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感应元件、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37711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摸感应元件、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感应元件、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触摸面板制造过程中,生产、测试、搬运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静电,虽然也采用了一些防护静电产生的措施 ,但还是有静电产生或产生的静电不能及时释放,导致静电电荷会不断的积累,直到静电被泄放或者达到足够的强度可以击穿周围物质为止,这种现象称为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现象。而触摸感应元件是触摸面板的关键部件,它的质量直接影响触控面板的性能。如图Ia所示,现有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ITCKIndium TinOxide,氧化铟锡)电极块,其中,在阵列的行方向上,也就是图Ia中的A方向,相邻的ITO电极块100与ITO电极块101之间通过一个ITO导电薄膜130连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也就是图Ia中的B方向,相邻的ITO电极块110与ITO电极块111之间通过一条ITO导电桥120连接;位置相对的导电薄膜130和导电桥120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层140隔开。在制作触摸感应元件过程中,生产、测试、搬运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的静电,而且触摸感应元件的载体一般采用非导体的玻璃基板,不利于静电释放,产生的静电电荷会不断的增加,当积累的静电电荷量达到可以击穿周围物质时,在触摸感应元件上就会出现静电释放现象,而静电释放的位置一般在尖角或接触点处。如图Ib所示,图中画差的部分表示静电释放的位置,释放的静电会把在ITO桥120的一端击穿,使相邻的ITO电极块110和ITO电极块111不能导通,从而影响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触摸感应元件,用于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电极块,在阵列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中,其中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另一个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且所述导电薄膜和所述导电桥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层隔开。优选地,所述至少两条导电桥的设置方式为平行设置,和/或,交叉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中,各个导电桥的中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为两条中间交叉且电性连接的导电桥。优选地,所述电极块的形状为方形或者菱形,较佳地,所述电极块的形状为正方形;且位于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各个电极块的对角线在一条直线上,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以及导电薄膜,跨接在两个相邻电极块相对的两个角上。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包括保护层基板,边框、第一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以及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触摸感应元件;其中,所述边框、所述第一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保护层基板上;所述触摸感应元件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触摸感应元件上。此外,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制造方法,包括步骤I,在保护层基板周边涂覆一层黑色材料形成黑色边框;步骤2,在保护层基板和黑色边框上涂覆一层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第一绝缘层; 步骤3,在第一绝缘层上依次沉积金属层和氧化铟锡ITO层;步骤4,对金属层和氧化铟锡ITO层进行曝光、蚀刻后形成阵列状排列的多个ITO导电桥模块;步骤5,在第一绝缘层和多个ITO导电桥模块涂覆一层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第二绝
缘层;步骤6,对第二绝缘层进行曝光、挖孔后,形成多个分别与ITO导电桥对应的过孔;步骤7,在第二绝缘层上沉积ITO层,经过曝光、蚀刻后形成ITO电极块阵列;步骤8,在第二绝缘层和ITO电极块阵列上涂覆一层透明树脂层,形成第三绝缘层。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发明触摸感应元件中,在阵列的行方向或列方向上,采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与现有采用一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相比,可显著减少因静电释放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从而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


图Ia为现有技术中触摸感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中触摸感应兀件的局部放大图;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触摸感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触摸感应元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触摸感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触摸感应元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面板的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有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ITO电极块,其中,在阵列的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ITO电极块通过一个ITO导电薄膜连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ITO电极块通过一条ITO导电桥连接;位置相对的每一个导电薄膜和每一个导电桥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块隔开。在制作触摸感应元件过程中,生产、测试、搬运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的静电,而且触摸感应元件的载体一般采用非导体的玻璃基板,不利于静电释放,产生的静电电荷会不断的增加,当积累的静电电荷量达到可以击穿周围物质时,释放的静电会击穿ITO桥的一端,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从而影响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电极块,在阵列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中,其中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另一个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并且位置相对的导电薄膜和至少两条导电桥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块绝缘。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这样可以减少因静电释放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从而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2a所示,该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电极块,在阵列的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且所述导电薄膜和所述导电桥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层隔开。或者说,触摸感应元件包括电极块阵列;其中,在阵列的行方向上,也就是图2a所示的·A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也就是图2a所示的B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两条平行的导电桥连接;绝缘层位于导电薄膜和导电桥之间。上述导电桥为ITO桥或金属桥,具体地,以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和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为例,如图2a所示,在阵列的行方向上,电极块200和电极块201为正方形的电极块,且两个电极块的对角线在一条直线上;位置相邻的电极块200和电极块201之间通过一个导电薄膜230连接,也就是说,连接电极块200和电极块201的一个导电薄膜230,跨接在这两个电极块相对的两个角上。在阵列的列方向上,电极块210和电极块211为正方形的电极块,且两个电极块的对角线在一条直线上;位置相邻的电极块210和电极块211之间通过两条平行设置的导电桥220和导电桥221连接,也就是说,连接电极块210和电极块211的两条导电桥220和导电桥221,跨接在这两个电极块相对的两个角上;优选地,导电桥220和导电桥221的中部电性连接。导电薄膜230与导电桥220和导电桥221通过一个绝缘层240绝缘隔开;优选地,绝缘层240为由多个绝缘块组成的电极块阵列,在每一组位置相对的电极块和导电桥之间有一个绝缘块。当触摸感应元件上有静电释放现象产生时,因静电释放现象一般出现在一个导体的尖角位置或两个导体的接触位置,所以在触摸感应元件上一般出现在导电桥与电极块的接触位置,即在导电桥220或导电桥221的一端出现静电释放现象。如图2b所示,当静电释放现象出现在导电桥220的一端时,释放的静电击穿导电桥220与电极块210连接的一端,或导电桥220的另外一端,即导电桥220与电极块211连接的一端。也就是说,位置相邻的电极块210和电极块211之间不能通过导电桥220导通,但可通过导电桥221导通。
从实施例一中可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采用两条平行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相比,因静电释放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会明显减少,也就是说,既使其中一条导电桥因静电释放而与电极块断开时,还会有一条导电桥导通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从而提高了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此外,在触摸感应元件上没有静电或静电电荷量不足以击穿导电桥与电极块的连接点时,这种情况下,因采用两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与现有的只有一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相比,可以降低导电桥处的电阻,从而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性能。实施例二,上述实施例一中,在阵列的列方向上,采用两条平行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但当每条导电桥的一端都因静电释放与所连接的电极块断开时,将导致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从而影响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因此,在实施例二中采用两条交叉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具体地,如图3a所示,该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电极块,在阵列的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且所述导电薄膜和所述导电桥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层隔开。或者说,触摸感应元件包括电极块阵列;其中,在阵列的行方向上,也就是图3a所示的A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也就是图3a所示的B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两条平行的导电桥连接;绝缘层位于导电薄膜和导电桥之 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电桥为ITO桥或金属桥。下面以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和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为例,如图3a所示,在阵列的行向上,位置相邻的电极块300和电极块301之间通过导电薄膜330连接;在阵列的列方向上,位置相邻的电极块310和电极块311之间通过两条交叉设置的导电桥320和导电桥321连接,换句话说,导电桥320和导电桥321 “X”形设置;导电薄膜330与导电桥320和导电桥321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层340绝缘隔开,也就是说,绝缘层340位于导电薄膜330与导电桥320和导电桥321之间。当触摸感应元件上有静电释放现象产生时,如图3b所示,当导电桥320的一端因静电释放现象造成与所连接的电极块310或电极块311断开时,电极块310和电极块311可通过导电桥321导通,不会应影响触摸感应元件的使用;同理,当导电桥321的一端因静电释放现象造成与所连接的电极块310或电极块311断开时,电极块310和电极块311可通过导电桥320导通,不会应影响触摸感应元件的使用;而且当导电桥320、导电桥321不在同一侧的一端因静电释放现象造成与所连接的电极块310或电极块311同时断开时,电极块310和电极块311还可通过导电桥320的没有断开侧部分和导电桥321没有断开侧部分以及导电桥320和导电桥321交叉的部分导通。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两条交叉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相比,因静电释放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会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了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此外,在触摸感应元件上没有静电或静电电荷量不足以击穿桥与电极块的连接点时,这种情况下,因采用两条桥连接相邻的电极块,与现有的只有一条桥连通相邻的电极块相比,可以降低桥处的电阻,从而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性能。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是以两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为例,但不限于与此,也可以采用两条以上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所述至少两条导电桥的设置方式为平行设置,和/或,交叉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中,各个导电桥的中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为两条中间交叉且电性连接的导电桥。例如,采用三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三条导电桥的设置方式包括三条平行设置,三条导电桥交叉设置,其中两条导电桥平行设置、余下的一条导电桥与所述两条平行设置的导电桥相交,或其中两条导电桥交叉设置、余下的一条导电桥既不与两条交叉设置的导电桥相交或平行;进一步地,各个导电桥的中部电性连接,换句话说,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其中,至少两条导电桥的设置方式为平行设置,和/或,交叉设置。这样可进一步减少因静电释放现象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同时因采用多条导电桥,还可以降低导电桥处的电阻,从而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性能。综上所述,本发明触摸感应元件采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相比,可以明显减少因静电释放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从而提高了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此外,还会因采用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可以降低导电桥处的电阻,从而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性能。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如图4所示,该触摸面板包括保护层基板 10,边框20、第一绝缘层30、第三绝缘层50,以及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触摸感应元件40。其中,边框20、第一绝缘层30依次设置在保护层基板10上;触摸感应元件40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0上;第三绝缘层50设置在触摸感应元件40上。优选地,第一绝缘层30和第三绝缘层50的材料为OC (OverCoating,保护涂层)树脂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该触摸面板与现有的触摸面板相比,减少了一层位于第三绝缘层50上的透明基板,因此减薄了该触摸面板的厚度。当该触摸面板与TFT-IXD (Thin Film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安装在一起时,第三绝缘层 50 与 TFT-IXD 贴合在一起,保护层基板10处在最外层。如图5所示,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在保护层基板周边涂覆一层黑色材料形成黑色边框;用来遮挡周边光线和金属线的排布。步骤2,在保护层基板和黑色边框上涂覆一层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第一绝缘层;用于保护黑色边框,并且起到表面平坦化的作用。步骤3,在第一绝缘层上依次沉积金属层和氧化铟锡ITO层;步骤4,对金属层和氧化铟锡ITO层进行曝光、蚀刻后形成阵列状排列的多个ITO导电桥模块;步骤5,在第一绝缘层和多个ITO导电桥模块涂覆一层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第二绝
缘层;步骤6,对第二绝缘层进行曝光、挖孔后,形成多个分别与ITO导电桥对应的过孔;步骤7,在第二绝缘层上沉积ITO层,经过曝光、蚀刻后形成ITO电极块阵列;步骤8,在第二绝缘层和ITO电极块阵列上涂覆一层透明树脂层,形成第三绝缘层50。上述步骤:T步骤7的过程为制作触摸感应元件40的过程,触摸感应元件40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ITO电极块,其中,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ITO电极块通过ITO薄膜连接,并与触控面板中对应的扫描线(Sensor line)连接;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ITO电极块通过两条ITO导电桥连接,并与触控面板中对应的扫描线(Sensor line)连接。在两个方向上的ITO电极块交叉的地方,在行方向上的ITO电极块与相邻的在列方向上的ITO电极块之间产生互电容,当触摸该触摸面板时,互电容会减少,就可以判断触摸点的坐标。从上述描述中可知,该触摸面板中的触摸感应元件,因采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可以明显减少因静电释放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同时也减小了导电桥处的电阻,从而提高了触摸面板的性能。此外,该触摸面板还减少了一层玻璃基板,可以降低触摸面板的厚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电极块,其特征在于,在阵列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中,其中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另一个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且所述导电薄膜和所述导电桥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层隔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摸感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的设置方式为平行设置,和/或,交叉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感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中,各个导电桥的中部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感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为两条中间交叉且电性连接的导电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触摸感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块的形状为方形或者菱形,且位于同一行或者同一列的各个电极块的对角线在一条直线上,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的至少两条导电桥以及导电薄膜,跨接在两个相邻电极块相对的两个角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感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桥为氧化铟锡ITO桥。
7.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层基板,边框、第一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触摸感应元件;其中, 所述边框、所述第一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保护层基板上; 所述触摸感应元件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 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触摸感应元件上。
8.一种触摸面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I,在保护层基板周边涂覆一层黑色材料形成黑色边框; 步骤2,在保护层基板和黑色边框上涂覆一层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第一绝缘层; 步骤3,在第一绝缘层上依次沉积金属层和氧化铟锡ITO层; 步骤4,对金属层和氧化铟锡ITO层进行曝光、蚀刻后形成阵列状排列的多个ITO导电桥模块; 步骤5,在第一绝缘层和多个ITO导电桥模块涂覆一层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第二绝缘层; 步骤6,对第二绝缘层进行曝光、挖孔后,形成多个分别与ITO导电桥对应的过孔; 步骤7,在第二绝缘层上沉积ITO层,经过曝光、蚀刻后形成ITO电极块阵列; 步骤8,在第二绝缘层和ITO电极块阵列上涂覆一层透明树脂层,形成第三绝缘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摸感应元件、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用于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感应元件,包括呈阵列状排列的多个电极块;其中,在阵列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中,其中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一个导电薄膜连接,另一个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极块通过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且所述导电薄膜和所述导电桥之间通过一个绝缘层隔开。因采用至少两条导电桥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块,可减少因静电释放造成相邻的两个电极块不能导通的机率,从而提高触摸感应元件的品质。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触摸感应元件的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915147SQ20121034588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王海生, 刘英明, 尚飞, 尹大根, 杨盛际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