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手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211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信息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手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信息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手持机。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无线射频技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进行信息设备智能管理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出现了很多技术方案。比如,通过无线射频技术为每件信息设备配备一个全球唯一 ID号的电子标签,同时将该标签对应设备的详细信息写入到数据库中,包括固定设备名称、购入日期、保管使用部门等内容,然后将电子标签贴在固定设备实物上。在需要查看设备信息时,首先需要将设备信息库中设备信息从系统中下载到手持机里,然后通过手持机读取设备上的电子标签的ID号,系统将读取的电子标签的ID号和已经下载到手持机的设备信息库相结合(根据电子标签的ID号进行关联),从而获取设备的具体信息。
在进行信息设备盘点时,通常采用无源的电子标签,其容易漏扫,造成盘点结果产生误差,难以准确获取相关设备库存信息。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在进行信息设备盘点时,容易产生漏扫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设备管理方法,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还设置有有源电子标签,同一信息设备上的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所述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均包含有该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优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二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将所述获取的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与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的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进行比对,得到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
优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三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有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接收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维修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维修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4
优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四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 其中,所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有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接收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报废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报废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优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数据库设置于系统中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数据中心服务器相连的Web服务器和与所述Web服务器相连的个人计算机PC 机,其中,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包括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复制到所述PC机,所述PC机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将所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所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的数据库;
或,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所述PC机, 所述PC机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将所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所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的数据库。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所述信息设备还设置有有源电子标签,同一信息设备上的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所述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均包含有该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扫描单元和第一传输单元
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将所述第一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扫描单元;
所述第一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一传输单兀;
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优选的,在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中,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扫描单元和第二比对单元
当所述第二单元接收到第二信息后,将所述第二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扫描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所述第二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二比对单元;
所述第二比对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扫描单元传输的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与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进行比对,得到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
优选的,在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中,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第三扫描单元和第三传输单元
当所述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三信息后,将所述第三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三扫描单元,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有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所述第三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接收单元传输的所述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三传输单元;
所述第三传输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扫描单元传输的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接收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维修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维修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优选的,在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中,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第四扫描单元和第四传输单元;
当所述第四接收单元接收到第四信息后,将所述第四信息传输给所述第四扫描单元,其中,所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有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所述第四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四接收单元传输的所述第四信息,根据所述第四消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四传输单元;
所述第四传输单元接收所述第四扫描单元传输的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接收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报废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报废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手持机,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所述手持机包括上述所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信息设备上增加有源电子标签的方法来避免盘点漏扫,由于增加的有源电子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穿透力强,信号接收距离大于20 米,从而解决了漏扫的现象,保证了信息设备盘点的准确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本实施例示出了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信息设备管理方法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上述信息设备还设置有有源电子标签,同一信息设备上的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上述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均包含有该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该方法包括
SlOO :当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
SllO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上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上述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信息设备采购到货后,在信息设备上贴上有源电子标签和无源电子标签,然后将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和两种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上述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至少可以包括信息设备的名称、购入日期、保管部门等内容,然后将两种电子标签贴在对应的信息设备实物上,由于有源电子标签信号穿透性好,可以安装于信息设备的表面或内部,可以采用悬挂、捆绑等方式安装在信息设备上。有源电子标签外观也可作打印、喷漆等多种处理进而加强标签的隐蔽性。有源电子标签安装好后将设备信息写入标签内,并将标签与信息设备绑定。
信息设备在仓库中需要进行盘点操作,当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 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该第一信息为盘点信息,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上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上述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对信息设备的盘点功能。
本实施例通过在信息设备上增加有源电子标签的方法来避免盘点漏扫,由于增加的有源电子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穿透力强,信号接收距离大于20米, 从而解决了漏扫的现象,保证了信息设备盘点的准确性。
参考图2,本实施例示出了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信息设备在仓库中需要进行出库操作,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0:当接收到第二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其中,上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S210 :将上述获取的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与上述第二信息中包含的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进行比对,得到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
参考图3,本实施例示出了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信息设备在仓库中需要进行维修操作,上述方法还包括
S300:当接收到第三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其中,上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有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S310:接收上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维修操作记录信息,将上述维修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上述数据库与上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参考图4,本实施例示出了信息设备管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信息设备在仓库中需要进行报废操作,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0:当接收到第四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其中,上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有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S410:接收上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报废操作记录信息,将上述报废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上述数据库与上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库设置于系统中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述系统还包括与上述数据中心服务器相连的Web服务器和与上述Web服务器相连的个人计算机PC机,其中,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包括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复制到上述PC机,上述PC机通过上述Web服务器将上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上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的数据库;
或,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上述PC机, 上述PC机通过上述Web服务器将上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上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的数据库。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上述信息设备还设置有有源电子标签,同一信息设备上的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上述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均包含有该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
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U100、第一扫描单元UllO和第一传输单元U120
当上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将上述第一信息传输给上述第一扫描单元;
上述第一扫描单元接收上述第一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信息,根据上述第一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上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上述第一传输单兀;
上述第一传输单元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上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上述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优选的,在上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中,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U200、第二扫描单元U210和第二比对单元U220
当上述第二单元接收到第二信息后,将上述第二信息传输给上述第二扫描单元, 其中,上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上述第二扫描单元接收上述第二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二信息,根据上述第二信息扫8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上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上述第二比对单元;
上述第二比对单元接收上述第二扫描单元传输的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将上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与上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进行比对,得到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
优选的,在上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中,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U300、第三扫描单元U310和第三传输单元U320
当上述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三信息后,将上述第三信息传输给上述第三扫描单元,其中,上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有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上述第三扫描单元接收上述第三接收单元传输的上述第三信息,根据上述第三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上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上述第三传输单兀;
上述第三传输单元接收上述第三扫描单元传输的上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接收上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维修操作记录信息,将上述维修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上述数据库与上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优选的,在上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中,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四接收单元U400、第四扫描单元U410和第四传输单元U420 ;
当上述第四接收单元接收到第四信息后,将上述第四信息传输给上述第四扫描单元,其中,上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有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
上述第四扫描单元接收上述第四接收单元传输的上述第四信息,根据上述第四消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上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上述第四传输单元;
上述第四传输单元接收上述第四扫描单元传输的上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接收上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报废操作记录信息,将上述报废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上述数据库与上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信息设备上增加有源电子标签的方法来避免盘点漏扫,由于增加的有源电子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穿透力强,信号接收距离大于20 米,从而解决了漏扫的现象,保证了信息设备盘点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手持机,包括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其中,该信息设备管理装置为如上实施例所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手持机,由于采用上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设备管理方法,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设备还设置有有源电子标签,同一信息设备上的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所述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均包含有该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 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第二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将所述获取的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与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的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进行比对,得到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第三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有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接收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维修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维修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第四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其中,所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有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接收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报废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报废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设置于系统中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数据中心服务器相连的Web服务器和与所述Web 服务器相连的个人计算机PC机,其中,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包括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复制到所述PC 机,所述PC机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将所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所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的数据库;或,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所述PC机,所述 PC机通过所述Web服务器将所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所述数据中心服务器中的数据库。
6.一种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设备还设置有有源电子标签,同一信息设备上的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所述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均包含有该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扫描单元和第一传输单元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将所述第一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扫描单元; 所述第一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一传输单兀;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所述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扫描单元和第二比对单元当所述第二单元接收到第二信息后,将所述第二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扫描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所述第二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接收单元传输的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二比对单元;所述第二比对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扫描单元传输的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与所述第二信息中包含有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进行比对,得到需要出库的信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第三扫描单元和第三传输单元当所述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三信息后,将所述第三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三扫描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有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所述第三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接收单元传输的所述第三信息,根据所述第三信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三传输单元;所述第三传输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扫描单元传输的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接收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维修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维修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维修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设备管理装置还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第四扫描单元和第四传输单元;当所述第四接收单元接收到第四信息后,将所述第四信息传输给所述第四扫描单元, 其中,所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有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所述第四扫描单元接收所述第四接收单元传输的所述第四信息,根据所述第四消息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将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给所述第四传输单元;所述第四传输单元接收所述第四扫描单元传输的所述无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并接收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报废操作记录信息,将所述报废操作记录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与所述需要报废的信息设备的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中。
10.一种手持机,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机包括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设备管理装置。
全文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和手持机,应用于设置有无源电子标签的信息设备,信息设备还设置有有源电子标签,同一信息设备上的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的编号相对应,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均包含有该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扫描所有信息设备,获取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将获取的有源电子标签上的电子标签代码传输至数据库,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与电子标签代码相应的信息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信息设备上增加有源电子标签的方法来避免盘点漏扫。
文档编号G06K7/00GK102938049SQ20121048093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任恒杰, 黄永钦, 朱振洪, 陈柏军 申请人:余姚市供电局, 国家电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