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扩展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305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扩展坞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扩展坞,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机构联接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包括N个第一联接件;第二本体,包括N个与第一联接件匹配的第二联接件,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与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联接;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不同于第一相对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与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第一本体能够与第二本体分离。
【专利说明】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扩展±乌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扩展坞。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比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
[0003]目前,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推出了兼具笔记本电脑形态以及平板电脑形态的超级本,超级本包括平板电脑以及辅助输入装置。用户可以通过将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联接起来,实现超级本的笔记本电脑形态,当用户想要外出时,还可以将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分离,仅携带平板电脑,这样就实现了超级本的平板电脑形态。通常,辅助装置上会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在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联接后支撑平板电脑,当用户将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联接时,用户将辅助装置上的卡勾插入平板电脑上的卡口,然后将平板电脑朝向辅助装置移动,使得上述至少一个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回复力,以此来支撑平板电脑,进一步,用户继续将平板电脑朝向辅助装置移动,使得卡勾与卡口卡合,在此过程中,用户就需要对平板电脑施加力来克服上述支撑力,直到卡勾与卡口完全卡合。同理,当用户将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分离时,用户重复上述过程,即将平板电脑继续朝向辅助装置用力按压,克服上述至少一个弹簧对平板电脑的支持力,使得其达到最大形变,使得卡勾与卡口能够分离,此时,用户将平板电脑朝背离辅助装置的方向拉动,就能够将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分离。
[0004]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装置作为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之间的联接机构,那么,用户想要将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分离时,就必须用力将平板电脑朝向辅助装置方向按压,使得弹簧达到最大形变量,使卡勾能够与卡口分离,然后,再通过将平板电脑朝背离辅助装置方向拉动,使平板电脑与辅助装置分离,这样,就可能出现在用户将平板电脑朝向辅助装置方向按压的过程中,如果用户使力过大,而损坏卡合机构的情况,进而存在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机构联接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导致用户连接或者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困难,操作复杂,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扩展坞,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机构联接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7]—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包括N个第一联接件,其中,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第二本体,包括N个与所述第一联接件匹配的第二联接件,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联接;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发生移动,其中,若所述第一本体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若所述第一本体以所述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仍保持联接。
[0009]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本体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第一侧,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所述第一本体能够围绕着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轴能够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一凸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凸轮包括:第一卡合件;第二卡合件;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件上,能够与所述第二联接件可分离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二卡合件相对于所述转轴朝向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并通过所述连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联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发生滑动,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与所述第二联接件联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端和不同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匹配的至少两个凸起,所述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端上;其中,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不同于所述第二状态。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一施力机构,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提供第一作用力给所述第一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并分离。
[0015]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用户作用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外力转化为第一作用力的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为能够分开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最小力。
[0016]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展坞,所述扩展坞能够与一电子设备可分离的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上设置有N个第一联接件,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所述扩展坞包括:N个第二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匹配,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保持接触时,若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联接;若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0017]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移动,其中,若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连接;若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仍保持联接。
[0018]可选的,当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
[0019]可选的,所述扩展坞还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第一侦U,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围绕着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
[0020]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通过所述转轴能够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0021]可选的,所述扩展坞还包括第一凸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凸轮包括:第一卡合件;第二卡合件;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件上,能够与所述第二联接件可分离连接;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二卡合件相对于所述转轴朝向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并通过所述连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联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发生滑动,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与所述第二联接件联接,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0022]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端和不同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匹配的至少两个凸起,所述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端上;其中,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不同于所述第二状态。
[0023]可选的,所述扩展坞还包括一施力机构,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提供第一作用力给所述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并分离。
[0024]可选的,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用户作用在所述电子设备和/或所述扩展坞上的外力转化为第一作用力的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为能够分开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最小力。
[002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6]1、由于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能与第二本体联接,成为一个整体,此时,如果对第一本体施加朝向背离第二本体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也不会与第二本体分离;而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但仍然保持接触,此时,若对第一本体施加上述第一作用力,第一本体就会与第二本体分离,那么,用户在分离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时,无需使用很大的力,只需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就能够很容易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机构联接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进而,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由于用户可以使用较小的力轻松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开来,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0027]2、由于第一本体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发生移动,其中,若第一本体以第一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若第一本体以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保持联接,也就是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的方式有多种,但第一本体只有以第一方式移动的情况下,才能够与第二本体在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解除联接,进而分离,而当第一本体以第二方式移动到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然保持联接,仍为一个整体,这样,增强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联接的可靠性,使得用户在以第二方式移动第一本体时,不必担心第一本体会与第二本体分离,而影响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0028]3、由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通过转轴能够从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第一本体能够与第二本体分离。也就是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经过连续的转动过程,才能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进而分离,如果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没有经过连续的转动,而是直接由第一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话,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然保持联接,不可分离,这样,增强电子设备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联接的可靠性,提闻用户体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A-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1]图3A-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实现第一方式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轮的结构图;
[0033]图5A-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的位置关系图;
[0034]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卡合件上与第一^^合件的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A-图7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不同相对位置时,第一凸轮的状态图;
[0036]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扩展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扩展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机构联接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
[003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存在的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导致损坏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9]通过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能与第二本体联接,成为一个整体,此时,如果对第一本体施加朝向背离第二本体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也不会与第二本体分离;而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但仍然保持接触,此时,若对第一本体施加上述第一作用力,第一本体就会与第二本体分离,那么,用户在分离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时,无需使用很大的力,只需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的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就能够很容易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机构联接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进而,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由于用户可以使用较小的力轻松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开来,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0040]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1]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包括N个第一联接件101,其中,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第二本体20,包括N个与第一联接件101匹配的第二联接件201,其中,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保持接触时,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101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配合,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联接;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不同于第一相对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101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配合,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使得第一本体10能够与第二本体20分离。这里所说的N可以取1、2、3、5、10等整数,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42]上述“联接”是指,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接触,且位于第一相对位置时,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101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配合,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联成一体,若此时,在第一本体10上施加一个朝向远离第二本体20方向上的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是无法分离的;而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接触,且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101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配合,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若此时,在第一本体10上施加上述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10是能够与第二本体20分离的,也就是说,第一本体10能够与第二本体20断开联接,成为两个个体。
[0043]下面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联接”均与上述“联接”含义一致,不再一一赘述。
[0044]第一本体10可以包括一显示单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本体1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部分,还可以为一平板电脑;第二本体20可以包括一输入装置,比如键盘、触摸板,当然,还可以为键盘与触摸板的组合,那么,第二本体20就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以及主机部分,还可以为具有输入装置的扩展坞。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联接之后,通过两者之间的数据通信,使得第二本体20能够作为第一本体10的输入装置,与第一本体10形成一个完整的设备,并能够实现输入、存储、或者浏览等功能。当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还可以为其他功能本体,只要两者联接在一起能够整体上作为一个电子设备实现至少一个功能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4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第一联接件101以及第二联接件201为相互匹配的联接件,可以为卡合件,比如,卡口、卡勾;当然也可以为磁力件,比如,电磁铁、铁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46]具体来说,以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为卡合件举例,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具有两种相对位置,如图2A所不的第一相对位置和如图2B所不的第二相对位置。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在保持接触的前提下,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N个第一联接件101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 —一联接,如卡口与卡勾一一卡合,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也相互联接;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N个第一联接件101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 —一解除联接,如卡口不卡合卡勾,进而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也解除联接,但此时,如不对第一本体10施加上述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10仍与第二本体20保持接触,也就是说,从外观上看上去,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仍是一个整体。此时,第一本体10可以相对于第二本体20继续移动,到达另一第一相对位置。
[0047]下面对第二相对位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8]第二相对位置为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的位置,具体有一下几种实施情况。
[0049]第一种实施情况,第二相对位置可以是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开合范围的边界位置。例如,以板式电子设备为例,若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度数来表征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那么,当第二相对位置对应的上述夹角值就为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开合角度的边界值时,即上述夹角值就可以为0° UlO0、180°、360°,当然,上述夹角值还可以取包含上述边界值的区间或者这些区间中的任一角度,比如,[O。,5。]、[105。,110° ]、[175。,180° ]、[355。,360° ],3。,107° ,179°、358°。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夹角的具体取值需根据电子设备的实际开合角度来确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50]第二种实施情况,第二相对位置还可以为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开合范围内的值。仍以板式电子设备为例,当第二相对位置为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开合角度范围之内的值时,第二相对位置可以是一些特定的位置。那么,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这些特定的位置时,用户作用在第一本体10上,或者第二本体20上,或者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20上的外力转化为第一作用力的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作用力为能够分开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最小力,也就是说,第二相对位置为使得用户作用在第一本体10上,或者第二本体20上,或者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20上的外力以大于第一阈值的比例转化为第一作用力的位置。
[0051]首先,对第一作用力进行说明。第一作用力为能够使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而施加在第一本体10,或者第二本体20,或者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20上的最小力,即第一作用力能够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恰好分开。
[0052]从第一作用力的方向来看,第一作用力为使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开的力,仍以板式电子设备为例,该第一作用力的方向是沿着第一本体10或者第二本体20由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接触的第一边指向第一边的对边的第一方向。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不仅限于上述板式电子设备,所以,根据不同电子设备的形状,第一方向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只要第一方向是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的方向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53]再从第一作用力的大小来看,第一作用力为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开所需的最小的力,也就是说,为了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开,电子设备自身机构,或者电子设备的用户作用在第一本体10、或者第二本体20、或者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20上的最小的力。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子设备自身结构的不同,其所处的受力环境也会不同,那么,上述最小力的值也会不同,但只要是能够分离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所需要的力中最小的力即可,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54]接下来,对于第二种实施情况具体来说,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即上述特定的位置时,用户作用在第一本体10、或者第二本体20、或者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20上的外力转化为第一作用力的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即用户作用的外力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分力占该外力的比例要超过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可以为50%、65%、80%等,当然,为了使得用户所施加的力被尽可能大限度的用于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转化比例是越高越好,那么,较优的,第一阈值还可以为90%、99%,甚至100%。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子设备的结构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转化比例的期望也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第一阈值的大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55]较佳的,为了达到上述尽可能高的转化比例,方便用户施力,对于板式电子设备来说,由于电子设备的自身结构,用户所作用在第一本体10,或者第二本体20,或者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20上的外力可以为垂直于第一本体10或者第二本体20的力,还可以为沿着第一本体10指向远离第二本体20方向的力,或者沿着第二本体20指向远离第一本体10方向的力。此时,第二相对位置就可以有两种情况,即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近似垂直的位置,或者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近似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
[0056]例如,第一种情况,当第二相对位置为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近似垂直的位置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可以取角度值90°、27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角度值;也可以取角度区间[85° ,95° ]、[265° ,275° ]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角度区间;还可以取上述角度区间中的任一角度值,如89°、91°、267°、273°等。当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不限于上述一角度值,也不限于上述角度区间,只要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近似垂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57]再如,第二种情况,当第二相对位置为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近似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可以取角度值180° ;也可以取角度区间[175° ,185° ];还可以取上述角度区间中的任意角度值,如177°、179°、181°、182°等。当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不限于上述角度值,也不限于上述角度区间,只要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近似处于同一平面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58]进一步,对于第二实施情况来说,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整个开合范围内,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相对位置。当仅存在一个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二相对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一种情况或者第二种情况中的任一个,且为第一种情况时,仅能取一个角度值,或者一个角度区间。当存在多个第二相对位置时,这些第二相对位置可以离散的分布在整个开合范围内,且第二相对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一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的组合,比如,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整个开合范围为[0°,360° ],第一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组合,第二相对位置对应的夹角就可以取为{90° ,180° ,270° },还可以取为[85°,95° ] H [175° ,185° ] H [265° ,275° ],还可以取上述区间中的每个子区间任取一值来构成三个角度值的集合,如{91° ,179° ,272° };第一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组合,第二相对位置对应的夹角就可以取为{90° ,270° },还可以取为[85°,95° ] H [265° ,275° ],还可以取上述区间中的每个子区间任取一值来构成两个角度值的集合,如{89° ,268° }。同样的,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的取值不限于上述角度值,也不限于上述角度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59]当第二相对位置为上述情况时,第一相对位置所对应的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为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所有开合角度中除去第二相对位置所对应的夹角的任一角度。
[0060]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的具体方式可以分为:第一方式,以及不同于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若第一本体10以第一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若第一本体10以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仍保持联接。
[0061]比如,以旋盖电子设备为例,即第一本体10通过两个设置方向不同的转轴与第二本体20联接,其中,转轴A为垂直于第一本体10的底边设置的,转轴B为平行于第一本体10的底边设置的,那么,当用户推动第一本体10使其通过转轴B实现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即以第一方式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联接件101能够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即卡口中的卡合机构不卡合卡勾,进而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也能够解除联接,但是,如果用户推动第一本体10通过转轴A实现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即以第二方式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联接件101就不能够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即卡口中的卡合机构不发生移动,仍然卡合卡勾,进而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也不能够解除联接,也就是保持联接。当然,第一本体10也可能以第一方式,即通过转轴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以第二方式,即滑道滑动到第二相对位置,那么,此时,当第一本体10以转轴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联接件101才能够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当第一本体10通过滑道滑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联接件101是不能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方式与第二方式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62]进一步,第一本体10以第一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实施情况。
[0063]第一种实施情况,当第一本体10以第一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N个第一联接件101由第一状态切换为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
[0064]具体来说,如图3A所示,第一联接件101和第二联接件201为磁力件时,比如,第一联接件101为电磁铁,第二联接件201也可以为电磁铁,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联接件101可以为第一极性,第二联接件201可以为第二极性,如第一极性为N极、第二极性S极,或者第一极性为S极、第二极性为N极,此时,第一联接件101吸附第二联接件201,即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联接,接着,第一本体10以第一方式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此时,用户可以按下一机械开关或者电子开关,又或者在第一本体10上设置有一角度传感器,用来检测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当其夹角到达预设角度,即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移动到了第二相对位置,根据用户的上述触发操作,电子设备控制第一联接件101的极性发生改变,由第一极性切换为第二极性,如由N极切换为S极、或由S极切换为N极,这样,第一联接件101就不能够吸附第二联接件201,也就是说,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进而,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
[0065]对于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开合范围内具有多个第二相对位置的情况,比如,有两个第二相对位置,分别为第二相对位置A,第二相对位置B,那么,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先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A时,触发第一联接件101极性发生改变,不能够吸附第二联接件201,即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但此时,第一本体10没有受到上述第一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10是不会与第二本体20分离的,接着,第一本体10继续相对于第二本体20移动,直至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B,此时,再次触发第一联接件101极性发生改变,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如果第一本体10在这个时候受到上述第一作用力的话,那么,就可以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
[0066]当然,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开合范围内具有多个第二相对位置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机构实现上述过程,比如凸轮,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先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A时,此时凸轮处于完全不卡合状态,就使得第一联接件101与和凸轮连接的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但此时,第一本体10没有受到上述第一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10是不会与第二本体20分离的,接着,第一本体10继续相对于第二本体20移动,直至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B,此时,凸轮由完全不卡合状态转化为完全卡合状态,再转换为完全不卡合状态,此时,第一联接件101有一次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如果第一本体10在这个时候受到上述第一作用力的话,那么,就可以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
[0067]第二种实施情况,如图3B所示,第二本体20还包括一转轴30,转轴30设置在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第一侧,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保持接触时,第一本体10能够围绕着转轴3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第二相对位置,进而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
[0068]具体来说,第二本体20还包括一转轴30,该转轴30设置在第二联接件201的第一侧,即平行于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所接触的边设置在靠近第二本体10 —侧,当然,也可以设置在远离第二本体20的一侧,这样就使得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保持接触时,第一本体10能够围绕着转轴3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第二相对位置。
[0069]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图1所述的方案中,第二本体20也可以包括转轴30,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保持接触时,第一本体10能够围绕着转轴3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第二相对位置。
[0070]进一步,在图3B对应的第二种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当用户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将第二本体20上的N个第二联接件201,例如卡勾,假设N=2,插入到第一本体10上对应的2个第一联接件,例如卡口中,卡口卡合卡勾,这样,第一本体10就与第二本体20联接,接下来,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移动,直到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此时,为了使得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用户可以按下一个机械开关,或者是一电子开关,此时,该开关可以使得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第二种方式,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通过机械结构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具体的机械结构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描述。
[0071]进一步,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通过转轴30能够从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使得第一本体10能够与第二本体20分离,与上述第二种方式对应。
[0072]具体来说,当第一本体10围绕着转轴30由第一相对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比如,第一本体10由第一相对位置,即与第二本体之间夹角为30°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即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夹角为90°的过程中,会经过至少一个过渡位置,即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为45°、60°、89°等相对位置,在这些过渡位置上,第一本体10能够与第二本体20保持稳定的处于该过渡位置,只有经过这些过渡位置的转动,才被认为是有效地转动,才能使得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进而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如果第一本体10在没有经过上述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而直接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话,就认为转动是无效的转动,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不能够解除联接,进而不能够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
[0073]进一步,如图4所示,第二本体20还包括第一凸轮,套设在转轴30上,第一凸轮包括:第一卡合件2021 ;第二卡合件2022 ;连动件2023,设置在第二卡合件2022上,能够与第二联接件201可分离连接;其中,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相对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卡合件2021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第二卡合件2022相对于转轴30朝向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并通过连动件2023,带动第二联接件201朝向第一方向发生滑动,使得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联接,进而使得第一本体10能够与第二本体20分离。
[0074]具体来说,当第一本体10由第一相对位置围绕着转轴30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卡合件2021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由如图5A所示的第一位置转动到如图5B所示的第二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合件2021与第二卡合件2022由完全卡合的状态切换到了完全不卡合的状态,此时,第二卡合件2022朝向远离第 ^合件2021的方向,即第一方向,进行滑动,使得第二卡合件2022相对于转轴30移动约2-2.5mm,当然,也可以是l_3mm,由于连动件2023设置在第二卡合件2022上,并与第二联接件201可分离连接,那么,第二卡合件2022发生滑动时,就会通过连动件2023带动第二联接件201也朝向第一方向滑动,此时,第二联接件201与第一联接件101解除联接,进而第一本体10就能够与第二本体20分离。
[0075]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二卡合件2022相对于转轴30所移动的具体距离值由第一卡合件2021与第二卡合件2022结构决定,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7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卡合件2021可以包括第一端,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第二卡合件2022包括第二端和不同于第二端的第三端,第二端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凹槽匹配的至少两个凸起20221,连动件2023设置在第三端上;其中,当第一卡合件2021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位于第一位置时,至少两个凹槽与至少两个凸起20221处于第一状态;当第一卡合件2021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位于第二位置时,至少两个凹槽与至少两个凸起20221处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不同于第二状态。
[0077]具体来说,第一卡合件2021的第一端401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第二卡合件2022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至少两个凹槽匹配的至少两个凸起20221。当至少两个凸起20221如图6所示时,在第一卡合件2021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卡合件2021与第二卡合件2022就能够逐渐的从上述完全卡合状态,即第一状态,沿着上述至少两个凹槽的表面,转换为上述不完全卡合状态,即第二状态。当然,至少两个凹槽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在第一^^合件2021与第二卡合件2022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的由完全卡合状态转动为完全不卡合状态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78]当然,第二状态也可以为部分卡合,只要能够使得第二卡合件2022通过至少两个凹槽与至少两个凸起20221的配合,相对于转轴30朝向第一方向滑动即可。
[0079]在另一实施例中,仍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第二联接件201与连动件2023保持紧密的接触,在转轴30上设置有一弹性件,与第二卡合件2022的第三端连接,在第二联接件201的一侧也设置有弹性件,这样,当连动件2023带动第二联接件201时,这两个弹性件能够使得连动件2023与第二联动件201紧密接触。
[0080]进一步,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使得用户无需使力就能够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第二本体20还包括一施力机构,用于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提供第一作用力给第一本体10,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解除联接并分离。在实际应用中,该施力机构具体可以为弹簧,或者剪刀脚等机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0081]下面对于上述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82]当用户想要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联接时,用户会将N个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相互对准,然后插入,待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联接后,此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如图7A所示(图中曲线侧为其他功能部件);进一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意调整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角度,这些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都可以认为是第一相对位置;然后,当用户想要从第二本体20上取下第一本体10时,会将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此时,第二联接件201会随着第一本体10带动第二卡合件2022围绕转轴30转动,在接下来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卡合件2021会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转动,沿着两个卡合件的接触面,慢慢的将第二卡合件2022朝向第一方向挤压,使得第二卡合件2022沿着转轴30朝向第一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同时,设置在第二卡合件2022上的连动件2023带动第二联接件201也朝向第一方向滑动,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到达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合件2021与第二卡合件2022完全不卡合,也就是说,将第二卡合件2022挤压到了最大的程度,第二联接件201也被连动件2023带动,相对于第一联接件101移动到了最大程度,与第一联接件101解除联接,如图7B所示(图中曲线侧为其他功能部件),那么,此时,如果用户在第一本体10上施加第一作用力,就能将其轻易的从第二本体20上拔出,当然,还可以由施力机构将第一本体10弹出,这样,用户可以不用使力就能将第一本体10从第二本体20上拔出。
[0083]至此,就完成了电子设备上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的联接与分离。
[0084]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能与第二本体联接,成为一个整体,此时,如果对第一本体施加朝向背离第二本体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也不会与第二本体分离;而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但仍然保持接触,此时,若对第一本体施加上述第一作用力,第一本体就会与第二本体分离,那么,用户在分离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时,无需使用很大的力,只需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的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就能够很容易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所以,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由于用户可以使用较小的力轻松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开来,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进一步,由于第一本体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发生移动,其中,若第一本体以第一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若第一本体以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保持联接,也就是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的方式有多种,但第一本体只有以第一方式移动的情况下,才能够与第二本体在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解除联接,进而分离,而当第一本体以第二方式移动到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然保持联接,仍为一个整体,这样,增强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联接的可靠性,使得用户在以第二方式移动第一本体时,不必担心第一本体会与第二本体分离,而影响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由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通过转轴能够从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第一本体能够与第二本体分离。也就是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经过连续的转动过程,才能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进而分离,如果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没有经过连续的转动,而是直接由第一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话,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然保持联接,不可分离,这样,增强电子设备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联接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体验。
[0085]另一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展坞,扩展坞能够与一电子设备可分离的连接,该扩展坞与上述第二本体20 —致,而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一本体10 —致,所述扩展坞也能够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电子设备上设置有N个第一联接件,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如图8所示,扩展坞包括:N个第二联接件201,与N个第一联接件匹配,其中,当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保持接触时,若电子设备与扩展坞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配合,电子设备与扩展坞联接;若电子设备与扩展坞处于不同于第一相对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配合,电子设备与扩展坞解除联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与扩展坞分离。
[0086]进一步,电子设备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扩展玛移动,其中,若电子设备以第一方式相对于扩展玛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电子设备与扩展坞解除连接;若电子设备以第二方式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仍保持联接。
[0087]进一步,当电子设备以第一方式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N个第一联接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与N个第二联接件201解除联接,使得电子设备与扩展坞解除联接。
[0088]进一步,如图8所示,扩展坞还包括一转轴30,转轴设置在N个第二联接件201的第一侧,使得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电子设备能够围绕着转轴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第二相对位置。
[0089]进一步,电子设备与扩展坞通过转轴30能够从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电子设备与扩展坞解除联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与扩展坞分离。
[0090]进一步,如图4所示,扩展坞还包括第一凸轮202,套设在转轴30上,第一凸轮202包括:第一卡合件2021 ;第二卡合件2022 ;连动件2023,设置在第二卡合件2022上,能够与第二联接件201可分离连接;其中,在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相对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卡合件2021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第二卡合件2022相对于转轴朝向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并通过连动件2023,带动第二联接件201朝向第一方向发生滑动,使得第一联接件101与第二联接件201联接,进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与扩展坞分离。
[0091]进一步,第一卡合件2021包括第一端,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第二卡合件2022包括第二端和不同于第二端的第三端,第二端上设置有与至少两个凹槽匹配的至少两个凸起,连动件2023设置在第三端上;其中,当第一卡合件2021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位于第一位置时,至少两个凹槽与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一状态;当第一卡合件2021相对于第二卡合件2022位于第二位置时,至少两个凹槽与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不同于第二状态。
[0092]进一步,扩展坞还包括一施力机构203,用于当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提供第一作用力给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与扩展坞解除联接并分离。
[0093]扩展坞与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第二本体20与第一本体10的工作过程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94]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95]1、由于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能与第二本体联接,成为一个整体,此时,如果对第一本体施加朝向背离第二本体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的话,第一本体也不会与第二本体分离;而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通过N个第一联接件和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但仍然保持接触,此时,若对第一本体施加上述第一作用力,第一本体就会与第二本体分离,那么,用户在分离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时,无需使用很大的力,只需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的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就能够很容易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分离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弹簧以及卡合机构联接电子设备与辅助装置,导致电子设备因无法承受用户作用在辅助装置上过大的力而损坏的技术问题,进而,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由于用户可以使用较小的力轻松的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开来,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0096]2、由于第一本体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发生移动,其中,若第一本体以第一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若第一本体以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保持联接,也就是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由第一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的方式有多种,但第一本体只有以第一方式移动的情况下,才能够与第二本体在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解除联接,进而分离,而当第一本体以第二方式移动到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然保持联接,仍为一个整体,这样,增强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联接的可靠性,使得用户在以第二方式移动第一本体时,不必担心第一本体会与第二本体分离,而影响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0097]3、由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通过转轴能够从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第一本体能够与第二本体分离。也就是说,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经过连续的转动过程,才能与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进而分离,如果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没有经过连续的转动,而是直接由第一相对位置调整到第二相对位置的话,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仍然保持联接,不可分离,这样,增强电子设备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联接的可靠性,提闻用户体验。
[009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包括N个第一联接件,其中,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 第二本体,包括N个与所述第一联接件匹配的第二联接件,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联接;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发生移动,其中,若所述第一本体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若所述第一本体以所述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仍保持联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第一侧,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所述第一本体能够围绕着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轴能够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一凸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凸轮包括: 第一卡合件; 第二卡合件; 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件上,能够与所述第二联接件可分离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二卡合件相对于所述转轴朝向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并通过所述连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联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发生滑动,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与所述第二联接件解除联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 所述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端和不同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匹配的至少两个凸起,所述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端上; 其中,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不同于所述第二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一施力机构,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提供第一作用力给所述第一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解除联接并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用户作用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的外力转化为第一作用力的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为能够分开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最小力。
10.一种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能够与一电子设备可分离的联接,所述电子设备上设置有N个第一联接件,N为大于等于I的整数,所述扩展坞包括: N个第二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匹配,其中,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保持接触时,若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处于第一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联接;若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通过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以第一方式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式的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移动,其中,若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连接;若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二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仍保持联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N个第一联接件由第一状态切换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与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还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N个第二联接件的第一侧,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接触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围绕着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通过所述转轴能够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连续经过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所包含的至少一个过渡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还包括第一凸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凸轮包括: 第一卡合件; 第二卡合件; 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合件上,能够与所述第二联接件可分离连接;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二卡合件相对于所述转轴朝向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并通过所述连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联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发生滑动,使得所述第一联接件与所述第二联接件联接,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 所述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端和不同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凹槽匹配的至少两个凸起,所述连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端上; 其中,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卡合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不同于所述第二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还包括一施力机构,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提供第一作用力给所述电子设备,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解除联接并分离。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用户作用在所述电子设备和/或所述扩展坞上的外力转化为第一作用力的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为能够分开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最小力。
【文档编号】G06F1/16GK104181974SQ20131018827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0日
【发明者】韩亮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