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方法、显示装置与电脑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666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方法、显示装置与电脑系统,尤指一种于不同时间内控制不同位置的显示单元来进行显示操作的显示方法、显示装置与电脑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显示装置已朝向高解析度画质演进,例如从FullHD(HighDefinition)(1920*1080)的解析度提升至UHD(UltraHD)的4K解析度(3840*2160或4096*2160),据此,显示装置解析度的提升将使显示装置所对应的显示画质被提高,而有助于将4K解析度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来进行相关的显示操作。然而,显示装置解析度的增加将使显示装置需使用更多的像素单元,致所对应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有效控管像素单元的数量,现行常见的作法是通过多个子像素单元来呈现多个像素单元,例如韩国厂商三星是利用红、绿、蓝、白等四个子像素单元来呈现两个像素单元(即其中一个像素单元包含红、绿子像素单元,另一个像素单元包含蓝、白子像素单元),或者另一家LG是利用红、绿、蓝、白、红等五个子像素单元来呈现两个像素单元等,即多个像素单元间共用至少一个子像素单元来节省布局的子像素单元数量,进而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然而,上述技术将面临每一像素单元仅包含少数子像素单元(相较于正常将包含有红、绿、蓝等三个子像素单元),对应所呈现的显示画质必然无法和一般直列式红绿蓝4K面板相比较,或者需额外使用色域映射演算法(GamutMappingAlgorithm,GMA)或子像素渲染(Sub-pixelRendering,SPR)技术来进行补偿。因此,提供另一种控制显示装置所对对应的显示单元的显示方法,以于不同时间内控制不同显示单元来进行显示操作,已成为本领域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于不同时间内控制不同位置的显示单元来进行显示操作的显示方法、显示装置与电脑系统。本发明揭露一种显示方法,用于一显示装置以显示一显示数据,该显示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显示区域以及一第二显示区域,该显示方法包含接收该显示数据,以产生一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一第二分组显示数据;以及于一第一显示时间内,于该第一显示区域上显示该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以及于一第二显示时间内,于该第二显示区域上显示该第二分组显示数据;其中,该显示装置对应一行列矩阵且该行列矩阵的多个矩阵单元分别对应多个显示单元,而该第一显示区域与该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对应至不同的多个显示单元,使得该第一显示区域所对应的该多个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区域所对应的该多个显示单元相邻设置并位于该显示装置的不同行和和/或列的矩阵单元。本发明另揭露一种电脑系统,耦接控制一显示装置以显示一显示数据,其中该显示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显示区域以及一第二显示区域,该电脑系统包含一中央处理器;以及一储存装置,耦接于该中央处理器,并储存有一程序码,该程序码用来进行一用于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该显示方法包含接收该显示数据,以产生一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一第二分组显示数据;以及于一第一显示时间内,于该第一显示区域上显示该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以及于一第二显示时间内,于该第二显示区域上显示该第二分组显示数据;其中,该显示装置对应一行列矩阵且该行列矩阵的多个矩阵单元分别对应多个显示单元,而该第一显示区域与该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对应至不同的多个显示单元,使得该第一显示区域所对应的该多个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区域所对应的该多个显示单元相邻设置并位于该显示装置的不同行和/或列的矩阵单元。本发明另揭露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有一接收模块,用来接收该显示数据,以产生一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一第二分组显示数据;一处理器,耦接该接收模块,用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及一显示面板,耦接于该接收模块与该处理器,包含有一第一显示区域以及一第二显示区域,并接收该控制信号、该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该第二分组显示数据,于一第一显示时间内,于该第一显示区域上显示该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以及于一第二显示时间内,于该第二显示区域上显示该第二分组显示数据;其中,该显示装置对应一行列矩阵且该行列矩阵的多个矩阵单元分别对应多个显示单元,而该第一显示区域与该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对应至不同的多个显示单元,使得该第一显示区域所对应的该多个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区域所对应的该多个显示单元相邻设置并位于该显示装置的不同行和/或列的矩阵单元。本发明通过适性区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以于不同时间内对应开启/关闭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单元,以大幅增加高尺寸高解析度的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电脑系统耦接一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显示流程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A、4B为图3中显示面板上不同行/列的显示单元操作的示意图。图5A、5B为图3中显示面板上不同行/列的另一显示单元操作的示意图。图6~10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电脑系统100中央处理器102储存装置12显示装置120处理器122接收模块124、30、60~62、70~72、80~82、显示面板90~92、95~9720显示流程200、202、204、206步骤R_U红色子显示单元G_U绿色子显示单元B_U蓝色子显示单元DI显示数据S_P1~S_P8显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元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是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连接至该第二装置。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脑系统10耦接一显示装置12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脑系统10基本架构包含如主机板、处理器、存储器、硬盘、南桥模块、北桥模块等,其应是本领域所熟知,为求简洁,图1仅示出电脑系统10的中央处理器100和储存装置102。储存装置1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随身碟、磁带、可由网络存取的数据库,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何其它储存媒体等,用以储存一程序码,中央处理器100可执行程序码来进显示装置12所适用的一显示方法。至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2包含有处理器120、接收模块122以及显示面板124。接收模块122用来接收显示数据DI,以产生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第二分组显示数据。处理器120耦接接收模块122,用来产生一控制信号。显示面板124耦接有接收模块122与处理器120,且包含有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并接收控制信号、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第二分组显示数据,进而适当地显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第二分组显示数据。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2的显示面板124可对应一行列矩阵,且行列矩阵的多个矩阵单元分别对应多个显示单元,其中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分别对应至不同的多个显示单元,使得第一显示区域所对应的多个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区域所对应的多个显示单元相邻设置,并位于显示装置12上的不同行和和/或列的矩阵单元。简言之,本实施例的电脑系统10的中央处理器100将执行显示方法所对应的程序码,以于不同时间内对应控制显示装置12的处理器120、接收模块122以及显示面板124,使得显示面板124上不同的显示单元可对应进行显示数据DI的显示操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将显示方法所对应的程序码直接储存或整合于显示装置12的处理器120内,使得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2无须耦接于电脑系统10,而可由显示装置12直接独立执行显示方法,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进一步,本实施例显示装置12所适用的显示方法可归纳为一显示流程20且被编译为程序码而储存于储存装置102(或处理器120)中,如图2所示,显示流程20包含以下步骤。步骤200:开始。步骤202:接收模块122接收显示数据DI,以产生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第二分组显示数据。步骤204:显示面板124于一第一显示时间内,于第一显示区域上显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以及于一第二显示时间内,于第二显示区域上显示第二分组显示数据。步骤206:结束。于步骤202中,本实施例的接收模块122将接收一外部信号源的显示数据DI,其中显示数据DI可为一多媒体信号的多个子显示数据,每一子显示数据将对应至显示面板124上不同矩阵单元的显示单元,换言之,每一子显示数据将包含一位置数据,据此,本实施例的接收模块122将依据不同子显示数据的位置数据,对应将多个子显示数据区分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与第二分组显示数据,并传输至显示面板124。于步骤204中,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24将根据处理器120的控制信号,以于第一显示时间内,于第一显示区域上的多个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以及于不同于第一显示时间的第二显示时间内,于第二显示区域上的多个显示单元显示第二分组显示数据。换句话说,本实施例采用多组子显示单元(例如红色子显示单元、绿色子显示单元、蓝色子显示单元以及白色子显示单元等)来实现多组显示单元的特征,且搭配显示流程20的操作机制,以于不同时间点对应显示不同显示区域上的显示单元,并通过可调整的框信号速率(framerate)来达成视觉暂留的功效,进而完成显示数据DI的显示操作。举例来说,若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是每1/60秒内显示一张显示画面,据此,显示面板124将于一个1/120秒内完成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操作,且于其后的另一个1/120秒内完成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操作,进而满足显示装置1/60秒的框信号速率要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至于显示面板124的第一/第二显示区域所对应的多个显示单元的切换过程与显示顺序将于后续的段落详细说明,且为了清楚说明显示面板124上多个显示单元的操作过程,以下的实施例仅示出显示面板124的多个显示单元作为示范。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显示面板3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上包含有多个红色子显示单元R_U(以左上至右下的斜线区域表示)、多个绿色子显示单元G_U(以点状区域表示)与多个蓝色子显示单元B_U(以左下至右上的斜线区域表示),其中,红色子显示单元R_U以及蓝色子显示单元B_U是以半径较大的一圆圈表示,而绿色子显示单元G_U是以半径较小的一圆圈表示,且红色子显示单元R_U与蓝色子显示单元B_U间交错排列,即每两个红色子显示单元R_U间安插一蓝色子显示单元B_U,而每两个蓝色子显示单元B_U间安插一红色子显示单元R_U,至于每一红色子显示单元R_U(或蓝色子显示单元B_U)的斜对角线上是被四个绿色子显示单元G_U所环绕,即每两列或每两行绿色子显示单元间将交错有一列的红/蓝子显示单元或一行的红/蓝子显示单元。据此,本实施例中每一显示单元可视为彼此相邻设置的一红色子显示单元、一蓝色子显示单元与一个(或两个)绿色子显示单元所组成,如图3中所圈起的显示单元S_P1或显示单元S_P2等两种实施例,因此,每两个显示单元间将共用红色子显示单元、蓝色子显示单元与绿色子显示单元中多者,以节省子显示单元的设置数量。请再参考图4A、4B,图4A、4B为图3中显示面板30上不同行/列的显示单元S_P1操作的示意图,其中包含有圆圈涂满的子显示单元为关闭者。如图4A所示,于第一显示时间内,图中标示有菱形方框的显示单元S_P1将被对应开启来显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例如位于第1列第2行的显示单元、第1列第4行的显示单元…第2列第1行的显示单元、第2列第3行的显示单元…第3列第2行的显示单元、第3列第4行的显示单元…第4列第1行的显示单元、第4列第3行的显示单元…等,即位于奇数列偶数行或偶数列奇数行的多个显示单元将被对应进行显示操作,并以四个子显示单元来显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如图4B所示,于第二显示时间内(即不同于第一显示时间的其他时间),图中标示有菱形方框的显示单元将被对应开启来显示第二分组显示数据,例如位于第1列第1行的显示单元、第1列第3行的显示单元…第2列第2行的显示单元、第2列第4行的显示单元…第3列第1行的显示单元、第3列第3行的显示单元…第4列第2行的显示单元、第4列第4行的显示单元…等,即位于奇数列奇数行或偶数行偶数列的多个显示单元将被对应进行显示操作,并以四个子显示单元来显示第二分组显示数据。除此之外,请再参考图5A、5B,图5A、5B为图3中显示面板30上不同行/列的显示单元S_P2操作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于第一显示时间内,图中标示有三角形方框的显示单元S_P2将被对应开启来显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例如位于第2行的显示单元、第4行的显示单元、第6行的显示单元…等,即位于偶数行的多个显示单元将被对应进行显示操作,并以三个子显示单元来显示第一分组显示数据。如图5B所示,于第二显示时间内(即不同于第一显示时间的其他时间),图中标示有三角形方框的显示单元将被对应开启来显示第二分组显示数据,例如位于第1行的显示单元、第3行的显示单元、第5行的显示单元…等,即位于奇数行的多个显示单元将被对应进行显示操作,并以三个子显示单元来显示第二分组显示数据。据此,本实施例所提供显示面板30的显示单元S_P1或S_P2是根据其位置信息,对应被区分为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并于第一显示时间以及第二显示时间内、于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多个显示单元上进行显示操作,使得不同行和和/或列的子显示单元可被对应开启或关闭,进而以较少总数量的子显示单元来实现UHD高解析度的高画质信号的显示操作,且本实施例中每一显示单元仍至少包含一红/绿/蓝子显示单元。相较于熟知技术可能会省略每一显示单元的子显示单元数量,或额外增添不同演算法来对显示单元进行运算补偿,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是通过适性区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以于不同时间内对应开启/关闭显示区域中的显示单元,以大幅增加高尺寸高解析度的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再者,请再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显示面板60的示意图,其中包含有矩形涂满的子显示单元为关闭者。如图6所示,不同于图3中显示单元S_P1或S_P2的设置位置,显示面板60中每一显示单元S_P3亦由四个子显示单元所组成且形成一矩形矩阵,其中包含有两个红色子显示单元、一个绿色子显示单元与一个蓝色子显示单元,且两个红色子显示单元彼此不相临而设置于一对角线上,至于绿色子显示单元与蓝色子显示单元设置于另一对角线上。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60将包含有两种实施例,即第一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61与第二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62,且显示面板60的第一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3的左上方(即矩形矩阵右下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而显示面板60的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3的右下方(即矩形矩阵左下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因此,使用者于第一显示时间内将察觉显示单元S_P3的亮点偏左上,而于第二显示时间内察觉显示单元S_P3的亮点偏右下,且随着第一/第二显示时间的交替操作,使用者的视觉暂留效果将感应到存在有不同两列间显示单元的切换显示操作。简言之,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60将包含彼此相邻且位于不同位置(即左上的第一显示区域或右下的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单元可被对应开启或关闭,以于第一显示时间以及第二显示时间内进行显示数据DI的显示操作,进而实现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UHD高解析度的信号显示操作。再者,请再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显示面板70的示意图,其中包含有矩形涂满的子显示单元为关闭者。如图7所示,类似于图6中显示面板60的显示单元S_P3,显示面板70亦由四个子显示单元所组成一显示单元S_P4且形成一矩形矩阵,其中包含有一个红色子显示单元、两个绿色子显示单元与一个蓝色子显示单元,且两个绿色子显示单元彼此不相临而设置于一对角线上,至于红色子显示单元与蓝色子显示单元设置于另一对角线上。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70也包含有两种实施例,即第一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71与第二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72,且显示面板70的第一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4的左上方(即矩形矩阵右下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而显示面板70的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4的右下方(即矩形矩阵左下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据此,使用者将察觉第一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4的亮点偏左上,而第二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4的亮点偏右下,且随着第一/第二显示时间的交替操作,使用者的视觉暂留效果将感应到存在有不同两列间显示单元的切换显示操作。因此,本实施例显示面板70中彼此相邻且位于不同位置(即左上的第一显示区域或右下的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单元S_P4亦于第一显示时间内以及第二显示时间内被对应开启或关闭,以进行显示数据DI的显示操作,当然亦可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UHD高解析度的信号显示操作。再者,请再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显示面板80的示意图,其中包含有矩形涂满的子显示单元为关闭者。如图8所示,类似于图6中显示面板60的显示单元S_P3,显示面板80亦由四个子显示单元所组成一显示单元S_P5且形成一矩形矩阵,其中包含有一个红色子显示单元、一个绿色子显示单元与两个蓝色子显示单元,且两个蓝色子显示单元彼此不相临而设置于一对角线上,至于红色子显示单元与绿色子显示单元设置于另一对角线上。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80也包含有两种实施例,即第一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81与第二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82,且显示面板80的第一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5的左上方(即矩形矩阵右下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而显示面板80的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5的右下方(即矩形矩阵左下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据此,使用者将察觉第一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5的亮点偏左上,而第二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5的亮点偏右下,且随着第一/第二显示时间的交替操作,使用者的视觉暂留效果将感应到存在有不同两列间显示单元的切换显示操作。因此,本实施例显示面板80中彼此相邻且位于不同位置(即左上的第一显示区域或右下的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单元S_P5亦于第一显示时间内以及第二显示时间内被对应开启或关闭,以进行显示数据DI的显示操作,当然亦可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UHD高解析度的信号显示操作。再者,请再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显示面板90的示意图,其中包含有矩形涂满的子显示单元为关闭者。如图9所示,类似于图6中显示面板60的显示单元S_P3,显示面板90亦由四个子显示单元所组成一显示单元S_P6且形成一矩形矩阵,其中包含有一个红色子显示单元、两个绿色子显示单元与一个蓝色子显示单元,且两个绿色子显示单元彼此相临而设置于一铅直线上,至于红色子显示单元与蓝色子显示单元设置于另一铅直线上。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90也包含有两种实施例,即第一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91与第二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92,且显示面板90的第一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6的右上方(即矩形矩阵左下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而显示面板90的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6的右下方(即矩形矩阵左上方的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据此,使用者将察觉第一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6的亮点偏右上,而第二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6的亮点偏右下,且随着第一/第二显示时间的交替操作,使用者的视觉暂留效果将感应到存在有不同两列间显示单元的切换显示操作。因此,本实施例显示面板90中彼此相邻且位于不同位置(即右上的第一显示区域或右下的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单元S_P6亦于第一显示时间内以及第二显示时间内被对应开启或关闭,以进行显示数据DI的显示操作,当然亦可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UHD高解析度的信号显示操作。值得注意地,图6~8与图9中所示范的实施例皆为不同时间内对应开启/关闭一矩形状显示单元(包含有四个子显示单元)中不同位置的子显示单元,例如对角线设置或铅直设置不同颜色的子显示单元,以产生左上位置与右下位置的视觉暂留,或者为右上位置与右下位置的视觉暂留,当然,以上实施例的方位组合仅为示范性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设计或替换其他位置组合的子显示单元,以于第一/第二显示时间的交替操作下将该些子显示单元对应开启/关闭,进而来实现不同两列间(或者是不同两行间)显示单元的显示操作,此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除此之外,请再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显示面板95的示意图,其中包含有矩形涂满的子显示单元为关闭者。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95将由八个子显示单元来组成显示单元S_P7与显示单元S_P8,且显示单元S_P7或显示单元S_P8皆为水平设置并上下并排耦接来形成一矩形矩阵,其中显示单元S_P7及显示单元S_P8皆包含有一个红色子显示单元、两个绿色子显示单元与一个蓝色子显示单元,不过显示单元S_P7水平排列依序为绿色子显示单元、红色子显示单元、蓝色子显示单元与绿色子显示单元,而显示单元S_P8水平排列依序为绿色子显示单元、蓝色子显示单元、红色子显示单元与绿色子显示单元。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95也包含有两种实施例,即第一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96与第二显示时间的显示面板97,且显示面板95的第一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7与显示单元S_P8的左边(即矩形矩阵最右边上下两列的绿色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而显示面板95的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单元S_P7与显示单元S_P8的右边(即矩形矩阵最左边上下两列的绿色子显示单元被关闭,而开启其他三个子显示单元)。据此,使用者将察觉第一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7与显示单元S_P8的亮点偏左,而第二显示时间内显示单元S_P7与显示单元S_P8的亮点偏右,且随着第一/第二显示时间的交替操作,使用者的视觉暂留效果将感应到存在有不同两行间显示单元的切换显示操作。因此,本实施例显示面板95中彼此相邻且位于不同位置(即左边的第一显示区域或右边的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单元S_P7与显示单元S_P8亦于第一显示时间内以及第二显示时间内被对应开启或关闭,以进行显示数据DI的显示操作,当然亦可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UHD高解析度的信号显示操作。值得注意地,图10中所示范的实施例是于不同时间内对应开启/关闭两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一显示单元也包含有四个子显示单元)中不同位置的子显示单元,以于水平方向上产生左右偏移的视觉暂留,当然,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所包含子显示单元的颜色组合仅为示范性的说明,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设计或替换其他位置组合的子显示单元,以于第一/第二显示时间的交替操作下将该些子显示单元对应开启/关闭,进而来实现不同两行间(或者是不同两列间)显示单元的显示操作,此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相较于熟知技术,本发明于图3~10所示的不同实施例中仍由多个显示单元间共用至少一个子显示单元,即本实施例亦使用较少总数量的子显示单元来实现UHD高解析度的高画质信号的显示操作,且每一显示单元亦至少包含一红/绿/蓝子显示单元,据此,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无须省略每一显示单元的子显示单元数量,也不需搭配其他演算法来对显示单元进行运算补偿,而仅通过适性地区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以将不同颜色的子显示单元加入对角线设置、水平设置或铅直设置等不同的位置组合,并于不同时间内对应开启/关闭不同显示区域的显示单元,同时还可对应调整框信号速率来对应切换第一/第二显示时间,即可符合高尺寸高解析度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适性组合图3~10的不同实施例,例如于同一显示面板上同时交错使用对角线设置、水平设置与铅直设置的子显示单元,或者根据显示面板生产需求对应调整不同显示单元中所包含的子显示单元的数量,以配合不同解析度或尺寸的显示装置,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与电脑系统,延续使用多组子显示单元(例如红色子显示单元、绿色子显示单元、蓝色子显示单元以及白色子显示单元等)来实现多组显示单元的特征,同时还提供多样化位置组合(包含有对角线设置、水平设置或铅直设置等)的子显示单元,以于不同显示时间对应切换来显示不同显示区域上的显示单元,此外,本实施例亦可调整显示时间的长短,以配合不同的框信号速率来达成使用者视觉暂留的功效,进而有效地实现高解析度的显示操作并有效地用于大尺寸的高解析度显示面板,而适性地降低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来提高其应用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