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811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家庭电脑向体积小、性能高、功能强的趋势持续发展。现有的机箱由于性能限制,无法保证良好的散热,因此为确保机箱内各部件的性能则需要保证机箱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箱,包括主体、安装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两个固定框组件,所述主体包括顶板、底板、设置于顶板及底板之间的背板及面板,所述主体的顶板上开设有多个顶板散热孔,所述主体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底板 散热孔,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侧板散热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扣盖于主体的两侧形成腔体,所述两个固定框组件分别设置于主体相对两侧并包覆于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及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体采用铝材并通过铝挤方式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体还设有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主体并靠近所述背板设置,所述连接管垂直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并沿连接管的轴向相对于所述主体滑动,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面板设置,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管朝向第一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管朝向第二侧板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于主体。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主体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于主体。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框组件包括固定框及连接条,所述固定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面板固定段、底部固定段、背板固定段、第二连接段,所述连接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机箱还设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框的第一连接段,提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固定框的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段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框组件还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为L型,所述加强杆设有弹力臂,所述弹力臂的末端设有卡持部,所述加强杆压持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及面板固定段的外表面,所述加强杆的弹力臂穿设于固定框及主体,所述弹力臂的卡持部卡持于主体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加强杆设有两对共四个弹力臂,所述两对弹力臂分别靠近加强杆的两个末端设置,相邻两个弹力臂之间设有间隙。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在第一侧板上开设侧板散热孔、第二侧板封闭,从而可配合设置于机箱中的风扇形成风道进行散热。机箱的主体的顶板及底板分别开设有顶板散热孔及底板散热孔便于机箱散热。通过设置固定框组件加强机箱的整体强度。设置提手方便机箱搬动。

图I是本实用新型机箱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箱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I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机箱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箱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机箱的固定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机箱的加强杆的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机箱与现有机箱的工作温度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10,包括主体11、安装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两个固定框组件15、提手17及连接件18。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扣盖于主体11的两侧并通过连接件18连接于主体11,主体11、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相互连接形成用于容置各类主机硬件的腔体,安装板12设置于腔体之中。两个固定框组件15设置于主体11相对两侧边缘并包覆于主体11相对的两个侧边及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的侧边。安装板12安装于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之间,安装板12用于安装如主板、硬盘、独立显卡、风扇等主机硬件(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8为连接螺母,包括螺帽及螺杆。第一侧板1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31及多个侧板散热孔133,第二侧板14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3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31靠近第一侧板13的侧边设置,第二侧板14的多个第一连接孔131靠近第二侧板14的侧边设置。请一并参见图4,主体11包括顶板110、底板111、设置于顶板110及底板111之间的背板112及面板113。顶板110平行于底板111,面板113平行于背板112。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的顶板110上开设有多个顶板散热孔1101,主体11的底板111上开设有多个底板散热孔1111。背板112上开设有水冷孔1121。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采用铝材并通过铝挤方式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主体11的厚度大于5毫米,主体的外壁规格为长度为278毫米、高度为256毫米、宽度为118毫米,主体的内壁规格为长度为262毫米、高度为228毫米、宽度为IlOmm毫米。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的主体采用铝材并通过铝挤方式一体成型,在保证体积较小的前提下,保证主体11的承重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机箱10的承重可大于200kg。并且通过设置顶板散热孔1101、底板散热孔1111,保证机箱10的散热效果。主体11还设有第一连接部115及连接管116。第一连接部115 —体成型于主体11并靠近所述背板112设置。第一连接部115朝向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配合孔1151。主体11内部开设有卡槽117,卡槽117靠近主体11的面板113开设。连接管116卡持于卡槽117中并可沿连接管116的轴向相对于主体11滑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16靠近面板113设置。连接管116垂直于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且连接管116朝向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连接管配合孔1161。组装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时,将第一侧板13的第一连接孔131、第二侧板14的第二连接孔141分别对应第一连接部115的第一配合孔1151及连接管116的连接管配合孔1161设置,并通过连接件18将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连接于主体11的第一连接部115及连接管116。所述第一侧板13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及连接管116朝向第一侧板13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14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5及连接管116朝向第二侧板14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1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侧板14。连接管11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侧板14,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14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第一连接部115靠近主体11的背板112设置,连接管116靠近主体11的面板113设置,第一连接部115与连接管116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连接于相对的两个侧边。由于第一连接部115 —体成型于主体11,连接管116可沿连接管116的轴向相对主体11滑动。因此在组装过程中,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的一个侧边相对 主体11固定,与其相对的另一侧边的位置可沿连接管116的轴向进行微调,便于装配。同时由于连接管116及第一连接部1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因此可通过设置连接管116的长度保证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之间大致保持平行。主体11还设有第二连接部118,第二连接部118 —体成型于主体11。第二连接部118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部115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18为条形,第二连接部118垂直于安装板12,连接部118相对于底板111凸起。主体11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118,多个第二连接部118分别设置于主体11的底板111、面板113及顶板110。第二连接部118朝向第二侧板1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配合孔1181。安装板12上对应第二连接部118的第二配合孔1181设有安装板连接孔121。安装板12通过连接件18连接于主体11的第二连接部11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18为条形并相对于底板111凸起,由于底板111上开设有多个底板散热孔1111,在将各类主机硬件组装入机箱10的主体11时,靠近底板111设置的主机硬件可由第二连接部118相对于底板111隔开,并配合底板111上的底板散热孔1111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风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115及第二连接部118可一体成型于主体或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的其他方式连接于主体。请一并参见图5及图6,固定框组件15包括固定框151及连接条153。在本实施例中,机箱10设有两个固定框组件15。固定框1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511、面板固定段1512、底部固定段1513、背板固定段1514、第二连接段1515。固定框151的各段之间设有弧形的过渡段1519。固定框151的各段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框连接孔1510。第一连接段1511及第二连接段1515上设有锁合孔1517及条形孔1519。连接条153为扁平的条状,连接条153的两端设有连接条配合孔1531及条形凸起153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151及连接条153采用全铝材料一体成型而成。连接条153两端的条形凸起1533分别卡持于固定框151的第一连接段1511及第二连接段1515的条形孔1519。连接条153的连接条配合孔1531对应固定框151的锁合孔1517设置,连接条153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8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51的,第一连接段1511及第二连接段1515,连接件18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51形成封闭框架。提手17设有提手连接孔171,提手17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8连接于固定框151第一连接段1511及第二连接段151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151的第一连接段151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段1515的长度。由于机箱10的主体11及固定框151的尺寸较大,如将固定框151以封闭的形状一体成型并连接于机箱10则可能造成装配误差。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将机箱10的主体11及固定框151、分别一体成型制成,并通过连接条153及连接件18将固定框151连接固定至机箱10的主体11,保证装配效果。固定框组件15还设有加强杆155。加强杆155为L型,其上设有弹力臂1551,弹力臂1551的末端设有卡持部1553。弹力臂1551垂直于加强杆155并朝向加强杆155的弯折方形凸起。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杆155设有两对共四个弹力臂1551。两对弹力臂1551分别靠近加强杆155的两个末端设置。相邻两个弹力臂1551之间设有间隙。固定框151的第一连接段1511及面板固定段1512上开设有容置槽1518。加强杆155容置于固定框151的容置槽1518中并压持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511及面板固定段1512 的外表面。固定框151及主体11对应加强杆155的弹力臂1551开设有安装孔(图未示),加强杆155的弹力臂1551穿设于固定框151及主体11的安装孔,弹力臂1551的卡持部1553卡持于主体11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框151可不用设置容置槽1518,加强杆155可直接压持于第一连接段1511及面板固定段1512,同时加强杆155也可设置于固定框151的其他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设置提手17便于搬动机箱10,由于机箱10内的大部分主机硬件一般靠近背板112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段1511及第二连接段1515的长度使提手17靠近背板112设置,以方便使用提手17搬动机箱10。且由于第一连接段151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段1515的长度,在使用提手17搬动机箱10时,在固定框151的第一连接段1511及面板固定段1512的弯折部分会受到较大的应力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在固定框151的第一连接段1511及面板固定段1512的弯折部分设置加强杆155,加强杆155连接于固定框151并卡持于主体11以分散固定框151的受力,提高了固定框151的强度及韧性,提高的机箱10的安全性。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时,机箱10的安装板12通过连接件18固定于主体11的第二连接部118。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通过连接件18固定于主体11的第一连接部115及连接管116。两个固定框组件15设置于主体11相对两侧边缘并包覆于主体11及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在第一侧板13上开设侧板散热孔133、第二侧板14封闭,从而可配合设置于机箱10中的风扇形成风道进行散热。机箱10的主体11的顶板110及底板111分别开设有顶板散热孔1101及底板散热孔1111便于机箱10散热。通过设置固定框组件15加强机箱10的整体强度。设置提手17方便机箱10搬动。请参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的散热效果对比图,图7中机箱10中所配置的硬件配置条件为CPU =INTEL I7-2600K ;主板i_H67HD U3 ;显卡HD 6750 IG D5。软件环境Windows7 64位旗舰版。在采用相同硬件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机箱10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安装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两个固定框组件,所述主体包括顶板、底板、设置于顶板及底板之间的背板及面板,所述主体的顶板上开设有多个顶板散热孔,所述主体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底板散热孔,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侧板散热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扣盖于主体的两侧形成腔体,所述两个固定框组件分别设置于主体相对两侧并包覆于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及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采用铝材并通过铝挤方式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设有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主体并靠近所述背板设置,所述连接管垂直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并沿连接管的轴向相对于所述主体滑动,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面板设置,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管朝向第一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管朝向第二侧板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于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于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组件包括固定框及连接条,所述固定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面板固定段、底部固定段、背板固定段、第二连接段,所述连接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还设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框的第一连接段,提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固定框的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段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组件还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为L型,所述加强杆设有弹力臂,所述弹力臂的末端设有卡持部,所述加强杆压持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及面板固定段的外表面,所述加强杆的弹力臂穿设于固定框及主体,所述弹力臂的卡持部卡持于主体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设有两对共四个弹力臂,所述两对弹力臂分别靠近加强杆的两个末端设置,相邻两个弹力臂之间设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箱,包括主体、安装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两个固定框组件、提手,所述主体包括顶板、底板、设置于顶板及底板之间的背板及面板,所述主体的顶板上开设有多个顶板散热孔,所述主体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底板散热孔,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侧板散热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扣盖于主体的两侧形成腔体,所述两个固定框组件分别设置于主体相对两侧并包覆于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及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
文档编号G06F1/18GK202472532SQ20122009722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万山 申请人:深圳市七彩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