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357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涉及ー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物流是将物质资料由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经济活动和事务运动过程。从系统エ程的角度分析,物流是把各种运输、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有机合成的现代系统。因此要使物流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必须从系统的观点来管理物流。 而要用系统的观点管理物流,首先要了解系统过程的状态,为此首先要实现对物流各过程的信息采集。而信息采集的设备随所需信息的不同形式是多样的,如POS机等等。然后根据所采集的物流信息进行物流管理和配置。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用户交货期的缩短等都对物流服务的可得性与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时物流理念也由此诞生。如何保证对物流过程的完全掌控,物流动态信息采集应用技术是必需的要素。动态的货物或移动载体本身具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货物的名称、数量、重量、质量、出产地、或者移动载体(如车辆、轮船等)的名称、牌号、位置、状态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在物流中反复的使用,因此,正确、快速读取动态货物或载体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物流的效率。在目前流行的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中一、ニ维条码技术应用范围最广,其次还有磁条(卡)、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一维条码技木一维条码是由ー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相应的数字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ニ近制数和十近制数。因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物品信息标注中。因为符合条码规范且无污损的条码的识读率很高,所以ー维条码结合相应的扫描器可以明显地提高物品信息的采集速度。加之条码系统的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又是国内应用最早的识读技木,所以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国内大部分超市都在使用一维条码技木。但ー维条码表示的数据有限,条码扫描器读取条码信息的距离也要求很近,而且条码上损污后可读性极差,所以限制了它的进一歩推广应用,同时ー些其他信息存储容量更大、识读可靠性更好的识读技术开始出现。ニ维条码技木由于ー维条码的信息容量很小,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几位或者十几位阿拉伯数字或字母,商品的详细描述只能依赖数据库提供,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一维条码的使用就受到了局限。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实用新型ー种新的码制,除具备ー维码的优点外,同时还有信息容量大(根据不同的编码技术,容量是ー维的几倍到几十倍,从而可以存放个人的自然情况及指纹、照片等信息),可靠性高(在损污50%仍可读取完整信息),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这就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ニ维空间存储信息的ニ维条码技木。ニ维条码继承了ー维条码的特点,条码系统价格便宜,识读率强且使用方便,所以在国内银行、车辆等管理信息系统上开始应用。磁条技术磁条(卡)技术以涂料形式把ー层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铁性氧化粒子用树脂粘合在一起并粘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性基片上。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祥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信息。优点是数据可多次读写,数据存储量能满足大多数需求,由于其粘附カ强的特点,使之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信用卡、银行ATM卡、机票、公共汽车票、自动售货卡、会员卡等。但磁条的防盗性能、存储量等性能比起一些新技术如芯片类卡技术还是有差距。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ー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木。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从上述物流信息应用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全球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正成为全球范围内重点研究的领域。我国作为物流发展中国家,已在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条码技术、接触式磁条(卡)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在ー些新型的前沿技术,例如RFID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比较落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利用RFID标签,对产品订单的发送直至订单的接收、生产、出库、运送、入库、保管等整个过程中的产品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使物流流程更加高效和合理,从而实现其物流网络化。本实用新型通过ー下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含有建立了物流信息数据库的总部服务器和进行收货、发货、配货处理的各个网点,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与总部服务器交互通讯连接,每个网点设有本地计算机,各个网点的本地计算机和总部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或因特网互联,各网点的本地计算机连接有RFID标签,该多个RF-ID标签粘贴在指定产品、包装部件及其运送工具的ー侧,并具有记忆部件和天线,该记忆部件保存有进行物流管理的相应的货物信息,上述天线通过无线收发信方式发送和接收上述货物信息;各网点通过本地计算机将采集的物流货物信息数据发送到总部服务器并自动下载或接收总部服务器货物信息数据,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物流数据信息,并对物流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标签读取器,该多个标签读取器安装在指定产品、包装部件及其运送工具所在或移动的位置,从上述RF-ID标签读取上述货物信息,并发送上述RFID标签的位置及移动信
o

图I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运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含有建立了物流信息数据库的总部服务器和进行收货、发货、配货处理的各个网点,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与总部服务器交互通讯连接,每个网点设有本地计算机,各个网点的本地计算机和总部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或因特网互联,各网点的本地计算机连接有条码打印设备、票据打印设备以及条码识读设备,各网点通过本地计算机将采集的物流货物信息数据发送到总部服务器并自动下载或接受总部服务器货物信息数据,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物流数据信息,并对物流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本方案在拓扑上由物流企业收货网点、配送中心和总部数据库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网络连接方式为总部数据库服务器和配送中心可由企业申请光纤接入Internet,也可以把数据库服务器放置网通、电信等ISP提供商处进行服务器托管,各网点通过申请ADSL服务或者宽带服务接入Internet中。总部计算机控制中心的组建不受物理位置、地域限制,但要遵循网络通讯效率高、资费低、安全的原则,需要申请固定IP,配置服务器系统的UPS供电系统;各网点需要安装配置本地计算机和布置网络,各网点本地计算机,能够登陆Internet (或者企业域网),实现方式可以是ADSL宽带,或者配置调制解调器+电话拨号。发货用户、收货用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終端可以通过总部服务器查询并跟踪自己货物的信息;各网点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本地计算机对收货、发货信息进行查询、管理,收货信息包括收货数目,收货时间、地点,发货人,发货信息包括货物装车数据、车辆信息数据。总部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发货用户、收货用户可 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总部服务器,查询并跟踪货物的信息;管理人员通过本地计算机对收货、发货信息进行查询、管理,收货信息包括收货数目,收货时间、地点,发货人,发货信息包括货物装车数据、车辆信息数据。使用RFID系统,在货物仓库区设置一定数量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使整个库区覆盖在ー个完整的控制网络下,带有电子标签的货物进入射频天线工作区后,电子标签被激活,标签上所有数据(如生产厂家、货品名称、数量、批号、发货地址和目的地址等),都通过标签上的发射天线发射出去,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后通过传输线传给阅读器,经阅读器解码和校验后输入到计算机中,此商品的全部信息被计算机中数据库完整而准确地记录下来。只要货物不离开库区,仅在库区内移动,货物的所有信息均可在计算机的监控之下,如货物所在库区中的位置、何时进入库区、何时调出库区等,计算机都有准确的记录。RFID标签信息中包括相关产品的生产时间、序列号、LOT序号等所有相关信息为宜,同时,上述多个标签读取器的安装与电子产品编码(EPC)体系中的网络相对应,在相应的网络区域内对移动中的所有标签进行监测并追踪移动状态。标签读取器为了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监测上述RFID标签的位置及移动状态,需要安装在粘贴有标签的产品、包装部件及其运送工具所在的或移动的路径中,并由此构成整体的标签监测网络,安装标签读取器的位置,可以是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及物流企业等的出入货场、集装箱车辆途经的所有道路或货物装载场、GPS卫星等。RFID标签和标签读取器之间相互进行的无线通信,适用125KHZ至2. 45GHz的频率段为宜,且可以同时并用I米以内的近距离状态时使用的相互诱导方式和中长距离时使用的电磁波方式。其中,相互诱导方式利用线圈天线而电磁波方式利用高频率天线相互进行无线连接。
权利要求1.ー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建立了物流信息数据库的总部服务器和进行收货、发货、配货处理的各个网点,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与总部服务器交互通讯连接,每个网点设有本地计算机,各个网点的本地计算机和总部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通过无线网格或因特网互联,各网点的本地计算机连接有RFID标签,该多个RFID标签粘贴在指定产品、包装部件及运送工具的ー侧,并具有记忆部件和天线,该记忆部件保存有进行物流管理的相应的货物信息,上述天线通过无线收发信方式发送和接收上述货物信息;各网点通过本地计算机将采集的物流货物信息数据发送到总部服务器并自动下载或接收总部服务器货物信息数据,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物流数据信息,并对物流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包含建立了物流信息数据库的总部服务器和各个网点,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与总部服务器交互通讯连接,每个网点设有本地计算机,各网点的本地计算机连接有RFID标签,该多个RFID标签粘贴在指定产品、包装部件及其运送工具的一侧,并具有记忆部件和天线,该记忆部件保存有进行物流管理的相应的货物信息,上述天线通过无线收发信方式发送和接收上述货物信息;各网点通过本地计算机将采集的物流货物信息数据发送到总部服务器并自动下载或接收总部服务器货物信息数据,中心数据处理计算机通过访问数据库获取物流数据信息,并对物流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本系统使物流流程更加高效和合理,从而实现其物流网络化。
文档编号G06Q10/08GK202404650SQ20112054805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李祖兵 申请人:李祖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