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9013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铝镁合金材质的壳体,方便组装且有稳固固定效果的磁铁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笔记本电脑是由一机体与一个组装有荧幕的上盖枢接组成,使上盖(荧幕)可相对于该机体作掀起或盖合的动作。而上盖在盖合的状态下荧幕和键盘等容易损坏的元件皆处于壳体内部,而得到较佳的保护。为避免上盖在使用者携带的过程中,因受外力碰撞而发生不当开启的问题,因此通常会在机体与上盖的间设置一个闭合的机构。传统的闭合机构是藉由卡钩、扣合件、弹性件与推钮等构件组成,其构成复杂且操作较不便。近来大都已采取磁铁与磁吸元件配合的磁吸式结构来作为闭合机构。此种机构须将磁铁固定于上盖的荧幕的上方位置,另于机体内对应的位置设置磁吸元件,使得上盖盖合时,能藉由磁铁与磁吸元件间的磁吸力而达到闭合上盖与机体的作用。常见的磁铁固定方式是在磁铁的一面黏贴双面胶,再藉由双面胶将磁铁黏着于上盖的壳体的预定位置中。但是仅藉由双面胶黏着的方式,容易因质的老化、劣化而产生脱落的问题。另一种固定磁铁的方式,是在磁铁装设位置的周边设置的一些卡钩,再将磁铁塞入各卡钩之间达到将磁铁固定的效果。此种方式对于塑胶材质的上盖与卡钩而言,应该不会发生固定不良的问题。但是近来笔记本电脑有许多都是以铝镁合金作为上盖的材质,亦即卡钩同样也是铝镁合金结构体,但铝镁材质本身的弹性不佳,在磁铁塞入各卡钩之间的过程中,可能造成卡钩永久变形,而无法确实固定磁铁,同时铝镁合金材质的卡钩可能会刮伤磁铁表层电镀,进而影响到磁铁的高斯值。还有一种固定方式是采用热熔压合的方式,将磁铁周边的塑胶结构予以热熔压合,而将磁铁固定。此种固定方式虽然可以将磁铁确实固定,但热熔时的高温会导致磁铁高斯值降低,长久使用后可能造成磁感应开关的作动不良,而且此种固定方式亦不适用于铝镁合金材质的上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有稳固固定效果的磁铁固定结构。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磁铁固定结构,其可适用于铝镁合金材质的壳体, 且具有不会刮伤磁铁的优点。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磁铁固定结构由一磁铁与一壳体所组成,该磁铁,概呈长矩形,且该磁铁的一面具有背胶;该壳体,该壳体凸设有一挡块,该挡块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横断面与该磁铁的横断面配合,以供该磁铁的一端容置,且该壳体对应该挡块凸设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与该挡块的间距小于该磁铁的长度,且该限位块对应该挡块的容置槽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用于供该磁铁通过;藉此,该磁铁的一端可容置于该挡块的容置槽中,而该磁铁的另一端被该限位块框住限位,并且该磁铁以背胶黏着于该壳体固定,以达到稳固固定磁铁的功效。较佳地,该壳体具有一底壁,该底壁与该挡块的容置槽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磁铁的背胶黏着于该底壁。较佳地,该限位块由两平行的侧挡墙与一上挡墙构成的倒U形结构,而于该两侧挡墙与该上挡墙之间形成该开口。较佳地,该壳体凸出有一底壁,该磁铁的背胶黏着于该底壁,而该底壁与该挡块的容置槽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且该底壁与该容置槽的高度高于该开口的底部,使该底壁与该限位块的上挡墙之间的距离能够使该磁铁斜向通过。较佳地,该上挡墙邻近该挡块的一侧具有一凹部,使该底壁与该凹部间的距离能够使该磁铁斜向通过。较佳地,该挡块邻近该限位块的一面的两侧分别凸出有一挡片,且该两挡片之间的距离与该磁铁的宽度相配合。较佳地,该壳体由铝镁合金材质所制成。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的磁铁的六个面之中,有一面是以背胶黏着固定,另外有四个面分别被挡块与限位块限制定位,且该磁铁未被限制的一面与磁铁的磁吸力作用方向垂直,因而可达到确实且稳固固定磁铁的功效。再者,磁铁与挡块及限位块之间不需藉由弹性变形的方式组装或固定,因此特别适合使用于铝镁合金材质制成的壳体使用。


图1为笔记本电脑的外观图;图2为本发明的磁铁固定结构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及图4为本发明的组装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机体11 ;上盖12 ;荧幕13 ;磁吸元件14 ;磁铁固定结构2 ;磁铁21 ; 背胶211 ;壳体22 ;挡块23 ;容置槽231 ;挡片232 ;限位块24 ;开口 241 ;侧挡墙242、243 ; 上挡墙244 ;凹部245 ;底壁25。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配合图式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笔记本电脑的外观图;图2为本发明的磁铁固定结构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及图4为本发明的组装状态示意图。为了清楚呈现按键结构,图2及图4均是将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以底面朝上的角度绘示。本实施例的磁铁固定结构实现在笔记本电脑的荧幕上方,一般的笔记本电脑是由一机体11与一上盖12枢接组成,且于该上盖12中组设一荧幕13,使上盖12可相对于该机体11作掀起或盖合的动作。而本实施例的磁铁固定结构2即设置于该上盖12的壳体内部且位于该荧幕13上方的位置,如图1所示,而机体11内部则对应该磁铁固定结构2设有一磁吸元件14。该磁铁固定结构2由一磁铁21与一壳体22组成,该壳体22即为构成该上盖12 的一部份,且为铝镁合金材质所制成。该磁铁21概呈长矩形,且该磁铁21的一面具有背胶211。而于该壳体22的预定位置处凸设有一挡块23,该挡块23具有一容置槽231,该容置槽231的横断面与该磁铁21的横断面配合,以供该磁铁21的一端容置,且该挡块23两侧分别凸出有一挡片232,且该两挡片232之间的距离与该磁铁21的宽度相配合。 该壳体22对应该挡块23凸设有一限位块24,该限位块24与该挡块23的间距小于该磁铁21的长度,且该限位块24对应该挡块23的容置槽231具有一开口 241,该开口 241 可供该磁铁21通过,于本实施例中,该限位块24由两个平行的侧挡墙242、243与一上挡墙 244构成的倒U形结构,而于该两侧挡墙242、243与该上挡墙244之间形成该开口 241,并且该上挡墙244邻近该挡块23的一侧具有一凹部245。该壳体22于该挡块23与该限位块24之间凸出有一底壁25,该底壁25与该挡块 23的容置槽231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以供该磁铁21的背胶211黏着,且该底壁25与该容置槽231的高度高于该开口 241的底部,使该底壁25与该限位块24的上挡墙244的凹部 245之间的距离可供该磁铁21斜向通过。请参阅图4,组装磁铁21时,先将该磁铁21的背胶211的离型纸(图中未示)撕除,再将磁铁21的一端斜向向下由该限位块24的凹部245与该底壁25之间穿入,而由该开口 241穿出该限位块24,之后再将该磁铁21回推,使该磁铁的另一端插置于该挡块23的容置槽231中,最后再施力将磁铁21朝该底壁25方向压抵,而藉由背胶211黏着于该底壁 25。如此一来,该磁铁21的六个面之中,有一面以背胶211黏着固定,另外有四个面分别被挡块23与限位块24限制住,再加上笔记本电脑1的上盖12盖合时,该磁铁21被以朝向该底壁25的方向吸引,因此可确保不会发磁铁松脱的问题,如此的组装方式十分简便, 不会有刮伤磁铁表面的问题,也不会造成磁铁高斯值降低的问题,而能确保磁铁应有的作用。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的设计,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磁铁,呈长矩形,且该磁铁的一面具有背胶;及一壳体,该壳体凸设有一挡块,该挡块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横断面与该磁铁的横断面配合,以供该磁铁的一端容置,且该壳体对应该挡块凸设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与该挡块的间距小于该磁铁的长度,且该限位块对应该挡块的容置槽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用于供该磁铁通过;该磁铁的一端容置于该挡块的容置槽中,而该磁铁的另一端被该限位块框住限位,并且该磁铁以背胶黏着于该壳体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底壁, 该底壁与该挡块的容置槽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该磁铁的背胶黏着于该底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块由两平行的侧挡墙与一上挡墙构成的倒U形结构,而于该两侧挡墙与该上挡墙之间形成该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凸出有一底壁,该磁铁的背胶黏着于该底壁,而该底壁与该挡块的容置槽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且该底壁与该容置槽的高度高于该开口的底部,使该底壁与该限位块的上挡墙之间的距离能够使该磁铁斜向通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挡墙邻近该挡块的一侧具有一凹部,使该底壁与该凹部间的距离能够使该磁铁斜向通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挡块邻近该限位块的一面的两侧分别凸出有一挡片,且该两挡片之间的距离与该磁铁的宽度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由铝镁合金材质所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磁铁固定结构,其主要是由一磁铁与一壳体所组成,磁铁概呈长矩形且其一面具有背胶,而壳体对应磁铁分别凸设有一挡块与一限位块,挡块具有一容置槽,而容置槽的横断面与磁铁的横断面配合,而可供磁铁的一端容置,限位块与该挡块的间距小于磁铁的长度,且限位块对应容置槽的位置设有一开口,开口可供磁铁通过。由此,磁铁的一端可容置于挡块的容置槽中,而另一端则被限位块框住限位,且磁铁的一面又以背胶黏着于壳体,而可稳固地固定磁铁。
文档编号G06F1/16GK102193585SQ20101012201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程志豪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