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关联规则的网络视频事件挖掘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623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基于动态关联规则的网络视频事件挖掘框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关联规则的网络视频事件挖掘框架,针对网络视频文本信息所具有的信息量少和噪声多等特点,利用关键词间的语义信息,通过动态调整关联规则中的支持度,减少由于噪声、同义词、多义词和多语言等问题对文本和视觉信息间关系的影响,增强文本信息的鲁棒性,使其建立起视觉近似关键帧和高层语义之间的一座桥梁。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文本信息间的语义相关性,以及文本信息和视觉信息间的关系,减少文本信息中的噪声对视觉近似关键帧与事件间关系的影响,增强视觉近似关键帧与对应事件间的相关性,使其更好的适应于噪声多且信息量少的网络视频的事件挖掘。
【专利说明】基于动态关联规则的网络视频事件挖掘框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数据挖掘领域,具体涉及热点话题检索与跟踪中大规模网络视频事件 挖掘研究。
【背景技术】
[0002]社交网络的流行使得网络视频爆炸式的增长,浏览海量网络视频时的一个关键任 务是事件挖掘。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有线电视的发展,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中获取信息和享受娱乐的主要载体。到2009年9月,大约每分钟有20小时的新视频数据 上传到YouTube。YouTube占用了整个互联网约10%的流量,占据总在线视频量的60%。互 联网已经成为多媒体信息发布和共享中心,同时网络电视台、“播客”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重 要的多媒体信息获取渠道。社交网络爆炸式的增长使得数以百万计的网络视频可供人们观 看,大量的视频在互联网上传输,通过互联网搜索并观看丰富的视频内容已成为广大网民 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视频数据,如何对大规模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的 事件挖掘已成为一项迫切的用户需求,也是新一代视频搜索引擎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
[0003]目前,由于网络视频的多样性,相对较模糊的视频图像质量以及视频后期编辑处 理,使得仅仅使用视觉信息进行事件挖掘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最近多通过视觉和文本信息 融合的方式进行事件挖掘。然而,有限的标题和标签等文本信息却通常使用笼统、概括、模 糊的单词来大致的概括视频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较多嗓音,不准确,甚至是误导或者错误 的标签。这些标题和标签通常较短,寥寥数词无法囊括视频中丰富的内容,这给网络视频事 件挖掘带来了新的挑战。

【发明内容】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为了克服文本信息的缺点和不足,能够更好的进行文 本和视觉信息的融合。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关联规则的网络视频事件挖掘框 架,使之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
[000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的。
[0006]1、基于动态关联规则的网络视频事件挖掘框架,对网络视频文本和视觉信息的融 合进行事件挖掘;分别处理视频信息和文本信息;
[0007]视频数据预处理,首先,采用SIFT特征中的Harris-Laplace方法进行局部特征点 提取;其次,通过公用工具进行相似关键帧的检测,得到相似关键帧集;最后,利用相似 关键帧集间的相关性信息,通过传递闭包进一步聚类,形成“相似关键帧集”;
[0008]文本信息预处理,从视频的标题和标签中提取的单词作为文本信息,去除无效的 特殊字符,再通过词干提取对文本信息进行净化后,按如下步骤进行动态关联规则挖掘;
[0009](I)根据相关单词的个数分成N个项目,其中N指项目中所包含的单词数目;将所 有单词组成不同“组合”,并将这些“组合”按其所包含的单词数目由小到大排序;
[0010](2)根据初始设置的支持度挖掘单词间相关性,假设每个项目中最多有K种组合;支持度的计算方法如公式I所示:
【权利要求】
1.基于动态关联规则的网络视频事件挖掘框架,对网络视频文本和视觉信息的融合进行事件挖掘;分别处理视频信息和文本信息;视频数据预处理,首先,采用SIFT特征中的Harris-Laplace方法进行局部特征点提取;其次,通过公用工具进行相似关键帧的检测,得到相似关键帧集;最后,利用相似关键帧集间的相关性信息,通过传递闭包进一步聚类,形成“相似关键帧集”;文本信息预处理,从视频的标题和标签中提取的单词作为文本信息,去除无效的特殊字符,再通过词干提取对文本信息进行净化后,按如下步骤进行动态关联规则挖掘;(1)根据相关单词的个数分成N个项目,其中N指项目中所包含的单词数目;将所有单词组成不同“组合”,并将这些“组合”按其所包含的单词数目由小到大排序;(2)根据初始设置的支持度挖掘单词间相关性,假设每个项目中最多有K种组合;支持度的计算方法如公式I所示:
【文档编号】G06F17/30GK103440248SQ201310308489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2日
【发明者】吴晓, 张承德, 彭强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