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225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尤其是ー种使用无线传输的医疗监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监测领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信号采集后,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到监控终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线通讯技术以其系统安装简单,成本低廉,移动性强等特点,成为今后医疗监测设备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刚刚开始出现的无线医疗监测设备多用于ー些要求较低的监控场合,技术上难以实现诊断级检测设备所要求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其中的技术难点在于微型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和无线网络的性能难以达到要求。目前使用的无线传输方式主要包括有ZigBee(IEEE802. 15. 4)无线技术,如公开号为CN101199412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ー种插件式多參数监护测量模块,包括外壳,外壳内 有至少两个生理參数测量电路、前端处理器和主处理器,通过外壳上的对外通讯接ロ传输数据,对外通讯的方式包括红外、蓝牙等,由于这ー网络模式的限制,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监控病人数量也很有限。还包括蜂窝中继站的移动通信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354541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ー种远程无线网络生理多參数监测仪,主控模块与接ロ模块和血压、心电、呼吸、血氧、脉率、体温采集模块全部或部分相连,同时又和无线通讯模块相连,无线通讯可采用的方式为GPRS/CDMA无线蜂窝网+Internet广域网,嵌入式TCP/IP通信协议,但是这ー用户端设备能耗高,连续工作时间短,提高了使用成本,并且同一时间监测的病人数量非常有限。综合考虑可以选择的若干种无限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发现WiFi系统不论从数据传输能力,可靠性,普及性,以及成熟度都优于其他几种技木。在802. 11协议下理论传输速率达54Mb/s,满足高精度信号采集设备所产生的高数据流量。基于TCP协议的网络确保了数据可靠性。2011年,世界市场共有超过二十亿台WiFi设备,并以毎年7. 7亿台的速度递增。WiFi接入点也在迅速普及,世界主要国家均在建设或规划基于WiFi的无线城市。因此其普及性和成熟度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将常规WiFi系统用于无线医疗监测设备也有其局限性。目前使用常规WiFi (IEEE802. 11)技术的监测设备,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353142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无线局域网实时传送心电图的检测系统。通过放大电路收集心电信号,经滤波电路,由嵌入式CPU的模拟输入模块对信号进行数模转化,最后经WiFi模块发送至局域网。这种设备的问题在于1,常规的WiFi系统能耗高,采用电池驱动的便携式设备不可能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其实用性受到极大限制。2,采用分立元件构成模拟前端,体积大,功耗高,成本高,尤其是对于便携式设备,只能对I 3导联的心电信号进行监测,难以达到临床通用的标准12导联测量。3,由于采用分立元件模拟前端和集成于嵌入CPU的A/D模块,放大器的稳定性,一致性以及精度受到限制,难以达到诊断级生理信号采集所要求的性能,因此只能做为一种监控设备。
实用新型内 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低功耗WiFi模块的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可以对需要监控的医疗信息实时采集诊断级生理信号,功耗低,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包括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和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采集终端,以及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所述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包括集成在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的工作流程管理终端并与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共用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用于采集生命体征信号的第一数据采集単元、与所述第一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的第一微处理単元和将所述第一微处理単元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的能快速休眠和唤醒的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第一供电单元、第一数据存储器、第一 I/O単元;所述第一微处理単元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器、所述第一 I/o単元相连,对于数据采集终端的各单元进行供电,并存储和显示采集的数据。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包括ECG/EEG/EMG数据采集終端、无创血压数据采集終端、体温数据采集終端和血氧饱和度数据采集終端,由此对各生命体征信号进行采集。所述ECG/EEG/EMG数据采集终端的第一数据采集单元为生物电信号放大器,减小了外部噪声干扰,提高了放大器的精度,稳定性及一致性。还包括无线注射监控系统,所述无线注射监控系统包括注射数据采集终端并与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共用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对病人的输液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所述注射数据采集終端包括用于采集注射信息的第二数据采集単元、与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的第二微处理単元、第二供电单元、第二数据存储器、第二 I/O単元和将所述第二微处理単元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的能快速休眠和唤醒的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所述第二微处理単元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器、所述第ニ I/O单元相连,对采集到的数据预处理,并进行发送和存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单元为感测输液袋重量变化的压カ传感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单元为注射液滴计数的红外或可见光传感器。可选的,所述工作流程管理终端的用于采集医护人员工作流程及治疗过程信息的数据采集单元为RFID传感器,磁卡读写器,条形码扫描器,压カ传感器,手写板或触摸屏。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包括接收所述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或所述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信息的无线路由器、以太网、服务器和显示控制終端,所述无线路由器、以太网和服务器依次相连,所述显示控制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过以太网或因特网相连。由此将数据采集終端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最終的显示和处理。[0018]所述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或所述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支持包括WEP,WA, WA,EAP-FAST, EAP-TLS, EAP-TTLS或PEAP的无线安全协议,还支持使用SSL。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兼容性,并确保了用户的使用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标准化的无线网络模式,能够轻易实现到医院已有的无线网络的无缝接入,降低了成本,同时采用加密及安全数据通道传输,有效的保证了病人信息的安全性;无线的用户端保证了其移动性能并采用了最新的节能无线技术,最大化了用户端设备连续工作时间,并可以提供诊断级的数据支持;用于提供给医院、养老院使用,作为对于轻型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控仪的替代产品,成本低,精度高,便于部署;产品小巧轻便,满足病人在移动过程中仍然能被持续监控的需要。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的系统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ECG/EEG/EMG数据采集终端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数据采集终端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数据采集终端的系统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控制終端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控制終端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參见图1,一种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包括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的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对患者的输液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无线注射监控系统和无线医疗管理系统。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包括心电(ECG)/脑电(EEG)/肌电(EMG)数据采集終端
11、无创血压(BP)数据采集終端12、体温数据采集終端13、血氧饱和度(SPO2)数据采集终端14和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參见图2,上述每个数据采集終端都包括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第一微处理単元52、第一供电单元53、第一数据存储器54、第一 I/O単元55、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 ;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与第一微处理単元52相连,第一微处理単元52与第一数据存储器54、第一 I/O单元55、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相连。其中,针对需要采集的不同的信号,不同的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将在下文作详细的介绍。第一微处理単元52,主要对采集的生理信号和数字信息进行处理,控制数据采集終端中的各个单元,对第一 I/O単元55以及通过WiFi网络传来的命令做出解读和响应。第ー微处理单元52可以是MSP430、PIC等系列微控制器(MCU),也可以是DSP或FPGA,也可以是多个上述类型芯片的组合。第一供电单元53,用于对数据采集终端的各单元进行供电。其中便携式的数据采集終端使用电池供电。第一供电单元53除电池外还包括受第一微处理単元52控制的电压变换及稳定电路。第一数据存储器54,包括数据缓冲器和大容量存储器。数据缓冲器用于暂时存储采集的信息,等待进ー步处理、发送或转移至大容量存储器。数据缓冲器可以是单独的RAM芯片,也可以是微处理单元芯片内置的存储器。大容量存储器用于长时间保存采集的数据,为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可以是闪存芯片,SD卡或其他存储介质。第一 I/O単元55,用于数据采集终端的输入输出,可以是显示屏、触摸屏、按钮或键盘。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发送和接收信息,嵌入TCP/IP协议。该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与普通WiFi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其根据医疗监护管理应用的特点对功耗进行了特别优化。普通WiFi设备启动后开始不间断监听网络信息以缩短信息交换的延迟和反应时间。医疗监护管理应用中绝大部分数据由数据采集終端向服务器单向流 动,不需要快速双向互动,而且这些数据通常只需要占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传送完成。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的电路以及嵌入式软件设计经过优化,使其可以快速休眠和唤醒。因此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在联网后快速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并以设定的周期短暂唤醒,收听网络信息。当数据采集终端收集到一定量的数据需要发送吋,第一微控制単元52唤醒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并将数据集中发送至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完成后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马上回到休眠状态。优化后的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完全兼容常规的802. 11无线局域网络,而功耗相比于普通WiFi模块降低超过90% (取决于数据量大小)。第一低功耗 WiFi 模块 56 支持包括 WEP,WPA, WPA, EAP-FAST, EAP-TLS, EAP-TTLS 或PEAP的无线安全协议,还支持使用SSL。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兼容性,并确保了用户的使用安全。为了进一歩降低功耗,在休眠状态时,只有实时时钟子模块保持工作状态,从而保证了只用毫瓦量级的功耗,井能保证系统的快速响应。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通过定期更新的状态数据包,保持与接入点的联通状态,并定期与SNMP服务器通讯更新数据配置。另外,该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可以通过SPI,USB或者UART端ロ进行控制操作。对数据包以及能源管理在ECG/EEG/EMG信号(也包括其他体征信号,但ECG/EGG/EMG信号信息量为最大)传感的应用环境中进行了优化,对于收集到的体征信号进行有效的提取,而不是使用采集到的所有体征信号。在体征信号发送时,对于一个时间段内的一系列数据进行打包压缩后传输,而不是每个数据单独传输。在完全兼容现有IEEE802. 11无线网络以及高速数据链接的前提下,将平均功耗降低至普通无线模块的I %。參见图3,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包括无线路由器41、以太网42、服务器43和显示控制终端44,无线路由器41、以太网42和服务器43依次相连,显示控制終端44与服务器43通过以太网或因特网相连。无线路由器41,用干与各个数据采集终端设备进行通讯。以太网42,用于连接各个无线路由器41以及服务器43,使整个监护管理系统内形成ー个局域网或若干子网。服务器43,用于收集所有数据采集终端设备通过网络传来的信息并存入数据库,对包括局域网络和所有数据采集終端在内的整个监控系统进行总控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记录或指导。服务器43对生命体征信息进行预分析以方便医务人员调阅和诊断,如发现紧急情况或重大异常则发出警报,以便医务人员及时处理。对于重大异常的判断程序也可在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的微处理单元中运行。显示控制终端44将在下文作详细的介绍。ECG/EEG/EMG数据采集终端11的第一数据采集单元51可以为生物电信号放大器,对使用者的I 12导联心电(ECG)、1 16导联脑电(EEG)、肌电(EMG)的生理信号进行采集、滤波和数模转换。生物电信号放大器采用具有高集成度的专用多通道模拟前端(AFE)芯片,将多通道的信号放大,预处理,以及高精度数模转换集中在一片芯片中,最大限度减小了外部噪声干扰,提高了放大器的精度,稳定性及一致性。芯片中还集成了体电位驱动电路,Wilson网络參考点放大器,呼吸/温度探測通道等模块,相比于市场现有类似设备減少元件数量达95%,体积与功耗显著降低,使得该芯片能够对多达12 32导联的心电和脑电信号进行诊断级实时采集,而体积和重量均小于普通手机。数据在第一微处理単元52处理后,通过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发送至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的服务器43,并在内置的存储器上备份存储。该数据采集终端根据要求不同,可以是ー种ECG/EEG/EMG通用的生物电信号采集终端,也可以是专为其中一种功能设计的終端。其用于信号采集的生物电信号放大器通道数可以从I到大于32通道。该ECG/EEG/EMG数据采集終端11的外形和佩戴可以有多种形式,參见图4,可以绑缚于上臂,前臂或腿部,电极通过导线111引出并贴于人体指定部位以收集生物电信号;也可以佩戴于头部,通过电极收集EEG信号;也可以固定于前胸,通过安装在该设备上的电极收集ECG信号。该ECG/EEG/EMG数据采集终端11也可包含触摸或普通液晶显示屏112,以便对ECG/EEG/EMG数据采集終端11进行设置调整以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显示。无创血压数据采集终端12的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可以为血压传感器,通过ー个充气袖带固定于上臂或手腕,血压传感器对袖带充气,并在放气时测量血压。所采集的血压数据在第一微处理単元52处理后,通过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发送至服务器43,并在内置的存储器上备份存储。该无创血压数据采集终端12也可包含触摸或普通液晶显示屏,以便对无创血压数据采集终端12进行设置调整以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显示。体温数据采集終端13的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可以为温度传感器,该体温数据采集終端13由病人佩戴于上臂(其中,温度传感器位于腋下)或身体其他部位,所采集的体温数据在第一微处理単元52处理后,通过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发送至服务器43,并在内置的存储器上备份存储。该体温数据采集終端13也可包含触摸或普通液晶显示屏,以便对体温数据采集終端13进行设置调整以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显示。血氧饱和度数据采集终端14的第一数据采集单元51可以为光电血氧饱和度模块(Pulse Oximeter) 0该光电血氧饱和度模块中发光二极管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束(通常为660纳米,和900 960纳米),经人体组织折射或反射后由光电器件收集。含氧的血红蛋白对这两种波长的吸收率与不含氧的差别很大。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计算出两种血红蛋白的比例,也就是血氧饱和度。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亦可算出佩戴者的脉搏和呼吸情況。所收集到的数据在第一微处理単元52处理后,通过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发送至服务器43,并在内置的存储器上备份存储。光电血氧饱和度模块的形式可以是ー个指夹或指套,佩戴于患者手指上;也可以是手表形式佩戴于手腕上,通过导线连接ー个指夹、指环或指套式的光电传感器。该血氧饱和度数据采集終端14也可包含触摸或普通液晶显示屏,以便对设备进行设置调整以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显示。、[0046]上述的各个数据采集终端也可以是具有上述若干种功能组合的单个设备。例如将上述所有功能集成于ー个设备中,佩戴于患者上臂,通过导线连接位于人体不同部位的电极、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并通过充气袖带测量血压。无线注射监控系统包括注射数据采集終端21和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參见图5,注射数据采集終端21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挂钩,用于悬挂器材的上挂钩211和用于悬挂输液袋的下挂钩212。注射数据采集終端21,參见图6,包括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第ニ微处理单元214、第二供电单元215、第二数据存储器216、第二 I/O单元217、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218 ;第二数据采集单元213与第二微处理单元214相连,第二微处理单元214与第二数据存储器216、第二 I/O単元217、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218相连。注射数据采集終端21的各个单元与上述的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中的各个数据采集终端的各个单元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数据采集単元。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注射数据采集终端21中,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为用于感应输液过程中输液袋重量变化的高敏压カ感应器,感应输液过程中输液袋的重量变化并进行放大和模数转换后输出ー个电信号到第二微处理单元2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中,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可以采用红外或可 见光传感器,将红外或可见光传感器安装于输液管的滴斗处,对输液时液滴计数以測量流速并判断药水余量。注射数据采集終端21上可以设置显示屏,如IXD显示屏,显示输液剩余时间、电池电量等信息。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所采集的数据在第二微处理単元214处理后,通过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218发送至服务器43,并在内置的存储器上备份存储。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包括工作流程管理終端和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无线注射监控系统和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共用同一个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工作流程管理終端集成在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或无线注射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終端,其数据采集単元可以为RFID传感器,磁卡读写器,条形码扫描器,压カ传感器,手写板或触摸屏等,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及治疗过程信息进行采集,包括查房信息,用药信息,静脉注射进度信息,等等。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或无线注射监控系统的微处理单元处理后,通过低功耗WiFi模块或有线网络发送至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的服务器43,并在内置的存储器上备份存储。医务人员持有与工作流程管理終端的数据采集単元匹配的传感卡片(RFID,磁卡或条码卡),当对某位病人做查房、检查、注射、换药或其他处理时,通过刷卡使本次医务工作被系统记录,以便规范和监管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通过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或无线注射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終端上的显示屏或触摸屏,可以显示该名患者各项信息,例如生命体征參数,用药情况,所需要进行的医务操作以及操作顺序,方便医务人员工作,减少误操作导致的医疗事故。通过该工作流程管理終端也可组建药品管理系统,每种药品根据其成分、剂量等需贴上条码或RFID,当医生对住院患者用药时须先在工作流程管理终端扫描条码或RFID,该信息被传回数据库与医生处方比对以确认用药无误,并对该次用药进行记录。工作流程管理終端可以具有上述功能的某一単独传感单元,也可以具有多种功能传感单元的组合。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中的显示控制終端44,医务人员通过显示控制终端44对采集到的病人的生命体征实时观察,也可调阅历史数据,或对数据采集终端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调整。由服务器43生成的工作流程指导也将发送至控制显示控制终端44。显示控制終端44可以是局域网或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显示控制終端44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分成相同的可缩放的窗格441,每个窗格441都显示了ー个病人的信息。在图7中显示了九个窗格441,可以预期显示更多或更少的窗格441。可以由显示控制终端44的尺寸和病人数等因素决定窗格441数量。以左上窗格441为例(其余均相同),包括病人ID子显示442,显示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 别和病床号等基本信息,生命体征子显示443,显示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压,心跳,呼吸,体温,血氧浓度,心电图,并可提供了包括P,Q,R,S,T波波幅;RR, PR,JT, QT,修正QT,QRS, TP-TE间期等參数;同时,可提供心率变异度分析,包括时域指标如SDNN、rMSSD、心率变异系数(CV)、心率变异指数(HRVI),以及频域指标如甚低频,低频,高频段的数据分析;输液信息子显示444,显示病人的输液信息,包括剰余时间、药物名称、预估的输液时间、液体流速等;报警子显示445,为了提高医生/护士对病情分析的自由度,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脚本编辑界面,使得用户可以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高层次的分析,当有异常情况出现吋,即所测得的信号偏离了正常值的时候,显示控制終端44以显示或声音的形式发出警告;或者当测得的输液信号低于一定的阈值后,即输液过程即将结束时,又或者当输液过程中发生针头离开患者身体的意外状况时,显示控制终端44 一样以显示或声音或两者组合的形式发出警告。用户可以触摸窗格441或鼠标点击窗格441以放大,如图8所示,用户选择了左上窗格441并将其放大,全屏显不。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再次触摸窗格441或鼠标点击窗格441以将其縮小,在另ー个实施例中,窗格441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后自动缩小。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參数的设置来控制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的信号采集率和所需要采集的信号。同时,将生成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反馈到病人端,由病人端显示器显示。病人端的显示器可以是小型平板悬挂式显示器,有简单的信息处理和运算功能,最大程度地使信息动态化。上述的这些用户端设备数据采集终端的重量和体积小于普通智能手机,在内置锂电池的驱动下单次充电可连续工作大于一星期。该设备解决了医疗机构长期以来的集中监护问题,将以往只有在ICU、CCU类病房才能实现的生命体征监控以低廉的成本推广到普通病房,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甚至家庭。首次使对大量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同时实时集中监测并进行自动数据存储成为可能,极大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降低病人在突发症状下的危险性,并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參考数据。由于前段只负责信号搜集和发送的功能(无信号分析处理模块),因而数据采集终端可以做的比较小。由于体积小巧(手机大小),佩戴于患者身上后不影响其日常活动,24小时不间断測量所需的生物信号并实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监测软件中的数据分析程序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及预分析,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包括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和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采集终端,以及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所述无线医疗管理系统包括集成在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上的工作流程管理终端并与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共用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所述数据采集終端包括用于采集生命体征信号的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与所述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连接的第一微处理単元(52)和将所述第一微处理単元(52)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的能快速休眠和唤醒的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终端还包括第一供电单元(53)、第一数据存储器(54)、第一 I/O単元(55);所述第一微处理单元(52)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器(54)、所述第一 I/O単元(55)相连。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包括ECG/EEG/EMG数据采集終端(11)、无创血压数据采集终端(12)、体温数据采集終端(13)和血氧饱和度数据采集終端(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CG/EEG/EMG数据采集終端(11)的第一数据采集単元(51)为生物电信号放大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注射监控系统,所述无线注射监控系统包括注射数据采集終端(21)并与所述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共用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数据采集終端(21)包括用于采集注射信息的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与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连接的第二微处理単元(214)、第二供电单元(215)、第二数据存储器(216)、第二 I/O単元(217)和将所述第二微处理単元(214)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的能快速休眠和唤醒的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218);所述第二微处理単元(214)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器(216)、所述第二 I/O単元(217)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为感测输液袋重量变化的压カ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采集単元(213)为注射液滴计数的红外或可见光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程管理终端的用于采集医护人员工作流程及治疗过程信息的数据采集单元为RFID传感器,磁卡读写器,条形码扫描器,压カ传感器,手写板或触摸屏。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4)包括接收所述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或所述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218)信息的无线路由器(41)、以太网(42)、服务器(43)和显示控制終端(44),所述无线路由器(41)、以太网(42)和服务器(43)依次相连,所述显示控制终端(44)与所述服务器(43)通过以太网或因特网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功耗Wifi模块(56)或所述第二低功耗WiFi模块(218)支持包括WEP,WA, WA,EAP-FAST, EAP-TLS, EAP-TTLS或PEAP的无线安全协议,还支持使用SSL。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WiFi医疗监护管理系统,包括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的无线生命体征监控系统、对患者的输液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无线注射监控系统和无线医疗管理系统,上述三个系统都包括数据采集终端,并且共用一个数据接收存储分析系统。采用了标准化的无线网络模式,能够轻易实现到医院已有的无线网络的无缝接入,降低了成本,同时采用加密及安全数据通道传输,有效的保证了病人信息的安全性;无线的用户端保证了其移动性能并采用了最新的节能无线技术,最大化了用户端设备连续工作时间,并可以提供诊断级的数据支持成本低,精度高,产品小巧轻便,满足病人在移动过程中仍然能被持续监控的需要。
文档编号G06F19/00GK202395815SQ20112045567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乌维磊, 庞志翔, 索源明, 郭晓宇 申请人:乌维磊, 庞志翔, 索源明, 郭晓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