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9048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至少包含有复数条第一电极轴,每一第一电极轴为一连续结构。复数个第二电极块,该些第二电极块相互间隔排列,其中每一第一电极轴与复数个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块位于共平面且彼此互补镶嵌及电性绝缘,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其中每一个第二电极块与一条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电极轴与电极块彼此互补镶嵌排列且无交叉堆叠,无需形成桥接结构及绝缘块,以减少制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
技术领域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位助理(PDA)、行动电话(mobile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PC)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已广泛的使用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其资料沟通的界面工具。此外,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皆以轻、薄为方向,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上会希望能省略如键盘、滑鼠等传统输入装置,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电脑需求的带动下,触控式面板已经一跃成为关键的零组件之一。[0003]习知的触控面板电极主要包括相互交叉排列的X方向电极与Y方向电极,X方向电极为连续的,Y方向电极为不连续的,在X方向电极及Y方向电极交叉位置设置绝缘层及桥接结构(jumper),桥接结构连接相邻两个Y方向电极,绝缘层设置于桥接结构与X方向电极之间,藉此,X方向电极及Y方向电极相互绝缘并确保在各自方向导通。[0004]习知的触控面板X方向电极与Y方向电极相互交叉堆叠,且交叉位置需要设置绝缘层及桥接结构,其在制作时,通常是透过多道溅镀、微影与蚀刻制程在基底上依序制作出X方向及Y方向电极、覆盖X方向电极的绝缘层以及连接Y方向电极的导电架桥。这种具有导电架桥、绝缘层及电极等数层结构的触控面板制作工序繁多,制作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电极轴与电极块彼此互补镶嵌排列且无交叉堆叠,无需形成桥接结构及绝缘块,以减少制作工序,提高生产效率。[00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至少包含有复数条第一电极轴,每一第一电极轴为一连续结构;复数个第二电极块,该些第二电极块相互间隔排列,其中每一第一电极轴与复数个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块位于共平面且彼此互补镶嵌及电性绝缘;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其中每一个第二电极块与一条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000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更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上区分有一显示区及位于该显示区至少一侧的一周边区,且该些第一电极轴及该些第二电极块位于该显示区,该些第一导线位于该周边区,该些第二导线则位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000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各该第一电极轴沿一第一方向平行排列,各该第二电极块于一第二方向排列形成复数条第二电极轴,且与同一第二电极轴上的各该第二电极块相连的各该第二导线于周边区汇整为单一条导线。[000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部分该些第二导线在该周边区相互交叉,且该触控面板更包括一绝缘块位于该些第二导线之交叉部分。[00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更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位于该周边区,且每一第一电极轴与一条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00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部分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在该周边区相互交叉,且该触控面板更包括一绝缘块位于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之交叉部分。[00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位于显示区内的该第二导线为由复数条透明导线与复数条低阻抗线段间隔连接而成,且该些低阻抗线段的电阻小于该透明导线的电阻。[00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该低阻抗线段材质包括金属或奈米银。[00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该金属材质的低阻抗线段的长度小于0.25豪米,宽度小于0.008豪米。[00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各该第一电极轴呈S型,且与每一第一电极轴对应的第二电极块逐个交替排列于第一电极轴的两侧。[001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每一第一电极轴包括至少一沿一第一方向成型的第一直杆部份、复数条沿一第二方向成型的第一横杆部份,其中该第一横杆部份是从该第一直杆部份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形成。[00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每一第二电极块包括一沿该第一方向成型的第二直杆部份,以及复数条沿该第二方向成型的第二横杆部份,其中该第二横杆部份是从该第二直杆部份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一直杆部份与该第二直杆部份平行排列,该第一横杆部份与第二横杆部份以指叉状相互排列及彼此电性绝缘。[001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互垂直。[00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第一电极轴与复数个对应的第二电极块位于共平面且彼此互补镶嵌排列及电性绝缘,且各该第一电极轴与该些第二电极块之间无交叉堆叠,与传统的具有桥接结构的触控面板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电极轴之间无需桥接结构及绝缘块,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节省了制作绝缘块及桥接结构的工序,提高了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20]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结构上视图。[0021]图2为图1中区块A的局部放大图。[0022]图3为图2沿着剖面线BB’所得的剖面图。[0023]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结构上视图。[0024]图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结构上视图。[0025]图6为图5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7]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之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文中所描述对于图形中相对元件之上下关系,在本领域之人皆应能理解其是指物件之相对位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转而呈现相同之构件,此皆应同属本说明书所揭露之范围,在此容先叙明。[0028]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结构上视图。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I至少包含有复数条第一电极轴20、复数个第二电极块31,其中每一第一电极轴20与复数个对应的第二电极块31位于共平面且彼此互补镶嵌排列及电性绝缘,且各第一电极轴20与第二电极块31之间无交叉堆叠。[0029]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极轴20包含有一沿第一方向(例如Y轴方向)成型的第一直杆部分22以及复数个沿第二方向(例如X轴方向)成型的第一横杆部分24,且各第一横杆部分24为从第一直杆部分22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形成。每一第二电极块31则包含有一沿第一方向成型的第二直杆部分32以及复数个沿第二方向成型的第二横杆部分34,且各第二横杆部分34为从第二直杆部分32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形成。图1中以两个第二横杆部份34为例,其可以为多个,但不限于此。各第一直杆部分22与各第二直杆部分32彼此相互平行排列,各第一横杆部分24与各第二横杆部分34彼此之间相互平行排列。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横杆部分24与各第二横杆部分34彼此之间以指叉状(fingerinter-digital)相互排列但互不接触,也就是说本发明中一第一电极轴20与各第二电极块31彼此间电性绝缘。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较佳为相互垂直,但不限于此。[0030]各第一电极轴20沿第一方向平行排列,各第二电极块3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其中排列于第二方向上同一行的各个第二电极块31定义为一第二电极轴30,因此本实施例包含有复数条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轴30。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轴20为一连续结构,也就是说,每条第一电极轴20结构上并无分段,相反地,第二电极轴30则为多个第二电极块31组成的非连续结构。[0031]此外,触控面板I更包含有一基板10,基板10上区分有一显不区12以及一周边区14,周边区14位于显示区12至少一侧。第一电极轴20及第二电极块31位于该显示区12内。触控面板I还包含有复数条第一导线42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44,其中每一个第二电极块31与一条第二导线44电性连接,每一条第一电极轴20与一条第一导线42电性连接。每一条第一导线42—端与一条第一电极轴20相连,每一条第二导线44一端与一个第二电极块31相连,且各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44的另一端与一处理器(图未示)相连,以传输电信号至处理器。第一导线42位于周边区14内,第二导线44则位于显示区12以及周边区14内。[0032]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周边区14内存在有许多导线,为了节省周边区14占用的空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与同一第二电极轴30上的各个第二电极块31相连的第二导线44于周边区汇整为单一条导线,此导线再连接至处理器(图未示)的同一埠口。当触控面板I受到触碰时,第二电极轴30产生的电信号通过该导线传送至处理器的同一埠口,以确定触碰点的第一方向(例如Y轴)坐标。对应的,第一电极轴20所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第一导线42传送至处理器,以确定触碰点的第一方向(例如X轴)坐标,藉此,可计算出第一轴向电极20与第二轴向电极30交叉位置的坐标,也就是触碰点位置坐标。本实施例将第二导线44在周边区14汇整成一条导线,可有效减少导线的使用量,进而减少周边区14占用的空间,同时减少了如习知技术在显示区形成桥接结构及绝缘块,而桥接结构常采用金属材料而可见的问题。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与各第二电极块31相连的第二导线44可以分别连接至处理器的不同埠口,当触控面板I受到触碰时,各第二电极块31产生的电信号分别通过第二导线44传送至处理器的不同埠口,因各第二电极块31相互独立,所以每一第二电极块31可唯一确定一触碰点位置坐标。或是部分的第二导线44汇整,而其余的第二导线44不汇整,皆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0033]当周边区14导线较多时,特别是如前述第二导线44于周边区汇整为单一条导线时,部分导线可能出现彼此相互交叉,例如,部份第一导线42与第二导线44在周边区域14相互交叉,或部份第二导线44在周边区14相互之间出现交叉,为了避免其交叉部分相互导通受到干扰,触控面板I更包括一绝缘块位于第一导线42与第二导线44之交叉部分或第二导线44之相互交叉部份。以第二导线44在周边区14相互之间出现交叉为例说明,图2为图1中区块A的局部放大图,图3则为图2中沿着剖面线BB’所得的剖面图。如第2?3图所示,第二导线44包括沿第一方向(例如Y轴方向)的第二导线44a及沿第二方向(例如X轴方向)的第二导线44b,第一方向的第二导线44a为连续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导线44b为不连续且通过一桥接结构48相互串接,第一、第二方向的第二导线44a、44b彼此交叉。绝缘层46位于桥接结构48与第一方向的第二导线44a之间,以使不同方向的第二导线44a、44b在交叉处相互绝缘。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的第二导线44a为连续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导线44b也为连续的,绝缘层46直接设置于第一、第二方向的第二导线44a、44b之间以使其相互绝缘。当然,本实施例中以第二导线44相互交叉为例,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之第一导线42与第二导线44皆可依照需求各自交叉或是互相交叉,甚或是都不互相交叉,如此便不需要制作绝缘层46以及桥接结构48,减少制程步骤。[0034]下文将针对本发明之触控面板的不同实施样态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之处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之处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发明之各实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以相同之标号进行标示,以利于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0035]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的结构上视图。如图4所示,与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触控面板2至少包含有复数条沿一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极轴50、复数个沿一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块61,其中排列于第二方向上同一行的各个第二电极块61定义为一第二电极轴60,第一电极轴50为一连续结构,且第一电极轴50与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块61位于共平面且彼此互补镶嵌排列及电性绝缘,且各第一电极轴20与第二电极块31之间无交叉堆叠。与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处在于,第一电极轴50与第二电极块61的形状与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轴50包含有复数个沿第一方向成型的第一直杆部分52以及复数个沿第二方向成型的第一横杆部分54,第一电极轴50大致上呈现S型弯曲状。第二电极块61包含有复数个沿第一方向成型的第二直杆部分62以及复数个沿第二方向成型的第二横杆部分64,且与每一第一电极轴50对应的第二电极块61逐个交替排列于第一电极轴50的两侧,其余各部件之特征、材料特性以及制作方法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另一种电极配置图案,如此一来,与第一电极轴50和第二电极块61相连的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44其配置允许更多变化,也可达到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当然,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44配置也可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皆可依照实施需求选择相互交错或是汇整成一导线再连接至处理器,在此不再赘述。[0036]图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结构上视图,图6为图5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如第5?6图所示,触控面板3的结构与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位于显示区12内的第二导线74分成许多段,且各段之间由一低阻值线段80相连。本实施例中,低阻值线段80较佳选用金属、奈米银或是其他电阻小于第二导线74的电阻之材质。当低阻值线段80的材质选用金属等不透明材质时,其长度较佳小于0.25毫米,宽度较佳小于0.008毫米。由于低阻值线段80的面积较小,可见度较低,因此不致影响触控面板3显示区12的视觉效果,且藉由低阻值线段80的高导电性,可使得第二导线74整体的电阻值显著下降,加速触控面板3的电信号传输速度。而位于周边区14的第一导线42以及第二导线74之材质较佳选用与低阻值线段80相同的金属等材质,以增进电信号传输速度,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与第一电极轴20或第二电极轴30相同的透明导电材质。此外,从图6上来看,低阻值线段80覆盖于第二导线74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先制作低阻值线段80再制作第二导线74,如此低阻值线段80将会位于第二导线74下方,其余各部件之特征、材料特性以及制作方法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0037]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轴与第二电极块材质包括各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因锡(indiumtinoxide,ITO)、氧化?因锋(indiumzincoxide,IZ0)、氧化锡(cadmiumtinoxide,CTO)、氧化招锋(aluminumzincoxide,ΑΖ0)、氧化铟锋锡(indiumtinzincoxide,ΙΤΖ0)、氧化锡(tinoxide)、氧化锋(zincoxide)、氧化镉(cadmiumoxide)、氧化給(hafniumoxide,HfO)、氧化铟嫁锋(indiumgalliumzincoxide,InGaZnO)、氧化铟嫁锋续(indiumgalliumzincmagnesiumoxide,InGaZnMgO)、氧化铟嫁续(indiumgalliummagnesiumoxide,InGaMgO)、氧化铟嫁招(indiumgalliumaluminumoxide,InGaAlO)、奈米银丝或奈米碳管等,但不限于此。[0038]上述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一保护层(图未示),保护层全面性覆盖于各第一电极轴、各第二电极块、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上,以保护底下的各元件不受到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被破坏。此外,上述第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其揭露的技术特征可相互组合,例如可将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电极轴配置图案结合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低阻值线段,也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内。可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本发明第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轴将会对应到多个第二电极块,其彼此间不限于以指叉状交互排列,也可能以其他种形状交互排列,例如弧形缠绕等方式,其形状与配置可依照实际需求而改变,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003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之触控面板,具有一种新颖的电极配置图案,第一电极轴为一连续结构,每一第一电极轴与复数个相互间隔的该第二电极块位于共平面且彼此互相互补镶嵌排列及电性绝缘,由于一第一电极轴与第二电极轴相互之间无交叉堆叠,第一电极轴与第二电极轴之间无需设置绝缘块及桥接结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在制作时节省了制作绝缘块及桥接结构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复数条第一电极轴,每一第一电极轴为一连续结构;复数个第二电极块,该些第二电极块相互间隔排列,其中每一第一电极轴与复数个对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块位于共平面且彼此互补镶嵌及电性绝缘;以及复数条第二导线,其中每一个第二电极块与一条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上区分有一显示区及位于该显示区至少一侧的一周边区,且该些第一电极轴及该些第二电极块位于该显示区,该些第二导线则位于该显示区与该周边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轴沿一第一方向平行排列,各该第二电极块于一第二方向排列形成复数条第二电极轴,且与同一第二电极轴上的各该第二电极块相连的各该第二导线于周边区汇整为单一条导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该些第二导线在该周边区相互交叉,且该触控面板更包括一绝缘块位于该些第二导线之交叉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条第一导线位于该周边区,且每一条第一电极轴与一条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在该周边区相互交叉,且该触控面板更包括一绝缘块位于该第一导线与该第二导线之交叉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显示区内的该些第二导线由复数条透明导线与复数条低阻抗线段间隔连接而成,且该些低阻抗线段的电阻小于该透明导线的电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低阻抗线段材质包括金属或奈米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材质的低阻抗线段的长度小于0.25豪米,宽度小于0.008豪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轴呈S型,且与每一第一电极轴对应的第二电极块逐个交替排列于第一电极轴的两侧。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电极轴包括至少一沿一第一方向成型的第一直杆部份、复数条沿一第二方向成型的第一横杆部份,其中该第一横杆部份是从该第一直杆部份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电极块包括一沿该第一方向成型的第二直杆部份,以及复数条沿该第二方向成型的第二横杆部份,其中该第二横杆部份是从该第二直杆部份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一直杆部份与该第二直杆部份平行排列,该第一横杆部份与第二横杆部份以指叉状相互排列及彼此电性绝缘。13.根据权利要求3或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793089SQ201210429498【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发明者】江耀诚,吴德发,严建斌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