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及方法

文档序号:643109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流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随着第一、二方物流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正在迅猛发展。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是由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在第三方物流中,经常面临不同厂家、不同来源的货品集中运输,并且经过多个中转库或港口后才能到达各自目的地。而在物流领域中,基于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 的标签作为产品的标识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物流行业中对标签的推广使用,如何实时有效地采集非固定点物品的标签数据便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现有技术是利用手持数据采集器对物品上的标签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再统一将手持数据采集器中保存的标签数据通过数据线的方式导入计算机中的物流系统。但是,第三方物流使用的中转库或港口场地较大、开阔,货物分布较广,使用现有技术的封闭仓库(或高架库)、有线网络和固定式的设备不是很合适,其主要受到线路的限制,工作区域被限制在一个小区域内,无法应对量大、分布广的货物。其次,各自厂家使用的标签(条码标签或射频标签)中标签数据的编码规则各不一样。现有技术中,数据采集器上的管理软件包括配置文件都是一致的(即软件开发时已经对编码规则进行定义),只能对符合数据采集中的软件编码规则的条码进行读取,在面对其他规则的条码时,就无法读出正确的信息。对于不能识别的标签(例如厂家自行设定具有其特殊规则的编码)只能手工输入,容易出错,在这种运用背景下,操作极其不便;另外由于货物在中转时,需进行多次入库、分拣、挑选、出库等动作,尤其在入库时,因标签数据的编码规则的不同,清理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入库的信息的正确、及时直接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效率。另外,现有技术中系统只读取标签中的标签数据,而不进行判断处理,数据是单边的通讯,只从手持数据采集器传到后台中控服务器,而没有反馈和交互,这样导致后台中控服务器收到的现场信息不能及时与厂家传入的数据进行核对校验,没有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实时校验,在后续校对出现问题时又需要返回现场查实核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查找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大大降低了入库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及方法,可以提高物流转运中货物的标签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而且采集数据时操作简便,有利于提升入库的工作效率。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包括手持数据采集器、无线基站、中控服务器及数据库,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过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中控服务器连接,所述数据库与所述中控服务器连接,所述中控服务器,用于根据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用户名判断用户所属群组,并从所述数据库中下载与所属群组对应的配置文件后回传给手持数据采集器;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用于在获得标签数据后,根据下载的配置文件判断所述标签数据是否符合配置文件中预先定义的编码规则,将符合编码规则的标签数据过所述无线基站上传至所述中控服务器;所述中控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标签数据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货物信息是否一致,根据判断结果返回回执信息给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将校验正确的标签数据保存在与所述中控服务器连接的数据库中。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中控服务器根据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用户名判断用户所属群组,并从数据库中下载与所属群组对应的配置文件,将下载的配置文件回传给手持数据采集器;B、手持数据采集器读取标签数据;C、手持数据采集器根据下载的配置文件判断所述读取的标签数据是否符合配置文件中预先定义的编码规则,将符合编码规则的标签数据过所述无线基站上传至所述中控服务器;D、所述中控服务器判断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标签数据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货物信息是否一致,根据判断结果返回回执信息给手持数据采集器;E、所述中控服务器将所述校验正确的标签数据保存在与所述中控服务器连接的数据库中。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下载的与用户名对应的配置文件中的编码规则,可进行自动判断读取的标签数据的编码规则是否符合,这样清理核对比较容易,而且提高了入库的信息准确性;另外,所述中控服务器在接收到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标签数据后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货物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对,这样双重校验确保了信息准确,减少了各个环节的错误,每个环节错误可追溯、定位,查找方便;所述中控服务器在比对过程中可根据判断结果返回回执信息给手持数据采集器,这样双向通讯的模式便于出现数据录读取错误时可及时获知,便于现场人员有针对性的重新扫描录入,而不必所有信息全部重新扫描,节省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入库的工作效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11-手持数据采集器,12-无线基站,13-中控服务器,14-数据库,15-打印机,16-计算机,17-托运信息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基于无线
5网络的入库系统包括手持数据采集器11、无线基站12、中控服务器13及数据库14,所述数据采集器11通过所述无线基站12与所述中控服务器13连接,所述数据库14与所述中控服务器13连接。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1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并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通过所述无线基站12上传至所述中控服务器13,所述中控服务器13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名判断用户所属群组,并从所述数据库14中下载与所属群组对应的配置文件后回传给手持数据采集器11。所述配置文件包括客户名称及客户对标签数据的编码规则。标签数据的编码遵循唯一性原则,以保证商品条形码在全世界范围内不重复,即一个商品项目只能有一个代码,或者说一个代码只能标识一种商品项目。同种规格同种产品对应同一个产品代码,同种产品不同规格应对应不同的产品代码。不同规格、不同包装、 不同品种、不同价格、不同颜色的商品只能使用不同的商品代码。根据产品的不同性质,如 重量、包装、规格、气味、颜色、形状等等,赋予不同的商品代码。因此在编码规则里面,会定义某一位或者某几位数值或字母所代表的信息。在同一厂家或同一规格产品中,有些数值或字母是固定的。比如在UPC代码中,第2-6位定义为生产厂家的标识号,第7-11位定义为唯一的厂家产品代码,则可据此判断产品归属。另外,有的编码规则定义为根据条码长度判断其条码归属某个字段,例如有的客户将编码规则定义为15位的条码是代表货品品名, 60位的条码代表货品信息,这样可根据条码长度判断其条码归属于某个字段。各个客户的配置文件预先存储在所述数据库14中,且客户的配置文件与用户名所属的群组对应存储。所述用户名第三方物流自行设定与客户对应的操作员,例如操作员 Al负责冠捷的相关产品,操作员Bl负责飞利浦;冠捷和飞利浦的产品的条码规则各不相同,系统中将Al划归为A组群,Bl划归为B组群,以此类推。具体的,所述数据库14中存储的格式如表1所示表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数据采集器(11)、无线基站 (12)、中控服务器(1 及数据库(14),所述数据采集器(11)通过所述无线基站(1 与所述中控服务器(1 连接,所述数据库(14)与所述中控服务器(1 连接,所述中控服务器(13),用于根据手持数据采集器(11)上传的用户名判断用户所属群组,并从所述数据库(14)中下载与所属群组对应的配置文件后回传给手持数据采集器 (11);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11),用于在获得标签数据后,根据下载的配置文件判断所述标签数据是否符合配置文件中预先定义的编码规则,将符合编码规则的标签数据过所述无线基站(1 上传至所述中控服务器(13);所述中控服务器(1 还用于判断手持数据采集器(11)上传的标签数据与所述数据库 (14)中预先存储的货物信息是否一致,根据判断结果返回回执信息给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 (11),将校验正确的标签数据保存在与所述中控服务器(1 连接的数据库(14)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 (11)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并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通过所述无线基站(12)上传至所述中控服务器(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中控服务器(13)连接的计算机(16),所述计算机(16)与托运方信息系统(17)连接,用于在入库流程结束后,通过所述中控服务器(1 调用所述数据库(14)存储的标签数据,然后以特定的格式通过所述计算机(16)传送到托运方信息系统(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中控服务器(1 连接的打印机(15),所述中控服务器(1 在入库流程结束后调用所述数据库 (14)存储的标签数据,自动生成各自厂家的货物信息清单后发送至所述打印机(1 进行打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 (11)包括条码扫描模块和RFID读写模块,分别用于读取标签中的条码数据射频数据信息, 获得标签中存储的标签数据。
6.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中控服务器根据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用户名判断用户所属群组,并从数据库中下载与所属群组对应的配置文件,将下载的配置文件回传给手持数据采集器;B、手持数据采集器读取标签数据;C、手持数据采集器根据下载的配置文件判断所述读取的标签数据是否符合配置文件中预先定义的编码规则,将符合编码规则的标签数据过所述无线基站上传至所述中控服务器;D、所述中控服务器判断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标签数据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货物信息是否一致,根据判断结果返回回执信息给手持数据采集器;E、所述中控服务器将所述校验正确的标签数据保存在与所述中控服务器连接的数据库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手持数据采集器开机后,在手持数据采集器的人机界面上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手持数据采集器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判断用户是否合法,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步骤C中判断所述读取的标签数据与预先定义的编码规则一致,则执行步骤将读取的标签数据保存在手持数据采集器中;在入库完成后,手持数据采集器在用户退出时则执行步骤清除所述手持数据采集器中保存的标签数据和配置文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之后还包括步骤所述中控服务器调用所述数据库存储的标签数据,然后以特定的格式通过所述计算机传送到托运方信息系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括步骤所述中控服务器在入库流程结束后调用所述数据库存储的标签数据,自动生成各自厂家的货物信息清单,所述中控服务器将生成的货物信息清单发送至所述打印机进行打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系统,包括手持数据采集器、无线基站、中控服务器及数据库,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过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中控服务器连接,所述数据库与所述中控服务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入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下载的配置文件中的编码规则,可判断读取的标签数据的编码规则是否符合,这样清理核对比较容易;中控服务器在接收到手持数据采集器上传的标签数据后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货物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对,这样双重校验确保了信息准确,减少了各个环节的错误;中控服务器在比对过程中可根据判断结果返回回执信息给手持数据采集器,便于现场人员有针对性的重新扫描录入,大大提高了入库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G06Q10/00GK102346881SQ2011102383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刘晓萍, 刘景 , 杨华刚, 杨华强, 韩尚月 申请人:上海软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