢接部2333与第四枢接部2335相互间隔。所述第三枢接部2333整体呈圆弧形, 其自所述本体2331的侧面延伸形成。所述第四枢接部2335同样整体呈圆弧型,亦自所述 本体2331的侧面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枢接部2333与第一外壳231的第一枢接部2313相 对应,所述第四枢接部2335与第一外壳231的第二枢接部2315相对应。所述第二外壳233 与所述第一外壳231通过卡合结构对应配合固定在一起,由此使得所述第三枢接部2333及 第一枢接部2313配合后形成的整体与所述第四枢接部2335及第二枢接部2315配合后形 成的整体之间形成一收容间隙。所述显示面板235夹设于所述第一外壳231与所述第二外壳233之间,使得所述 显示面板235收容于所述第一外壳231与所述第二外壳233所围成的收容空间内,且所述 显示面板235的显示面对应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处。所述枢接结构25包括一枢轴251及二锁固结构(图未示)。所述锁固结构分别套 设于所述枢轴251上,所述枢轴251贯穿所述电脑主机21的收容部215。每一锁固结构一 端固定于所述显示主体23,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枢轴251,通过所述锁固结构实现所述显 示主体23相对所述电脑主机21之间的旋转。请同时参阅图5,其是所述电源按钮27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源按钮27 是一用以控制所述笔记本电脑1与外界电源系统断开或者接通的开关元件。所述电源按钮 27包括一控制开关电路板271、一控制开关273、一固持件275、一控制开关固定架277及一 发光元件279。所述控制开关电路板271 —端连接于所述电脑主机21的电源线接口,其另一端连 接所述控制开关273。所述固持件275是一具插槽(未标示)的固定板,其自所述第二外壳233的第四 枢接部2335内表面垂直延伸形成,其与所述第四枢接部2335是一体的。所述控制开关电 路板271对应插设于所述固持件275的插槽内。所述控制开关277是一按压式接触开关,其一低端固定于所述控制开关电路板 271,其顶端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发光元件279是一发光二极体,其可以是发出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等各种 颜色光的发光二极体。所述发光二极体279焊接于所述控制开关电路板271表面,且其随所述控制开关277的接通与断开而对应处于处于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开关固定架277是一整体呈圆柱状的中空柱体,该中空柱体的两端开 口。所述控制开关固定架277套设在所述第二枢接部2315与所述第四枢接部2335围成的 整体外部,所述控制开关273的顶部嵌套于所述控制开关固定架277的其中一开口端,且所 述控制开关273的顶部外轮廓与所述控制开关固定架277的端口内轮廓相一致。所述发光 元件279的发光面朝向所述控制开关273的顶端方向设置,其产生的光束透过所述控制开 关273的顶部表面的透光结构。请参阅图6,其是图3所示笔记本电脑2的电源接口 29局部立体分解放大示意图。 所述电源接口 29是一直接电连接于驱动电路板的模组,其用以插接外部供电装置。所述电 源接口 29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231的第一枢接部2313与所述第二外壳233的第三 枢接部2333所围成的收容空间内,其设于所述枢接结构25的端部设置,且通过卡合结构固 定于所述电脑主机21的收容部215端部,也就是说,所述电源按钮27与所述电源接口 29 分别邻近所述枢接结构25的两端设置。针对不同的型号笔记本电脑,所述电源接口 29还 可以与一电源适配器搭配使用,以满足不同型号电源线的插拔。当组装完成所述笔记本电脑2后,所述电源接口 29及所述电源按钮27分别设置 在所述枢接结构25的两端。当外接供电系统通过所述电源接口 29为所述笔记本电脑2供 电时,所述笔记本电脑2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电源按钮27的发光元件279对应发光,其产 生的光束经由所述控制开关273的顶部的头透光区域射出,形成显示图案,以提醒用户所 述笔记本电脑2的工作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将所述电源按钮27设置在所述枢接结构25的两端,远离所述 键盘213,如此结构有效避免当使用者操作失误,按错键或者被其它外物按压所述电源按钮 27导致整个笔记本电脑2非法关机的可能,大大提高所述笔记本电脑2的操作可靠度。同 时,将所述电源按钮27远离所述键盘213,使得整个用户输入的操作界面布局简单,电脑主 机11内部线路布局更加分散,降低其集中度,使得设计及制造工艺简单可行。更重要的是, 现有技术中的枢接结构内部空间较大,但设置元件较少,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笔记本电脑2 则有效利用所述枢接结构25所在位置的空间,利于实现所述笔记本电脑2的薄型化发展趋 势。另,将电源接口 29同样设置在所述枢接结构25所在空间,有效合理利用空间,避 免过多元件集中设置,进而提高整个笔记本电脑2的可靠度。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件275还可以是与所述第一外壳231是一体的,亦 即,其是自所述第一外壳231的第二枢接部2335延伸形成。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 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一电脑主机、一显示主体和一枢接结构,所述枢接结构连接所述电脑主机和所述显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一电源按钮,所述电源按钮设于所述枢接结构的一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按钮包括一控制开关电 路板、一控制开关及一控制开关固定架,所述控制开关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所述控 制开关固定架固定所述控制开关于所述枢接结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一电源接 口,所述电源接口设于所述枢接结构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本体包括一第一外壳及 一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分别包括一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对应配合围成收容 空间以收容所述电源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二枢接部是从所 述第一外壳侧边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外壳的枢接部是从所述第二外壳侧边延伸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按钮还包括一固持件,所 述固持件收容并固定于所述二枢接部所围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固持件固定所述控制开关 电路板于所述显示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件与所述第一外壳或者 第二外壳之一是一体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固定架是开口的中 空圆柱,所述二枢接部收容于所述控制开关固定架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端设置有透光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电路板上设置有发 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发光产生的光束透过所述控制开关透光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一电脑主机、一显示主体、一枢接结构和一电源按钮,所述枢接结构连接所述电脑主机和所述显示主体,所述电源按钮设于所述枢接结构的一端部。本实用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将所述电源按钮设于所述枢接结构端部,有效利用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空间,降低局部区域元件布局密集程度,降低产品设计及制造难度。同时,使得所述电源按钮远离所述键盘,避免使用者因误操作导致非法关机的可能。
文档编号H01H13/14GK201622496SQ20092031677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李一航 申请人:深圳智英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