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785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医学服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我国医疗资源严重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缺乏、医疗水平不高的现象长期存在,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改变这种现状,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并拨出专项资金扶持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然而,目前国内远程医疗系统大多采用软件或硬件视频会议的方式实现,忽略了对患者检查检验医学影像数据的提取、传输、存储和分析, 也忽略对患者病例档案的建立,在针对多级医疗体系的需求方面,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现有技术存在基于硬件和软件视频会议的远程会诊技术方案。本方案使用硬件和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构建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基层医院、病人与专家医院医生的远程视音频交互。但基于硬件和软件视频会议的远程会诊技术方案的缺点是远程会诊缺乏当地医院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的支持,以及对远程会诊病历资料的系统管理,不仅影响诊断结果质量,也不能满足对远程会诊进行规范管理的需要。现有技术还存在基于网络通用文件传输工具和视频交互软件(如电子邮件、QQ、 MSN)的远程会诊方案。本方案可以实现病历资料的传输,也能实现基层医院医生、病人与专家医院医生的视音频交互。但基于网络通用文件传输工具和视频交互软件(如QQ、MSN) 或简单远程会诊软件的远程会诊方案的缺点是1)病人医学影像等病历资料的采集缺乏专业工具,专家端缺乏专业的医学影像分析工具,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幻远程会诊的病历资料缺乏系统的管理,影响远程会诊管理的规范性。3)系统功能简单,不能满足远程会诊服务对系统多功能、多作途、多层次综合信息化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综合利用宽带网络传输、 dicom(Digital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影像禾口通信标准)影像技术、视音频交互技术、文件传输技术,建立一个综合的应用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所述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包括服务器端、专家端、申请端,其中所述服务器端、所述专家端、所述申请端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端包括远程会诊应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多点控制单元MCU、短信调制解调器MODEM,其中,所述远程会诊服务器,用于为远程会诊业务应用提供服务;所述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远程会诊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患者信息、患者医学影像信息;所述MCU为多点控制单元,用于夺进行远程会诊时组织各医院间的点对点、多点之间的视音频交互,或召开视频会议;所述短信MODEM,用于负责收发手机短信。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专家端包括管理终端、会诊终端、视音频交互终端,其中所述管理终端,用于专家医院会诊管理人员进行会诊管理操作;所述会诊终端,用于会诊专家进行影像诊断、远程会诊操作;所述视音频交互终端,用于会诊专家与申请端医生和患者进行视音频交流。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申请端包括会诊终端、影像采集网关、 视音频交互终端、专用扫描设备、医用检查检验设备,其中,所述会诊终端,用于医生申请会诊、远程会诊操作;所述影像采集网关,用于将数字检查设备、模拟胶片医学影像提取转化为标准的数字医学影像格式,以辅助远程专家诊断和存档;所述视音频交互终端,用于医生和患者同远程专家进行视音频交流;所述专用扫描设备,用于扫描模拟胶片资料;所述医用检查检验设备,为医院现有的符合DICOM标准的数字化设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综合利用了宽带网络传输、dicom影像技术、视音频交互技术、文件传输技术,建立一个综合的应用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使医疗水平落后地区的患者也能够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享受高水平专家的诊疗服务,并按照国家现有电子病历标准,建立可供查询的病人电子档案;同时使医疗水平落后地区的医生,得到医疗水平发达地区专家的指导,结合针对基层医生的专题培训与考核,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子系统构成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子系统相互关联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子系统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从硬件构成的角度,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组成示意图,该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包括服务器端11、专家端12、申请端13,服务器端11、专家端12、申请端13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其中[0030]服务器端11包括远程会诊应用服务器111、存储服务器112、MCU 113、短信 MODEM (调制解调器)114。远程会诊服务器111为远程会诊业务应用提供服务;存储服务器 112用于存储远程会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包括患者信息、患者医学影像信息等;MCU 113用于在进行远程会诊时组织各医院间的点对点、多点之间的视音频交互,或召开视频会议;短信MODEM 114负责收发手机短信。专家端12由管理终端121、会诊终端122、视音频交互终端123三部分组成。管理终端121用于专家医院会诊管理人员进行会诊管理操作;会诊终端122用于会诊专家进行影像诊断、远程会诊等操作;视音频交互终端123用于会诊专家与申请端医生和患者进行视音频交流。申请端13由会诊终端131、影像采集网关132、视音频交互终端133、专用扫描设备 134、医用检查检验设备135五部分组成。会诊终端131用于医生申请会诊、远程会诊等操作;影像采集网关132可以将数字检查设备、模拟胶片医学影像提取转化为标准的数字医学影像格式,以辅助远程专家诊断和存档;视音频交互终端133用于医生和患者同远程专家进行视音频交流;专用扫描设备134用于扫描模拟胶片资料;医用检查检验设备135 — 般为医院现有的符合DICOM标准的数字化设备。从软件构成的角度,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子系统构成示意图,包括远程医学会诊系统21、医学影像数字化系统22、远程心电诊断系统 23、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M、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系统25、远程医学培训及考试管理系统26、 视频课件点播系统27、应急指挥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观等8个子系统的建设,各子系统既自成体系。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子系统相互关联示意图,具体关系如下远程医学会诊系统21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管理、远程会诊申请、远程病历资料提交、病历及医学资料影像查看与分析、病历资料管理、远程视音频与文档综合交互等功能, 为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远程可视诊断平台,使病人在基层医院也可接受异地专家的诊断和医疗指导。借助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和病人之间远程的“面对面”视频交互,而且可以对病人的病历、病情状况、X光片、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B超心电图、血氧数据、图形等资料进行共享,实现远程诊断和手术指导。医学影像数字化系统22是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影像采集网关设备,将医院模拟检查设备生成的胶片、检查检验结果转换成符合医学标准的DICOM格式,也可以将医院现有数字检查设备的dicom影像数据提取出来,上传至服务器,由中心数据库集中管理。远程心电诊断系统23使用12导连线式心电图工作站,对患者的心电信息进行实时、远程监护。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系统25是一套基于软件平台的视音频交互系统。在视频方面, 基于MPEG-4的编解码技术使系统能在各种带宽环境中高速传输视频数据,支持同时显示 25路高清视频并能轮巡查看所有与会者视频;音频方面,系统支持G. 711、G. 723、G. 729多种语音编解码技术和智能码流平滑技术,保证了语音数据的稳定性和高保真性,而20路全双工混音技术支持20方在会议中同时进行发言和数据操作。在数据协作方面,拥有技术先进的远程电子白板功能,支持在会议中随时进行矢量文档的共享和操作,支持通过电子白板完成大部分会议中的应用;而远程屏幕共享、协同浏览、文件共享和电子投票等功能为系统锦上添花,确保满足所有会议应用。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M是基于硬件MCU (Multipoint Control Unit,多点控制单元)和硬件视频终端的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远程医学培训及考试管理系统沈为远程医学教育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使培训和考试的计划制定、实施、成绩判定及学分发放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组织各类医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本系统学员的参训时间、答卷都可自动采集,直接从医院自动上传到总部数据库,学员的培训次数、考试成绩均可由系统自动统计、判定,有利于规范培训管理;系统可自动完成考试成绩、学员信息、参考人数、学分、听课次数、听课人数等数据统计工作, 为医学培训管理部门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决策和管理依据。视频课件点播系统27是基于宽带互联网和局域网构建的视频应用系统。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基于宽带网的视频点播和直播服务。应急指挥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观以门户网站的形式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发布、 浏览、学术交流、站内消息等综合信息服务。下面举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该技术方案患者到申请端医院就诊,要求进行远程会诊。申请端医院医生对患者人进行初步诊断。申请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利用医院现有的“检查检验设备”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检查。检查的影像结果通过“影像采集网关”进行提取、转化为标准的dicom格式。若检查结果为胶片,则通过“专用扫描设备”进行扫描,再将扫描结果通过“影像采集网关”进行提取、 转化为标准的dicom格式。申请端医生通过“会诊终端”,录入病人基本信息,并填写会诊申请单,选择本次会诊相关的影像资料后,提交会诊申请。会诊申请相关资料通过“远程会诊应用服务器”被保存在“存储服务器”,同时“远程会诊应用服务器”通过“短信modem”向相关专家医院管理员发送短信,提示“有新的会诊申请提交”。专家医院管理员接收到短信后,通过“管理终端”查看并审核会诊申请,如提交的申请符合要求,则进行安排专家操作,若不符合要求,则退回申请端重新提交申请。成功安排专家后,“远程会诊应用服务器”通过“短信modem”向相关专家、申请端医生、病人发送短信,提示会诊时间、专家安排情况。同时“远程会诊应用服务器”向“MCU”发出指令,设定视频会议开启和停止时间以及设定参会终端权限。会诊双方按照约定好的时间进行远程会诊,双方通过各自的“会诊终端设备”进行医学影像同步分析操作,通过“视音频交互终端”进行视音频交流。最终会诊专家通过“会诊终端”提交诊断结论。申请端医生及患者通过“会诊终端”提交会诊评价。需要说明的是的,从软件构成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子系统除包括图2的功能系统外,还可以包括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和移动会诊工作站。如图 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子系统构成示意图,其中除包括图 2的功能系统外,还可以包括[0050]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四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四是在高倍物镜下,通过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把整张病理切片快速扫描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里,全切片图像质量完全符合诊断需要,而且是全视野,然后通过网络,将数字切片与相关病史上传到远程医学平台,专家登录此平台,就可随时随地进行诊断。其系统组成包括全自动扫描模块全自动显微镜扫描模块主要应用于会诊申请端,利用专业显微镜,实现对病理切片的扫描。原理是通过专业控制盒,进行载物台X/Y扫描移动、Z轴自动聚焦、物镜转换等,为了使数字切片达到光学放大与缩小效果,通常采用高倍物镜OOX或 40X)进行切片扫描,这样,数字切片可利用浏览软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光学无级变倍效果,不失真。同时,可做玻璃切片常规观察,与数字切片观察进行训练对比。全自动、高精度、稳定可靠的显微镜扫描模块,X/Y/Z重复定位精度< lum,模块化智能控制盒,光源采用数字调光技术,可进行手动或软件自动设置,满足不同物镜下的亮度需要。数字切片(虚拟切片)模块本模块主要应用于会诊申请端,对显微镜扫描的切片进行数字化、存储,本模块有以下主要功能可进行显微镜扫描平台的自动控制(X/Y/Z/物镜转换等),快速、稳定地进行切片扫描,并对数字切片进行存储、浏览、分析处理、标注、对比等,使数字切片应用与共享更方便;自动控制扫描平台,实现切片不同倍率、不同区域的全自动扫描和拼接;支持标准切片多种模式扫描,如ROI扫描、标准快速扫描、高精度扫描 (每个视野自动聚焦)、多层融合扫描(每个视野自动多层融合)等,适应不同切片的应用需要;可选择切片加密扫描,如加密狗、口令等加密方式,保护数字切片的安全性;功能强大的图像调节功能;方便的数字切片浏览模式,进行不同倍率和位置观察;对数字切片进行不同标注,并测量长度、周长、面积等,同时,按标注方式导航浏览,便于学习、交流。远程病理诊断模块本模块主要应用于会诊专家端,专家通过本模块对数字切片进行浏览、分析、诊断,具体功能如下专家可通过远程医学平台,进行数字切片的病理远程会诊,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专家根据上传的ROI切片(低倍背景图像+不同高倍区域), 可选择不同区域和高倍进行反馈,系统根据专家反馈,进行ROI切片扫描并重新上传;专家会诊过程中,可对数字切片进行截图,并对截图进行说明解释,然后填写诊断意见,提交病理会诊报告。设备参数本系统使用BSC—体化设计、自主研发的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结合控制与扫描软件系统,把传统玻璃切片进行扫描,无缝拼接,生成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Whole Slide Image,简称WSI),这样,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 进行数字切片观察、浏览、分析、讨论等,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如同在显微镜下,可进行不同倍率观察(&,虹,1(^,2(^,4(^,10(^),还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级连续变倍浏览等方式,使用起来更方便、功能更强大、应用更广泛。在传统形态学实验教学、临床诊断和科研上,是利用玻璃切片,存在如下特点玻璃切片易碎,给切片的样本制作和管理,带来大量工作量;玻璃切片存放时间久了,容易产生褪色等现象;大量的玻璃切片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和环境要求;玻璃切片的检索等比较困难。有了数字切片,在教学、诊断与科研上,将带来新的应用方向数字切片,符合传统玻璃切片显微镜观察功能,切片完整信息,全视野,高分辨率,从肉眼观察,接近光学解析度;可以选择切片任意位置,进行不同倍率的放大、缩小,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模式,为光学放大、缩小,不会产生图像信息失真;可进行切片后处理,如标注功能(进行不同方式注解)、定量分析等;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系统,进行存储、传输、浏览与讨论等,无时间与空间限制;可结合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切片管理、教学和病理诊断/远程诊断等。移动会诊工作站30 通过移动查房系统与医院专用监护设备的结合实现远程监护功能。远程监护系统支持基层医院的危重症患者在病床上实时接受专家的远程监护服务。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病情进行M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远程监护功能与病人床边的视频会议结合,实现专家与申请医生、床边病人的远程互动式交流,达到良好的实时会诊、持续监护的效果; 支持会诊专家远程云台实时控制病人的视频,支持预置多个病人观察视角并支持快速切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1、通过影像采集网关,可以通过与医院现有数字医疗检查检验设备的连接,来提取患者检查检验的影像数据;对于传统的模拟设备,可以将胶片结果通过专用设备扫描进入影像采集网关。为系统与医院现有设备的连接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基本上不用再单独采购其他用于检查检验的医用设备,节省了开支。2、远程医学影像浏览分析系统,自带多种工具可实现对医学影像资料的浏览、分析功能,也可以进行多屏显示、多片对比分析,还支持远程同步显示、互动操作功能,使整个远程会诊过程同时也变成了对申请医院医生的教学过程。3、整个远程会诊流程的关键环节都有手机短信的自动提醒功能,使整个会诊流程更加高效。4、患者会诊资料集中存储,建立病例档案,方便以后的查询分析。5、本方案可适用于点对点模式、一点对多点模式、多点对多点模式以及多层级医疗体系的管理架构。6、远程医学培训及考试管理系统为各种模式下特别是多层级医疗体系的管理架构下的医生培训和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提高申请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7、本系统兼容基于软、硬件的视音频交互系统,可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 (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单元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 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⑶-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 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脑、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 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包括服务器端、专家端、申请端,其中所述服务器端、所述专家端、所述申请端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包括远程会诊应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多点控制单元MCU、短信调制解调器MODEM,其中,所述远程会诊服务器,用于为远程会诊业务应用提供服务;所述存储服务器,用于存储远程会诊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患者信息、患者医学影像 fn息;所述MCU为多点控制单元,用于夺进行远程会诊时组织各医院间的点对点、多点之间的视音频交互,或召开视频会议;所述短信MODEM,用于负责收发手机短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家端包括管理终端、 会诊终端、视音频交互终端,其中所述管理终端,用于专家医院会诊管理人员进行会诊管理操作;所述会诊终端,用于会诊专家进行影像诊断、远程会诊操作;所述视音频交互终端,用于会诊专家与申请端医生和患者进行视音频交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申请端包括会诊终端、 影像采集网关、视音频交互终端、专用扫描设备、医用检查检验设备,其中,所述会诊终端,用于医生申请会诊、远程会诊操作;所述影像采集网关,用于将数字检查设备、模拟胶片医学影像提取转化为标准的数字医学影像格式,以辅助远程专家诊断和存档;所述视音频交互终端,用于医生和患者同远程专家进行视音频交流;所述专用扫描设备,用于扫描模拟胶片资料;所述医用检查检验设备,为医院现有的符合DICOM标准的数字化设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所述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系统包括服务器端、专家端、申请端,其中所述服务器端、所述专家端、所述申请端两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了宽带网络传输、dicom影像技术、视音频交互技术、文件传输技术,建立一个综合的应用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使医疗水平落后地区的患者也能够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享受高水平专家的诊疗服务,并按照国家现有电子病历标准,建立可供查询的病人电子档案;同时使医疗水平落后地区的医生,得到医疗水平发达地区专家的指导,结合针对基层医生的专题培训与考核,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文档编号G06F19/00GK202102440SQ20112016566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3日
发明者兰峰 申请人: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