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

文档序号:6631965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获取地震资料后,首先对炮记录进行共角度叠前深度偏移得到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中反射波和绕射波的曲线形态差异显著,从全波场共成像点道集中预测出反射波,将预测出的只含反射能量的倾角道集同全波场倾角道集进行图像相似匹配去除全波场中的反射能量,将剩余能量作为绕射响应;将反射同相轴压制后的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沿着倾角方向叠加得到主要包含绕射能量的成像结果,是一种比较实用且操作方便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技术。
【专利说明】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处理,属于地震资料的偏移成像处理,具体是一种可改善非 均质绕射目标体的成像分辨率的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的绕射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记录中最明显最有研究价值的地震响应波形主要包括反射波和绕射波两类。 狭义的讲,反射波和绕射波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地质体尺度与地震波波长之间的关系: 当地质体的尺度远大于地震波波长时,产生反射波;当地质体尺度与地震波波长相当或小 于地震波波长时,产生绕射波。由此可见,当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突变或横向非连续 性构造等非均质地层时,将产生绕射波。在地震勘探中,对构造解释、岩性解释以及油田勘 探开发阶段精细描述至关重要的断层、河道、盐丘边界等非连续性介质以及地层尖灭等地 层突变介质等的非均质目标介质主要表现为丰富的绕射波信息。因此,正确识别非均质绕 射目标体和并提1?其描述精度是提1?油气田勘探开发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0003] 然而,现阶段,传统的数据处理或偏移常常旨在成像和增强反射波能量,往往在某 些常规处理流程中存在以下几点对绕射目标成像的不利因素:1)在NM0/DM0、速度分析等 过程中,来自反射层以外的同相轴通常都被视为干扰噪音滤除;2)常规的偏移算法大都旨 在成像镜面反射信息,比如,kirchhoff偏移通常假设高频或稳相近似,即便是传统的绕射 叠加也更倾向于成像反射波而忽略散射效应;3)在地震剖面上,通常绕射波振幅相对反射 波弱一到两个数量级,即使将其偏移归位,通常也会被反射信息所掩盖。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非均质绕射目标体的成像分辨率的成像方法,该 方法基于反射能量预测,充分利用地震数据中的绕射信息,实现绕射波的单独成像,与常规 全波场成像结果联合解释可以有效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
[0005]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0006] 1)采用常规的地震资料(叠前炮记录);
[0007] 2)对叠前炮记录做共角度叠前深度偏移得到偏移后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在倾 角道集中反射波和绕射波的曲线形态差异明显:反射波同相轴表现为具有稳相顶点的"笑 脸"状曲线,且该极小点的横坐标正好指示该成像点处的地层倾角,绕射波表现为拟线性同 相轴,且偏移速度正确时在绕射点正上方位置处为水平同相轴,二者在倾角域的上述差异 为二者的分离提供了可能;
[0008] 3)在偏移后的倾角道集中,鉴于反射能量相对强,先从全波场中预测出反射能量。 在深度偏移中,反射波在倾角域的解析表达式如下:

【权利要求】
1. 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 绕射波分离成像方法包括: 1) 采用常规的叠前炮记录资料; 2) 对叠前炮记录做共角度叠前深度偏移得到偏移后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 3) 在偏移后的倾角道集中,从全波场中测出反射能量,得到反射能量的倾角道集; 4) 将步骤3得到的仅包含反射能量的倾角道集和步骤2提取的全波场倾角道集进行图 像相似度匹配,通过在全波场倾角道集中将相似度大于某个阈值S的能量置零实现反射 能量的压制,将剩余能量作为绕射波场; 5) 对所有的倾角道集重复步骤3、4得到主要包含绕射能量的倾角道集,将该道集沿着 倾角方向叠加即可得到主要包含绕射能量的成像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射能量预测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的阈值S与菲涅尔孔径有关,S为小于但接近于1的值。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4360387SQ201410587535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李晓峰, 黄建平, 李继光, 赵胜天, 刘培君, 李振春, 段心彪, 郭书娟 申请人:李晓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