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模块及云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8820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扩充模块及云端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充模块及云端装置,该扩充模块用以为移动电子装置提供扩充功能。扩充模块包括云端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扩充装置。云端装置包括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网络接口。第一扩充装置以菊链方式耦接云端装置,其中各个第一扩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周边装置。云端装置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或网络接口耦接移动电子装置并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专利说明】扩充模块及云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扩充模块及云端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利用扩充总线接口或网络接口耦接移动电子装置的扩充模块及云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的功能趋于多样化,各式各样的周边设备也不断推陈出新。为了能够方便使用者提升电脑效能或是扩充电脑功能,电脑的主板上一般会配置加速图形端口(AcceleratedGraphicsPort,简称:AGP)、外设部件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快捷PCI(PCIExpress,简称:PCI_E)等扩充总线插槽,以供使用者插入显卡、音效卡、网络卡等扩充卡。此外,电脑主机上也会配置火线(Firewire)、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等扩充总线接口,以供使用者连接硬盘、打印机等周边装置。[0003]对于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装置而言,为了使其主机本体能够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与设计,以增加移动电子装置使用的便利性以及机动性,在现行技术中发展出一种外接式的扩充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扩充底座(dockingstation)。扩充装置可内含周边装置和扩充卡,可提供上述周边装置及扩充卡的功能给移动电子装置使用。[0004]然而,由于移动电子装置要利用周边装置所提供的扩充功能时,其必须通过扩充总线接口与扩充装置连接以控制周边装置。若是使用者要在不同地点使用周边装置的功能时,使用者就必须同时携带移动电子装置以及扩充装置。如此一来,为了增加移动电子装置的扩充性,反而使得移动电子装置的便利性与机动性的优势不复存在。【
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充模块,其可令移动电子装置在任何地点皆可利用扩充装置的周边装置所提供的扩充功能。[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云端装置,可通过网络接口或扩充总线接口来耦接移动电子装置,并据以提供周边装置的扩充功能给移动电子装置使用。[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充模块,用以为移动电子装置提供扩充功能。扩充模块包括云端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扩充装置。云端装置包括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网络接口。第一扩充装置以菊链方式耦接云端装置,其中各个第一扩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周边装置,云端装置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或网络接口耦接移动电子装置并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000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云端装置还包括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各个第一扩充装置均包括第三扩充总线接口,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第三扩充总线接口以菊链方式耦接。各个第三扩充总线接口耦接对应的第一扩充装置的第一周边装置。当云端装置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时,云端装置以主控装置身份通过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控制上述第一周边装置。[000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扩充总线接口、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支持同一扩充总线标准。云端装置以用户装置身份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00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云端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耦接网络接口、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当云端装置通过网络接口耦接移动电子装置时,处理器通过网络接口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当云端装置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耦接移动电子装置时,处理器以用户装置身份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用户装置身份。[00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扩充模块还包括第二扩充装置。第二扩充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二周边装置、第四扩充总线接口以及第五扩充总线接口。第四扩充总线接口耦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第五扩充总线接口耦接于第二周边装置、第四扩充总线接口和移动电子装置之间。其中,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第四扩充总线接口支持同一扩充总线标准。第五扩充总线接口的传输速率高于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第四扩充总线接口。第五扩充总线接口提供第二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并且将通过的信号在第四扩充总线接口和第五扩充总线接口所支持的扩充总线标准之间互相转换,以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0012]本发明提供一种云端装置,用以为移动电子装置提供扩充功能。云端装置包括网络接口、第一扩充总线接口以及处理器。处理器耦接网络接口和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当云端装置通过网络接口耦接移动电子装置时,处理器通过网络接口提供至少一个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当云端装置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耦接移动电子装置时,处理器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001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云端装置还包括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上述第一周边装置耦接处理器。[001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云端装置还包括第二扩充总线接口。第二扩充总线接口耦接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扩充装置,上述扩充装置包括上述周边装置的部分或全部。[001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个扩充装置均包括第三扩充总线接口。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以菊链方式耦接。各个第三扩充总线接口耦接对应的扩充装置的周边装置。当处理器提供上述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时,处理器以主控装置身份通过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控制上述扩充装置的周边装置。[001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扩充总线接口、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支持同一扩充总线标准,处理器以用户装置身份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周边装置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用户装置身份。[0017]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充模块通过云端装置的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或网络接口和移动电子装置耦接,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其需求而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或者通过网络接口来连接并控制周边装置的扩充功能。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在任何地点皆可通过不同的传输方式来利用扩充模块所提供的扩充功能,进而提升了移动电子装置的扩充性与便利性。[001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扩充模块的示意图;[0020]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扩充模块的示意图;[0021]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扩充模块的示意图。[0022]附图标记说明:[0023]10:移动电子装置;[0024]100、200、300:扩充模块;[0025]110、210、310:云端装置;[0026]112、212、312:第一扩充总线接口;[0027]114、214、314:网络接口;[0028]120_1、120_2、220_1、220_2、320_1、320_2:第一扩充装置;[0029]122_1、122_2、222_1、222_2、322_1、322_2、342_1、342_2:第一周边装置;[0030]216、316:第二扩充总线接口;[0031]218、318:处理器;[0032]224_1、224_2、324_1、324_2:第三扩充总线接口;[0033]330:第二扩充装置;[0034]332:第二周边装置;[0035]334:第四扩充总线接口;[0036]336:第五扩充总线接口;[0037]P1、P2:连接端口。【具体实施方式】[003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装置的扩充模块,其可利用不同的传输方式提供周边装置予移动电子装置来使用,进而使移动电子装置得以不受限于实体线路上的连接限制而可在任何地方利用扩充模块的所提供的扩充功能。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明了,以下特举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步骤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003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扩充模块的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扩充模块100为移动电子装置10提供扩充功能。其中,移动电子装置10可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超轻薄电脑(ultra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或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之类的移动电子装置,扩充模块100则可以设计成扩充底座(dockingstation)或其他形式,本发明不以此为限。[0040]请参照图1,扩充模块100包括云端装置110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扩充装置,在此以第一扩充装置1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120_2为例。云端装置110包括第一扩充总线接口112和网络接口114。第一扩充装置1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120_2以菊链方式耦接云端装置110,且第一扩充装置1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120_2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周边装置,在此分别以第一周边装置1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为例。其中,云端装置110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112或网络接口114耦接移动电子装置10以提供第一周边装置1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以供移动电子装置10使用。[0041]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一周边装置1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例如为硬盘驱动器(harddiskdrive,简称:HDD)、光盘驱动器(opticaldiskdrive,简称:0DD)或读卡器等等的周边装置。此外,虽然本实施例中是以各个第一扩充装置1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120_2分别包括一个周边装置为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扩充装置皆可包括多个周边装置以提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本发明不以此为限。[0042]具体而言,第一扩充总线接口112例如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孔(hub)或霹雳接口控制器(Thunderboltcontroller)等利用实体线路直接进行传输的传输接口。当移动电子装置10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112与扩充模块100耦接时,移动电子装置10根据第一扩充总线接口112所支持的扩充总线标准进行与扩充模块100间的信号沟通传输,通过控制并利用第一周边装置1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的扩充功能。[0043]网络接口114例如为以太网络(Ethernet)接口,或是支持3G、WiF1、4G(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蓝牙(Bluetooth)等无线通信协议的无线网络接口。当移动电子装置10通过网络接口114与扩充模块100耦接时,扩充模块100可通过云端装置110的网络接口114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至网际网络。因此,移动电子装置10可通过网际网络或是无线区域网络来对扩充模块100传输信号,通过控制并利用第一周边装置122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的扩充功能。[0044]换句话说,扩充模块100通过云端装置110而提供了与移动电子装置10间不同的传输方式。使用者无须同时携带扩充模块100与移动电子装置10,亦可令移动电子装置10通过网际网络或区域无线网络等多种不需直接通过实体线路连接扩充模块100的方式来控制第一周边装置1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使用者即使离家很远,也可以通过网际网络和云端装置110让移动电子装置10耦接家中的扩充模块100。[0045]举例来说,当使用者距离扩充模块100较近时,使用者可利用第一扩充总线接口112来连接移动电子装置10与扩充模块100。当使用者距离扩充模块100较远而难以将移动电子装置10直接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112连接扩充模块100时,使用者可根据需求而通过无线网络或网际网络来对扩充模块100进行传输,此时移动电子装置10可通过扩充模块100的网络接口114来发送或接收信号,以控制第一周边装置1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如此一来,使用者无论身处何处,皆可通过云端装置110来提供第一周边装置1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122_2以供移动电子装置10使用,因此扩充模块100的功能将不再受限于必须通过实体传输接口的连接才能够使用。[0046]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扩充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扩充模块200包括云端装置210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扩充装置,在此以第一扩充装置2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220_2为例。云端装置210包括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网络接口214、第二扩充总线接口216以及处理器218,其中处理器218耦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网络接口214以及第二扩充总线接口216。[0047]第一扩充装置220_1包括第一周边装置222_1以及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1,第一扩充装置220_2包括第一周边装置222_2以及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2,其中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1与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2以菊链方式耦接云端装置210的第二扩充总线接口216,并且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1与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2分别耦接对应的第一周边装置2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222_2。[00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第二扩充总线接口216以及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1与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2支持同样的扩充总线标准,例如这些接口可以都是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因此在云端装置210与第一扩充装置2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220_2之间的信号可直接地相互传输而不需进行转换。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第二扩充总线接口216以及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1与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2亦可根据设计者的需求而支持不同的扩充总线标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0049]在云端装置210耦接移动电子装置10,并提供第一周边装置2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222_2供移动电子装置10使用时,无论云端装置210是通过网络接口214还是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耦接移动电子装置10,处理器218都是以主控装置(hostdevice)身份通过第二扩充总线接口216以及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1与第三扩充总线接口224_2控制第一周边装置2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222_2,以提供第一周边装置2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222_2供移动电子装置10使用。[0050]当云端装置210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耦接移动电子装置10时,由于云端装置210以及移动电子装置10皆为主控装置,若直接在两者间进行信号传递,势必产生控制上的冲突。因此,在云端装置210中,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还用以作为一个用户/主控桥接接口(Client/HostBridge)以提供云端装置210用户装置身份,以令处理器218以用户装置身份和移动电子装置10传输沟通,这样才能顺利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212提供第一周边装置2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222_2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0051]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扩充模块的示意图。在此,所述的云端装置310以及第一扩充装置3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320_2基本与前述实施例的云端装置210以及第一扩充装置210_1与第一扩充装置210_2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0052]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扩充模块310还包括第二扩充装置330。第二扩充装置330可耦接在移动电子装置10和云端装置310之间。第二扩充装置3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周边装置、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以及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在此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周边装置以第二周边装置332为例。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耦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312。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耦接于第二周边装置332、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以及移动电子装置10之间。其中,第一扩充总线接口312和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支持同样的扩充总线标准,而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则是支持传输速率高于第一扩充总线接口312、第二扩充总线接口316、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1、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2以及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的扩充总线标准。[0053]具体而言,为了使用扩充模块的功能性更进一步地增强,在扩充模块300中,分别利用具有不同传输速率的扩充总线接口来控制不同种类的周边装置的信号传输,以针对具有较高传输需求的周边装置提供较快速的扩充总线接口。[0054]因此,在第二扩充装置330中,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提供第二周边装置332以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其中第二周边装置332可为绘图芯片或显卡等具有较高传输需求的周边装置。[0055]此外,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还进一步地将通过的信号在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和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所支持的扩充总线标准之间互相转换,故可通过云端装置310与第二扩充装置330提供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供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其中,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例如为霹雳接口控制器(Thunderboltcontroller),其传输速率可达到20Gbps,而第一扩充总线接口312、第二扩充总线接口316、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1、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2以及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例如为USB3.0接口,其传输速率约为5Gbps。[0056]在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电子装置通过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的连接端口耦接扩充模块300时,移动电子装置传输符合第五扩充总线接口所支持的标准的信号来控制第二周边装置332,并且通过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的转换而将所传输的信号转换为符合第四扩充总线接口所支持的标准的信号,并且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312、第二扩充总线接口316以及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1与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2所形成的信号传输路径来控制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0057]此外,扩充模块300除了可以通过串接第一扩充装置3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320_2来使用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的扩充功能外,云端装置310本身亦可包括第一周边装置来提供扩充功能给移动电子装置,在此以第一周边装置34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42_2为例,其中第一周边装置34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42_2耦接并受控于处理器318。[0058]据此,移动电子装置在通过第五扩充总线接口336连接扩充模块300时,可同时使用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周边装置34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42_2以及第二周边装置332的扩充功能。并且,移动电子装置在通过网络接口314连接扩充模块300时,则可通过云端装置310来使用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以及第一周边装置34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42_2的扩充功能。[0059]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电子装置除了可通过云端装置310来控制第一周边装置34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42_2以及后端的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外,当云端装置310不存在时,第一扩充装置3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320_2亦可通过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1与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2直接与第二扩充装置330的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相互连接。[0060]换句话说,第一扩充装置320_1与第一扩充装置320_2与第二扩充装置330互为相容,可直接连接以传输信号。当云端装置310存在时,第二扩充装置330可通过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的连接端口Pl与云端装置310的第一扩充总线接口312相互连接,而使得移动电子装置通过云端装置310来使用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当云端装置310不存在时,第二扩充装置330亦可通过第四扩充总线接口334的连接端口P2与第一扩充装置320_1的第三扩充总线接口324_1相互连接,移动电子装置依然可使用第一周边装置322_1与第一周边装置322_2以及第二周边装置332。[0061]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充模块通过云端装置的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或网络接口和移动电子装置耦接,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其需求而通过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或者通过网络接口来连接并使用周边装置的扩充功能。如此一来,使用者在任何地点皆可通过不同的传输方式来利用扩充模块所提供的扩充功能,进而提升了移动电子装置的扩充性与便利性。[00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扩充模块,其特征在于,为一移动电子装置提供扩充功能,包括:一云端装置,包括一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一网络接口;以及至少一第一扩充装置,以菊链方式耦接该云端装置,其中每一上述第一扩充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周边装置,该云端装置通过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或该网络接口耦接该移动电子装置并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云端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扩充总线接口,每一上述第一扩充装置均包括一第三扩充总线接口,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以菊链方式耦接,每一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耦接对应的该第一扩充装置的上述第一周边装置;当该云端装置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时,该云端装置以主控装置身份通过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控制上述第一周边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充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支持同一扩充总线标准,该云端装置以用户装置身份通过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充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云端装置还包括一处理器,该处理器耦接该网络接口、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当该云端装置通过该网络接口耦接该移动电子装置时,该处理器通过该网络接口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当该云端装置通过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耦接该移动电子装置时,该处理器以该用户装置身份通过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该用户装置身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扩充装置,该第二扩充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二周边装置;一第四扩充总线接口,耦接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以及一第五扩充总线接口,耦接于上述第二周边装置、该第四扩充总线接口和该移动电子装置之间,其中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该第四扩充总线接口支持同一扩充总线标准,该第五扩充总线接口的传输速率高于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和该第四扩充总线接口;该第五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第二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并且将通过的信号在该第四扩充总线接口和该第五扩充总线接口所支持的扩充总线标准之间互相转换,以提供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6.一种云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一移动电子装置提供扩充功能,包括:一网络接口;一第一扩充总线接口;以及一处理器,耦接该网络接口和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当该云端装置通过该网络接口耦接该移动电子装置时,该处理器通过该网络接口提供至少一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当该云端装置通过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耦接该移动电子装置时,该处理器通过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云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云端装置还包括上述第一周边装置,上述第一周边装置耦接该处理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云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云端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扩充总线接口,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耦接该处理器和至少一扩充装置,上述扩充装置包括上述周边装置的部分或全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扩充装置均包括一第三扩充总线接口,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以菊链方式耦接,每一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耦接对应的该扩充装置的上述周边装置;当该处理器提供上述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时,该处理器以主控装置身份通过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控制上述扩充装置的上述周边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云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该第二扩充总线接口和上述第三扩充总线接口支持同一扩充总线标准,该处理器以用户装置身份通过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上述周边装置以供该移动电子装置使用,该第一扩充总线接口提供该用户装置身份。【文档编号】G06F13/38GK103631742SQ201210308234【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发明者】聂剑扬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