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711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保护盖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一种保护盖,可拆卸地配置于电子装置上。电子装置具有弧状侧边以及第一磁吸元件,第一磁吸元件埋设于弧状侧边。保护盖包括覆盖部及枢纽部。枢纽部连接于覆盖部,枢纽部具有弧状面及埋设于弧状面的第二磁吸元件,弧状面对应于弧状侧边,第一磁吸元件与第二磁吸元件相互吸引,以使枢纽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弧状侧边。本发明的保护盖通过在枢纽部设置第二磁吸元件以吸引弧状侧边设有第一磁吸元件的电子装置,如此,保护盖可在固定于电子装置。【专利说明】保护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保护盖,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盖。【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电子装置的种类越来越多元,例如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或平板电脑(tabletPC)等。相较于传统的台式电脑(desktopPC),电子装置最主要的优点即在于适合使用者随身携带,但携带电子装置的过程中,电子装置容易受到撞击,而导致损坏或外壳磨损,为了减少上述状况,电子装置通常会配置保护盖。目前,市面上的部分保护盖除了保护电子装置外壳磨损之外,也有透过折叠成支架以支撑电子装置的功能,可免去使用者同时携带保护盖与支架的困扰。[0003]由于此类电子装置是透过触控虚拟键盘的方式输入信息,虚拟键盘的大小会被屏幕所限制。当使用者需要输入大量文字时,可能仍需要透过另外的实体键盘以获得较快的输入速度与手感。然而,使用者在同时携带电子装置、保护盖以及实体键盘等多种商品上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盖,其可固定于周边装置与电子装置,以方便同时携带。[0005]本发明的一种保护盖,可拆卸地配置于电子装置上。电子装置具有弧状侧边以及第一磁吸元件,其中第一磁吸元件埋设于弧状侧边。保护盖包括覆盖部及枢纽部。枢纽部连接于覆盖部,枢纽部具有弧状面及埋设于弧状面的第二磁吸元件,弧状面对应于弧状侧边,第一磁吸元件与第二磁吸元件相互吸引,以使枢纽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弧状侧边。[000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保护盖还适于携带周边装置,周边装置包括第四磁吸元件,第四磁吸元件适于被第三磁吸元件吸引,以使周边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覆盖部。[0007]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保护盖通过在枢纽部设置第二磁吸元件以及在覆盖部设置第三磁吸元件,以吸引弧状侧边设有第一磁吸元件的电子装置以及设有第四磁吸元件的周边装置,如此,保护盖可在固定于电子装置时同时携带周边装置。由于周边装置可轻易地分离于覆盖部,周边装置在使用上不受保护盖的限制,可任意移动到所需位置,且保护盖被折叠后可透过此对第五磁吸元件固定而作为支架支撑电子装置。[0008]此外,当保护盖与电子装置的间距较大时(例如是周边装置位在保护盖与电子装置之间),枢纽部的移动件可相对于固定在覆盖部上的两端座移动至伸长位置,而使得移动件仍贴附于电子装置的弧状侧边。并且,枢纽部的弧状侧边对应于电子装置的弧状侧边,第一磁吸元件与第二磁吸元件可提供角度较大的磁力范围,即便移动件位于初始位置与伸长位置时,移动件贴附于电子装置的侧边的不同的位置,移动件也不会滑落于电子装置的侧边。另外,本发明的保护盖通过移动件的第六磁吸元件吸引两端座的凸柱,当移除周边装置时移动件可自动回到初始位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9]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保护盖的示意图。[0010]图2A是图1的保护盖适用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11]图2B是图1的保护盖适于携带的周边装置的示意图。[0012]图3A是图1的保护盖的移动部相对于两端座位在初始位置的示意图。[0013]图3B是图1的保护盖的移动部相对于两端座位在伸长位置的示意图。[0014]图4A是图3A的保护盖覆盖于电子装置时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0015]图4B是图3B的保护盖覆盖于电子装置与周边装置时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请先参阅图1至图2B,本实施例的保护盖100适于可拆卸地配置于电子装置10上并适于携带周边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与周边装置20分别以平板电脑及无线键盘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也可包括移动电话,周边装置20也可包括扬声器,电子装置10与周边装置2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0017]如图2A与图4A所示,与本实施例的保护盖100搭配的电子装置10具有弧状侧边11且包括第一磁吸元件12,第一磁吸元件12埋设于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如图2B所示,周边装置20包括第四磁吸元件22。由于周边装置20的中央区域通常配置有多个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磁吸元件22靠近于周边装置20的边缘,以避开周边装置20内的电子元件,但第四磁吸元件22配置于周边装置20上的位置不以此为限制。[0018]请回到图1,本实施例的保护盖100包括枢纽部110、覆盖部120、第二磁吸元件130、第三磁吸元件140以及一对第五磁吸元件150。[0019]覆盖部120连接于枢纽部110。覆盖部120包括多条折痕122以区分出多个折叠区块124,使用者可以弯折这些折痕122以使覆盖部120变形而能够支撑电子装置10。[0020]如图4A所示,枢纽部110具有弧状面111及埋设于弧状面111的第二磁吸元件130。弧状面111对应于弧状侧边11。第二磁吸元件130与第一磁吸元件12相互吸引,以使枢纽部110可拆卸地固定于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0021]请再回到图1,第三磁吸元件140配置于这些折叠区块124的其中之一,且对应于第四磁吸元件22设置于覆盖部120的边缘。第四磁吸元件22适于被第三磁吸元件140吸弓丨,以使周边装置20可拆卸地固定于覆盖部120。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磁吸元件22是对应于第三磁吸元件140的磁性材料,也就是磁性与第三磁吸元件140相反的磁铁。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磁吸元件22也可以是金属,例如是周边装置20的金属壳体等。[0022]此对第五磁吸元件150分别位在其中两个相邻的折叠区块124内,其中当靠合两折叠区块124时,此对第五磁吸元件150相互吸引以使保护盖100维持于支撑状态。若第四磁吸元件22是周边装置20的金属壳体,当周边装置20放置于展开的保护盖100时,周边装置20的金属壳体不仅会被第三磁吸元件140吸引,也会被此对第五磁吸元件150吸引而更为稳固地固定在保护盖100上。[0023]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盖100是通过上述磁吸元件与电子装置10及周边装置20相互吸引以固定,并且透过第五磁吸元件150将保护盖100维持于支撑状态。随着电子装置10及周边装置20的重量与尺寸等条件不同,设计者可更改上述磁吸元件的数量、大小及配置,以达到磁吸固定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元件12、第四磁吸元件22、第二磁吸元件130、第三磁吸元件140及各第五磁吸元件150分别包括N磁极与S磁极,且相互对应的磁吸元件配置有相反的N磁极与S磁极,以提供较佳的磁吸能力。[0024]请参阅图3A及图3B,在本实施例中,枢纽部110包括连接于覆盖部120的两个端座112及位于两个端座112之间的移动件114。[0025]第二磁吸元件130位于移动件114内。移动件114包括位于两侧的两容置槽114a,各个端座112包括凸柱112a,两个凸柱112a分别伸入于两容置槽114a内且适于在两容置槽114a内往垂直于两个端座112的连线方向移动,以界定出移动件114相对两个端座112的初始位置Pl(如图3A所示)与伸长位置P2(如图3B所示),而使移动件114与覆盖部120之间的距离可被调整。[0026]详细而言,请参阅图4A,当保护盖100的枢纽部110的弧状面111配置在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时,保护盖100的移动件114贴附在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且覆盖部120接触电子装置10,此时,移动件114相对两个端座112位于初始位置Pl,移动件114与覆盖部120之间的空隙较小。[0027]请参阅图4B,由于周边装置20具有一定的厚度,当保护盖100的枢纽部110的弧状面111配置在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且周边装置20位于覆盖部120与电子装置10之间时,为了让移动件114还能够贴附在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件114的容置槽114a与端座112的凸柱112a的设计,移动件114能够相对于两个端座112拉出一段距离,如图4B所示,移动件114相对两个端座112位于伸长位置P2。此时,移动件114与覆盖部120之间的距离被加大了,保护盖100便能够固定于电子装置10上且使周边装置20容纳于保护盖100与电子装置10之间。[0028]此外,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元件12具有弧形外轮廓,此弧形外轮廓对应于弧状侧边11的弧度,且第二磁吸元件130具有弧形内轮廓,此弧形内轮廓对应于弧状面111的弧度,当枢纽部110的弧状面111配置在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时,第二磁吸元件130的内表面的不同位置到第一磁吸元件12的外表面上的对应位置的距离实质上相等,而让保护盖100的枢纽部110能够以较强的磁力被吸附于电子装置的弧状侧边11。此外,由于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具有与第一磁吸元件12相同的弧形外轮廓,当枢纽部Iio沿着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略为移动时,第二磁吸元件130的内表面与第一磁吸元件12的外表面的距离仍然相等,以使第一磁吸元件12与第二磁吸元件130之间具有角度较大的磁力范围。[0029]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枢纽部110的弧状面111、第一磁吸元件12的弧状外轮廓以及第二磁吸元件130的弧形内轮廓的设计,移动件114在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的某个范围之间均能相互磁吸。即便移动件114位于初始位置Pl与伸长位置P2时,移动件114贴附于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的不同的位置,移动件114也不会滑落于电子装置10的弧状侧边11。[0030]另外,请再回到图3A与图3B,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114还包括两个第六磁吸元件114b。两个第六磁吸元件114b分别位于当移动件114在初始位置Pl时两个凸柱112a旁的位置,且凸柱112a的材质为金属或对应于第六磁吸元件114b的磁性材料。当将位于保护盖100与电子装置10之间的周边装置20取出之后,凸柱112a会受到第六磁吸元件114b的吸引,而使移动件114主动地回到初始位置Pl。[0031]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保护盖通过在枢纽部设置第二磁吸元件以及在覆盖部设置第三磁吸元件,以吸引弧状侧边设有第一磁吸元件的电子装置以及设有第四磁吸元件的周边装置,如此,保护盖可在固定于电子装置时同时携带周边装置。由于周边装置可轻易地分离于覆盖部,周边装置在使用上不受保护盖的限制,可任意移动到所需位置,且保护盖被折叠后也可透过此对第五磁吸元件固定而作为支架支撑电子装置。[0032]此外,当保护盖与电子装置的间距较大时(例如是周边装置位在保护盖与电子装置之间),枢纽部的移动件可相对于固定在覆盖部上的两个端座移动至伸长位置,而使得移动件仍贴附于电子装置的弧状侧边。并且,第一磁吸元件的弧形外轮廓与第二磁吸元件的弧形内轮廓可提供角度较大的磁力范围,即便移动件位于初始位置与伸长位置时,移动件贴附于电子装置的侧边的不同的位置,移动件也不会滑落于电子装置的侧边。另外,本发明的保护盖通过移动件的第六磁吸元件吸引两个端座的凸柱,当移除周边装置时移动件可自动回到初始位置。[0033]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保护盖,可拆卸地配置于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装置具有弧状侧边以及第一磁吸元件,其中上述第一磁吸元件埋设于上述弧状侧边,上述保护盖包括:覆盖部;以及枢纽部,连接于上述覆盖部,上述枢纽部具有弧状面及埋设于上述弧状面的第二磁吸元件,其中上述弧状面对应于上述弧状侧边,上述第一磁吸元件与上述第二磁吸元件相互吸引,以上述该枢纽部可拆卸地连接于上述弧状侧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三磁吸元件,配置于上述覆盖部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覆盖部具有多条折痕以区分出多个折叠区块。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还适于携带周边装置,上述周边装置包括第四磁吸元件,上述第四磁吸元件适于被上述第三磁吸元件吸引,以使上述周边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上述覆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四磁吸元件包括金属或是对应于上述第三磁吸元件的磁性材料。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第五磁吸元件,分别位于其中两个相邻的上述折叠区块内,其中当靠合上述两折叠区块时,上述这对第五磁吸元件相互吸引以使上述保护盖呈支撑状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枢纽部包括连接于上述覆盖部的两个端座及位于上述两个端座之间的移动件,上述第二磁吸元件位于上述移动件内,且上述移动件适于往垂直于上述两个端座的连线方向移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移动件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容置槽,上述各个端座包括凸柱,上述两个凸柱分别伸入于上述两个容置槽内且适于在两个容置槽内移动,以定出上述移动件相对上述两个端座的初始位置与伸长位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移动件还包括两个第六磁吸元件,上述两个第六磁吸元件分别位于当上述移动件在上述初始位置时上述两个凸柱旁的位置,且上述凸柱材质为金属或对应于上述第六磁吸元件的磁性材料。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当上述枢纽部配置在上述电子装置的侧边且上述覆盖部接触上述电子装置时,上述移动件相对上述两个端座位于上述初始位置,当上述枢纽部配置在上述电子装置的侧边且上述周边装置位于上述覆盖部与上述电子装置之间时,上述移动件相对上述两个端座位于上述伸长位置。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当上述移动件位于上述初始位置与上述伸长位置时,上述移动件贴附于上述电子装置的侧边的不同的位置。【文档编号】G06F1/16GK103729026SQ201310339712【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发明者】张峻哲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