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idc/ict信息融合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400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互联网idc / ict 信息融合基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全称为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配置系统信息融合基础,简记作IDC / ICT信息融合基础。本项发明为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中的第086项。本项发明与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VCSE ))”)中的第081项、第082项、第083项、第084项、第085项、第087项、第088项、第089项、第090项、第091项、第092项、第093项、第094项、第095项、第096项、第097项、第098项、第099项、第100项一起,构成发明专利群“全球互联网全息协同系统信息融合基础[IFB / HSS ( ICT )]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一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 ),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全球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IIS [IDC ] / ICT )提供信息融合技术。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基本上为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本项发明属于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内部资源配置、组织和管理的信息技术领域,是面向面向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IIS [ IDC ] / ICT )资源配置、组织和管理的信息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 (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本项发明涉及全球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进一步推动有线网、通信网、互联网这三大网络融合的基础。随着三网融合的实施和网络业务的融合,本发明将进一步推动全民通过有线网、通信网、互联网等任一种网络,极其方便地获得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物联网的应用,人们将可以方便的实现实时控制式的“智能家庭体验”,如在家里的电视、手机等终端上,遥控指挥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电设备,甚至开关电动门窗等。本项发明对三网融合所提供的应用价值可总结为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任何业务,以个人可以承受的经济能力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普遍信息服务。随着技术进步,现在音频、视频、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等都被集成,变成电脑或手机上的一个功能。作为广电运营商,台网必须联合,打造视频专家,向用户提供全高清电视点播、3D电视、网络电视等个性化的视频体验服务,实现视频内容的有线、无线、互联网之间的无缝跨接。
背景技术
正如有关领域的专家所知,特征信息融合是一种融合多传感器数据,并获取目标特征和类别信息的数据处理方法。近几年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不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在民事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战场监视、自动飞行器导航、机器人、遥感、医疗诊断、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指对不同知识源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以实现对观测现象更好的理解。从表面上看,多传感器融合的概念很直观,但实际上要真正实现一个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是比较困难的。异质传感器数据的建模、协同与解释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尽管有很多困难,但由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具有改善系统性能的巨大潜力,人们还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在近10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人们在互联网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blog、Vlog、Podcast、ffiki> Socail NetWork Software> RSS> P2P、IM、VOIP 等等,并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新网站,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式服务,都希望自己能够为互联网发现并创造新的价值。目前主要的Web2. O技术包括Blog (网络日志)、TrackBack (反向引用)、RSS (聚合内容)、Wiki (超文本系统写作工具)、SocialBookmark (社会化书签)、网摘(网页书签)、SNS(社交网络)、P2P (伙伴对伙伴)、頂,等。NuWeb (Net User’s Web)正在逐步成为Web3. O的一个理想的计划项目,这是一个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分散式网络信息分享平台。作为一个正在开展中的网络开源项目,NuWeb包括三个系统部分NuWeb PP,个人入口网站系统;NeWebCP,区域入口网站系统;NuWeb CC,信息空间的整体入口网站系统。IT标准的制定已经从主机时代的厂商主导和两层构架时代的技术创新主导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主导,统一标准和开放构架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大势所趋。为应对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都开始了向“下一代”的演进,为三网融合奠定了基础。三大网络各自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将使网络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在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在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业务层上互相渗透、互相竞争、互相合作,在运营监管层上逐渐走向统一监管,最终实现三网融合。业界普遍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具有更大(可无限扩展)、更快、更方便、更安全等基本特征。除传统互联网能实现的功能外,物联网将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重点。按照目前业界比较统一的观点,下一代互联网将采用IPv6为标准协议,这将破解目前严重制约并困扰互联网发展的IP资源枯竭的问题。在三网融合及IPv6协议采用的前提下,物联网将应运而生。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 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用户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目前,特征信息融合理论中较为常用的推理方法主要是Bayes推理方法和D- S推理方法。Bayes推理方法在推理过程中依赖于先验概率的选取,而且不能处理不确定信息;D - S推理方法虽然不需要任何先验信息,并且具备很强的处理不确定信息能力,但这是以较大的计算量为代价的。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建立面向复杂性的两极汇通控制系统,本发明人提出基于随机模糊两极汇通网络的特征信息融合方法,使融合系统既保持两极汇通逻辑系统的优点,又能进行自适应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为此,李宗诚首先提出了 NA / UEC的概念 艮告。

发明内容
(I)对于全球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IIS [ IDC ] / ICT),本发明人在其建立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总体设计框架和全拓展两极汇通逻辑基础。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可看作是以某一配置结点为中心而由一种由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结点和一定数量(或可变数量)的链条所构成的集合。在建立基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两极汇通集合、基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两极汇通算子、基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两极汇通关系和基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两极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试图将两极汇通集合和可拓集合(extension set, ES )结合起来,建立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以进一步建立辩证综合分析的数学基础。在根本意义上,历史动力基础(首先是自然基础)是互联网智能集成历史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总的互联网智能集成运作力^ ( t )远远小于或远远大于自然社会系统承载力Bff ( t )时,即当
/^ ( )〈〈尽( ),i e [ Γ Q,Γ !]或 Fm { t ) Bh { t ), t [IT 0, T J时,互联网智能集成组织体制需要创新,历史形态将发生变革。当总的互联网智能集成运作力t)与自然一社会承载力A (t)相适应时,即当
\ Fm { t ) - B11 ( t ) I < a, t e [7\,T 2 ]
时,新互联网智能集成组织体制进入巩固期,历史形态基本上处于平稳期(在这里,a是一个可容许值);特别地,当总的互联网智能集成运作力& ( t )等于自然一社会系统承载力Bh { t、时,即当
\ F { t ) - BH{ t ) I < ε , t e [T1, T 2 ]
(^是任意小数)时,互联网智能集成组织体制处于均衡状态。当总的互联网智能集成运作力& ( t )远远大于或远远小于自然一社会系统承载力& ( t )时,即当
F { t ) 4(0, e [T2, r 3 I 或i e { T 2, T 3 ]
时,互联网智能集成组织体制发生危机,历史形态将进入衰变期。在互联网智能集成组织的周围环境条件尽(t ) BEu{t)和集中协调条件Fu{t) BCu{t)下、进而在互联网智能集成体系的不同社会一目然环境条件下,互联网智能集成社会组织体制的决策结构如图表I所示。从表图中的曲线看,
在/( t ) > Bn { t ), Fss { t ) = Bs{t )区域,权力集中系数取值范围为[O.35,O. 40 ];
在/( t ) > Bn( t ), Fss ( t ) < Bs(t )区域,权力集中系数取值范围为[O.30,O. 35 ];
在/( t ) = BA t ), Fss ( t ) = Bs(t )区域,权力集中系数取值范围为[O.
25.0.35 ];
在/( t ) = Bn( t ), Fss ( t ) < Bs(t )区域,权力集中系数取值范围为[O.
25.0.35 ];
在/( t ) < Bn( t ), Fss ( t ) = Bs(t )区域,权力集中系数取值范围为[O.20,O. 30 ];
在/( t ) < BA t ), Fss ( t ) > Bs(t )区域,权力集中系数取值范围为[O.20,O. 25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下面的IDC型多属性智能集成问题
Opimnm /(x,[/CC]) = (/办,[/CC]),/2(x,[/CC]),■■■,/,(x,[iCC])) ( 3. 8. 68)
Si. XE X= {χ^Λ-j,···,^}
具体可表示为
Ji /a ■■■ /
Γλι ^12 ■■■
17= >f21 ^22 ··■
: : : *" * :
_yml ym2 …7臟 _
其中,X= { X1 , X2 , ···,&}是智能集成模式集;
G = { T1 , f2 , ···,/;}是目标集; 而7 / _/ =广 i ( A,[ IDC ] ) ( i = I, ···,》; J· = 1,· · ·,/ )是 IDC
型智能集成模式Z i在目标下的属性值;
矩阵7 = (J^i, ) ΧΛ表示IDC型智能集成模式集Z关于目标集G的“智能权衡矩阵”。按照属性分类研究[29],可将属性分为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区间型和偏离型属
性。设Γ= $,其中L ( i = I, 2,3,4,5 )分别表示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区间型和偏离型属性的下标的集合。在建立IDC型多属性智能集成分析方面,我们可充分利用属性的规范化方法。我们可以将各种网络分为如下四个层级
资源网络(RN ):资源结点(r η )——资源链条(r c )——资源集合(rs ) 配置网络(DN ):配置结点(dn )—配置链条(dc )—配置集合(ds )
组织网络(ON ):组织结点(on )—组织链条(oc )—组织集合(os )
集团网络(GN ):集团结点(gn )——集团链条(gc )——集团集合(gs )
资源网络可记作RN = RN ( r n, r c, rs );配置网络可记作DN = RN ( dn, dc,ds );
内部分散合作组织网络可记作=IDCON = RN ( on, oc, os , [ IDC ]);
内部分散合作集团网络可记作=IDCGN = RN ( gn, gc, gs )。从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IDC型组织网络可分为如下九种子类型
外部集中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CC / IDC ]);
外部集中竞争/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CK / IDC ]);
外部集中协调/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CH / IDC ]);
外部分散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DC / IDC ]);
外部分散竞争/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DK / IDC ]);
外部分散协调/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DH / IDC ]);
外部集散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MC / IDC ]);
外部集散竞争/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MK / IDC ]);
外部集散协调/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 IDCON = RN ( on, oc, os , [ EMH / IDC ]);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全拓展物元IDC = ( M, Cu,IDC )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由两极汇通量值关系^《IOC = C σ (M, [ IDC ])确定。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绝对物元是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描述处于绝对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绝对有序的三元组G4 IDC=(M, Ca , V A IDC)来表达,其中,#表示事物表示绝对特征的名称,q IDC表示#关于绝对特征Cy4所取的内部分散合作配置量值,这三者称为IDC型绝对物元的三要素。IDC型绝对物元定义中的IDC = Ca (Μ, [ IDC ])反映了事物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形成的质和量的绝对关系,它由绝对特征的名称和IDC型绝对量值ID。构成。一个事物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而具有众多的绝对特征元,维IDC型绝对物元就描述了事物多种绝对特征的性质。为了描述IDC型绝对事物的可变性,我们可给出IDC型动态绝对物元的概念。当t是任意参数时,
Ga idc( t ) = ( M ( t ), Ca, va ( [ IDC ], O)
就是IDC型参变量绝对物元。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相对物元是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描述处于相对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相对有序的三元组IDC=(M, CR, V IDC)来表达,其中,#表示事物,表示相对特征的名称,% IDC表示#关于相对特征^\所取的内部分散合作配置量值,这三者称为IDC型相对物元的三要素。IDC型相对物元定义中的IDC = C, (Μ, [ IDC ])反映了事物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形成的质和量的相对关系,它由相对特征的名称和相对量值r $IDC构成。一个事物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而具有众多的相对特征元,η维IDC型相对物元就描述了事物多种相对特征的性质。为了描述IDC型相对事物的可变性,我们可给出IDC型动态相对物元的概念。当t是任意参数时,
G R’ IDC( t ) = ( M ( t ), C,, V R { [ IDC ], t ))
就是IDC型参变量相对物元。通过建立两极汇通集合、两极汇通关系和两极汇通函数,本发明人给出“两极汇通物元”概念。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全拓展物元是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描述处于两极汇通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两极汇通有序的三元组ID。= ( M, Cu, V ^ IDC)来表达,其中,#表示事物,Cr 表示两极汇通特征的名称,K e ID。表示#关于两极汇通特征所取的内部分散合作配置量值,这三者称为IDC型全拓展物元的三要素。IDC型全拓展物元定义中的wc = C ^ (M, [ IDC ])反映了事物基于内部分 散合作组织[IDC ]而形成的质和量的两极汇通关系,它由两极汇通特征的名称和两极汇通量值r IDC构成。一个事物具有众多的两极汇通特征元,η维全拓展物元就描述了事物多种两极汇通特征的性质。为了描述IDC型两极汇通事物的可变性,我们可给出IDC型动态全拓展物元的概念。当 是任意参数时,Gu, IDC( t ) = ( M ( t ), C,, ν , ( [ IDC ], t ))
就是参变量全拓展物元。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本发明人给出“IDC型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概念如下
定义7. 7. 7设论域为Ω,k到实域的一个IDC型两极汇通映射。令
4r.icc = ((Wcucc)Iu e Ω Jeucc = ^i7 ^,[/£)C])},
则称毛为Ω上的一个IDC型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im= k , {u, [ IDC ])为
4,的IDC型两极汇通关联函数,k , {u, [ IDC ])为元素u关于Ijrc的IDC型两极汇通关联度,称
Aukx, ={^|^€ C^ku(UXiDCJ) > 0}和 Airjaa ={u\ue Ω k^iu^lDC]) <0}
分别为JCC的两极汇通正域和两极汇通负域,
JJ = (^ I^ € Ω,Α^(a,[i£)C]) = 0}
为的两极汇通零界。显然,右“ ε J(為^從),则 €且“隹J\r,KX;。不难规定Ω上的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石的三种变换形式元素的两极汇通变换r “ ρ关联函数的两极汇通变换Tk, v和论域的两极汇通变换τΩ, ν。定义7. 7. 8如果是论域。上的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T , { T , ^ Γ ,
U, Tku, U是全拓展两极汇通集合萬/JCC的变换,岵(^[/£€])4€0(而)是关于^的两极汇通关联函数,则分别称
=i^l € Q(JuXkuHIDCl) ^ ^kiu(TlijjIlDCJ) >0}
4_j7jccCTd0 = { ! € Q(Ttf), Arcr[/DC]) >么 0}
为Α,ιαα关于两极汇通变换T ν的正负可拓域。为了反映这种性质,我们可将实变函数中距离的概念拓展为两极汇通距的概念,作为将定性描述扩大为定量描述的基础。规定实轴上点与区间=〈 a,b >之两极汇通距为
a + b I
Pv(X0iX0) = X0------Φ~α)
点与区间的两极汇通距离( X0, ^o)与两极汇通距P u (x0, ^o)的关系是 当 XgZ0 或 Z0 = a,时,n = d n ^ O ;
当。,且 Z0 古 a,办时,/ ">0,Ortf = O。对Z1,x2ez。,一般有
P ^ I ) I(I)古 P U、X 2,1(1)。在两极汇通距的基础上建立的关联函数就将“具有性质产’的事物从定性描述拓展至IJ “具有辩证性质/7的程度”的定量描述。进一步地,可如下建立初等两极汇通关联函数
权利要求
1.独立权利要求——互联网IDC/ ICT信息融合基础,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B、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总体设计框架和全拓展两极汇通逻辑基础,进而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智能权衡指标体系及智能集成系统表示; D、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信息融合的两极汇通分析表和两极汇通范畴体系。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首先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总体设计框架,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资源网络可记作RN = RN ( r n, r c, rs );配置网络可记作DN = RN ( dn, dc,ds ); 内部分散合作组织网络可记作=IDCON = RN ( on, oc, os , [ IDC ]); 内部分散合作集团网络可记作=IDCGN = RN ( gn, gc, gs ); 从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IDC型组织网络可分为如下九种子类型 外部集中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CC /IDC ]); 外部集中竞争/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CK/ IDC ]); 外部集中协调/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CH/ IDC ]); 外部分散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DC/ IDC ]); 外部分散竞争/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DK/ IDC ]); 外部分散协调/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DH/ IDC ]); 外部集散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MC / IDC ]); 外部集散竞争/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MK/ IDC ]); 外部集散协调/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组织网络IDCON = RN ( on, oc, os,[ EMH/ IDC ]);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全拓展物元IDC = ( M, Cu, Vu,IDC )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由两极汇通量值关系r《wc = Cu (Μ, [ IDC ])确定;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绝对物元是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描述处于绝对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绝对有序的三元组G4 IDC =(M, Ca , V A IDC)来表达,其中,#表示事物,Cy4表示绝对特征的名称,Fyt ID。表示#关于绝对特征Cy4所取的内部分散合作配置量值,这三者称为IDC型绝对物元的三要素。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首先建立信息融合的全拓展两极汇通逻辑基础,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全拓展物元是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描述处于两极汇通条件和关系中的事物的基本元,它以两极汇通有序的三元组G ^ wc = ( #, Cu, V ^ IDC)来表达,其中,#表示事物,Cr 表示两极汇通特征的名称,V ^IDC表示#关于两极汇通特征C ,所取的内部分散合作配置量值,这三者称为IDC型全拓展物元的三要素; IDC型全拓展物元定义中的IDC = C, (Μ, [ IDC ])反映了事物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形成的质和量的两极汇通关系,它由两极汇通特征的名称和两极汇通量值Ku 构成;一个事物具有众多的两极汇通特征元,维全拓展物元就描述了事物多种两极汇通特征的性质; 为了描述IDC型两极汇通事物的可变性,我们可给出IDC型动态全拓展物元的概念;当t是任意参数时,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随机模糊神经网络(S FNN )非线性系统的数学表达,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数据融合处理模型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包括 a) IDC型数据源包括传感器及其相关数据(如数据库和人的先验知识等); ZOIDC型源数据预处理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进行数据的预筛选和数据分配,以减轻融合处理中心的计算负担; c)IDC型目标评估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融合目标的位置、速度、身份等参数,以达到对这些参数的精确表达; i/)IDC型态势评估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根据当前的环境推出检测目标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判断检测目标的意图; e)IDC型威胁评估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结合当前的态势判断竞争对手的威胁程度和双方的竞争能力等; /) IDC型总过程评估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监视系统的性能,辨识改善性能所需的数据,进行传感器的合理配置; g) IDC型人机接口 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提供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如人工操作员的指导和评价、多媒体功能等; A)IDC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主要完成系统数据的存储、检索、压缩和保护等功能; IDC型决策层融合是指基于内部分散合作组织[IDC ]而在每个传感器对目标作出识别后,将多个传感器的识别结果进行融合;由于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了浓缩,这种方法产生的结果相对而言最不准确,但它对通信宽带的要求最低。
5.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智能集成信息系统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设实际关于J的分类关系为REA ( A),则有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两极汇通分析表,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对于全球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我们可将两极汇通分析系统表示成为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IDC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互联网信息融合的两极汇通理念和两极汇通范畴体系,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定义7. 8. 2在两极汇通分析表
全文摘要
互联网内部分散合作系统的IDC/ICT信息融合基础,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文档编号G06Q10/00GK102624783SQ201110335368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宗诚 申请人:李宗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