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用来致动开关断路器的可移动的上面板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6011发布日期:2018-06-28 01:1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包括用来致动开关断路器的可移动的上面板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可移动的上面板,在该上面板上施加至少一个控制作用。



背景技术:

本发明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沿总体上水平的平面延伸的上面板,该上面板包括所谓致动面的上部面,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构件在该上部面上施加至少一个控制作用(通过施加到这个上部面总体上向下取向的压力载荷);

下支撑支架,相对于所述下支撑支架所述上面板安装成根据竖直运动在顶静止位置和活性(active)底位置之间在控制作用的影响下可移动,所述面板弹性恢复到所述顶静止位置;

开关断路器,当上面板处于其活性底位置时,该开关断路器由上面板直接触发以产生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信号;和

铰接结构,所述铰接结构竖直地介于所述上面板和所述支架之间以在所述上面板相对于所述支架的向下竖直运动期间保持所述上面板总体上在水平平面中平行于自身。

这种控制装置制造成在控制作用的影响下上面板能够根据总体上由竖直平移构成的运动向下移动,从而作用在开关断路器上以便引起其触发,即以便引起开关状态的改变,例如,通过将电断路器从停止状态切换到闭合的活性状态,在该停止状态中,该电断路器通常是打开的。

当施加能够引起上面板竖直位移的控制作用时,铰接结构与上面板并且与下支架协作以悬挂且保持上面板基本上平行于其水平平面。

文献US-B2-6.704.005描述且示出这种控制装置,其中断路器或开关是单稳态类型的,状态的突然改变提供状态变化的触觉,并且该控制装置布置成使得其致动轴线总体上布置在由矩形轮廓限定的上致动面的中心。

此外,用来悬挂和保持上面板的结构以示意性的方式被示出为具有交叉的臂的两个部分的缩放器的形式,该缩放器构成“上和下”机构,该机构设计成使得上面板被缩放器支撑以便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

这种装置的上面板“关于”开关的竖直轴线总体是不平衡的,这引起上面板的不受抑制的俯仰运动,特别是根据在上致动面中的施加控制作用的点的位置。实际上,取决于控制作用在位于开关断路器的位置附近的点还是在远离该位置的点被施加在上面板上,这种设计引起该系统的不平衡。与缩放器和上面板的相互作用相关的这些不平衡特别地为用户引起操作感觉的不规则。此外,由此引起的控制作用的力不以均匀的方式被传输到开关断路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地是提出一种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该装置使得可以保持上面板平行于其水平平面,无论控制作用的施加点的位置如何。

基于这个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控制上述类型的电子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1)由下支架或由上面板承载的开关断路器的竖直致动轴线布置在上面板的轮廓的周边;并且

2)铰接结构包括多个连续的轴,以便向着断路器传输载荷和运动,轴的每一个:

i)沿直线方向延伸并且沿所述上致动面的轮廓的相关边缘布置;

ii)包括第一远(相对于开关断路器)端部段,该第一远端部段竖直向下地靠在属于下支架的远接触点上,并且该第一远端部段竖直向上地靠在属于上面板的远接触点上;

iii)包括第二近(相对于开关断路器)端部段,该第二近端部段竖直向上地靠在属于下支架的近接触点上,并且该第二近端部段竖直向下地靠在属于上面板的近接触点上;

并且,对于每一个轴:

*与所述上面板的其远和近两个接触点根据第一纵向几何轴线纵向地布置,并且

**与所述下支架的其远和近两个接触点根据平行于所述第一几何轴线的第二几何轴线纵向地布置。

根据孤立的或组合的本发明的其它特性:

所述开关断路器的竖直致动轴线布置在两个连续的轴的两个近端部段之间;

所述开关断路器竖直地介于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开关断路器当它经受大于预定临界值的压力载荷时能够产生控制信号,并且当所述压力载荷的值小于所述临界值时,所述开关断路器在所述上面板的上静止位置中构成所述上面板的支座,所述上面板通过所述开关断路器弹性恢复到所述上静止位置;由此,开关断路器使得能够检测存在于在上面板的上部面上施加大于所谓预定临界值的压力中的任何控制作用;

每一个轴:

以相对于所述上面板绕总体上平行于所述直线方向的几何轴线可旋转的方式被安装,所述轴沿其在轴的远和近的两个端部段之间延伸;

并且以相对于所述下支架绕总体上平行于所述直线方向的轴线可旋转的方式被安装,所述轴沿其在轴的两个远端部段之间延伸,由此,被传输到远端部段的、上面板相对于下支架的相对运动以力偶的形式被传输且施加到近端部段;

每一个轴包括直线中心部分、平行于所述中心部分并且相对于所述中心部分侧向偏移的直线远端部部分,和与所述远端部部分纵向对齐的近端部部分,属于上面板的所述两个接触点与所述中心部分的相对区域协作,并且属于下支架的每一个接触点与相关端部部分的相对区域协作;

上致动面由特别地为矩形的多边形轮廓限定,并且至少两个连续的轴分别沿多边形轮廓的至少两个连续的边布置;

该装置是相对于穿过所述开关断路器的竖直致动轴线的竖直对称平面的基本上对称的设计;

每一个轴与至少一个调节构件关联,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构件以沿竖直方向可调节的方式与所述下支架关联以便吸收所有组装游隙并且施加预载荷到关联的轴。

附图说明

在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其它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显然,为了理解该详细描述将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描绘的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描绘的某些部件的根据另一视角的透视图;

图4是图1中描绘的装置的某些部件的较大比例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装置的某些部件的类似于图4的视图;

图6是图1的装置的仰视图;

图7是示出该装置的某些部件的类似于图6的视图;

图8是进一步示出该装置的某些部件的类似于图7的视图;

图9到12是大比例详细视图,在四个角部角中连续地示出诸如它们被布置在图4中的该装置的部件;

图13和14是根据两个不同视角的透视图,示出在该装置的一角部角中的该装置的某些部件;

图15是图1中描绘的装置的轴中的一个的大比例视图;

图16是用来说明该装置的操作的图1的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图;

图17是能够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轴的操作的图;

图18是图1中描绘的装置的展开示意图,能够说明该装置的操作;

图19和20是示意图,示出图1和16中示出的装置中实施的本发明的原理的两个变体的设计原理;

图21是对应于图19中图解地示出的变体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的视图;

图22是根据另一视角的类似于图21的视图;

图23是类似于图15的视图,该视图示出图21中描绘的装置的两个连续的轴;

图24是图21和22中示出的装置的某些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5是图21和22中示出的装置的某些部件的仰视图;

图26是图21和22中示出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1和22中示出的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28是图21和22中示出的部件的仰视图,这些部件被示出为处于组装位置;

图29到31是示出轴与下支架和/或上面板的协作的较大比例透视图。

为了描述本发明,将非限制性地采用图中指示的根据坐标系V、L、T的竖直、纵向和横向取向,并且不限于参考地球重力,水平平面对应于轴线L和T的平面。

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相似的或类似的要素将由相同的数字或字母数字附图标记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描绘的是一种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20,该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便携式数字设备(经常用“个人数字助理”的英文首字母PDA称呼),或者组合PDA的特性和数字电话的特性的“智能电话”,或者用来远程控制各种电子设备(例如视听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等等)的远程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包括上面板21,用户作用在该上面板上以便控制电子设备。

上面板21总体上由平面元件组成,该平面元件为水平取向并且为正方形形状,正方形的边平行于纵向L和横向T方向。

作为非限制性例子,上面板21在这里由两个零件组成,该两个零件包括周边框架22和“活性”中心块23,在这两个部件的组装的位置中,它们形成整体21。

控制装置20的致动在于通过指向元件在上面板21的中心块23的上部面23s上施加作用(后面将称为“控制作用”),该指向元件是例如触针(stylus),或用户的手指端部(未示出)。

控制作用由主要沿向下竖直方向V取向的压力加载构成,该压力加载由指向元件在指向元件的端部和上部面23s之间的接触点施加。

根据一个实施例,中心块23仅由例如刚性塑料的板组成以便构成简单的控制“按钮”。

根据另一实施例,中心块23是“活性的”并且包括用来定位上部面23s上的接触点的位置的装置。

则控制装置20属于称为“触控板”的类型,例如,用于膝上型计算机(laptop)。

根据另一实施例,除了用来定位接触点的装置外,上面板21的块23还包括信息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屏),以允许用户看到关于电子设备的信息,和/或与用户在上面板21上执行的操作相关的信息。

则上面板21是通常称为“触摸屏”的部件。

例如,控制装置20预期被安装在电子设备中使得上面板21的块23的上部面23s与电子设备的壳体或包覆元件齐平。

上面板21的框架22是周边框架,该周边框架包围中心块23并且为正方形总体形状,并且该周边框架是例如由塑料模制的零件,下面将详细描述其结构。

控制装置20还包括下支架(armature)26,控制装置20通过该下支架被组装且固定在电子设备内。

下支架26在图中被描绘为正方形框架的形式,在控制装置20的主要部件的组装位置中,该正方形框架包围上面板21的周边框架22使得(如特别地在图1中可以看到的)三个部件22、23和26在相同的水平平面中延伸,以便形成基本上平面形状的并且减小高度(例如,对应于支架26的竖直厚度)的控制装置20。

支架26例如被固定在电子设备的印刷电路板“PCB”上,并且位于上面板21下面的支架26内的整个中心部分被清除,以便电子或电部件和对应的电路布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上部面上。

类似于上面板21的框架22,下支架26例如由塑料模制。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下支架26的详细设计。

控制装置20还包括铰接结构,该铰接结构总体上竖直地介于上面板21的框架22和下支架26之间,以在上面板21相对于支架26的竖直运动期间,并且特别地在上面板21的任何向下竖直运动期间保持上面板21平行于水平平面(即,平行于自身)。

在这里,铰接结构由用来传输载荷和运动的四个连续的周边轴LA、LB、LC和LD组成。

每一个轴沿总体上直线方向延伸并且它沿上部面23s的轮廓27的相关边缘布置以便致动控制装置20。

为了方便描述和理解,控制装置20的每一个“边”因此与带有指示标记A、B、C或D的字母关联,并且控制装置的角或角部的每一个与分别具有指示标记A和B,B和C,C和D或D和A的一对字母关联。

如下面将说明的,该控制装置包括布置在其角部AD的开关断路器S,并且因此每一个轴根据定义包括最靠近开关断路器S定位的近纵向端部和最远离开关断路器S定位的远纵向端部。

因此,相同的、类似的、或相似的部件或布置根据控制装置的边和/或对应的轴由带有指示标记A、B、C或D的相同的数字附图标记或字母数字附图标记指示。

当上面板21在控制作用的影响下向下移动时开关断路器S能够被致动,然后产生预期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信号。

开关断路器S可以为任何已知类型。

施加在上面板21上的压力载荷被传递到开关断路器S,使得开关断路器在施加到上面板21的控制作用的影响下被致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开关断路器S当它受到大于预定值的压力载荷时能够产生控制信号。

因此,开关断路器S能够检测到存在于在上面板21的上部面23s上施加大于预定值(称为临界值)的压力中的任何控制作用。

根据另一实施例,当控制作用的值小于所述临界值时,开关断路器S构成用于上面板21的相对于下支架26在某一竖直位置或高度的支座,阻塞上面板21相对于下支架26的向下位移。

在这个“顶”静止位置中,开关断路器S不被致动并且不产生控制信号。

当如图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开关断路器S基本上由已知的一般设计的“圆顶”(当控制作用的值变得大于所述临界值时它能够改变状态)构成时,正是这个圆顶构成上述的支座。

在断路器S的状态改变期间,断路器随后不再形成用于上面板21(它缩进)的支座,因此允许上面板21随后向下竖直移动到开关断路器S的所谓致动或触发的底位置。

然后,当开关断路器S改变状态时,就是说,当圆顶的传导性下部面以已知方式与相对布置(在这里布置在下支架26中)的相关电轨道(未示出)建立开关路径时,产生控制信号。

由于开关断路器S的圆顶的状态的突然改变,用户通过指向元件或其手指也察觉到触感,这是由于用户特别地感觉到以按钮的“点按”方式的上面板21的位移的阻力的快速变化。

因此,用户触觉地得知控制作用已经施加在控制装置20上,并且已经通过开关断路器S引起控制信号的产生。

如在图中,并且特别地在图7中可以看到的,开关断路器S在几何上布置成使得其致动的竖直轴线AS布置在上面板23s的轮廓27的周边。

现在将参考图15,在该图中已经通过例子的方式描绘轴LC。现在将详细描述该轴;四个轴具有相同的设计。

例如,每一个轴是由金属丝制成的元件。

轴LC具有直线总体取向,并且它包括沿第一几何轴线C1延伸的直线中心部分30C。

轴LC也包括远端部部分32C和近端部部分34C。

两个端部部分32C和34C是直线的并且平行于中心部分30C。这些端部部分32C和34C的每一个通过“S”形连接段连接到中心部分30C的对应端部。两个端部部分32C和34C因此相对于中心部分30C侧向偏移。

两个端部部分32C和34C彼此对齐,即,它们关于第二几何轴线C2共轴,该第二几何轴线平行于第一几何轴线C1。

远端部部分32C属于轴LC的远端部段CB,而近端部部分34C属于轴LC的近端部段CD。

如下面将说明的,轴LC以相对于上面板21的框架22绕几何轴线C1可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并且以相对于下支架26绕几何轴线C2可旋转的方式被安装。

上面板21的框架22在其外部竖直侧面33A、33B、33C和33D的每一个中包括现出的水平凹槽形式的空隙,该空隙的每一个能够接收相关轴的中心部分30A、30B、30C和30D。

每一个凹槽34A、34B、34C和34D由两个相对的上和下水平面限定,该上和下水平面的每一个在其一个端部附近包括凸出或突起的立柱,该立柱构成相关轴的中心部分的相对部分的支承点。

因此,每一个凹槽或腔在其远端部包括“上”接触点22Bdi、22Adi、22Ddi和22Cdi,并且在其近端部包括“下”接触点22Apr、22Bpr、22Cpr和22Dpr,并且相关的轴通过其中心部分与它们中的每一个协作。

属于框架22的这些接触点的布置和位置在图18中被详细示出。

上面板21的框架22在其水平下部面36中、在其角部的每一个包括凹坑38AB、38BC、38CD和38DA。

在凹坑38DA中,框架22包括用来致动开关断路器S的指状件40,该指状件沿开关断路器S的致动轴线AS向下竖直延伸。指状件40的下自由端部与构成开关断路器S的圆顶的弧形上部面协作。

以相同的方式,框架形下支架26在其边或立柱的每一个中包括两个凹坑,每一个凹坑布置在端部附近,该凹坑的每一个能够接收轴的相关端部部分。

因此,例如,下支架26的边“A”包括两个腔38A、40A,该腔的每一个接收轴LA的相关端部部分32A、34A。

每一个腔38A、40A因此具有纵向凹槽的形式,并且框架的内部竖直侧面42A、42B、42C和42D包括两个开口或窗口,该开口或窗口允许“S”形弯头自由通过,对于每一个轴,该“S”形弯头将关联的端部部分与中心部分连接。

例如,面42A包括两个开口41A和39A。

为了允许部件的组装,并且特别地允许轴的端部部分安装在它们的相应腔中,每一个腔38A、40A向下竖直敞开并且此后被具有两个分支的L形状的互补形状的盖子44AB、44CB、44DC和44DA关闭。

开关断路器S的圆顶被接收在形成在盖子44DA的上部面中的互补的腔46中,该腔在组装位置中与上面板21的框架22的致动指状件40成直线。

为了构成用于轴的相对远端部部分的“下”接触点26Bdi、26Adi、26Ddi和26Cdi,盖子的上部面包括竖直向上凸出或突起的立柱,远端部部分的相对部分与该立柱协作。

这些各种立柱在图中、特别地在图18中被详细示出。

因此,下支架包括四个“远”接触点。

以相同的方式,一些腔的上部面同样包括竖直向下凸出的或突起的立柱,以便构成“上”接触点26Apr、26Bpr、26Cpr和26Dpr,相关的轴的中心部分的相对的近部分与该上接触点协作。

属于下支架的上接触点在图18中被详细示出及参照。

在这个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非限制性地,对于每一个轴LA、LB、LC、LD,其与上面板的远和近两个接触点纵向地布置在其与下支架的远和近两个接触点之间。换句话说,近和远的一对接触点的两个点相对彼此纵向偏移。

如在图中可以看到的,上面板包括四个定位和邻接爪52A、52B、52C和52D,每一个爪被接收在相对地形成在下支架26中的对应的凹口54A、54B、54C和54D中。四个爪限定四个支座,该支座确定上面板相对于下支架的顶静止位置。

在部件的组装位置中,每一个轴优选地安装成在布置在下支架26中和上面板21的框架22中的其各个接触点之间没有游隙。

在刚才已经给出的详细描述中,控制装置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是相对于中间竖直平面PVM的基本上对称的设计,该中间竖直平面沿对角线延伸并且穿过开关断路器S的竖直致动轴线AS。

现在将特别地参考图16到18描述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原理。

当控制载荷F被施加到上面板的上部面时,无论在这个表面上的这个控制载荷的施加点的地理位置如何,由四个轴组成的铰接结构都将该运动和该载荷从一个角部传输到另一个角部,直到位于其中一个角部的开关断路器S。

该传输总是以由箭头FB、FC、FA和FD指示的相同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轴,从其远端部向着其近端部。

以这种方式,避免上面板的任何倾斜,就是说,上面板在致动期间维持几乎完美地水平或平行于自身以便引起开关断路器的触发。

当释放施加到上面板的载荷时,该载荷以与由在图16中特别地示出的箭头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施加。

参考图17,在致动期间,即当载荷F被施加到上面板时(见图18),力F1被上面板施加到杆LA,而反力被接触点26Adi施加。

该力沿箭头FA传输,并且等于力F1的力F2由轴LA的另一端部(近端部)通过相关的反作用接触点26Apr沿着边A施加到上面板的另一端部。

为了保证力的传输和杆绕它们的轴线“1”和“2”的旋转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发生,开关断路器S的致动轴线AS必须设置成与用户可接近的致动表面23s的轮廓基本上相切。

在刚刚已经描述的实施例中,轴线AS位于角部角AD,与表面23s的角基本上相切。

根据本发明的布置通过其铰接结构不仅保证上面板维持水平且平行于自身,而且在开关致动器的触发期间提供相同的致动载荷的感觉和触觉,无论在上致动表面上的致动点的位置如何。

图19中描绘的是另一实施例,其中四个轴仅沿上控制面板的三个连续的边布置,其中两个轴LA和LD沿一个相同的边布置,并且开关断路器S的轴线沿这个边的轮廓布置并且布置在这些两个轴LA和LD的两个相邻的近端部之间。

这种布置保持相对于穿过轴线AS的中间竖直平面PVM基本上对称的设计,并且完全清空该装置的一边,使得能够通过“移除”这个支架的一个边而简化“U”框架形的下支架。

优选地,下支架26的三个固定点50布置成如图19中所示,其中一个固定点靠近开关断路器,用于在致动期间限制下支架26和控制装置的可能变形。

实际上,希望的是,该固定点中的一个总是位于开关断路器附近。

在具有四个轴、每一个轴沿四个边的一个布置的前述实施例中,四个固定点有利地布置在该装置的每一个角部,并且因此一个固定点同样邻近开关断路器。

在图20中描绘的变体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仅仅三个轴LA、LC和LD,这里也具有带三个连续的边的“U”框架形下支架,并且开关断路器S布置在角部AD。

在图20中示出的这个装置的操作类似于图16和19中示出的装置的操作,但它不再是对称的设计。

除了有关在致动期间控制上面板21相对于下支架26的行动的优点,具有铰接结构的周边轴的根据本发明的各种设计使得可以几乎完全清空下支架内的印刷电路板上的表面以便布置各种部件和/或例如一个或更多个光源。

开关断路器的圆顶已经被描绘为向下支承在下支架26的相对的部分上并且致动指状件40属于上面板21。

通过“相反的一面朝上”布置圆顶,则该圆顶支承在上面板21的下部面的相对的部分上并且致动指状件属于下支架26,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而机械的颠倒当然是可能的。

根据属于开关断路器的圆顶的位置和取向,借助印刷电路板,直接地通过下支架,或通过连接到上面板的下部面的扁平电缆,执行用于建立开关路径的电接触轨道的连接。

在刚才已经提及的实施例中,可弹性变形的圆顶(开关断路器的状态突然改变)也充当用于上面板的弹性支座,并且因此作为上面板弹性恢复到其顶静止位置的装置。

当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以与开关断路器的部件独立的部件的形式的上面板的弹性恢复装置(例如以弹簧的形式),然后该开关断路器可以由简单的传导性晶片组成,该传导性晶片在上面板的竖直行程的最后与相对地布置在下支架中的对应的传导轨道接触。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诸如图21中描绘的第二实施例。

这个实施例对应于图19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其中铰接结构仍然包括四个轴,开关断路器S介于两个相邻的轴LA和LD之间。

在为相对于平面PVM对称的设计的这个实施例中,两个轴LA和LD对齐并且沿该装置的对应于其长的长度的一个相同长边布置,而其它两个轴LB和LC各沿对应于装置20的宽度的短边中的一个布置。

如前面指出的,这种布置可以实现完全清空与轴LA和LD相对的、该装置的另一长边,例如以便在配备有这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中将部件装配在该装置下面。

如在图26中可以看到的这种布置也使得可以产生在没有轴的长边附近“变薄”的装置,以便例如有利于它集成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的电子装置中,当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用作膝上型计算机的“触控板”时,通过将“薄的”纵向边缘(没有轴)布置在膝上型计算机的位于其用户侧上的自由边缘附近,这些膝上型计算机的当前设计使得邻近用户的设备的这个边缘是该设备中最薄的或最纤细的。

如在图21到26中可以看到的,开关断路器S的圆顶向上靠在上面板的相对的部分64上,该相对的部分可以包括布置成与圆顶相对的一个或更多个电接触轨道。

相反,支架26在突出部分66中包括调节螺钉68,使得可以在组装之后通过作用在圆顶上而调节开关断路器S的计量和游隙。

以相同的方式,在组装之后并且为了吸收所有组装游隙,每一个轴与至少一个调节螺钉70A、70B、70C和70D关联,该调节螺钉以沿竖直方向V可调节的方式与支架26关联。

每一个调节螺钉70A、70B、70C和70D包括支承表面或接触表面72A、72B、72C和72D,该接触表面与关联这个调节螺钉的轴LA、LB、LC、LD的相对的部分协作。

在组装之后,相对于支架26沿竖直方向V调节每一个调节螺钉以便吸收游隙并且非常轻微地加载关联的轴,并且随后在维持施加到该轴的预载荷的同时相对于支架26固定调节螺钉。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任何类似构件替代每一个调节螺钉,对于每一个轴,该类似构件在组装之后保证相同的调节功能和预载荷。

通过被接收在支架26的互补的凹槽71C、71B中,每一个轴LC或LB也保持沿垂直于其主纵向方向的水平方向相对于支架26没有游隙。

通过被接收在支架26的互补的凹槽71A、71D中(其中每一个轴LA或LD被框架22的互补的立柱72A、72D保持),每一个轴LA或LD也保持沿垂直于其主纵向方向的水平方向相对于支架26没有游隙。

如在图21和22中可以看到的,上面板包括两个定位和邻接爪52,每一个爪被接收在相对地形成在下支架26中的对应的凹口54中。两个爪与部分64和66(圆顶介于其间)互补,以便限定三个支座,该支座确定上面板相对于下支架的顶静止位置。

上面板22的下部面包括被构想用来布置上面板的柔性连接连接器和电子控制电路的多个相邻的凹坑56、58,并且特别地当上面板是触控板和/或触摸屏时具有上面板的活性中心块的部件,该上面板包括两个侧狭槽60、62以便柔性电连接电缆的通过。

现在参考图23,其中已经通过例子的方式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轴LC和轴LD。四个轴成对地具有相同设计,现在将详细描述LC和LD。

轴LC、LD具有直线总体取向并且它包括沿第一几何轴线C1延伸的直线中心部分30C、30D。

轴LC、LD还包括远端部部分32C、32D和近端部部分34C、34D。这些端部部分32C、32D和34C、34D的每一个通过连接段连接到中心部分30C、30D的对应端部,该连接段在这里垂直于轴线C1。

两个端部部分32C、32D和34C、34D是直线的并且平行于中心部分30C、30D,它们因此相对于该中心部分侧向偏移。

两个端部部分32C、32D和34C、34D彼此对齐,即,它们关于第二几何轴线C2共轴,该第二几何轴线平行于第一几何轴线C1。

远端部部分32C、32D属于轴LC、LD的远端部段CB、CD,而近端部部分34C、34D属于轴LC、LD的近端部段CD、DA。

如下面将说明的,轴LC、LD以相对于上面板21的框架22绕几何轴线C2可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并且以相对于下支架26绕几何轴线C1可旋转的方式被安装。

在这个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非限制性地,对于每一个轴LA、LB、LC、LD,近和远的一对接触点的两个点基本上相对彼此纵向对齐并且因此关于垂直于轴线C1和C2的直线对齐。

因此,在操作中,每一个轴基本上表现为“铰接”件,几乎不经受弯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