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和方法、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734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和方法、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显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一种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方法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当用户用一台终端登陆一个应用,比如手机上的QQ、飞信、微博、人人网时,想转移到别的终端上登陆该应用时,现有的方法是在别的终端(如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重新启动该应用,并输入账号或密码登陆。对于在终端中已打开文档,比如Word文件、pdf文件、txt文件等,需要转移到别的终端上读取时,通过手动经过蓝牙、USB接口或者网络把整个文件转移到新的终端,然后手动打开重新翻阅到已经阅览的位置。对于用户正在浏览的网页,如果想让别的终端也分享,告知对方具体的网页链接,并重新输入链接,打开到对应的浏览位置。可见,上述方式过程繁琐,不易操作。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界面内容转移显示技术,可以自动实现终端互联,并将一个终端的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到其他终端上,实现内容转移和分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界面内容转移显示技术,可以自动实现终端互联,并将一个终端的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到其他终端上,实现内容转移和分享。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包括: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在需要进行界面内容转移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无线连接;识别单元,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中确定对应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内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在所述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进行转移显示的过程,比如用户原本在终端A上查看一个word文档,但终端A可能电量将要耗尽或不便于携带,需要使用其他电量充足或更易于携带的终端B进行查看,则通过在终端A和终端B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然后将原本显示在终端A的屏幕界面上的word文档在终端B的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而用户既不需要手动连接、传输,也不需要手动开启文档、应用程序等。当然,除了word等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对于网页、音乐、视频、应用程序等显然也都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转移显示。这里的无线连接可以采用包括红外、蓝牙、无线局域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各种连接方式来实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包括:距离检测子单元,用于分别检测在所述两个终端的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靠近物,若存在,则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将两个终端相互紧贴的方式,来触发转移显示的过程。具体地,可以通过近距离传感器对终端周围或该近距离传感器的探头对应的方向进行检测,若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靠近的物体,则说明可能是用户将另一终端在向该终端进行紧贴的操作,若终端具有转移显示的功能,便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准备实施转移显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还包括:压力检测子单元,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紧贴放置时,分别获取所述两个终端感应到的压力值,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压力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压力值;压力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两个终端自身感应到的压力值和接收到的压力值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将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压力值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两个终端紧贴放置时,由于力的相互性,两个终端分别受到的压力应该是相等的,因此,为了避免终端错误地连接到其他终端上,可以通过对压力值的检测和比较,判断搜索到的终端是否为正确的终端。当然,由于对压力值的检测可能存在一些差别,因而可以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增加连接成功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还包括:夹角检测子单元,用于分别获取所述两个终端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夹角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夹角;夹角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自身的夹角和接收到的夹角之和是否为预设角度,若是,则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将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避免出现错误连接,还可以对终端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进行检测,比如与水平面的夹角。通过预设规则,比如可以规定需要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向放置、紧贴(比如可以通过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包括文字、示意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从而对于这两个终端,其夹角之和应该为180°,若不满足角度条件,则不允许连接。当然,用户可以自行设置更为习惯的放置方式,比如一个终端的背面与另一个终端的屏幕相紧贴,或两个终端的背面相紧贴等;同时,检测到的角度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可以选择终端屏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选择终端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上述情况都可能导致最终夹角之和的不同,但对于任何已经设置好的情况,其对应的夹角之和一定是确定的,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真正需要进行连接的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识别单元包括:夹角比较子单元,用于在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之和为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比较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并根据比较结果将对应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或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了需要进行转移显示的终端之后,还需要确定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其中,初始终端是用户最初使用的终端,需要将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转移至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设置不同的确定方案。比如对于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对放置并紧贴的情况下,若终端为正向放置(听筒在上,话筒在下)且以从话筒指向听筒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的情况下,以终端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检测的夹角,可以选择角度大的为初始终端,角度小的为目标终端。而对于其他情况下,由于终端的放置方式、夹角的计算方式、基准面的不同等各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最终角度大小与初始终端、目标终端的不同结果,但对于任何已经确定的情形,类似于上面提及的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例子,其对应的结果是肯定的,能够用于区分出具体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识别单元还包括:速度获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被紧贴放置的过程中,分别获取各自的运动速度;速度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两个终端的运动速度,并将运动速度较大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将运动速度较小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比如两个终端竖直摆放,此时将难以通过角度判断终端为初始终端还是目标终端。而根据用户的使用心理,当将一个终端与另一个终端进行紧贴放置时,往往是移动一个终端,而不去移动另一个终端;并且由于最终的结果类似于将初始终端上的显示内容“放”到目标终端中,因此对应于这一动作,可以设置为运动速度较大的为初始终端,而运动速度较小的为目标终端。当然,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采用相反或其他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开启命令,开启所述两个终端中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相关的功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开关,避免在没有开启相关功能时,在任意物体靠近终端的情况下,均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进行搜索、连接等操作,容易造成终端误操作,也会造成终端电量消耗。这里的开启命令,可以通过终端中的虚拟功能按键产生,也可以通过设置物理按键,通过按压物理按键实现开启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的内容和/或后台运行的内容。

在该技术方案中,显示内容可以包括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的文档(如word文档、txt文档等)、文件(如mp3文件、视频文件等)、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如QQ、飞信等)等,也可以包括没有在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但在后台运行的上述各种内容。可以通过查看任务管理器等方式,获取显示内容的信息。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允许进行转移显示的内容进行自定义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已打开的文档、正在运行的文件、已打开的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所述内容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初始终端中的所述文档、所述文件、所述网页的网址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转移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终端中打开接收到的文档、文件和/或网址,或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开启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文档、文件等往往体积较小,可以直接传输后打开,当然,可以通过设置允许传输的文件大小,从而限制体积较大的视频等文件的传输。对于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其名称、开发公司等信息,在目标终端中查找到并开启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当目标终端中没有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时,可以提醒用户下载或自动下载后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初始终端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若存在,则开启所述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否则不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转移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应用程序的信息包括应用程序的名称、版本号、开发商名称等等。用户可以设置对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匹配项,并在目标终端上对其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比如可以仅设置对应用程序的名称进行匹配,则当具有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即可启动该应用程序,但由于应用程序的名称可以任意修改,因而可能存在误判断,特别是当一些恶意程序被伪装成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可能造成对目标终端的损害和对用户信息的泄露等,因而通过对应用程序的信息的匹配,从而增加准确性,提升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容获取单元还包括:进度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初始终端中获取所述显示内容的进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及所述转移显示单元还包括:进度调整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终端中,根据接收到的进度信息,对打开的文档、文件、网页和/或应用程序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原本查看的文档、运行的文件、浏览的网页、开启的应用程序等,很可能并不在初始页面,而是已经被翻阅或进入到了指定的界面,比如文档的当前显示页数、网页的浏览位置、音乐播放的时间点、应用程序的界面等,因而可以通过对这些进度信息进行记录,并在目标终端中还原至相同的记录,从而免去用户手动翻动或点击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应用程序需要登陆信息,则所述内容获取单元还包括:登陆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初始终端中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登陆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及所述转移显示单元还包括:自动登陆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终端中根据接收到的登陆信息,自动登陆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应用程序,比如QQ、飞信等,需要使用指定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而为了省去用户的手动输入过程,可以通过自动获取相应的账号、密码信息,从而实现自动登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登陆信息获取子单元包括:信息记录子模块,用于当用户输入登陆信息时进行记录;或信息请求子模块,用于向所述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并接收由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登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由终端在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时进行记录,并在需要进行转移显示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登陆;也可以向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后,由应用程序向初始终端提供相应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以便实现自动登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方法,包括:步骤302,在需要进行界面内容转移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并确定其中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步骤304,获取所述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并将所述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在所述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进行转移显示的过程,比如用户原本在终端A上查看一个word文档,但终端A可能电量将要耗尽或不便于携带,需要使用其他电量充足或更易于携带的终端B进行查看,则通过在终端A和终端B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然后将原本显示在终端A的屏幕界面上的word文档在终端B的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而用户既不需要手动连接、传输,也不需要手动开启文档、应用程序等。当然,除了word等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对于网页、音乐、视频、应用程序等显然也都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转移显示。这里的无线连接可以采用包括红外、蓝牙、无线局域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各种连接方式来实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建立无线连接的步骤包括: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判断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靠近物,若存在,则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将两个终端相互紧贴的方式,来触发转移显示的过程。具体地,可以通过近距离传感器对终端周围或该近距离传感器的探头对应的方向进行检测,若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靠近的物体,则说明可能是用户将另一终端在向该终端进行紧贴的操作,若终端具有转移显示的功能,便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准备实施转移显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建立无线连接的步骤还包括:所述两个终端紧贴放置,分别获取各自感应到的压力值,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压力值;若自身感应到的压力值和接收到的压力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压力值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两个终端紧贴放置时,由于力的相互性,两个终端分别受到的压力应该是相等的,因此,为了避免终端错误地连接到其他终端上,可以通过对压力值的检测和比较,判断搜索到的终端是否为正确的终端。当然,由于对压力值的检测可能存在一些差别,因而可以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增加连接成功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建立无线连接的步骤还包括: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获取自身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夹角;若自身的夹角和接收到的夹角之和为预设角度,则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避免出现错误连接,还可以对终端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进行检测,比如与水平面的夹角。通过预设规则,比如可以规定需要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向放置、紧贴(比如可以通过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包括文字、示意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从而对于这两个终端,其夹角之和应该为180°,若不满足角度条件,则不允许连接。当然,用户可以自行设置更为习惯的放置方式,比如一个终端的背面与另一个终端的屏幕相紧贴,或两个终端的背面相紧贴等;同时,检测到的角度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可以选择终端屏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选择终端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上述情况都可能导致最终夹角之和的不同,但对于任何已经设置好的情况,其对应的夹角之和一定是确定的,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真正需要进行连接的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其中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的步骤包括:当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之和为预设角度时,比较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并根据比较结果将对应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或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了需要进行转移显示的终端之后,还需要确定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其中,初始终端是用户最初使用的终端,需要将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转移至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设置不同的确定方案。比如对于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对放置并紧贴的情况下,若终端为正向放置(听筒在上,话筒在下)且以从话筒指向听筒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的情况下,以终端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检测的夹角,可以选择角度大的为初始终端,角度小的为目标终端。而对于其他情况下,由于终端的放置方式、夹角的计算方式、基准面的不同等各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最终角度大小与初始终端、目标终端的不同结果,但对于任何已经确定的情形,类似于上面提及的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例子,其对应的结果是肯定的,能够用于区分出具体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其中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的步骤包括:所述两个终端在被紧贴放置的过程中,分别获取各自的运动速度;将运动速度较大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将运动速度较小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比如两个终端竖直摆放,此时将难以通过角度判断终端为初始终端还是目标终端。而根据用户的使用心理,当将一个终端与另一个终端进行紧贴放置时,往往是移动一个终端,而不去移动另一个终端;并且由于最终的结果类似于将初始终端上的显示内容“放”到目标终端中,因此对应于这一动作,可以设置为运动速度较大的为初始终端,而运动速度较小的为目标终端。当然,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采用相反或其他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302之前,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开启命令,开启所述两个终端中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相关的功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开关,避免在没有开启相关功能时,在任意物体靠近终端的情况下,均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进行搜索、连接等操作,容易造成终端误操作,也会造成终端电量消耗。这里的开启命令,可以通过终端中的虚拟功能按键产生,也可以通过设置物理按键,通过按压物理按键实现开启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的内容和/或后台运行的内容。

在该技术方案中,显示内容可以包括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的文档(如word文档、txt文档等)、文件(如mp3文件、视频文件等)、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如QQ、飞信等)等,也可以包括没有在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但在后台运行的上述各种内容。可以通过查看任务管理器等方式,获取显示内容的信息。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允许进行转移显示的内容进行自定义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已打开的文档、正在运行的文件、已打开的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所述步骤304包括:所述初始终端将所述文档、所述文件、所述网页的网址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打开接收到的文档、文件和/或网址,或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开启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文档、文件等往往体积较小,可以直接传输后打开,当然,可以通过设置允许传输的文件大小,从而限制体积较大的视频等文件的传输。对于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其名称、开发公司等信息,在目标终端中查找到并开启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当目标终端中没有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时,可以提醒用户下载或自动下载后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04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初始终端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若存在,则开启所述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否则不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转移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应用程序的信息包括应用程序的名称、版本号、开发商名称等等。用户可以设置对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匹配项,并在目标终端上对其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比如可以仅设置对应用程序的名称进行匹配,则当具有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即可启动该应用程序,但由于应用程序的名称可以任意修改,因而可能存在误判断,特别是当一些恶意程序被伪装成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可能造成对目标终端的损害和对用户信息的泄露等,因而通过对应用程序的信息的匹配,从而增加准确性,提升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04还包括:所述初始终端将所述显示内容的进度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进度信息,对打开的文档、文件、网页和/或应用程序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原本查看的文档、运行的文件、浏览的网页、开启的应用程序等,很可能并不在初始页面,而是已经被翻阅或进入到了指定的界面,比如文档的当前显示页数、网页的浏览位置、音乐播放的时间点、应用程序的界面等,因而可以通过对这些进度信息进行记录,并在目标终端中还原至相同的记录,从而免去用户手动翻动或点击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应用程序需要登陆信息,则所述步骤304还包括:所述初始终端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登陆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登陆信息,自动登陆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应用程序,比如QQ、飞信等,需要使用指定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而为了省去用户的手动输入过程,可以通过自动获取相应的账号、密码信息,从而实现自动登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初始终端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登陆信息的步骤包括:当用户输入登陆信息时进行记录;或向所述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并接收由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登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由终端在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时进行记录,并在需要进行转移显示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登陆;也可以向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后,由应用程序向初始终端提供相应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以便实现自动登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自动实现终端互联,并将一个终端的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到其他终端上,实现内容转移和分享。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行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自动连接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设置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发送过程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100,包括:连接建立单元102,用于在需要进行界面内容转移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无线连接;识别单元104,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中确定对应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内容获取单元106,用于获取所述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单元108,用于将所述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在所述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进行转移显示的过程,比如用户原本在终端A上查看一个word文档,但终端A可能电量将要耗尽或不便于携带,需要使用其他电量充足或更易于携带的终端B进行查看,则通过在终端A和终端B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然后将原本显示在终端A的屏幕界面上的word文档在终端B的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而用户既不需要手动连接、传输,也不需要手动开启文档、应用程序等。当然,除了word等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对于网页、音乐、视频、应用程序等显然也都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转移显示。这里的无线连接可以采用包括红外、蓝牙、无线局域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各种连接方式来实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102包括:距离检测子单元1020,用于分别检测在所述两个终端的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靠近物,若存在,则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将两个终端相互紧贴的方式,来触发转移显示的过程。具体地,可以通过近距离传感器对终端周围或该近距离传感器的探头对应的方向进行检测,若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靠近的物体,则说明可能是用户将另一终端在向该终端进行紧贴的操作,若终端具有转移显示的功能,便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准备实施转移显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102还包括:压力检测子单元1021,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紧贴放置时,分别获取所述两个终端感应到的压力值,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压力接收子单元102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压力值;压力比较子单元1023,用于比较所述两个终端自身感应到的压力值和接收到的压力值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所述连接建立单元102将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压力值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两个终端紧贴放置时,由于力的相互性,两个终端分别受到的压力应该是相等的,因此,为了避免终端错误地连接到其他终端上,可以通过对压力值的检测和比较,判断搜索到的终端是否为正确的终端。当然,由于对压力值的检测可能存在一些差别,因而可以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增加连接成功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建立单元102还包括:夹角检测子单元1024,用于分别获取所述两个终端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夹角接收子单元1025,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夹角;夹角判断子单元1026,用于判断自身的夹角和接收到的夹角之和是否为预设角度,若是,则所述连接建立单元102将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避免出现错误连接,还可以对终端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进行检测,比如与水平面的夹角。通过预设规则,比如可以规定需要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向放置、紧贴(比如可以通过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包括文字、示意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从而对于这两个终端,其夹角之和应该为180°,若不满足角度条件,则不允许连接。当然,用户可以自行设置更为习惯的放置方式,比如一个终端的背面与另一个终端的屏幕相紧贴,或两个终端的背面相紧贴等;同时,检测到的角度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可以选择终端屏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选择终端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上述情况都可能导致最终夹角之和的不同,但对于任何已经设置好的情况,其对应的夹角之和一定是确定的,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真正需要进行连接的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识别单元104包括:夹角比较子单元1042,用于在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之和为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比较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并根据比较结果将对应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或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了需要进行转移显示的终端之后,还需要确定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其中,初始终端是用户最初使用的终端,需要将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转移至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设置不同的确定方案。比如对于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对放置并紧贴的情况下,若终端为正向放置(听筒在上,话筒在下)且以从话筒指向听筒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的情况下,以终端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检测的夹角,可以选择角度大的为初始终端,角度小的为目标终端。而对于其他情况下,由于终端的放置方式、夹角的计算方式、基准面的不同等各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最终角度大小与初始终端、目标终端的不同结果,但对于任何已经确定的情形,类似于上面提及的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例子,其对应的结果是肯定的,能够用于区分出具体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识别单元104还包括:速度获取子单元1044,用于在所述两个终端被紧贴放置的过程中,分别获取各自的运动速度;速度比较子单元1046,用于比较所述两个终端的运动速度,并将运动速度较大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将运动速度较小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比如两个终端竖直摆放,此时将难以通过角度判断终端为初始终端还是目标终端。而根据用户的使用心理,当将一个终端与另一个终端进行紧贴放置时,往往是移动一个终端,而不去移动另一个终端;并且由于最终的结果类似于将初始终端上的显示内容“放”到目标终端中,因此对应于这一动作,可以设置为运动速度较大的为初始终端,而运动速度较小的为目标终端。当然,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采用相反或其他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开关单元1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开启命令,开启所述两个终端中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相关的功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开关,避免在没有开启相关功能时,在任意物体靠近终端的情况下,均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进行搜索、连接等操作,容易造成终端误操作,也会造成终端电量消耗。这里的开启命令,可以通过终端中的虚拟功能按键产生,也可以通过设置物理按键,通过按压物理按键实现开启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的内容和/或后台运行的内容。

在该技术方案中,显示内容可以包括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的文档(如word文档、txt文档等)、文件(如mp3文件、视频文件等)、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如QQ、飞信等)等,也可以包括没有在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但在后台运行的上述各种内容。可以通过查看任务管理器等方式,获取显示内容的信息。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允许进行转移显示的内容进行自定义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已打开的文档、正在运行的文件、已打开的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所述内容获取单元106用于:将所述初始终端中的所述文档、所述文件、所述网页的网址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转移显示单元108用于:在所述目标终端中打开接收到的文档、文件和/或网址,或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开启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文档、文件等往往体积较小,可以直接传输后打开,当然,可以通过设置允许传输的文件大小,从而限制体积较大的视频等文件的传输。对于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其名称、开发公司等信息,在目标终端中查找到并开启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当目标终端中没有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时,可以提醒用户下载或自动下载后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单元11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初始终端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若存在,则开启所述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否则不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转移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应用程序的信息包括应用程序的名称、版本号、开发商名称等等。用户可以设置对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匹配项,并在目标终端上对其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比如可以仅设置对应用程序的名称进行匹配,则当具有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即可启动该应用程序,但由于应用程序的名称可以任意修改,因而可能存在误判断,特别是当一些恶意程序被伪装成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可能造成对目标终端的损害和对用户信息的泄露等,因而通过对应用程序的信息的匹配,从而增加准确性,提升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容获取单元106还包括:进度获取子单元1062,用于从所述初始终端中获取所述显示内容的进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及所述转移显示单元108还包括:进度调整子单元1082,用于在所述目标终端中,根据接收到的进度信息,对打开的文档、文件、网页和/或应用程序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原本查看的文档、运行的文件、浏览的网页、开启的应用程序等,很可能并不在初始页面,而是已经被翻阅或进入到了指定的界面,比如文档的当前显示页数、网页的浏览位置、音乐播放的时间点、应用程序的界面等,因而可以通过对这些进度信息进行记录,并在目标终端中还原至相同的记录,从而免去用户手动翻动或点击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应用程序需要登陆信息,则所述内容获取单元106还包括:登陆信息获取子单元1064,用于从所述初始终端中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登陆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以及所述转移显示单元108还包括:自动登陆子单元1084,用于在所述目标终端中根据接收到的登陆信息,自动登陆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应用程序,比如QQ、飞信等,需要使用指定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而为了省去用户的手动输入过程,可以通过自动获取相应的账号、密码信息,从而实现自动登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登陆信息获取子单元1064包括:信息记录子模块1064A,用于当用户输入登陆信息时进行记录;或信息请求子模块1064B,用于向所述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并接收由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登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由终端在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时进行记录,并在需要进行转移显示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登陆;也可以向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后,由应用程序向初始终端提供相应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以便实现自动登陆。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200,包括如图1所示的任一种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10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方法,包括:步骤302,在需要进行界面内容转移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并确定其中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步骤304,获取所述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并将所述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在所述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进行转移显示的过程,比如用户原本在终端A上查看一个word文档,但终端A可能电量将要耗尽或不便于携带,需要使用其他电量充足或更易于携带的终端B进行查看,则通过在终端A和终端B之间建立无线连接,然后将原本显示在终端A的屏幕界面上的word文档在终端B的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而用户既不需要手动连接、传输,也不需要手动开启文档、应用程序等。当然,除了word等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对于网页、音乐、视频、应用程序等显然也都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转移显示。这里的无线连接可以采用包括红外、蓝牙、无线局域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各种连接方式来实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建立无线连接的步骤包括:所述两个终端分别判断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靠近物,若存在,则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将两个终端相互紧贴的方式,来触发转移显示的过程。具体地,可以通过近距离传感器对终端周围或该近距离传感器的探头对应的方向进行检测,若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靠近的物体,则说明可能是用户将另一终端在向该终端进行紧贴的操作,若终端具有转移显示的功能,便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并连接至搜索到的终端,准备实施转移显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建立无线连接的步骤还包括:所述两个终端紧贴放置,分别获取各自感应到的压力值,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压力值;若自身感应到的压力值和接收到的压力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则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压力值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两个终端紧贴放置时,由于力的相互性,两个终端分别受到的压力应该是相等的,因此,为了避免终端错误地连接到其他终端上,可以通过对压力值的检测和比较,判断搜索到的终端是否为正确的终端。当然,由于对压力值的检测可能存在一些差别,因而可以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增加连接成功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建立无线连接的步骤还包括:所述两个终端分别获取自身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并发送至搜索到的终端;接收来自所述搜索到的终端的夹角;若自身的夹角和接收到的夹角之和为预设角度,则连接至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对应的终端,否则拒绝连接至该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避免出现错误连接,还可以对终端与预设基准面的夹角进行检测,比如与水平面的夹角。通过预设规则,比如可以规定需要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向放置、紧贴(比如可以通过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包括文字、示意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从而对于这两个终端,其夹角之和应该为180°,若不满足角度条件,则不允许连接。当然,用户可以自行设置更为习惯的放置方式,比如一个终端的背面与另一个终端的屏幕相紧贴,或两个终端的背面相紧贴等;同时,检测到的角度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可以选择终端屏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选择终端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上述情况都可能导致最终夹角之和的不同,但对于任何已经设置好的情况,其对应的夹角之和一定是确定的,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真正需要进行连接的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其中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的步骤包括:当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之和为预设角度时,比较所述自身的夹角和所述接收到的夹角,并根据比较结果将对应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或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了需要进行转移显示的终端之后,还需要确定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其中,初始终端是用户最初使用的终端,需要将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转移至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设置不同的确定方案。比如对于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对放置并紧贴的情况下,若终端为正向放置(听筒在上,话筒在下)且以从话筒指向听筒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的情况下,以终端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检测的夹角,可以选择角度大的为初始终端,角度小的为目标终端。而对于其他情况下,由于终端的放置方式、夹角的计算方式、基准面的不同等各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最终角度大小与初始终端、目标终端的不同结果,但对于任何已经确定的情形,类似于上面提及的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例子,其对应的结果是肯定的,能够用于区分出具体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确定其中的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的步骤包括:所述两个终端在被紧贴放置的过程中,分别获取各自的运动速度;将运动速度较大的终端作为所述初始终端,将运动速度较小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较为极端的情况,比如两个终端竖直摆放,此时将难以通过角度判断终端为初始终端还是目标终端。而根据用户的使用心理,当将一个终端与另一个终端进行紧贴放置时,往往是移动一个终端,而不去移动另一个终端;并且由于最终的结果类似于将初始终端上的显示内容“放”到目标终端中,因此对应于这一动作,可以设置为运动速度较大的为初始终端,而运动速度较小的为目标终端。当然,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可以采用相反或其他方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步骤302之前,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开启命令,开启所述两个终端中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相关的功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开关,避免在没有开启相关功能时,在任意物体靠近终端的情况下,均自动开启无线连接功能进行搜索、连接等操作,容易造成终端误操作,也会造成终端电量消耗。这里的开启命令,可以通过终端中的虚拟功能按键产生,也可以通过设置物理按键,通过按压物理按键实现开启对应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所述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的内容和/或后台运行的内容。

在该技术方案中,显示内容可以包括初始终端的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的文档(如word文档、txt文档等)、文件(如mp3文件、视频文件等)、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如QQ、飞信等)等,也可以包括没有在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但在后台运行的上述各种内容。可以通过查看任务管理器等方式,获取显示内容的信息。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允许进行转移显示的内容进行自定义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显示内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已打开的文档、正在运行的文件、已打开的网页、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所述步骤304包括:所述初始终端将所述文档、所述文件、所述网页的网址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打开接收到的文档、文件和/或网址,或根据接收到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开启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文档、文件等往往体积较小,可以直接传输后打开,当然,可以通过设置允许传输的文件大小,从而限制体积较大的视频等文件的传输。对于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其名称、开发公司等信息,在目标终端中查找到并开启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当目标终端中没有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时,可以提醒用户下载或自动下载后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04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初始终端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判断所述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若存在,则开启所述相匹配的应用程序,否则不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转移显示。

在该技术方案中,应用程序的信息包括应用程序的名称、版本号、开发商名称等等。用户可以设置对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匹配项,并在目标终端上对其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终端中是否存在相匹配的应用程序。比如可以仅设置对应用程序的名称进行匹配,则当具有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即可启动该应用程序,但由于应用程序的名称可以任意修改,因而可能存在误判断,特别是当一些恶意程序被伪装成相同名称的应用程序时,可能造成对目标终端的损害和对用户信息的泄露等,因而通过对应用程序的信息的匹配,从而增加准确性,提升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04还包括:所述初始终端将所述显示内容的进度信息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进度信息,对打开的文档、文件、网页和/或应用程序进行调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原本查看的文档、运行的文件、浏览的网页、开启的应用程序等,很可能并不在初始页面,而是已经被翻阅或进入到了指定的界面,比如文档的当前显示页数、网页的浏览位置、音乐播放的时间点、应用程序的界面等,因而可以通过对这些进度信息进行记录,并在目标终端中还原至相同的记录,从而免去用户手动翻动或点击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所述应用程序需要登陆信息,则所述步骤304还包括:所述初始终端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登陆信息,并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登陆信息,自动登陆对应的应用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应用程序,比如QQ、飞信等,需要使用指定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而为了省去用户的手动输入过程,可以通过自动获取相应的账号、密码信息,从而实现自动登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初始终端获取所述应用程序的登陆信息的步骤包括:当用户输入登陆信息时进行记录;或向所述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并接收由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登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由终端在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时进行记录,并在需要进行转移显示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登陆;也可以向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后,由应用程序向初始终端提供相应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以便实现自动登陆。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行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用户首先在一台终端上进行操作,当该终端出现电量低,或是用户处于其他目的而希望使用其他终端继续进行操作时,可以采取如下操作:

假定两个终端分别为第一终端402和第二终端404,将两个终端按照预定的方式靠近,比如采用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对放置、靠近的方式,则通过第一终端402和第二终端404上设置的近距离传感器,即可感应到在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其他物体,当感应到其他物体,或是检测到该物体与自身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开启终端的无线连接功能,比如开启蓝牙,并搜索附近的终端。这里由于终端并不能够判断出接近的是否一定为其他终端,则为了避免误判断而导致反复开关无线连接功能造成电量浪费,可以设置一个开关,具体为软件或物理按键的形式,当用户通过这个开关开启转移显示功能时,才执行上述及后续功能。

将第一终端402和第二终端404紧贴放置在一起,可以通过两个终端上各自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紧贴”所产生的压力。由于力的相互作用,那么第一终端402和第二终端404检测到的压力理论上应该相等,因而可以通过对两个终端各自搜索到的终端进行压力值的比较,若自身压力值与搜索到的终端的压力值相等,则认为这个搜索到的终端是与自身紧贴放置的终端。当然,可以设置一个误差范围,两个终端检测到的压力的差值处于该范围内时均可以看作为两个压力值相等,以避免实际情况中的细小误差对判断结果造成影响。

以上通过对距离检测和压力检测,实现了第一终端402和第二终端404之间的相互识别,以及无线连接。但对于这两个终端,还需要识别出哪个作为初始终端,哪个作为目标终端,从而将初始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到目标终端的屏幕界面上。

具体地,可以通过角度进行识别。当第一终端402和第二终端404紧贴放置时,可以规定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放置,比如需要将两个终端的屏幕相对、两个终端不能够垂直放置、以终端屏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检测角度等,从而根据检测到的角度大小确定对应的传输关系。比如图中的第一终端402对应的检测角度为A,第二终端404对应的检测角度为B,由于A大于B,因而设置第一终端402为目标终端,第二终端404为初始终端。当然,具体的设置方式、判断规则等,均可以由用户或厂商自定义,但出于一般用户的使用心理,通常使用图中所示的摆放和判断方式。而对于具体的摆放和判断方式等,可以通过在终端的屏幕界面上给出相应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来对用户进行说明和指导。

另外,由于通过角度进行判断的过程较为繁琐,且对于一些情况下,比如两台终端均与水平面垂直放置,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因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判断。比如可以设置整个操作过程为:对需要作为初始终端的终端进行移动,使其被移动至与目标终端紧贴放置,整个动作类似于直接将初始终端中的显示内容“放置”到目标终端中,符合用户的使用心理。此时,可以通过对两个终端的运动速度进行检测,即可实现更为准确的判断。当然,可以将速度判断和角度判断相结合或分别独立实施。

完成上述过程后,可以将初始终端中当前屏幕界面上显示出来的打开的文档、网页、应用程序等,或是所有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等,转移显示至目标终端中,则从目标终端上的显示效果来看,相当于将初始终端上的显示内容“转移”至目标终端上:打开了相同的文档、网页、应用程序等。具体地,对于word文档、txt文档、mp3文件等体积较小的文件,可以直接通过无线传输发送至目标终端,并在目标终端中打开;对于网页,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将网址发送至目标终端,并在目标终端中打开该网址;对于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在目标终端中搜索到相应的应用程序,并自动打开,其中,若目标终端中没有该应用程序,则提示用户下载或自动下载。

初始终端还可以获取显示内容的进度信息,比如word文档被打开至第几页、mp3文件被播放至某一时间点等,然后通过将这些进度信息发送至目标终端,从而在目标终端上打开的内容中,执行至对应的进度。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登陆的应用程序,可以由初始终端获取其登陆账号、密码等信息,并发送至目标终端,则目标终端在打开该应用程序后,自动利用获取的账号、密码等进行登陆。这里可以由初始终端在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时进行记录,也可以通过向应用程序发起请求后,由应用程序自行提供。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第一终端402和第二终端404仅为示意图,实际上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DA等多种终端。

下面结合图5至图9,以两台手机为例,对识别配对、设置、转移显示等各个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自动连接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自动连接的流程包括:

步骤502,将两台手机相互接近放置,具体地,可以将两个手机的屏幕相对摆放。

步骤504,两台手机分别判断是否存在接近的物体,具体地,可以通过手机上设置的近距离传感器进行判断。若存在,则进入步骤506,否则继续判断。

步骤506,启动蓝牙。为了避免接近的物体不是手机的情况下,由其他物体触发手机启动蓝牙,从而造成电量浪费,可以设置一个开关,在用户通过该开关开启相应的转移显示功能时,才对接近的物体进行检测。

步骤508,通过蓝牙搜索附近的其他设备。

步骤510,使两台手机相互接触,并紧贴放置。

步骤512,两台手机分别对“紧贴”产生的压力值进行检测。

步骤514,手机各自保存检测到的压力值。

步骤516,两台手机分别检测手机正面(屏幕)与水平方向(水平面)的夹角。

步骤518,手机各自保存检测到的角度值。

步骤520,将压力值、角度值作为连接命令标志。

步骤522,尝试连接至搜索到的设备。

步骤524,将手机自身检测到的压力值、角度值等与尝试连接的设备检测到的压力值、角度值等进行匹配。

步骤526,由于两台手机的屏幕相对、紧贴放置,则理论上检测到的压力值应该相等,且角度值之和应该为180°,当然允许存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若符合上述条件,则判定尝试连接的设备为与该手机紧贴放置的另一台手机,否则不是。因此,此处若判断为符合,则进入步骤530,否则进入步骤528。

步骤528,尝试连接至下一个搜索到的设备,并返回步骤524。

步骤530,连接至该设备。

步骤532,互相发送自己检测到的角度值到对方手机上。

步骤534,比较两个角度值的大小。可以预设手机的摆放规则,比如将作为初始终端的手机与作为目标终端的手机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摆放,从而可以根据手机与预设基准面的角度大小判断出初始终端和目标终端。

步骤536,角度大的手机进入步骤544,角度小的手机进入步骤538。

步骤538,将手机视为发送方,即初始终端。

步骤540,开启手机的发送模块。

步骤542,根据发送指令,将显示内容相关的信息发送至接收方,比如文档、网址、应用程序名称、登陆信息等。

步骤544,将手机视为接收方,即目标终端。

步骤546,开启手机的接收模块。

步骤548,根据接收指令,接收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并据此打开相应的文档、网址或应用程序,若存在登陆信息,则按照接收到的登陆信息自动登陆相应的应用程序。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设置界面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设置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设置的流程包括:

步骤702,进入手机的设置模块。

步骤704至步骤722为对于发送方的设定步骤:

步骤704,若为发送方,则为发送设置模块,比如图6A所示为初始终端(发送方)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步骤706,可以选择发送类型,比如图6A中的“按当前界面发送”或“按后台运行发送”。

步骤708,若为按当前界面显示发送,则进入步骤710,否则进入步骤712。

步骤710,选择“按当前界面显示发送”的选项。

步骤712,选择“按后台运行发送”的选项。

步骤714,添加应用并设置识别标志位,即选择可以进行转移显示的应用,比如图6A中的“微博”、“QQ”、“文档文件”等,并通过对被选中的应用设置识别标志位,从而与其他未被选中的应用相区别。

步骤716,是否存在需要删除的应用,即对已经选中的可以进行转移显示的应用进行编辑操作,若存在,进入步骤718,否则进入步骤720。

步骤718,根据用户的选择,删除对应的原本标识为“可发送”的应用,使其无法进行转移显示。

步骤720,保存确定。

步骤722,开启发送模块,允许执行转移显示功能。

步骤724至步骤738为对于接收方的设定步骤:

步骤724,若为接收方,则为接收设置模块,比如图6B所示,为目标终端(接收方)的设置界面示意图。

步骤728,可以选择接收应用。

步骤730,具体地,通过添加应用并设置识别标志位,即选择可以进行转移显示的应用,比如图6B中的“微博”、“QQ”、“文档文件”等,并通过对被选中的应用设置识别标志位,从而与其他未被选中的应用相区别。

步骤732,是否存在需要删除的应用,即对已经选中的可以进行转移显示的应用进行编辑操作,若存在,进入步骤734,否则进入步骤736。

步骤734,根据用户的选择,删除对应的原本标识为“可接收”的应用,使其无法进行转移显示。

步骤736,保存确定。

步骤738,开启接收模块,允许执行转移显示功能。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发送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发送过程的流程包括:

步骤802,检测是否存在发送命令。

步骤804,若存在,则进入步骤806,否则返回步骤802。

步骤806,调用设置模块,查看预先设置的参数状况。

步骤808,是否设置为当前界面发送,若是,则进入步骤810,否则进入步骤813。

步骤810,开启检测软件,以用于对当前界面上的显示内容进行检测。

步骤812,判断检测软件是否正常开启,若开启,则进入步骤814,否则返回步骤810。

步骤813,获取选中的后台软件,这里可以是符合预设规则(比如参见图6A所示的设置界面)的软件,也可以由用户实时进行选择。

步骤814,检测软件的属性,并获取软件的识别标识,这里的识别标识比如软件的名称、开发商名称等,属性包括软件的运行进度等。当然,这里的“软件”并不仅指应用程序,同样包含文档文件等。

步骤816,是否需要账号密码,若需要,则进入步骤818,否则进入步骤824。

步骤818,对于需要账号密码进行登陆的应用程序,获取账号密码信息,还可以获取其窗口状态,比如用户原本在用终端1与用户A聊天,则通过对窗口状态的获取,使得当用户转移显示到终端2时,可以根据窗口状态自动打开与用户A的聊天窗口,甚至显示出在终端1上的聊天记录。

步骤820,存储账号密码及状态。

步骤824,获取内容状态。

步骤826,存储内容及状态,这里比如文档或网页当前被翻动的页面位置等。

步骤827,检测是否发送完毕,包括发送的文档文件、网址、应用程序的名称等。

步骤828,若发送完毕,则结束流程,否则返回步骤827继续检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接收过程的流程包括:

步骤902,检测接收命令。

步骤904,判断是否存在接收命令,若存在,则进入步骤906,否则返回步骤902。

步骤906,调用设置模块,获取设置信息。

步骤908,接收识别标志、软件状态等。

步骤910,对比查询接收手机中存储的接收软件标志,比如发送方希望转移显示一个网页,但接收方的设置中不允许转移网页,则通过对比即可查看到。

步骤912,判断标志是否对应一致,即是否符合接收方的设置标志,若是,则进入步骤914,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914,检测软件属性。

步骤916,根据软件属性判断是否需要账号密码,比如软件属性表明该软件为QQ,则需要账号密码等信息。若需要,则进入步骤924,否则进入步骤918。

步骤918,接收内容和内容状态。

步骤920,打开对应软件。

步骤922,恢复状态,比如文档的查阅进度、歌曲的播放进度等。

步骤924,接收账号密码、软件窗口状态等。

步骤926,打开对应软件。

步骤928,自动利用账号、密码登陆,并恢复窗口状态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当需要使用不同于当前终端的其他终端时,需要重新打开当前终端上的文档、软件等,过程繁琐,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系统、一种用于界面内容转移显示的方法和一种终端,可以自动实现终端互联,并将一个终端的显示内容转移显示到其他终端上,实现内容转移和分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