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

文档序号:655193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本发明针对当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所存在的预测时间跨度短和采集虫体样本困难的问题,通过研究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分龄标准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得到以幼虫推算荔枝蒂蛀虫防治适期的预测预报方法。所述方法不仅增加预测时间跨度,改变了以往只能从蛹开始推算的情况,而且还降低采集虫体样本的难度,大大提高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害虫预测预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蒸枝蒂駐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我国蒸枝龙眼产业的头号害 虫,以幼虫钻蛀果实造成为害,是影响荔枝龙眼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该虫也是荔枝果 实"零容忍"的防控对象,其繁殖速度快,发生范围广,防控难度大,虫体为害隐蔽,幼虫一旦 蛀入果实,就没有可行之措施进行防治。因此,通过预测预报,预测荔枝蛀蒂虫成虫发生期, 即防治适期,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是荔枝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目前,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有2种:化蛹进度预测法和蛹分级预测法。化蛹进度 预测法主要通过采集荔枝落果于室内观察,确定化蛹高峰期,以化蛹高峰期推算防治适期 (陈景辉等,武夷科学,Vol. 18, pp284-285,2002 ;冼继东等,华南农业大学学报,Vol. 25. NO. 3, pp67-69, 2004 ;陈观浩,植物保护,Vol. 30. NO. 4, pp70-71,2004 ;黄德超等,中国植保 导刊,Vol.25.N0. 10, pp36-38,2005 ;冼继东等,中国热带农业,No.5, pp67-70,2011)。蛹 分级预测法主要通过田间虫情调查,采集虫蛹,并按虫体颜色的不同对虫蛹进行分级,然后 确定某级虫蛹为主虫态,以主虫态推算防治适期(彭建立等,华东昆虫学报,Vol. 6. N0. 2, pp32-38,1997 ;陈加福,华东昆虫学报,Vol. 13.N0. 2, pp40-44,2004;陈加福,中国农学通 报,Vol.20.N0_2, ppl90-191,2004;高松峰等,广西农业科学,Vol.36, N0.5, pp456-457, 2005 ;黄德超等,中国植保导刊,Vol. 25. NO. 10, pp36-38, 2005)。
[0004] 虽然上述两种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它们在预测时间上却相互重叠,两种方法对蒂 蛀虫防治适期的推算都只能从蛹开始,预测的时间跨度较短。尤其是化蛹进度预测法,往往 是今天出结果,明天就要防治,让人来不及做准备。此外,在实施蛹分级预测法时,需要在田 间调查和采集一定数量的蒂蛀虫虫蛹,完成该项工作难度大、耗时长。一则,在蒂蛀虫老熟 幼虫出果化蛹时,常被蚂蚁捕食,虫蛹的数量远少于幼虫;二则,蒂蛀虫化蛹场所不固定,可 在果穗附近的叶片、地面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上化蛹,蛹在荔枝园的分布很分散。因此,调查 和采集蒂蛀虫虫蛹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远比调查和采集同等数量的幼虫大。比如,在荔枝中 期落果期,即使落果虫果率高达60%以上,也很难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蒂蛀虫虫蛹用于统计 分析和预测预报。
[0005] 由此可见,当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存在预测时间跨度短和采集虫体样本困 难等问题,难以满足荔枝实际生产种植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技术中预测时间跨度短和 采集虫体样本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从蒂 蛀虫幼虫推算成虫发生期,增加了预测时间跨度,并降低了采集虫体样本的难度,省工省 时,大大提高预测预报的效率。
[0007]本发明的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S1.采集幼虫:在荔枝中期落果期,捡拾荔枝落果,沿果皮的缝合线将落果剖开, 检查其受蛀情况,并收集受蛀落果内的荔枝蒂蛀虫幼虫,幼虫虫体保存以供幼虫分龄;
[0009] S2.幼虫分龄:测量S1获得的荔枝蒂蛀虫幼虫的头壳宽度,并根据头壳宽度的测 量值对幼虫进行分龄,然后统计各龄幼虫的数量,并计算各龄幼虫占幼虫总虫数的百分比, 以确定主虫态,荔枝蒂蛀虫幼虫分为5龄,头壳宽度0. 092至0. 120毫米为1龄幼虫,头壳 宽度0. 140至0. 206毫米为2龄幼虫,头壳宽度0. 217至0. 319毫米为3龄幼虫,头壳宽度 0. 356至0. 523毫米为4龄幼虫,头壳宽度0. 582至0. 728毫米为5龄幼虫;
[0010] S3.确定主虫态:按照由高龄至低龄的顺序,依次对S2获得的各龄幼虫占幼虫总 虫数的百分比进行累加,当累加值达到50%时,停止累加,把累加已涉及虫龄中的最低龄幼 虫确定为主虫态,用于推算成虫高峰期;
[0011] S4.推算成虫高峰期:将完成S1的日期与主虫态发育至成虫所需天数的预测值相 力口,相加后的日期即为成虫高峰期,所述的主虫态发育至成虫所需天数的预测值的计算方 法为,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未来7天内的平均温度,选择与平均温度相差最小的温度,确定该 温度下荔枝蒂蛀虫1至5龄幼虫发育历期、预蛹期和蛹期的天数,然后将S3所确定为主虫 态的幼虫所在龄的发育历期除以2,加上主虫态之后的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再加上预蛹和 蛹的历期即为主虫态发育至成虫所需天数。
[0012]优选,所述的用于测量头壳宽度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总虫数大于或等于30头。
[0013]在推算成虫高峰期过程中,需要确定该温度下荔枝蒂蛀虫1至5龄幼虫发育历期、 预蛹期和蛹期的天数,即需要代入荔枝蒂蛀虫1至5龄幼虫、预蛹和蛹发育历期的数值,进 行计算,这些数值的大小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有不同,在20°C时,荔枝蒂蛀虫1龄幼虫的 发育历期为4. 52天、2龄幼虫为2. 15天,3龄幼虫为2. 73天,4龄幼虫为3. 42天,5龄幼虫 为3. 08天,预蛹为2. 31天,蛹为12. 94天;在23°C时,1龄幼虫为2. 37天、2龄幼虫为1.75 天,3龄幼虫为2. 02天,4龄幼虫为2. 25天,5龄幼虫为2. 59天,预蛹为1. 77天,蛹为10. 40 天;在26°C时,1龄幼虫为1. 77天、2龄幼虫为1. 53天,3龄幼虫为1. 72天,4龄幼虫为1.68 天,5龄幼虫为1.99天,预蛹为1. 16天,蛹为6. 72天;在29°C时,1龄幼虫为1.52天、2龄 幼虫为1.45天,3龄幼虫为1.30天,4龄幼虫为1.53天,5龄幼虫为1.76天,预蛹为0.93 天,蛹为5. 63天;在32°C时,1龄幼虫为1. 39天、2龄幼虫为1. 35天,3龄幼虫为1. 15天, 4龄幼虫为1. 33天,5龄幼虫为1. 53天,预蛹为0. 89天,蛹为5. 38天。在推算成虫高峰期 时,需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未来7日的平均温度,并从上述发育历期数值中,选择与平均温 度相差最小的温度所对应的发育历期数值代入,进行计算。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本发明提供荔枝蒂蛀虫的预测预报方法,可增加预测时间跨度。以荔枝蒂蛀虫 幼虫推算成虫发生期,改变了以往只能从蛹开始推算的技术现状,使推算的起始时间点提 前至幼虫,从而增加了预测的时间,以至于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防治前的准备。
[0016] (2)本发明提供荔枝蒂蛀虫的预测预报方法,大大降低采集虫体样本的难度。本发 明需采集的虫体样本为幼虫,荔枝蒂蛀虫幼虫主要集中于荔枝落果中,采集幼虫时,只需在 树冠下捡拾荔枝落果并带回室内解剖即可,无需像以往采集虫蛹那样,既要调查树上叶片, 又要调查地面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大大节省了采集虫体样本的时间。
[0017] 本发明针对当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所存在的预测时间跨度短和采集虫体 样本困难的问题,通过研究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分龄标准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各龄幼虫的 发育历期,得到以幼虫推算荔枝蒂蛀虫防治适期的预测预报方法。所述方法不仅增加预测 时间跨度,改变了以往只能从蛹开始推算的情况,而且还降低采集虫体样本的难度,大大提 高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0] 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和设备。
[0021] 实施例1 :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分龄标准的确定
[0022] 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和分龄标准是本发明所需的基础数据之一。缺少了这组基 础数据,就不能按不同的虫龄对蒂蛀虫幼虫数量进行统计,就不能确定主虫态,从而不能 以幼虫推算成虫发生期。关于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最早由何等平等(1986)提出,根据幼 虫头壳宽度的大小不同,认为其幼虫分4龄(何等平等,华南农业大学学报,Vol. 7. N0. 1, pp43-53,1086)。黄振声等(1989)也认为荔枝蒂蛀虫幼虫分4龄,并测量了 1至4龄幼虫 的头壳宽度,1龄幼虫为〇. 10毫米,2龄幼虫为0. 26毫米,3龄幼虫为0. 43毫米,4龄幼虫 为0. 66毫米(黄振声等,植物保护学会会刊,Vol. 31,pp387-395)。此后的文献都一直认为 荔枝蒂蛀虫幼虫有4龄(黄启钟等,植物保护学会会刊,Vol. 36, pp85-95,1994 ;冼继东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Vol. 23. N0. 4, ppll-14, 2002 ;梁广文等,武夷科学,Vol. 18, ppl25-129, 2002 ;谢钦铭等,华南农业大学学报,Vol. 26. NO. 1,pp50-52, 2005 ;叶建春等,广西植保, Vol. 27. N0. 1,ppl〇-13, 2014)。但是,根据黄振声等(1989)的荔枝蒂蛀虫头壳宽度数据计 算Crosby指数,该指数大于10%,表明蒸枝蒂駐虫幼虫分4龄不符合Dyar定律,即分4龄 不合理,不符合昆虫生长规律。为此,我们对荔枝蒂蛀虫幼虫龄数及其分龄标准进行研究。
[0023]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通过田间采集和人工饲养,测量了三千多头荔 枝蒂蛀虫幼虫的头壳宽度,并成功获得了 991头幼虫头壳宽度的数据,绘制了荔枝蒂蛀虫 幼虫头壳宽度频次分布图(图1)。根据频次分布图,荔枝蒂蛀虫幼虫头壳宽度可明显分为 5个分布区。由此推断,其幼虫分为5龄。
[0024] 然后,分别计算各龄幼虫(5个分布区内的幼虫)头壳宽度的Crosby指数。计算 方法如下。
[0025]

【权利要求】
1. 一种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 采集幼虫:在荔枝中期落果期,捡拾荔枝落果,沿果皮的缝合线将落果剖开,检查 其受蛀情况,并收集受蛀落果内的荔枝蒂蛀虫幼虫,幼虫虫体保存以供幼虫分龄;
52. 幼虫分龄:测量S1获得的荔枝蒂蛀虫幼虫的头壳宽度,并根据头壳宽度的测量值 对幼虫进行分龄,然后统计各龄幼虫的数量,并计算各龄幼虫占幼虫总虫数的百分比,以确 定主虫态,荔枝蒂蛀虫幼虫分为5龄,头壳宽度0. 092至0. 120毫米为1龄幼虫,头壳宽度 0. 140至0. 206毫米为2龄幼虫,头壳宽度0. 217至0. 319毫米为3龄幼虫,头壳宽度0. 356 至0. 523毫米为4龄幼虫,头壳宽度0. 582至0. 728毫米为5龄幼虫;
53. 确定主虫态:按照由高龄至低龄的顺序,依次对S2获得的各龄幼虫占幼虫总虫数 的百分比进行累加,当累加值达到50%时,停止累加,把累加已涉及虫龄中的最低龄幼虫确 定为主虫态,用于推算成虫高峰期;
54. 推算成虫高峰期:将完成S1的日期与主虫态发育至成虫所需天数的预测值相加, 相加后的日期即为成虫高峰期,所述的主虫态发育至成虫所需天数的预测值的计算方法 为,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未来7天内的平均温度,选择与平均温度相差最小的温度,确定该温 度下荔枝蒂蛀虫1至5龄幼虫发育历期、预蛹期和蛹期的天数,然后将S3所确定为主虫态 的幼虫所在龄的发育历期除以2,加上主虫态之后的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再加上预蛹和蛹 的历期即为主虫态发育至成虫所需天数的预测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测量头 壳宽度的荔枝蒂蛀虫幼虫总虫数大于或等于30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推算成虫高峰期 过程中,需要确定该温度下荔枝蒂蛀虫1至5龄幼虫发育历期、预蛹期和蛹期的天数,即需 要代入荔枝蒂蛀虫1至5龄幼虫、预蛹和蛹发育历期的数值,进行计算,在20°C时,荔枝蒂蛀 虫1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4. 52天、2龄幼虫为2. 15天,3龄幼虫为2. 73天,4龄幼虫为3. 42 天,5龄幼虫为3. 08天,预蛹为2. 31天,蛹为12. 94天;在23°C时,1龄幼虫为2. 37天、2龄 幼虫为1. 75天,3龄幼虫为2. 02天,4龄幼虫为2. 25天,5龄幼虫为2. 59天,预蛹为1. 77 天,蛹为10. 40天;在26°C时,1龄幼虫为1.77天、2龄幼虫为1.53天,3龄幼虫为1.72天, 4龄幼虫为1.68天,5龄幼虫为1.99天,预蛹为1. 16天,蛹为6. 72天;在29°C时,1龄幼虫 为1.52天、2龄幼虫为1.45天,3龄幼虫为1.30天,4龄幼虫为1.53天,5龄幼虫为1.76 天,预蛹为〇. 93天,蛹为5. 63天;在32°C时,1龄幼虫为1. 39天、2龄幼虫为1. 35天,3龄 幼虫为1. 15天,4龄幼虫为1. 33天,5龄幼虫为1. 53天,预蛹为0. 89天,蛹为5. 38天。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4239677SQ20141031066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董易之, 陈炳旭, 徐淑, 陈凯歌, 姚琼, 陈耿民 申请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