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5120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以及ー种应用于该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和压敏粘合剂薄片。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也称作触摸屏,且应用于多种信息处理终端(例如移动通信終端和ATM)或显示器(例如TV或监视器)。随着触控面板在小型便携式电子器件等中的使用日益增长,对于小而轻的触控面板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根据上述趋势,触控面板越来越多地通过使用铟锡氧化物(ITO)在透明塑料膜上 形成透明导电薄膜并利用所得到的薄膜来构造。在以上述具有塑料膜的形状构造触控面板的过程中,使用压敏粘合剂使所述塑料膜粘附在其它膜或基材等上。在用于构造这样的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中,要求可以在例如高温或高温和高湿条件的苛刻条件下保持透明度并可以抑制松动、分离和翘曲的物理性能。另外,所述塑料膜导致了所谓的排气现象,即在耐热性条件下内部存在的水分、溶剂或其它液相添加剂以气态排出,且这种排出的气体引起气泡,从而可见度易于降低。因此,也要求压敏粘合剂有效抑制气泡的产生。此外,在构造触控面板的过程中,大部分压敏粘合剂层直接和导电薄膜(例如铟锡氧化物薄膜)粘附。因此,该压敏粘合剂层还要求一种通过抑制导电薄膜的电阻变化,即使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平板驱动仍可以稳定地进行的特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一种应用于该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和压敏粘合剂薄片。技术方案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塑料基材膜;和压敏粘合剂层,其中该粘合剂层与所述基材膜粘附且包含多分散指数为4. O或小于4. O的丙烯酸类树脂。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只要本发明触控面板具有包括塑料基材膜的形状,该触控面板就不特别限于任何种类。例如,该触控面板可以是电阻型触控面板或者是电容型触控面板。在具有塑料基材膜的电阻型触控面板中,在一面上形成有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塑料膜,以及在一面上也形成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或塑料膜,分别用作例如上基底和下基底。在该电阻型触控面板中,在分别形成于所述上基底材料和下基底材料上的透明导电薄膜之间形成隔片(spacer)。当以笔或手按触控面板以使所述两个导电薄膜彼此接触吋,随着电流流动而实现触控。在具有塑料基材膜的电容型触控面板中,至少一面上形成有透明导电薄膜的两个基底通过用压敏粘合剂层使该基底中 的所述透明导电薄膜粘附来构造电容。上述两个基底材料中的至少ー个基底包括塑料基材膜,并且通过在接触下改变电容来实现触控。包括电阻型或电导型触控面板的单元组件可以以各种方式存在,但基本単元如图I或图2所示。图I表示结构(I),一面上形成有硬涂层(12)的基底(13)通过压敏粘合剂层(11)与基材膜(14)粘附。在图I的结构中,所述基底(13)和基材膜(14)可以是塑料基材膜。另外,图2表示应用于电容型触控面板的结构(2),该结构具有一面上各形成有导电薄膜(21,22)的基底(23,24)通过压敏粘合剂层(11)粘附的形状。在图2的结构中,上基底材料(23)或下基底材料(24)可以是塑料基材膜。本发明触控面板具有包括塑料基材膜和与该基材膜粘附的压敏粘合剂层的结构,例如,本触控面板可以包括图I或图2的结构。当本触控面板包括图I或图2的结构时,所述塑料基材膜可以是图I的基底(13)或基材膜(14),或者可以是图2的上基底或下基底(23 或 24)。在本发明的ー个方面中,所述触控面板可以是电容型触控面板,其中,如图2所示,导电薄膜(21)可以在所述塑料基材膜(23)的至少一面上形成,且所述压敏粘合剂层
(11)可以直接与所述导电薄膜(21)粘附。所述电容型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面上形成有导电薄膜(22)的基底(24),其中,该触控面板可以具有所述基底(24)的导电薄膜(22)与所述塑料基材膜(23)的导电薄膜(21)通过所述压敏粘合剂层(11)彼此粘附的形状。本触控面板包括的塑料基材膜不特别限于任何种类。只要此处的塑料基材膜具有透明性,它就可以使用而无限制。具体地,可以使用聚酯膜、丙烯酸类树脂膜、聚碳酸酯膜、聚酰胺膜、聚氯こ烯膜、聚苯こ烯膜或聚烯烃膜等,并且优选地,可以使用聚酯膜(例如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酷)或聚碳酸酯膜等。此处如上所述的塑料基材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根据该基材膜应用的位置而适当地确定。例如,所述基材膜的厚度可以为约3 μ m 300 μ m,优选为约5 μ m 250 μ m,且更优选为10 μ m 200 μ m。此外,形成于基底材料上的塑料基材膜或导电薄膜可以通过,例如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离子电镀法、喷雾热分解法、化学镀法、电镀法或与其中至少两种方法组合的薄膜形成法来形成,且优选真空气相沉积法或溅射法。作为构成所述导电薄膜的原材料,可以使用金属,例如金、银、钼、钯、铜、铝、镍、铬、钛、铁、钴、锡和其中至少两种金属的合金,氧化铟、氧化錫、氧化钛、氧化镉或由其中至少两种混合物构成的金属氧化物,或由碘化铜构成的其它金属氧化物等。所述导电薄膜可以是结晶层或非晶层。优选地,此处所述导电薄膜可以使用铟锡氧化物(ITO)而形成,而不限于此。另外,考虑到形成连续涂层的可能性、导电性和透明性等,上述导电薄膜的厚度可以控制在约IOnm 300nm的范围内,且优选地,约IOnm 200nm的范围内。此处所述导电薄膜也可以通过锚固层(anchor layer)或介电层在塑料基材膜或基底材料上形成。所述锚固层或介电层可以改善导电薄膜和基材膜或基底材料之间的粘合以及抗划伤性或耐挠曲性。该锚固层或介电层可以使用如下材料来形成例如,无机材料,比如Si02、MgF2或Al2O3等;有机材料,比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或硅氧烷聚合物或其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其中,可以采用例如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离子电镀法或制陶法作为形成方法。所述锚固层或介电层可以形成的厚度通常为约IOOnm或小于IOOnm,特别是15nm IOOnm,且更特别是20nm 60nm。也可以在形成有导电薄膜的基材膜或基底材料面上进行适当的粘合处理,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离子处理或溅射蚀刻处理。此外,如图I所示的结构中的硬涂层(12)可以通过施用例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acrylic urethane resin)或娃氧烧树脂的硬树脂并使其固化的方法来形成,且该硬涂层的厚度通常为O. I μ m 30 μ m。
本触控面板包括压敏粘合剂层,该压敏粘合剂层包含多分散指数(PDI)为4. O或小于4. O的丙烯酸类树脂,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粘附在所述塑料基材膜或在所述塑料基材膜上形成的导电薄膜上。此处所述多分散指数是丙烯酸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除以该丙烯酸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得到的值(Mw/Mn)。所述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可以通过凝胶滲透色谱法(GPC)测得。此处所述丙烯酸类树脂的多分散指数优选为3. 5或小于
3.5,且更优选为3. O或小于3. O。通过使用多分散指数为4. O或小于4. O的丙烯酸类树脂,适当地调整压敏粘合剂层中的自由体积(free volume),由此可以有效防止由氧气、水分或其它外来物质渗透到压敏粘合剂层和被粘物之间的界面,或者由塑料基材膜中的排气现象引起从粘合界面产生气泡,而导致的可见度或其它光学性能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当压敏粘合剂层直接与导电薄膜粘附时,即使暴露于苛刻条件下,该压敏粘合剂层也可以有效抑制导电薄膜中电阻的变化。因此,所述触控面板可以长时间稳定地驱动。当此处所述树脂的多分散指数具有较低的值时,压敏粘合剂中的自由体积也降低以改善上述效果。因此,不特别限制多分散指数的下限,但它可以为,例如,至少约O. 5,优选地,至少1.0,更优选地至少
I.5,且最优选地至少2.0。此处所述丙烯酸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300,000 1,500,000,优选为400,000 1,200, 000,且更优选为500,000 800,000。如果所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过低,
则耐久性可能降低。如果所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过高,则可使用性(例如涂覆能力)或抗翘曲性可能降低。因此,优选将所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在本发明的ー个方面中,所述丙烯酸类树脂可以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単体和可共聚合单体,该可共聚合单体可以以聚合形式对丙烯酸类树脂提供可交联官能团。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単体不特别限于任何种类,但,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酷,且在考虑物理性能例如内聚吸引力、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粘合性时,可以使用具有I 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酷。这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例子可以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酷、(甲基)丙烯酸こ酷、(甲基)丙烯酸正丙酷、(甲基)丙烯酸异丙酷、(甲基)丙烯酸丁酷、(甲基)丙烯酸叔丁酷、(甲基)丙烯酸戊酷、(甲基)丙烯酸2-こ基己酷、(甲基)丙烯酸正辛酷、(甲基)丙烯酸异辛酷、(甲基)丙烯酸异壬酷、(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等,其中,所述树脂可以以聚合形式包含其中的ー种或两种或多种。所述提供可交联官能团的可共聚合单体可以对树脂提供可以与多官能交联剂反应的可交联官能团。这种可交联官能团的例子可以包括羟基、羧基、含氮基团、环氧基或异氰酸酯基等,且优选可以是羟基、羧基或含氮基团。在制备丙烯酸类树脂的领域中,可以对所述树脂提供上述可交联官能团的各种可共聚合单体是已知的,其中,可以使用上述単体而没有限制。例如,作为具有羟基的可共聚合单体,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2-羟こ酷、(甲基)丙烯酸2-羟丙酷、(甲基)丙烯酸4-羟丁酷、(甲基)丙烯酸6-羟己酷、(甲基)丙烯酸8-轻辛酷、2-轻基こニ醇(甲基)丙烯酸酯(2-hydroxyethyleneglycol (meth)acrylate)或2_羟基丙ニ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具有羧基的可共聚合单体,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2-( 甲基)丙烯酰基氧基こ酸(2_(meth)acryloyloxy acetic acid)、3-(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丙酸、4-(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丁酸、丙烯酸ニ聚物、衣康酸、马来酸或马来酸酐等;作为具有含氮基团的可共聚合单体,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酰胺、N-こ烯基吡咯烷酮或N-こ烯基己内酰胺等,而不限于此。此处所述丙烯酸类树脂可以包含90 99. 9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単体和
O.I 10重量份的在聚合单元中提供可交联官能团的可共聚合单体。此处单位“重量份”是指重量比率。通过将单体的重量比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有效保持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物理性能,例如初粘合强度、耐久性和剥离カ。适宜时,所述丙烯酸类树脂还可以以聚合形式包含由下面通式I表示的共聚单体。为了达到控制玻璃化转变温度或提供其它功能的目的,可以包含该共聚単体。[通式I]
O /O
kIΚ4其中,R1 R3各自独立地表不氢或具有I 4个碳原子的烧基,R4表不:氰基;未取代的或被具有I 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こ酰氧基;或-C(=0)R5,其中R5表示未取代的或被具有I 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2 8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烷基取代的氨基或缩水甘油基氧基(glycidyloxy)。通式I的共聚单体的具体例子可以包括含氮单体,例如(甲基)丙烯腈、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或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苯こ烯单体,例如苯こ烯或甲基苯こ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羧酸的こ烯酯,例如こ酸こ烯酯等,但不限于此。当在所述树脂中包含通式I的共聚单体时,优选比率为20重量份或小于20重量份,但不限于此。此处上述丙烯酸类树脂可以以本领域常见的聚合方法制备,例如,溶液聚合法、光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且优选溶液聚合法。另外,所述聚合法也可以在合适的链转移剂(CTA)存在下进行,所述链转移剂例如,2-巯基こ醇、月桂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こ酸、巯基こ酸2-こ基己酷、2,3- ニ巯基-I-丙醇和α -甲基-苯こ烯ニ聚物等。本触控面板中包括的所述丙烯酸类树脂可以以通过多官能交联剂交联的状态存在。即,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可以还包含使所述丙烯酸类树脂交联的多官能交联剂。此处可用的交联剂不特别限于任何种类,并且,例如,可以使用异氰酸酷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杂环丙烷化合物或金属螯合化合物等,考虑到所述树脂中包含的可交联官能团的种类,可以从ー种或两种或多种交联剂中适当地选择。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是甲苯ニ异氰酸酯、ニ甲苯ニ异氰酸酯、ニ苯基甲烷ニ异氰酸酯、六亚甲基ニ异氰酸酷、异佛尔酮ニ异氰酸酷、四甲基ニ甲苯ニ异氰酸酯或萘ニ异氰酸酯等。另外,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是至少ー种上述异氰酸酷化合物和多元醇的加成反应产物。此处,作为所述多元醇,可以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作为所述环氧化合物,可以使用选自こニ醇ニ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N, N, N’,N’ -四缩水甘油基こニ胺或甘油ニ缩水甘油醚等中的ー种或两种或多种;以及作为氮杂环丙烷化合物,可以使用N,N’ -甲苯-2,4-双(I-氮杂环丙烷甲酰胺)、N,N’ - ニ苯基甲烷-4,4'-双(I-氮杂环丙烷甲酰胺)、三亚こ基三聚氰胺、ニ间苯ニ酰-1-(2-甲基氮杂环丙烷)或三-1-氮杂环丙基氧化膦等中的ー种或两种或多种。另外,作为金属螯合化合物,可以使用以多价金属与こ酰丙酮或こ酰こ酸こ酯配位的状态存在的化合物等,其中所述多价金属包括铝、铁、锌、锡、钛、锑、镁或钒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丙烯酸类树脂,本压敏粘合剂层中可以包含所述多官能交联剂的量为O. 01 5重量份,其中,所述多官能交联剂在此范围内可以有效调整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耐久性和粘合性能。除了上述组分之外,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可以还包含ー种或两种或多种添加剤,例如硅烷偶联剂、增粘剂、环氧树脂、紫外光稳定剂、抗氧化剂、调色剂、增强剂、填料、消泡剂、表面活性剂或增塑剂。此处如上所述的压敏粘合剂层可以通过对由例如上述丙烯酸类树脂和多官能交联剂等组分组合得到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进行适当的干燥、老化(ageing)、交联和/或硬化处理而形成。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多分散指数为4. O或小于4. O的丙烯酸类树脂,该压敏粘合剂组合物满足下面数学公式I的条件。[数学公式I]Δ R= [ (R-Ri) /Ri] X 100 彡 15其中,AR表示电阻变化率,Ri表示由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得到的压敏粘合剂层与ITO电极粘附之后测得的该ITO电极的初始电阻,R是粘附有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ITO电极在60° C和90%相対湿度下保持240小时之后测得的该ITO电极的电阻。术语“由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得到的压敏粘合剂层”是指通过对压敏粘合剂组合物进行干燥处理、老化处理、交联处理和/或固化处理而作为压敏粘合剂制备的并且应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层。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是,例如,应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触控面板,并且具体地,应用于包括塑料基材膜和与该基材膜粘附的压敏粘合剂层的触控面板中的所述压敏粘合剂层。任何组成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的组分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包括,例如,多分散指数为4. O或小于4. O、优选为3. 5或小于3. 5、更优选为3. O或小于3. O的丙烯酸类树脂,适宜吋,以及多官能交联剂和/或其它添加剤。
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多分散指数为4. O或小于4. O的丙烯酸类树脂。因此,该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有效地满足触控面板要求的各种物理性能。另外,即使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应用于具有压敏粘合剂层直接与导电薄膜粘附的形状的触控面板中,它也可以有效抑制所述导电薄膜中电阻的变化。具体地,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的通式I的电阻变化率(AR)可以是15%或小于15%,优选10%或小于10%。此处所述电阻变化率由下面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此外,由于所述电阻变化率的值较低,所以确保了所述触控面板的稳定驱动,而没有限制下限。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薄片,其具有包含根据本发明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的压敏粘合剂层。在该压敏粘合剂薄片中的压敏粘合剂层可以包括干燥、老化、交联和/或硬化状态的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ー个方面的压敏粘合剂薄片(3),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薄片
(3)可以还包括所述压敏粘合剂层(31)和形成于该敏粘合剂层两面上的剥离膜(32,33)。当所述压敏粘合剂薄片包括剥离膜时,压敏粘合剂层中包括的两片剥离膜的剥离カ可以彼此不同地设定。例如,在图3表示的结构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31)对ー个剥离膜(33)的剥离カ可以设定得比该压敏粘合剂层(31)对另ー剥离膜(32)的剥离カ大。具备这样结构的压敏粘合剂薄片可以通过选择ー种合适的剥离膜或调整压敏粘合剂层(31)的固化程度来形成。此处如上所述的具体剥离膜不特别限于任何种类,并且可以使用本领域公开的各种剥离膜而没有限制,该剥离膜的厚度可以调整为,例如,约5 150μπι。形成上述压敏粘合剂层和此处制备压敏粘合剂薄片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所述压敏粘合剂可以通过如下来制备在剥离膜上涂覆本压敏粘合剂组合物或涂覆液体,固化以形成压敏粘合剂层,以及在其上层叠其它剥离膜,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度通过在合适的溶剂中稀释该组合物来调节。另外,尽管所述涂覆不总是在剥离膜上进行,但也可以在其它基材上进行。此外,被涂覆的涂覆液体的固化工序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干燥涂层来进行,并且任选地,在所述干燥エ序之后或同吋,也可以进行通过例如加热的方式使压敏粘合剂组合物中包含的丙烯酸类树脂与多官能交联剂进行交联的エ序。然而,尽管交联エ序不总是在形成压敏粘合剂层的过程中进行,但也可以在任何应用于触控面板的过程中进行。例如,如果所述压敏粘合剂薄片应用于上述触控面板,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可以应用于塑料基材膜或形成于该膜上的导电薄膜上,以通过适当的交联处理使丙烯酸类树脂交联。有益效果本发明触控面板具有包括塑料基材膜和与该基材膜粘附的压敏粘合剂层的形状。此处,防止了氧气、水分或其它外来物质渗透到所述基材膜和所述压敏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中的现象,并且防止了由塑料基材膜中的排气现象产生的气泡导致的光学性能降低的现象。另外,即使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直接与所述导电薄膜粘附,并且暴露于例如高温或高温和高湿条件这种状态的苛刻条件下,仍可以有效抑制导电薄膜中电阻的变化。因此,本触控面板可以长时间稳定地驱动。


图I和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ー个方面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ー个方面的压敏粘合剂薄片的图。图4是说明測量本说明书中电阻变化率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将通过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不根据本发明的对比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不严格地限于下面的实施例。通过下面的方法评估本实施例的各个物理性能。I.耐久性试验使用压敏粘合剂层将厚度为IOOym且两面形成有硬涂层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膜的硬涂层面粘附在厚度为Imm的聚碳酸酯薄片上,并裁剪成50mmX IOOmm(宽X长) 的尺寸。随后,将所裁剪的粘附物在60° C和5个大气压的压热器中处理30分钟以制得样品,评估该样品的耐热耐久性和耐湿热耐久性。通过将样品在80° C下放置240小时来測量耐热耐久性,随后评估气泡的产生、松动、剥离和/或翘曲。另外,通过将样品放置在60° C和90%相対湿度下240小时来测量耐湿热耐久性,随后评估气泡的产生、松动、剥离和/或翘曲。作为耐久性指标的上述各个物理性能的具体測量方法或基准如下。<气泡产生的评估>O 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粘合界面没有产生气泡或其中分散有少量的直径为100 μ m或小于100 μ m的气泡的情形X 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粘合界面产生直径为IOOym或大于IOOym的气泡或观察到成群状态的大量直径为100 μ m或小于100 μ m的气泡的情形。 <松动和剥离的评估>O 在粘合界面中未出现松动和剥离的情形X :在粘合界面中出现松动或剥离的情形〈翘曲的评估〉当将已在耐热条件或耐湿热条件下放置的样品置于地板上吋,测量样品的中心因翘曲而与地板隔开的高度。2.电阻变化率的试验通过如图4表示的方法測定电阻变化率。首先,将本领域一般销售的一面上形成有ITO薄膜(20)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膜(10)(下文,称为“导电PET”)裁剪成30mmX50mm(宽X长)的尺寸。随后,如图4将银浆(30)以IOmm的宽度施加于膜(10)的两端之后,将该膜在150° C下烘焙30分钟。然后,将按照实施例等制得的两面粘附有剥离膜(51)的压敏粘合剂薄片裁剪成30mmX40mm(宽X长)的尺寸,随后除去一面的剥离膜,将得到的压敏粘合剂层(40)粘附于烘焙过的膜上。所述粘附是以调整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和导电PET(10,20)的中心进行的。然后,使用常规欧姆计(60)測量ITO薄膜(20)的初始电阻(Ri)。在测得初始电阻后,将图4的样品放置在60° C和90%的相対湿度下240小时,并用欧姆计(60)再次測量ITO薄膜(20)的电阻(R)。将各个值代入下面数学公式I中以測量电阻变化率(AR)。[数学公式I]Δ R= [ (R-Ri) /Ri] X 100
制备例I:丙烯酸类树脂(A)的制备将97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n-BA)和3重量份丙烯酸(AA)引入到IL反应器中,该反应器内部回流氮气并且安装有冷凝器以易于控制温度。随后,向其中引入作为溶剂的120重量份こ酸こ酯(EAc)和作为链转移剂的O. 03重量份2-巯基こ醇。然后,吹扫氮气60分钟以除去氧气,在温度保持在60 V的状态下,将O. 04重量份反应弓I发剂偶氮ニ异丁腈(AIBN)引入其中,随后使混合物反应8小吋。在反应之后,用こ酸こ酯(EAc)适当稀释反应物,从而制得固体含量为3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800,000以及多分散指数(M^Mn)为2. 7的丙烯酸类树脂(A)。此处,所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和多分散指数通过聚合物领域常用的GPC分析进行測定。制备例2 :丙烯酸类树脂⑶的制备除了在反应器中引入作为单体的93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n-BA)和7重量份丙烯酸之外,根据制备例I的方法制备丙烯酸类树脂(B)。该丙烯酸类树脂(B)的固体含量为 3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850,000以及多分散指数为2. 8。制备例3 :丙烯酸类树脂(C)的制备除了在反应器中引入作为单体的98. 5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n-BA)和I. 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こ酯(2-HEMA)之外,根据制备例I的方法制备丙烯酸类树脂(C)。该丙烯酸类树脂(C)的固体含量为3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700,000以及多分散指数为2. 3。制备例4 :丙烯酸类树脂⑶的制备除了在反应器中引入作为单体的68. 5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n-BA)、30重量份丙烯酸甲酯(MA)和I. 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こ酯(2-HEMA)之外,根据制备例I的方法制备丙烯酸类树脂(D)。该丙烯酸类树脂(D)的固体含量为3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600,000以及多分散指数为2.7。制备例5 :丙烯酸类树脂(E)的制备除了在反应器中引入作为单体的68. 5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n-BA)、30重量份丙烯酸甲酯(MA)和I. 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こ酯(2-HEMA)以及引入作为链转移剂的O. 01重量份2-巯基こ醇之外,根据制备例I的方法制备丙烯酸类树脂(E)。该丙烯酸类树脂(E)的固体含量为30重量%、重均分子量为1,100, 000以及多分散指数为3. 7。制备例6 :丙烯酸类树脂(F)的制备除了在引入引发剂后3小时将反应温度升至68° C并进行反应之外,根据与制备例I相同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固体含量为35重量%、重均分子量为770,000以及多分散指数为7. 5的丙烯酸类树脂(F)。制备例7 :丙烯酸类树脂(G)的制备除了在反应器中引入作为单体的98. 5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n-BA)和I. 5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2-羟こ酯(2-HEMA)并将反应温度控制在68° C之外,根据制备例I的方法制备丙烯酸类树脂(G)。该丙烯酸类树脂(G)的固体含量为33重量%、重均分子量为800,000以及多分散指数为4.5。实施例I通过均勻混合制备例I的树脂(A)和环氧交联剂(Tetrad C;来自Mitsubishi的四官能环氧交联剂)而制得压敏粘合剂组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固体含量的树脂(A),所述环氧交联剂的量为O. I重量份。随后,将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涂覆在一面上经过防粘处理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膜(50μπι厚)的经防粘处理面上,并在120° C下处理3分钟,从而形成厚度为50 μ m的透明压敏粘合剂层。然后,将经过防粘处理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膜(50μπι厚)的经防粘处理面层叠至所述压敏粘合层的另一面,从而制得具有图3所示结构的压敏粘合剂薄片。实施例2除了使用制备例2的树脂(B)之外,通过与实施例I相同的方法制备压敏粘合剂薄片。
实施例3除了使用制备例3的丙烯酸类树脂(C)以及相对于100重量份固体含量的树脂(C)混合O. 3重量份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交联剂(Coronate-L)之外,通过与实施例I相同的方法制备压敏粘合剂薄片。实施例4除了使用制备例4的丙烯酸类树脂⑶以及相对于100重量份固体含量的树脂混合O. 3重量份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交联剂(Coronate-L)之外,通过与实施例I相同的方法制备压敏粘合剂薄片。实施例5除了使用制备例5的树脂(E)之外,通过与实施例I相同的方法制备压敏粘合剂薄片。对比例I除了使用制备例6的树脂(F)之外,通过与实施例I相同的方法制备压敏粘合剂薄片。对比例2除了使用制备例7的丙烯酸类树脂(G)以及相对于100重量份固体含量的树脂混合O. 3重量份作为交联剂的的异氰酸酯交联剂(Coronate-L)之外,通过与实施例I相同的方法制备压敏粘合剂薄片。对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测得的耐久性试验和电阻变化率试验的结果示于下面表I中。[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塑料基材膜;和 压敏粘合剂层,该压敏粘合剂层与所述基材膜粘附并且包括多分散指数为4. O或小于4. O的丙烯酸类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塑料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还形成导电薄膜,并且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直接与所述导电薄膜粘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基底膜,在该基底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导电薄膜,并且所述压敏粘合剂层与所述基底膜的导电薄膜和所述塑料基材膜的导电薄膜粘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丙烯酸类树脂的多分散指数为3.5或小于 3. 5。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丙烯酸类树脂的多分散指数为3.O或小于 3. O。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丙烯酸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0 1,500, 000。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丙烯酸类树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以聚合形式对该丙烯酸类树脂提供可交联官能团的可共聚合单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可交联官能团是羟基、羧基、含氮官能团、环氧基或异氰酸酯基。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还包括使所述丙烯酸类树脂交联的多官能交联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多官能交联剂是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杂环丙烷化合物或金属螯合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类树脂,所述压敏粘合剂层包括O. 01 5重量份的所述多官能交联剂。
12.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该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多分散指数为4. O或小于4. O的丙烯酸类树脂,并且该压敏粘合剂组合物满足下面数学公式I的条件 [数学公式I]Λ R= [(R-Ri)/Ri] X 100 ≤ 15 其中,Λ R表示电阻变化率,Ri表示由所述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得到的压敏粘合剂层与ITO电极粘附之后测得的该ITO电极的初始电阻,R是粘附有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的ITO电极在60° C和90%相対湿度下保持240小时之后测得该ITO电极的电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其中,ΛR是10或小于1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塑料基材膜和与该基材膜粘附的压敏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组合物应用于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压敏粘合剂层。
15.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压敏粘合剂薄片,所述压敏粘合剂薄片具有压敏粘合剂层,该压敏粘合剂层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具有包括塑料基材膜和与该基材膜粘附的压敏粘合剂层的形状。在本发明中,防止了氧气、水分或其它外来物质渗透到所述基材膜和所述压敏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中的现象,并且防止了由所述塑料基材膜中的排气现象产生的气泡而导致的光学性能的降低。另外,即使所述压敏粘合剂层直接与导电薄膜粘附,并且暴露于例如高温或高温和高湿条件这种状态的苛刻条件下,仍有效地抑制所述导电薄膜中电阻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以长时间稳定地驱动。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648260SQ201080053334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张锡基, 朴敏洙, 梁世雨, 金佑河, 黄闰泰 申请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