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889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特种设备检测。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不断采用,特种设备新型产品推陈出新,对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按照科研机构的建设标准提升检验检测水平是战略性的思考。目前国内的特种设备检验还处于手工记录和比对阶段,检验的效率较低,还会有错误出现。现在特种设备检验是否科学、检验结论是否准确、检验项目是否符合法规与标准的要求,这些都直接体现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现在其他领域的检测工作已经开始朝电子化发展,通过现代信息传输手段,依托机构现有的检验管理系统,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集成先进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检测工作。特种设备检测领域也急需一种现场检验,检验原始数据和后台数据库三方面随时随地准确统一的处理平台和服务系统。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正确率,真正实现检验的科
学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进一步提高现场检验效率和正确率,能真正实现检验的科学管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包括PDA装置、检验管理装置和服务装置,所述PDA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单元、存储器、GPS接收器、IXD液晶显示屏、触摸屏输入设备、条码识别设备;所述PDA装置还包括条码识别模块,基础数据查询模块,设备与检验项目关联模块,原始记录录入模块,原始记录修改模块,数据上行同步模块,数据下行同步模块,数据轮巡模块,辅助智能输入模块,图形处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所述检验管理装置,包括原始记录生成模块、原始记录审核模块、审核回退模块、 报告生成模块、条码生成及打印输出模块、数据回写模块;所述服务装置包括上传或下载相关数据的无线GPRS装置、上传或下载相关数据的基座装置、数据通讯接口标准定义模块。所述PDA装置与服务装置和检验管理装置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服务装置和检验管理装置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上传模块包括WIFI传输装置、USB传输装置或GPRS传输装置。[0015]优选的,所述服务装置还包括互联网和物联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依托机构现有的检验管理系统,将条形码技术和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集成了先进的软硬件系统,重点放在了数据发生的现场即检验环节, 从根本上保证了现场检验,检验原始数据和后台数据库三方面随时随地准确统一,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现场检验效率,真正实现检验的科学管理。通过利用基于公网的GRPS/CDMA无线网络技术使检验员在任何一个检验现场,都可以和总部的数据中心进行实时的查询和数据交换,以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报告出具的及时性,降低检验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真正实现了从源头抓质量、全过程抓安全的管理方式。

图1 本实用新型的PDA装置功能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简称为特检通系统。特检通系统环境要求为系统兼容WM5. 0-6. 5操作系统,CPU在400以上,RAM大小在128M以上。本实用新型特检通系统流程说明一、现场检验1、请参阅图1,检验人员在接到任务后,首先进行待检设备基础信息与原始记录模版的下载工作,把它们下载到各自的PDA端。然后,检验人员带着PDA设备去现场进行检验。 在用户没有特意选择情况下,WIFI传输、USB传输或GPRS传输可以三选一,默认进行GPRS 通信。为了防止更新冲突,这三种通信方式只能三选一。在查询信息时,先在PDA本地端查询,在没有的情况下才通过GPRS或WIFI进行信息的下载。在用USB方式进行通信时,在所连接的PC端进行操作,不在PDA端进行操作。2.有时在检验过程中,会收到突发的任务,这时检验人员也要进行待检设备基础信息及原始记录模版的下载,收到相关的信息后,才能开始检验工作。二、在某个设备检验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原始记录的填写工作。填完后,上传前,要进行是否进行N次派工的确认,分两种情况1.如果不需要N次派工,那么上传到检验端,在检验端进行“设备关联”的判断, 如没有关联,说明这个设备未进入监察系统,此时,相关人员要到监察平台进行设备新增操作,新增后,再进行原始记录与设备的关联,然后再进行生成检验端原始记录与检验原始记录编号的操作。2.如果需要N次派工,上传PDA原始记录后,先进行设备关联判断,如没有关联,到监察平台进行设备新增操作,再进行原始记录与设备的关联,生成检验端原始记录与检验端原始记录编号,并把此检验端原始记录纳入N次派工原始记录池。对N次派工原始记录池中的设备分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当业主单位提出派工申请后,进行N次派工;二是对已超过N次派工期限的设备,进行不合格设备报告的操作流程;三是对业主单位提供的整改材料确认后,可以按合格流程进行操作。三、正常情况下,生成检验端原始记录后,审核签发人员进行审核,签发。如果审核,签发不能通过,则回退给检验人员,并添加备注。检验人员即时收到回退信息,进行原始记录修改工作,修改正确后,再次提交审核签发,此进不用进行N次派工确认及设备关联判断。四、签发通过后,自动生成报告,这时如果发现这次检验的真实设备信息与原始记录不一致,检验端提供报告作废机制,在原始记录管理那里提供。五、报告作废后,检验人员,再从PDA端,把正确的设备信息与原始填写记录下载下来,进行匹配操作,或直接在检验端进行匹配操作。审核签发通过后,再生成报告。 实施例2特检通系统的使用1、按检验系统的用户登录机制,进行登录PDA。2、登录后,直接跳到当前账号下的待检设备列表,即任务列表。如果待检设备很多,或未下载到PDA端,可以到“查询待检设备信息”页面进行查询3、查询结果显示面任务列表的页面里。在设备列表里显示的是识别这台设备的关键信息。4、点击设备,在输入界面把关键信息集合放在一起,以供检验人员进行现场环境确认。确认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的选择原始记录模版的操作,此处关键信息要求包括设备的 “使用状态”,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状态更改。5、条码扫描选择某台设备,当选择条码扫描时,可进行条形码扫描,扫描结果如图所示。点击此设备,出现现场环境确认。确认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的选择原始记录模版的操作。6、按待检设备信息选择原始记录模版,在这个页面里,按上一步选择的设备,根据要检验的类型,选择原始记录模版。7、原始记录填写与储存/审核回退记录的编辑。8、选完原始记录模版,就可以进行原始记录填写了。在上传之前要在概述标签页里“不需要再派工”要选中。在选中后,下一步前,要自动进行完整判断。不完整不能进入下一步。“需要再派工”与“不需要再派工”是互斥选择,只能单选。9、基本信息可以从下载下来的设备信息那里来,识别设备的关键信息不能改动, 其他可以进行填写。填写完整后,可以上传。未填写完全的记录,可以保存在PDA上,从历史记录标签那里可以进行再次编辑。数据填写完,就可以按下保存钮把记录保存在PDA上。 除了保存,还提供单页复制与全部复制功能(即整条原始记录复制)。复制功能一定要做到只复制检验填写的内容,不复制设备和单位基本信息,并在完善了内容后方可保存,避免同一台设备出多份记录。原始记录一般页数较多,所以提供定位页来定位需要填写的页面。10、点击回退记录标签,就可看到接收回退记录的界面。在这个界面里输入单位名称,就可以查到这个单位下的被回退的原始记录。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包括PDA装置、检验管理装置和服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DA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单元、存储器、GPS接收器、LCD液晶显示屏、触摸屏输入设备、条码识别设备;所述PDA装置还包括条码识别模块,基础数据查询模块,设备与检验项目关联模块,原始记录录入模块,原始记录修改模块,数据上行同步模块,数据下行同步模块,数据轮巡模块,辅助智能输入模块,图形处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所述检验管理装置,包括原始记录生成模块、原始记录审核模块、审核回退模块、报告生成模块、条码生成及打印输出模块、数据回写模块;所述服务装置包括上传或下载相关数据的无线GPRS装置、上传或下载相关数据的基座装置、数据通讯接口标准定义模块;所述PDA装置与服务装置和检验管理装置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服务装置和检验管理装置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上传模块包括WIFI传输装置、USB传输装置或GPRS传输装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装置还包括互联网和物联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正确率,真正实现检验的科学管理。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输及条码管理的特检系统,包括PDA装置、检验管理装置和服务装置,所述PDA装置通过服务装置上传数据到检验管理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并从检验管理装置上下载数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依托机构现有的检验管理系统,将条形码技术和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集成了先进的软硬件系统,重点放在了数据发生的现场即检验环节,从根本上保证了现场检验,检验原始数据和后台数据库三方面随时随地准确统一,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检验效率,真正实现检验的科学管理。
文档编号G06K7/10GK202150122SQ20112023204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刘志刚, 叶晓峰, 吴庆杰, 季江龙, 汪浮平, 潘东晓, 王灿, 陈芳福, 骆云峰, 黄李明 申请人:金华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