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001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脑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机箱。
背景技术
台式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办公必备设备,通常,人们平均每天在电脑前的时间大约在IOh左右,如果人体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辐射剂量下,对人体的健康有危害。对于电脑机箱来说,电磁泄露主要通过机箱后背板散热区上的通风孔发射出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机箱内部元件的发热量越来越大,相应要求增大通风孔面积以相应提高散热量,就需要增大散热区后背板的面积,也就相应地增加了漏磁量。现有的机箱散热区处后背板上开设的通风孔通常为圆形通风孔,相邻两通风孔之间的实体面积较大,未能充分利用。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漏磁量的电脑机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脑机箱,包括散热区处后背板以及其上冲孔开设的若干相同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矩形通风孔,矩形阵列于散热区处后背板上。上述电脑机箱,所述通过冲孔工艺从散热区处后背板分离下来的矩形块架设于矩形通风孔上,矩形块平行于矩形通风孔且相距一定距离。上述电脑机箱,所述矩形块通过支撑柱架设于矩形通风孔上,支撑柱垂直于散热区处后背板,其一端焊接于矩形块上,另一端焊接于散热区处后背板上。上述电脑机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矩形块角部,相邻矩形块共用一个支撑柱。和现有的圆形通风孔相比,散热区处后背板上矩形阵列若干相同矩形通风孔,能够在不增大散热区处后背板面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在散热区处后背板上开设通风孔,增大通风面积,满足机箱内元件的散热要求,并降低漏磁量。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区处后背板,2矩形通风孔,3矩形块,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一种电脑机箱,包括散热区处后背板I以及其上冲孔开设的若干相同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为矩形通风孔2,矩形阵列于散热区处后背板上。如图2所示,所述通过冲孔工艺从散热区处后背板分离下来的矩形块3架设于矩形通风孔上,矩形块平行于矩形通风孔且相距一定距离。具体地,所述矩形块通过支撑柱4架设于矩形通风孔上,支撑柱垂直于散热区处后背板,其一端焊接于矩形块上,另一端焊接于散热区处后背板上。这种结构增加了整体强度。为了方便制造,所述支撑柱设置于矩形块角部,相邻矩形块共用一个支撑柱。上述的矩形块能够增大电磁屏蔽面积,从矩形通风孔处散出的电磁辐射被矩形块反射和吸收,进一步降低了机箱的漏磁。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机箱,包括散热区处后背板以及其上冲孔开设的若干相同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为矩形通风孔,矩形阵列于散热区处后背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冲孔工艺从散热区处后背板分离下来的矩形块架设于矩形通风孔上,矩形块平行于矩形通风孔且相距一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块通过支撑柱架设于矩形通风孔上,支撑柱垂直于散热区处后背板,其一端焊接于矩形块上,另一端焊接于散热区处后背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设置于矩形块角部,相邻矩形块共用一个支撑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漏磁量的电脑机箱,包括散热区处后背板以及其上冲孔开设的若干相同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矩形通风孔,矩形阵列于散热区处后背板上。和现有的圆形通风孔相比,散热区处后背板上矩形阵列若干相同矩形通风孔,能够在不增大散热区处后背板面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在散热区处后背板上开设通风孔,增大通风面积,满足机箱内元件的散热要求,并降低漏磁量。
文档编号G06F1/18GK202472535SQ2012202211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郑艳 申请人:山东轻工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