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计算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161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计算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该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包括:一装置外壳、一计算机装置以及一隔热膜;该计算机装置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内且具有至少一发热组件;该隔热膜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对应该至少一发热组件的一内表面上。本发明可确实地避免局部热区的产生以及降低装置外壳的表面温度,有效地解决了便携式计算机设备的装置外壳局部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专利说明】便携式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尤指一种使用隔热膜以隔绝或反射发热组件 传递至装置外壳上的热能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便携式电子科技的进步,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等)所能提供 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及强大,这同时也代表了其内部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器、硬盘、主机板 等)的数据处理速度必须越来越快,以使其可应付庞大的系统作业工作量,但这也代表了其 内部电子组件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也会不断的向上飙升,因此散热问题便成为业者 设计便携式计算机设备时所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课题。
[0003] 就笔记本型计算机而言,由于其内部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能会快速累积,因此散 热效能的优劣对笔记本型计算机的整体表现着实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笔记本 型计算机内需要散热的电子组件上,如中央处理器、硬盘等,皆会使用风扇与散热片的组合 来达到将电子组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笔记本型计算机的装置外壳排出的效果。然 而,在笔记本型计算机经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热能往往会持续累积在笔记本型计算机的 装置外壳上而形成热区,从而产生笔记本型计算机的装置外壳局部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0004]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隔热膜以隔绝或反射发热组件传递至装置 外壳上的热能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该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包含:一装置外壳、一计 算机装置以及一隔热膜;该计算机装置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内且具有至少一发热组件;该隔 热膜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对应该至少一发热组件的一内表面上。
[0007] 本发明还公开该隔热膜由高热阻材质所构成。
[0008] 本发明还公开该隔热膜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发热组件的一热传递路径的位置上 以反射或隔绝该至少一发热组件传递至该装置外壳的热能。
[0009] 本发明还公开该隔热膜设置在正对于该至少一发热组件的位置上。
[0010] 本发明还公开该装置外壳具有一底板,该隔热膜设置于该底板的该内表面上。
[0011] 本发明还公开该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还包含一导热膜,其设置于该隔热膜上或该隔 热膜与该装置外壳之间,用来使该至少一发热组件所传来的热能均匀地扩散。
[0012] 本发明还公开该导热膜由金属材质所构成。
[0013] 本发明还公开该至少一发热组件包含一主机板、一硬盘以及一马达的至少其中之 〇
[0014]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将隔热膜设置于装置外壳对应发热组件的内表面上的设 计,以在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内的发热组件传递其所产生的热能至装置外壳的内表面上时, 通过隔热膜的隔热特性来产生反射或隔绝热能的功效,藉以改善热能持续累积在便携式计 算机设备的装置外壳上的情况。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确实地避免局部热区的产生以及降 低装置外壳的表面温度,从而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的装置外 壳局部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0015]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 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的部分剖面简示图。
[0017] 图2为图1的装置外壳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0018]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9] 10 便携式计算机设备 12 装置外壳
[0020] 14 计算机装置 16 隔热膜
[0021] 18 发热组件 19 内表面
[0022] 20 底板 22 导热膜
[0023] P 热传递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便携式计算机设备10的部分 剖面简示图,在此实施例中,便携式计算机设备10可较佳地为一笔记本型计算机,但不受 此限,其亦可为其他常见的便携式计算机装置,如平板计算机等。如图1所示,便携式计算 机设备10包含一装置外壳12、一计算机装置14以及一隔热膜16。装置外壳12可采用常 见的应用于一般便携式计算机上的机壳设计,其相关结构设计常见于先前技术中,故在此 不再赘述。计算机装置14设置于装置外壳12内且具有至少一发热组件18(在图1中仅显 示一个,但不受此限),如主机板、硬盘、马达或其组合等。
[0025] 接下来,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2为图1的装置外壳12的部分立体示意图,由图 1以及图2可知,在此实施例中,装置外壳12可具有一底板20,而隔热膜16则是较佳地设 置在装置外壳12的底板20对应发热组件18的一内表面19上,更详细地说,隔热膜16可 较佳地设置于对应发热组件18的一热传递路径P的位置上而正对于发热组件18 (如图1 所示)以反射或隔绝发热组件18传递至装置外壳12的热能,但不受此限,也就是说,只要 是将隔热膜设置在装置外壳对应发热组件的内表面上的设计,其均可为本发明所采用。另 夕卜,隔热膜16可由高热阻材质所构成,例如由聚酯薄膜与高纯度金属涂层(如银、镍、铝、铜 等)所构成或是由聚酯薄膜与SilverfOHC涂层所构成等,其相关隔热原理说明及其设计常 见于先前技术中,故在此不再赘述。需注意的是,隔热膜16的隔热面积可根据底板20上因 热能持续累积所形成的热区或热点的面积而定。
[0026] 如此一来,如图1所示,当便携式计算机设备10内的发热组件18运作一段时间后 沿热传递路径P传递热能(例如通过便携式计算机设备10内的散热装置(如风扇与散热片 的组合等)的散热引导设计等)至装置外壳12的底板20的内表面19上时,隔热膜16就可 以利用本身的隔热特性而反射或是隔绝发热组件18所传来的热能,藉以防止热能持续累 积在装置外壳12的底板20上的情况发生,如此即可避免局部热区的产生以及降低装置外 壳12的底板20的表面温度,从而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的装置外壳 局部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0027]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所示,在此实施例中,便携式计算机设备10可还包含一导热 膜22,导热膜22可较佳地由金属材质(如铜、铝等)所构成且设置于隔热膜16与装置外壳 12的底板20之间,藉此,当发热组件18传递热能至装置外壳12的底板20的内表面19上 时,导热膜22即可利用本身的导热特性以使得发热组件18所传来的热能可以均匀地扩散 于装置外壳12的底板20的内表面19上,进而发挥均温作用。如此一来,通过导热膜22的 均匀导热设计以及上述隔热膜16的热能反射或隔绝设计,本发明即可更进一步地消除在 装置外壳12的底板20上所产生的热能局部累积现象。此外,导热膜22的配置可不限于如 图1所示的配置,其亦可改为采用直接贴附于隔热膜16上的设计以取代如图1所示的贴附 于隔热膜16与底板20之间的设计,至于采用何种配置,其视便携式计算机设备10的实际 应用而定。
[0028] 综上所述,相比先前技术,本发明采用将隔热膜设置于装置外壳对应发热组件的 内表面上的设计,以在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内的发热组件传递其所产生的热能至装置外壳的 内表面上时,通过隔热膜的隔热特性来产生反射或隔绝热能的功效,藉以改善热能持续累 积在便携式计算机设备的装置外壳上的情况。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确实地避免局部热区 的产生以及降低装置外壳的表面温度,从而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便携式计算机 设备的装置外壳局部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
1.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该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装置外壳; 一计算机装置,该计算机装置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内且具有至少一发热组件;以及 一隔热膜,该隔热膜设置于该装置外壳对应该至少一发热组件的一内表面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其中该隔热膜由高热阻材质所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其中该隔热膜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发热组 件的一热传递路径的位置上以反射或隔绝该至少一发热组件传递至该装置外壳的热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其中该隔热膜设置在正对于该至少一发热 组件的位置上。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其中该装置外壳具有一底板,该隔热膜设 置于该底板的该内表面上。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该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还包括: 一导热膜,该导热膜设置于该隔热膜上或该隔热膜与该装置外壳之间,用来使该至少 一发热组件所传来的热能均匀地扩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其中该导热膜由金属材质所构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该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还包括: 一导热膜,该导热膜设置于该隔热膜上或该隔热膜与该装置外壳之间,用来使该至少 一发热主机组件所传来的热能均匀地扩散。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其中该装置外壳具有一底板,该隔热膜设 置于该底板的该内表面上。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其中该至少一发热组件包括一主机板、一 硬盘以及一马达的至少其中之一。
【文档编号】G06F1/16GK104102277SQ20131012342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0日
【发明者】陈明智, 张永利, 颜振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