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245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TO的布线结构,尤其是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屏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触摸屏通常包括显示层和位于显示层上的触摸层,触摸层通常利用铟锡氧化物ITO制成。原有的ITO布线结构一般为双层结构,包括X轴感应电极和Y轴感应电极,所述X轴感应电极和所述Y轴感应电极形状相同均为菱形,以若干行若干列的形式排列,并一列X轴感应电极和一列Y轴感应电极交替排列,其中同一列的X轴感应电极相连接,同一行的Y轴感应电极相连接。两层ITO通过桥接铺设于玻璃板的一侧,此种方式不但工艺复杂,而且桥接处容易损坏,产品良率低,并且由于ITO层的成本较高,双层ITO的设置必然会提高成本。因此为了顺应市场需求,降低成本,人们发明了单层感应层,所述单层感应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组纵向排列,每个触控电极组包括两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的形状三角形,且其中一所述触控电极相对另一所述触控电极顺时针旋转180度,两所述触控电极相对组成所述触控电极组。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电极之间的匹配性不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匹配性更好的单层ITO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匹配性更好的单层ITO布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层ITO布线结构,其包括若干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若干个第二触控电极,分别用于获得第一方向的位置坐标和第二方向的位置坐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若干个呈V字型的主触控电极,所述主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上 顺序排列并电性连接,相邻的所述主触控电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相邻的所述主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并在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ITO布线结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主触控电极采用V字型设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填充所述相邻的主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可以增大感应面积,匹配性更好,线性度也更佳。


图1是本发明ITO布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ITO布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不,本发明的ITO布线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一触控电极I和若干个第二触控电极2,分别用于获得第一方向的位置坐标和第二方向的位置坐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平行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整齐排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I包括主触控电极10,所述主触控电极10通过连接体11在第二方向连接,所述连接体11为条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在第一方向上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I的主触控电极10呈V字形,在第二方向上顺序排列,相邻的主触控电极10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连接体11在一侧将顺序排列的所述主触控电极10连通,在第二方向上顺序连接所述主触控电极10的连接体11具有适当的宽度,以降低阻抗。述第二触控电极2位于相邻的所述主触控电极10之间的间隙,近似呈V字形,但位于边缘处的触控第二触控电极2最佳的应根据边缘的所述主触控电极10留有的空余部分设计,例如上端边缘的第一触控电极留有的空余部分为三角形,所述上端边缘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为下面部分的三角形,下端边缘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截取上端部分并略微变形将空余部分占满,使得整体的ITO布线结构为完整的四边形,边缘位置的第二触控电极2与其他位置的第二触控电极2略有区别,并在第二方向上顺序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分别向外侧延伸有引线3,所述引线3平行排列避免接触,整齐排列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的一侧,以使得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可连接,并 在所述引线3和所述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I之间设置配置线4,配置线4延续上述引线3的规律,与上述引线3平行排列避免接触,配置线4用以匹配环境,在剩余的空隙处添加悬浮块5,即所述配置线4和所述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I之间的空隙处添加悬浮块5填充空隙,以免ITO出现显影,影响显示效果。所述第一触控电极I的主触控电极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的V字型设计,可以增大感应面积,匹配性更好,线性度也更佳。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为更加优选的实施例,如图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I在主触控电极10的基础上,增加了辅触控电极12,所述辅触控电极12呈长条形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辅触控电极1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I的长度相同。所述主触控电极10和所述辅触控电极12电性连接,在第二方向上顺序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2的引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I的主触控电极10和辅触控电极12之间,所述配置线4位于所述引线和所述辅触控电极12之间,并在所述配置线4和所述辅触控电极12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悬浮块5。所述辅触控电极可单独置于边缘位置处,其余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I和第二触控电极2正常排列,以便于侦测边缘。所述辅触控电极12的设置,扩大了单个第一触控电极I的感测范围,能够有效的防止主触控电极10之间感应死区的产生。本发明的第一触控电极的主触控电极10采用V字型设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填充所述相邻的主触控电极10之间的间隙,可以增大感应面积,匹配性更好,线性度也更佳。并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I还包括一辅触控电极12,辅助感测触摸位置,防止死区的产生,具有更好的侦测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单层ITO布线结构,其包括若干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若干个第二触控电极,分别用于获得第一方向的位置坐标和第二方向的位置坐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若干个呈V字型的主触控电极,所述主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上顺序排列并电性连接,相邻的所述主触控电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相邻的所述主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并在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控电极通过条状的连接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辅触控电极,与所述主触控电极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触控电极为长条形,在第一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触控电极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长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ITO布线结构的边缘位置处,设置一所述辅触控电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通过引线导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方向上顺序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引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主触控电极和辅触控电极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空隙处填充有悬浮块。
10.如权利要求7所 述的单层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引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配置线,与所述引线平行排列。
全文摘要
一种单层ITO布线结构,其包括若干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若干个第二触控电极,分别用于获得第一方向的位置坐标和第二方向的位置坐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若干个呈V字型的主触控电极,所述主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上顺序排列并电性连接,相邻的所述主触控电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相邻的所述主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并在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本发明的ITO布线结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主触控电极采用V字型设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填充所述相邻的主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可以增大感应面积,匹配性更好,线性度也更佳。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235663SQ20131014621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5日
发明者樊永召 申请人: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