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量dem数据的子流域划分方法

文档序号:6376274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大数据量dem数据的子流域划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海量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下进行水文分析的方 法,具体说,是面向海量DEM数据,提取汇水网络与子流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是利用数值方法表达地形表面形态的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三维地形建模、可视性分析、工程土方估算、水文分析、洪水淹没分析等诸多工程应用领域。目前常用的DEM数据结构包括规则格网DEM和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TIN)以及等高线(Contour)等。其中,规则格网 DEM由于其数据结构简单、计算分析方便,与遥感影像数据等栅格数据有着天然的相合性,其应用相当广泛;DEM已经成为规则格网DEM的代称。近年来,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一数据源,建立了各自的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库。在我国,作为国家NSDI重点建设的基础地理数据,已经建立了系列尺度的DEM数据库,包括1:100万,1:25万,1:5万和1:1万四种尺度。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测量,生产的海量数据SRT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包含北讳60度至南纬60度之间总面积超过I. 19亿平方公里,覆盖地球80%以上的陆地表面,分辨率为3弧秒。此外,更高精度的Aster⑶EM覆盖范围为北纬83°到南纬83°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包括地球陆地表面的99%,分辨率达到I弧秒。大范围,高精度的DEM数据为数字地形分析和其他应用领域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水文学一直是DEM的核心应用领域。汇水网络和子流域边界不仅是水文分析中非常核心的基础数据,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地貌学意义的地形骨架。基于DEM水文分析应用模型的数据预处理阶段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分别是DEM洼地填充,计算水流方向和计算汇流累积量。在此基础上,基于水流方向数据和汇流累积量数据,根据选定的阈值(根据用户需要)就可计算出汇水网络以及子流域范围。然而,随着DEM数据的精度越来越高,数据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受限于计算机硬件以及算法的不确定性,基于DEM的水文分析对于海量数据处理效果不佳,使得大范围的汇水网络与子流域边界提取十分困难。特别是洼地填充算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算法,其不断提高数据范围内洼地栅格的高程值,使DEM中不再有洼地出现;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一般与计算机内存容量一致),填充算法难以成功运行。以上的问题对于基于海量DEM的水文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大范围高精度的洪水灾害模拟与预测,水土保持与防治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造成相关部门的决策失误,从而可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影响到DEM的应用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够在海量数据下的水文分析的技术流程。该发明能够解决大数据量下DEM水文分析失效的问题,实现海量数据的汇水网络提取与子流域分割。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水文模型的处理步骤,首先针对分块数据求取分块水流方向矩阵,消除边界误差,构建水流方向数据库;其次拼接所有的水流方向数据,获得完整的水流方向矩阵;第三,基于完整的水流方向矩阵求取汇流累积量矩阵;第四,基于水流方向矩阵与汇流累积量矩阵,设定一定阈值(根据实际应用),得到汇水网络以及子流域分割结果。本发明海量DEM数据水文分析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步,以单幅DEM数据为中心,拼接其周围8幅DEM,形成一个9个单幅DEM范围的新DEM数据A。拼接DEM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在模型计算中边界误差的出现。第二步,对新DEM数据A进行洼地填充处理,得到无洼地的DEM数据B。在DEM水文分析中,洼地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预处理步骤。洼地指自然形成或者由于DEM构建算 法而产生的局部低地。在基于物理模型的水文分析中,由于洼地的存在,导致水流无法顺利流向出水口。所以需要对洼地进行处理,保证所有栅格都能流向出水口。第三步,对无洼地的DEM数据B求取水流方向矩阵,得到水流方向数据C。水流方向的算法有许多种,但是由于D8算法的稳定性、可靠性,本发明采用该算法进行水流方向的提取。D8算法,又称为最陡坡降算法,假设单个栅格中的水流只能流入与之相邻的8个栅格中的一个。它用最陡坡度来确定水流的方向,即在3X3的DEM栅格上,计算中心栅格与各相邻栅格间的距离权落差(即栅格中心点落差除以栅格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取距离权落差最大的栅格为中心栅格的流出栅格。第四步,求取水流方向数据C中心的,单幅皿M数据范围的水流方向数据D,作为构建水流方向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因为求取的是中心范围数据,所以得到的单幅水流方向数据没有边界误差影响。第五步,对新的单幅DEM重复第一步到第四步,直到所有的DEM数据都处理完,获得水流方向数据库。第六步,提取水流方向数据库中所有水流方向数据,拼接成完整的对象区域的水流方向数据E。本发明与传统方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传统的方法拼接全部DEM数据,再进行模型运算。本发明先局部运算,最后拼接全部的流向数据,进行后续模型运算。第七步,对水流方向数据E求取汇流累积量矩阵,得到汇流累积量数据F。汇流累积量指流入当前栅格的所有上游栅格的个数,作为当前栅格的汇流累积量值,其值大小代表了上游汇水面积的大小。该值越大,说明该栅格在汇水网络中的级别越高。第八步,按照一定的阈值对汇流累积量数据F进行重分类处理,生成单值的栅格数据G,使得大于该阈值的栅格值为1,小于阈值的栅格值设定成NoData。通过阈值的设定来筛选汇水网络中的栅格,大于一定汇水面积(阈值)的栅格即为汇水网络栅格。具体的阈值大小根据不同用户不同需求设定,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一个阈值只有一个结果。该I值的栅格数据G即汇水网络数据。第九步,对汇水网络分割,根据水流方向数据E和汇水交汇点(节点),分割每一段汇水网络,并对每一段网络设定唯一值,得到汇水网络栅格数据H。第十步,子流域分割,根据汇水网络分割结果H,结合水流方向数据E,对DEM进行子流域分割,得到子流域数据。
本发明的方法改变传统水文分析模型的步骤,跳过全局填充过程,先分块填充求取流向,再拼接求取汇流累积量,继而提取汇水网络,子流域边界等水文特征,以期在大范围,海量数据条件下直接进行全局水文分析,对DEM的广泛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I本发明工作流程图。图2本发明采用的D8算法示意图。图3水流方向编码图。图4汇流累积量提取示意图,其中(a)为原始DEM (b)为水流方向矩阵(C)为水流累积矩阵。图5汇水网络示意图。 图6子流域分割示意图。图7全国SRTM数据示意图。图8全国水流方向矩阵示意图。图9全国汇流累积量矩阵示意图。图10阈值为100万栅格的汇水网络示意图。图11阈值为100万栅格的子流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覆盖全国的SRTM数据为例展开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测量、生产的海量数据SRTM,全国范围共68幅,有效栅格2 179 513 619个,单幅数据量总和为3. 21GB,合并后数据量为13. 95GB。实例以ArcGIS9. 3为软件平台展开。ArcGIS是由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商用GIS系列平台软件,集成了众多分析工具,其功能可以满足本发明的需要。第一步求取每一幅的水流方向数据。(I)拼接计算对象周围数据,当对象数据位于边界时,则拼接非边界、存在的数据。利用Mosaic工具进行拼接。(2)洼地填充。利用Fill工具填充。(3)水流方向计算。利用Flow Direction工具计算水流方向。(4)单幅流向切割。利用Extract by Mask工具,利用单幅数据范围裁切得到单幅流向数据。第二步拼接所有流向数据。利用Mosaic工具拼接。第三步计算汇流累积量数据。利用Flow Accumulation工具,基于拼接后的流向数据,计算汇流累积量。第四步根据阈值,分别提取汇水网络与子流域。(I)设定阈值1000000,即上游栅格总数大于1000000的栅格将标记为1,作为汇水网络进彳丁提取(图10)。利用Reclassify工具提取汇水网络。(2)分割汇水网络。利用Stream Link工具,基于汇水网络和水流方向数据,对汇水网络进行分割。 (3)子流域分割。利用Watershed工具,基于分割后的汇水网络和水流方向数据,对子流域进行分割(图11)。
权利要求
1.基于大数据量DEM数据的子流域划分方法,其特征是,将水流方向数据作为单独的基础数据建立数据库,根据需要取出水流方向数据进行水文分析,其具体步骤是 步骤一,以单幅DEM数据为中心,拼接其周围8幅DEM,形成一个9个单幅DEM范围的新DEM数据A,对新DEM数据A进行洼地填充处理,得到无洼地的DEM数据B ; 步骤二,对无洼地的DEM数据B求取水流方向矩阵,得到水流方向数据C ; 步骤三,求取水流方向数据C中心的,单幅DHM数据范围的水流方向数据D,作为构建水流方向数据库的基础数据; 步骤四,将步骤一至三重复,直到所有对象区域数据处理完毕,获得水流方向数据库;步骤五,提取水流方向数据库中所有水流方向数据,拼接成完整的对象区域的水流方向数据E,并对水流方向数据E求取汇流累积量矩阵,得到汇流累积量数据F ; 步骤六,按照一定的阈值对汇流累积量数据F进行重分类处理,生成单值的栅格数据G,使得大于该阈值的栅格值为1,小于阈值的栅格值设定成无数据区; 步骤七,对汇水网络分割,根据水流方向数据E和汇水交汇点即节点,分割每一段汇水网络,并对每一段网络设定唯一值,得到汇水网络栅格数据H ; 步骤八,子流域分割,根据汇水网络栅格数据H,结合水流方向数据E,对DEM进行子流域分割,得到子流域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量DEM数据的子流域划分方法,改变传统水文分析模型的步骤,跳过全局填充过程,先分块填充求取流向,再拼接求取汇流累积量,继而提取汇水网络,子流域边界等水文特征,以期在大范围,海量数据条件下直接进行全局水文分析。其步骤如下第一步流向数据库构建;分块提取流量,裁切数据中心部分,将研究区所有数据区域流向构建成流向数据库;第二步拼接流量数据库,获得全局的流向数据;第三步基于全局流向数据进行水文分析,提取汇水网络、子流域边界等。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解决大数据量下DEM水文分析失效的问题,实现海量数据的汇水网络提取与子流域分割,对DEM的广泛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档编号G06F17/50GK102902844SQ20121032111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汤国安, 祝士杰, 杨昕, 江岭, 张维, 张刚 申请人: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