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

文档序号:643078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GIS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ArcGIS产品线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伸缩的,全面的GIS平台。ArcObjects包含了大量的可编程组件,从细粒度的对象(例如,单个的几何对象)到粗粒度的对象(例如与现有 ArcMap文档交互的地图对象)涉及面极广,这些对象为开发者集成了全面的GIS功能。GIS数据同步的关键在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完整性要求确保同步的图层信息目的端和源端一致,可用性要求同步到目的端的图层能够执行编辑操作。现有技术的GIS数据同步的解决方法是通过GIS产品提供的数据转换工具或数据导入导出工具,手工将其他系统的数据导入,但采用此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需要耗费大量工作量来进行手工操作;(2)数据无法做到实时更新;(3)多个系统协作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用于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同步交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源端和目的端,包括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目的端与源端图层数据同步。优选地,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具体包括源端配置图层表结构信息;源端获取图层表结构信息;源端封装表结构信息,形成表结构信息数据包;源端向目的端发送表结构信息数据包;目的端接收表结构信息数据包;目的端判断接收表结构信息数据包成功,修改图层标志位。优选地,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具体包括源端配置图层表结构信息;源端打包生成XML文件;源端解析XML文件;
源端获取表结构信息;源端抽取ARCGIS对象信息,利用获得的表结构信息抽取图层表结构对象;源端封装ARCGIS对象信息,将获得的对象转化成二进制类型并打包;源端向目的端发送数据包;目的端接收数据包;目的端还原数据类型,将二进制数据转换成相应的数据类型;目的端将数据还原成ARCGIS对象;目的端将ARCGIS对象入库生成表结构;目的端调用ARCGIS的API方法,生成图层表结构;目的端修改图层标志位,用以进行图层数据同步;目的端循环处理图层数据,读取图层表数据,开始数据同步。优选地,表结构信息包括表名、主键、字段名和数据库连接信息。优选地,目的端与源端图层数据同步具体包括源端判断图层标志位为真值,开始数据同步;源端抽取图层数据,读取源端数据库图层表数据;源端将读取到的图层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源端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端;目的端将将发送过来的图层表数据存入数据库;目的端当数据入库成功就返回成功信息。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数据抽取工具去同步ARCGIS数据,保证数据实时更新;(2)动态生成图层表结构,无需手动去创建图层
(3)提供多种传输协议,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传输。


图1是本发明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中图层表结构同步流程图一;图3是本发明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中图层表结构同步流程图二 ;图4是本发明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方法中图层数据同步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方法,用于对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同步交换,以下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方法,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源端和目的端,首先进行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再进行目的端与源端图层数据同步。
4
具体地,参考图2,目的端与源端图层表结构同步的具体流程如下S201,源端配置图层表结构信息;源端通过可视化工具配置图层表结构信息,其中表结构信息包括表名、主键、字段名和数据库连接信息等,打包生成XML文件。S202,源端获取图层表结构信息;源端通过解析XML文件获取图层表结构信息。S203,源端封装表结构信息,形成表结构信息数据包;利用ARCGIS API方法读取表结构对象,打包成表结构信息数据包。S204,源端向目的端发送表结构信息数据包;若发送失败,重新返回封装表结构信息,形成表结构信息数据包。S205,目的端接收表结构信息数据包;S206,目的端判断接收表结构信息数据包成功,修改图层标志位。将图层标志位修改为真值“TRUE”,以供图层数据同步前进行判断。参考图3,更详细的描述了目的端与源端图层表结构同步过程,具体流程如下S301,源端配置图层表结构信息;S302,源端打包生成XML文件;S303,源端解析XML文件;S304,源端获取表结构信息;S305,源端抽取ARCGIS对象信息,利用获得的表结构信息抽取图层表结构对象;S306,源端封装ARCGIS对象信息,将获得的对象转化成二进制类型并打包;S307,源端向目的端发送数据包;S308,目的端接收数据包;S309,目的端还原数据类型,将二进制数据转换成相应的数据类型;S310,目的端将数据还原成ARCGIS对象;S311,目的端将ARCGIS对象入库生成表结构;S312,目的端调用ARCGIS的API方法,生成图层表结构;S313,目的端修改图层标志位,用以进行图层数据同步;S314,目的端循环处理图层数据,读取图层表数据,开始数据同步。
参考图4,对源端与目的端图层表数据同步进行了详细描述,过程如下S401,源端判断图层标志位为真值,开始数据同步;S402,源端抽取图层数据,读取源端数据库图层表数据;S403,源端将读取到的图层数据进行打包封装;S404,源端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端;S405,目的端将发送过来的图层表数据存入数据库;若图层表数据入库失败,则源端重新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端。S406,目的端当数据入库成功就返回成功信息。返回成功信息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重复发送数据以及判断是否有新数据要同步,有新数据时重复执行S401-S406的流程。当图层有数据插入、修改或者删除的时候,就按照S401-S406流程实现数据同步。
此外,本系统实现的地球信息系统可实现与Java消息服务(Java Message Service,JMS)、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等协议构件的数据传输。对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取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源端和目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 目的端与源端图层数据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具体包括源端配置图层表结构信息; 源端获取图层表结构信息; 源端封装表结构信息,形成表结构信息数据包; 源端向所述目的端发送所述表结构信息数据包; 目的端接收所述表结构信息数据包;目的端判断接收所述表结构信息数据包成功,修改图层标志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具体包括源端配置图层表结构信息; 源端打包生成XML文件; 源端解析XML文件; 源端获取表结构信息;源端抽取ARCGIS对象信息,利用获得的表结构信息抽取图层表结构对象; 源端封装ARCGIS对象信息,将获得的对象转化成二进制类型并打包; 源端向目的端发送数据包; 目的端接收数据包;目的端还原数据类型,将二进制数据转换成相应的数据类型; 目的端将数据还原成ARCGIS对象; 目的端将所述ARCGIS对象入库生成表结构; 目的端调用ARCGIS的API方法,生成图层表结构; 目的端修改图层标志位,用以进行图层数据同步; 目的端循环处理图层数据,读取图层表数据,开始数据同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结构信息包括表名、主键、字段名和数据库连接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端与源端图层数据同步具体包括源端判断图层标志位为真值,开始数据同步; 源端抽取图层数据,读取源端数据库图层表数据; 源端将读取到的图层数据进行打包封装; 源端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端; 目的端将将发送过来的图层表数据存入数据库; 目的端当数据入库成功就返回成功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用于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同步交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包括源端和目的端,包括目的端与源端表结构同步;目的端与源端图层数据同步。
文档编号G06F17/30GK102254042SQ20111023310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刘春 , 王园方, 皮开元, 马亮 申请人: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