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132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触控式电子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许多电子装置陆续被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许多种触控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可观看电子书的可携式平板计算机。以平板计算机为例,平板计算机一般是采用电容式的触控技术,这些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让使用者直接与平板计算机互动,例如使用者可直接触碰屏幕中的数字图像来启动程序。因此,此种操作方式能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性。然而,平板计算机一般来说只能用微导电体进行触控,如手指,并无法拥有像平常书写的笔触,因此,市面上就出现一种整合式的平板计算机(如HTCflyer),此平板计算机将电磁式触控技术整合在一起,以利于使用者可以拥有笔触输入。整合后的平板计算机的价位会大幅提升,使得消费者因价位的因素则会舍弃整合式的平板计算机,而选用一般的平板计算机。接着,若使用者选用一般平板计算机又需要有笔触输入时,往往会外接一手写板,使平板计算机也可以拥有笔触输入的功能。但选用外接手写板则因元件变多而适合在有桌子的地方使用,而丧失了平板计算机可随身携带的特性,因此使用上又不如整合式平板计算机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藉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平板计算机外接手写板时不易随身使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包含一主载体,具有至少一组装件;一衔接体,连接于该主载体;以及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设置于该衔接体上,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具有一信号传输端口。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书写件及一书写板,该书写板具有一触控面。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书写板具有至少一凸设于该触控面周围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凸向该主载体。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还包含一收纳件,该书写件能够选择地设置于该收纳件。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感应器,该感应器以其感测方向朝向该主载体设置,并用以感测该主载体与该衔接体的收合与打开。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感应器为光学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或电磁感应器的至少其中一种。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主载体包含一装载段及一弯折段,该组装件设置于该装载段,该弯折段以活动地关系连接该装载段及该衔接体。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还包含一保护垫,该保护垫连接于该衔接体。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信号传输端口为有线传输端口或无线传输端口。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是利用将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与衔接体整合为一,并让可携式电子装置组装于主载体。使用者打开附加套件时,可让衔接·体平置于承载物上,以及让主载体与衔接体间具有倾角。因此,使用者仅需一手扶住附加套件,另一手握持书写件,即可轻易地完成操作。再者,因主载体与衔接体间可相对翻折或收合,因此使用者仅需一个动作即可掀开主载体而使附加套件位于使用位置,然后再一个动作即可收合主载体而使附加套件位于收纳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I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组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第二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第三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第四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第五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I图的收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第六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图8至图9为第六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图10为第七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主载体相对衔接体旋转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20 可携式电子装置100 主载体110 组装件[0039]111开口112镂空区域120支撑件130连接带140装载段150弯折段200衔接体300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10书写件311尖立而部320书写板321触控面322缓冲结构400保护垫500信号传输端口600收纳件700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阅图I至图5,图I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组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第二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第三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第四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第五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I的收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而本实施例以平板计算机为例。另外,附加套件10意指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周边配件。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包含一主载体100、一衔接体200及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主载体100具有至少一组装件110。衔接体200连接于主载体100。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设置于衔接体200上,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具有一信号传输端500。其中,信号传输端500可以是有线传输端口,也可以是无线传输端口。主载体100主要用来装载可携式电子装置20,故主载体100具有一组装件110,此组装件Iio的形式千变万化,以下将举例说明,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组装件110可以是一对滑槽,而组装件110设置于主载体100的相对两侧边而具有一直线的滑移路径,可携式电子装置20可沿滑移路径组装于主载体100上。接着,请参阅图3A所示,组装件110也可以是一容置夹袋,组装件110具有一开口111,可携式电子装置20由开口 111塞入组装件110内。其中,组装件110也必需具有一镂空区域112,让使用者可自镂空区域112观赏到可携式电子装置20投射的影像。接着,请参阅图3B所示,组装件110也可以是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卡勾,这些组装件110分散设置于主载体100四周边缘并围出一卡扣范围。而这些组装件至少有两个设置于主载体100的相对两侧别而用以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相对两侧。其中,这些组装件110需具有变形能力,使可携式电子装置20装入各组装件110内时,这些组装件110会因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0相互干涉,而使得卡扣范围会向外扩大,而可让可携式电子装置20进入各组装件110内时,各组装件因弹性回复力而重新勾住可携式电子装置20。衔接体200连接于主载体100,而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之间可相互活动,如折合或展开。换言之,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可相互叠置在一起,也可相互展开使得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打开呈一角度。因此,当可携式电子装置20设置于主载体100的组装件110上时,因主载体100可相对衔接体200翻折而具有改变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视角的功倉泛。其中,主载体100还具有一支撑件120,支撑件120 —端连接于主载体100,另一端抵靠于承载面,若摩擦力的大小足以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重量,而不会让主载体100再继续相对衔接体摆动时,支撑件120可维持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视角。否则,支撑件120·与主载体100之间还需具有一连接带130,以使支撑件120相对主载体100展开而与主载体100构成支撑脚架。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设置于衔接体200上,且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包含一书写件310及一书写板320,书写板320具有一触控面321。书写件310可直接于触控面321进行书写与绘画,而书写板320依据所写或所画的内容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再通过信号传输端口 500传送至所连接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其中,上述附加套件10还包含一收纳件600,而书写件310于不使用时,可置放于收纳件600内。收纳件600例如为环形皮件(如图I所示)或一固定座(未绘示),然并不以此为限。而本实施例的收纳件600可以设置于衔接体200上的无放置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的地方(如图I所示),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收纳件600也可以设置于主载体100上,并不以此为限。其中,上述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设置于衔接体200的方式可以如图2所示,直接固定于衔接体200上,也可以如图4A所示,通过滑槽组装于衔接体200。也可以如图4B所示,通过皮套组装于衔接体200。其中有别于电容式或电阻式触控屏幕,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具有触压量感应功能,也就是说书写板320可感测到书写件310书写于触控面321的力道并对应转换成书写线条的粗细,当书写件310用力一点书写时,可描绘出较粗的线条,而当书写件310小力一点书写时,可描绘出较细的线条。因此,通过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书写所显示的内容会较具个人特色,而非固定的字体或线条。另外,书写件310具有一尖端部311,书写件310的尖端部311的外形例如为「笔尖状」,故尖端部311与触控面321接触并书写时能获得有如用笔书写一样的顺畅度。换言之,使用者使用书写件310进行书写时能获得如同平常握笔书写的手感。其中,使用书写件310进行书写因尖端部311的触点较小,故与电容式触控装置需用手指触控的方式相比,较不易产生误触。再者,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因怕受到外力挤压,故本实施例于触控面321的周围凸设一缓冲结构322,缓冲结构322可以但不限于是海绵、硅胶或保丽龙等软性材质,而缓冲结构322可以黏在衔接体200上或与衔接体200 —体成型。当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相互靠拢时,缓冲结构322可避免主载体100直接触压于触控面321上并提供缓冲的效果。因此,能避免在携带的过程中损坏了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另外,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还具有一感应器700,感应器700可利用光学感应、红外线感应以及电磁感应器等至少其中的一方式进行感应。感应器700的感测方向朝向主载体100,并用以感测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的收合与打开。感应器700可感应主载体100有无覆盖于衔接体200,换言之,当主载体100叠置于衔接体200时,感应器700射出的感应信号受到阻碍而传输一省电信号至可携式电子装置20,而可携式电子装置20进入省电模式。当主载体100相对该衔接体200旋开时,感应器700射出的感应信号无受到阻碍而传输一工作信号至可携式电子装置20,则可携式电子装置20进入工作模式。接下来将说明附加套件10的操作方式,请继续参阅图I与图5,首先,如图I所示,附加套件10位于使用位置,衔接体200呈现水平,而主载体100因有支撑件120支撑而与衔 接体200夹有倾角。接着,主载体100可相对衔接体200翻折至收纳位置(如图5所示)。其中,位于收纳位置的附加套件10可另外通过魔鬼毡或束带将附加套件10固定于收纳位置。接着,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也可以是其他形式,请参阅图6与图7,图6为第六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包含一主载体100、一衔接体200、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及一保护垫400。主载体100包含一装载段140及一弯折段150。装载段140具有一组装件110,弯折段150可活动地连接于装载段140上。衔接体200可活动地连接于弯折段150,保护垫400可活动地连接于衔接体200。而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装设于衔接体200上。接下来,以图6与图8至图9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作动示意图。首先如图6所示,完全摊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并让电子装置20与弯折段150分别与衔接体200夹个角度而形成三角架,并同时让主载体100具有一倾斜的视角。接着若要将附加套件10收纳,则如图8所示,先将保护垫400覆盖于衔接体200上,让保护垫400可防护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的触控面321,接着,再如图9所示,将主载体100向衔接体200与保护垫400靠拢以完成收纳。其中,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也可以是以易于装卸的方式设置于衔接体200上,其装卸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是磁性吸附或魔鬼毡黏合等易于反复装卸的结合方式。而本实施例系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将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设置于衔接体200上。如此一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可轻易地通过变更设置于衔接体200上的位置,而改变弯折段150与衔接体200间所围成的角度,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可改变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观赏视角。举例来说,可携式电子装置20可以是较挺直地立于衔接体200上,也可以是较倾斜地立于衔接体200上。接下来,在其他实施例中,附加套件10也可以让主载体100可相对衔接体200旋转,请参阅图10至图12,图10为第七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主载体相对衔接体旋转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与上述实施例相似,以下将以相异之处作为说明。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的弯折段150枢设于装载段140,令组装于装载段140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可相对附加套件10转动,换言之,可于同一平面上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0由直向转为横向,是以使用者可依据显示出的画面转动可携式电子装置20至适合观赏的位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是利用将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与衔接体整合为一,并让可携式电子装置组装于主载体。使用者打开附加套件时,可让衔接体平置于承载物上,以及让主载体与衔接体间具 有倾角。因此,使用者仅需一手扶住附加套件,另一手握持书写件,即可轻易地完成操作。再者,因主载体与衔接体间可相对翻折或收合,因此使用者仅需一个动作即可掀开主载体而使附加套件位于使用位置,然后再一个动作即可收合主载体而使附加套件位于收纳位置。再者,本实施例的附加套件于触控面的四周凸设缓冲结构,使缓冲结构可将主载体隔开一间距,而让主载体不会直接触压于触控面上,所以可以保护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免于因挤压而损坏。另外,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的书写件可制成笔的形状,有握柄和笔尖,让使用者可以拥有和平常握持铅笔或原子笔写字一样的笔触,且操作上较电容式或电阻式触控技术的触控笔灵活。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载体,具有至少一组装件; 一衔接体,连接于该主载体;以及 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设置于该衔接体上,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具有一信号传输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书写件及一书写板,该书写板具有一触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该书写板具有至少一凸设于该触控面周围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凸向该主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收纳件,该书写件能够选择地设置于该收纳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感应器,该感应器以其感测方向朝向该主载体设置,并用以感测该主载体与该衔接体的收合与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为光学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或电磁感应器的至少其中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该主载体包含一装载段及一弯折段,该组装件设置于该装载段,该弯折段以活动地关系连接该装载段及该衔接体。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保护垫,该保护垫连接于该衔接体。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传输端口为有线传输端口或无线传输端口。
专利摘要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包含一主载体、一衔接体及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主载体具有至少一组装件。衔接体连接于主载体。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设置于衔接体上,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具有一信号传输端口。可携式电子装置可装设于主载体的组装件,并利用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笔触输入。
文档编号G06F3/046GK202711229SQ20122032214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陈文熙, 唐迎华 申请人: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