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105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子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子卡,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端子保护功能的电子卡。背景技术
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第US2009/0093136A1号,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卡,包括绝缘本体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排导电端子包括平板状第一接触部,第二排导电端子包括隆起状第二接触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暴露于上表面,然而,所述第二接触部突出于上表面。但是,使用者在携带该电子卡时,容易损坏突起的第二接触部,进而影响电子卡的使用寿命。所以,希望设计出一种改进型的电子卡,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端子保护功能的电子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子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与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面;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分成前后两排排列于对接面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平板状并暴露于对接面上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凸出对接面的弹性第二接触部;所述电子卡还设有安装于绝缘本体的保护体,所述保护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变换,所述保护体设置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挡墙,保护体在第一位置时挡墙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保护体在第二位置时挡墙位于第二接触部的后侧。所述保护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前后滑动的滑块与驱动滑块的弹性组件,所述滑块设置有收容第二接触部的容腔,所述容腔的前侧壁形成所述挡墙。所述滑块包括位于对接面上并纵向延伸的基部及自基部两侧向后延伸的滑动部,所述容腔自基部朝向对接面设置。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凸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凸设有肋部,所述滑块的两侧凸设有与肋部相配合的卡位部。所述滑块于罩设于第二接触部及位于第二接触部后侧两个位置间滑动,所述第二接触部可在垂直于对接面的方向上下浮动。所述容腔的周缘呈斜面状,所述第二接触部呈倒V型分别向前向后倾斜向下延伸。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电路板的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所述位于绝缘本体一侧的对接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子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保护体的挡墙在第一位置时阻挡在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以保护突起的第二接触部,防止被外力破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其包括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下的端子模块及保护体,所述电路板设有对接面及与对接面相对的底面,所述电路板内形成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对接面上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排列于对接面的前侧,所述电路板于第一接触部的后侧设有一排上下贯穿电路板的窗口 ;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第二导电端子与固持第二导电端子的固持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窗口并凸伸出对接面的第二接触部及焊接于电路板底面的焊接部;所述保护体于电路板上前后移动并设置有容腔,保护体位于前侧时将罩覆在第二接触部上且第二接触部收容于容腔内,保护体位于后侧时将离开第二接触部并使第二接触部暴露出来。 所述保护体前后滑动时,所述第二接触部在窗口内上下浮动,所述保护体包括滑块及驱动滑块的弹性组件,所述滑块凹设有可收容第二接触部的容腔。进一步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所述电路板与端子模块均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本体与电路板之间设有限位腔,所述滑块于限位腔内前后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子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保护体可罩设于第二接触部上以保护第二导电端子。
图I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的滑块位于第一位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电子卡的滑块位于第二位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I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I的部分分解图;图6是图I沿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2沿B-B线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I与图2,本实用新型电子卡100包括绝缘本体I、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块2与电路板3及安装于绝缘本体I的保护体4。请参图3与图4,所述绝缘本体I大致呈长方体的抽屉状,并具有收容空间11及位于收容空间11四周的底壁12、前壁13、后壁14、第一侧壁15及第二侧壁16。所述前壁13与后壁14相对设置并定义出前壁为前、后壁为后的前后方向(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侧壁15与第二侧壁16自底壁12的两侧向上延伸并相对设置。所述前壁13、第一侧壁15、后壁14及第二侧壁16依次连接围设成所述收容空间11。请参图3至图5,所述端子模块2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并紧邻前壁13且只占用收容空间11 一部分。所述端子模块2包括定位件21、组装于定位件21上的固持件22及注塑成型于固持件22的第二导电端子2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包括部分成型于固持件22内的固持部231、自固持部231 —端向外延伸后再反向向上弯折延伸的弹性第二接触部232及自固持部231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焊接部233。所述第二接触部232大致呈开口朝向固持部231的V字型,所述第二接触部232的自由末端弯折有平行于固持部231的末端234,所述固持部231对应末端234开设有孔235,以在第二接触部232受力变形时具有足够的空间。所述固持件22呈长条型以方便第二导电端子23排列设置。所述固持件22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面221与第二面222,所述第二接触部232相对于第一面221所在面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一面221上凸设有定位柱223,所述第二面222在相邻两个第二导电端子23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并前后贯穿第二面222的开槽224。所述定位件21大致呈板状,用于收容固持件22并对应设置有相应的结构。所述定位件21沿前后方向对应第二导电端子23设置有若干收容槽211。所述收容槽211在前后方向分成三段分别为第一段212、第二段213及第三段214。所述第一段212对应设置焊接部233。所述第二段213左右被连通用以收容固持件22,并对应设有若干缺口 2131,缺口 2131之间连接有隔梁2132。所述固持件22安装在第二段213内时,隔梁2132限位于固持件22的开槽224内,所述缺口 2131与孔235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部232收容于第三段214中,相邻收容槽211在第三段处设有隔栏2141以将第二接触部232相互隔开。所述电路板3安装在收容空间11内并靠近后壁14。所述电路板3包括主体部31及自主体部31延伸的配合部32。所述主体部31呈长方体状收容于收容空间11靠近后壁14的一侧,所述配合部32自主体部31的顶侧朝前侧延伸出并呈板状。所述配合部32覆盖于端子模块2的上侧并连接前壁13、第一侧壁15与第二侧壁16。所述配合部32包括对接面33及与对接面33相对设置的底面34,所述对接面33形成为设置于绝缘本体I的一侧, 用于当电子卡100插入电子卡连接器(未图标)时与电子卡相对接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33的前侧排列有一排第一导电端子33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31成型于电路板3内并包括平板状且暴露于对接面33上的第一接触部332。所述对接面33的后侧排列有一排上下贯穿电路板3的窗口 333。所述电路板于对应位置设有定位孔334,当电路板3组装于绝缘本体I中时,配合部覆盖于端子模块2的上侧,端子模块2的定位柱223定位于定位孔334内,第二导电端子23的第二接触部232对应的从窗口 333中穿出并凸伸出对接面33。所述底面34对应设置有一排焊接垫341,第二导电端子23的第二焊接部233对应焊接于焊接垫341上。由此,对接面33上设置有位于前排平板状并暴露于对接面33上的第一接触部332及位于后排的凸伸出对接面33的弹性第二接触部23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的末端抵持于电路板3的底面34。请参阅图I至图7,保护体4安装于绝缘本体I上,所述保护体4包括沿第一方向上前后滑动滑块41及驱动滑块41的弹性件(本实施方式中为弹簧42)。所述绝缘本体I的第一、第二侧壁的后段朝收容空间11内延伸形成加宽的挡部17,所述挡部17的前端向内凹设形成前后延伸并向前开口的限位孔171,所述弹簧42收容于限位孔171内。所述电路板3的主体部3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配合部32的宽度,而第一、第二侧壁之间在挡部17之间的宽度小于前侧的宽度,并且挡部17于配合部32间隔设置。所以,电路板3与绝缘本体I之间于两侧分别形成一前后延伸的限位腔18,所述限位孔171与限位腔18连通。所述滑块41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纵长的基部411及自基部411两端向后延伸的滑动部412。所述基部411位于对接面33上,所述滑动部412限位于限位腔18内,并可在限位腔18内前后滑动,从而带动基部411在对接面33上前后滑动。所述第一、第二侧壁在限位腔18处分别向上凸伸形成固定部19,所述固定部19朝收容空间11凸设有肋部191,所述滑块41的两侧凸设形成与肋部191相配合的卡位部413。所述基部411朝向对接面33凹设有容腔414,所述容腔414沿第二方向延伸可收容第二接触部232,所述容腔414的前侧壁形成为挡墙415,所述挡墙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滑块41可沿第一方向包括在前的第一位置与在后的第二位置间前后滑动,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动部412向前抵顶电路板3或端子模块2,基部411罩设在第二接触部232上,挡墙415位于第一接触部332与第二接触部232之间,从而将第二接触部232保护在容腔414内,防止电子卡100受外力时破坏第二接触部232。滑块41受力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动部412挤压弹簧42,基部411向后滑动至第二接触部232的后侧,挡墙415位于第二接触部的后侧,使第二接触部232从容腔414中脱离并暴露出来。所述容腔414的周缘呈斜面状,所述第二接触部232为倒V型分别向前向后倾斜向下延伸,以方便第二接触部232进出容腔414。电子卡未使用时,第二接触部232收容于容腔414内,可防止因外力而变形,并具有防尘效果;电子卡使用时,插置于电子卡连接器时,滑块41受力向后移动,暴露出第二接触部232以实现与电子卡连接器的电性接触。电子卡拔出时,弹簧42被释放回 弹将滑块41推至第一位置。整体而言,所述电子卡100还设有安装于绝缘本体I的保护体4,所述保护体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变换,所述保护体4设置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挡墙415,保护体4在第一位置时挡墙415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保护体4在第二位置时挡墙415位于第二接触部232的后侧,所述第二接触部232暴露于对接面33,以可实现第二接触部232与其它电子组件(未图标)的电性接触。也可以说,所述保护体4设置于电路板3上并于电路板3上前后移动,保护体4位于前侧时将罩覆在第二接触部232上且第二接触部232收容在容腔414内,保护体4位于后侧时将离开第二接触部232并使第二接触部232暴露出来,所述第二接触部232可在垂直于对接面33的方向上下浮动。本实用新型设置保护体4能有效保护电子卡的导电端子。请参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电子卡200的保护体5设置为分别自两侧侧壁61向上凸伸的凸墙51,所述凸墙51自前壁62处向后延伸。所述凸墙51相对于对接面71向上凸伸并位于第二接触部81的两侧亦可保护第二接触部81。并且,当电子卡200错误插入电子卡连接器时,凸墙51可阻止电子卡200的插入而防止顶跨第二接触部8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通过简单的结构设置可有效保护电子卡200的导电端子。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与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面;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分成前后两排排列于对接面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平板状并暴露于对接面上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凸出对接面的弹性第二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还设有安装于绝缘本体的保护体,所述保护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变换,所述保护体设置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挡墙,保护体在第一位置时挡墙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保护体在第二位置时挡墙位于第二接触部的后侧。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前后滑动的滑块与驱动滑块的弹性组件,所述滑块设置有收容第二接触部的容腔,所述容腔的前侧壁形成所述挡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位于对接面上并纵向延伸的基部及自基部两侧向后延伸的滑动部,所述容腔自基部朝向对接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凸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凸设有肋部,所述滑块的两侧凸设有与肋部相配合的卡位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于罩设于第二接触部及位于第二接触部后侧两个位置间滑动,所述第二接触部可在垂直于对接面的方向上下浮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的周缘呈斜面状,所述第二接触部呈倒V型分别向前向后倾斜向下延伸。
7.如权利要求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电路板的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所述位于绝缘本体一侧的对接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8.一种电子卡,其包括电路板、设置于电路板下的端子模块及保护体,所述电路板设有对接面及与对接面相对的底面,所述电路板内形成有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对接面上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排列于对接面的前侧,所述电路板于第一接触部的后侧设有一排上下贯穿电路板的窗口 ;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第二导电端子与固持第二导电端子的固持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窗口并凸伸出对接面的第二接触部及焊接于电路板底面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于电路板上前后移动并设置有容腔,保护体位于前侧时将罩覆在第二接触部上且第二接触部收容于容腔内,保护体位于后侧时将离开第二接触部并使第二接触部暴露出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前后滑动时,所述第二接触部在窗口内上下浮动,所述保护体包括滑块及驱动滑块的弹性组件,所述滑块凹设有可收容第二接触部的容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所述电路板与端子模块均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本体与电路板之间设有限位腔,所述滑块于限位腔内前后滑动。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卡包括绝缘本体与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面;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分成前后两排排列于对接面上,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平板状并暴露于对接面上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凸出对接面的弹性第二接触部;所述保护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变换,所述保护体设置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挡墙,保护体在第一位置时挡墙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保护体在第二位置时挡墙位于第二接触部的后侧,以保护突起的第二接触部,防止被外力破坏。
文档编号G06K19/077GK202362816SQ2011203737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徐国峻, 陈又旭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