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件锁屏、解屏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435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屏幕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件锁屏、解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屏幕保护是微软开发的一款应用程序软件,其作为一种有效保护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应用范围广泛。当用户短暂离开计算机时,可以采用WIN+L键启用,或者通过设置启用屏保的等待时间,当用户在等待时间内不操作电脑时,计算机会自动进入屏保程序。屏保程序可以设置密码,也可以不设置密码,当以用户设置密码,在登陆系统时,会要求用户输入屏保密码(PWD)。当用户输入的屏幕保护密码与预先设置的相吻合时,才能解除屏保程序。通过设置屏幕保护密码,就能有效地保护计算机内的数据,防止他人使用。目前屏保程序为纯软件实现,用户通过设置屏保密码进行保护。当用户短时离开计算机,即不想关机,又怕此时有人趁机在自己的电脑中看到自己在做什么或乱动自己的机子,此时屏保密码将会起到保护作用。用户设置并启动屏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通过采用WINDOWS自带的WIN+L启动屏保程序;(2)通过设置启用屏保的等待时间,当用户在等待时间内不操作电脑,会自动进入屏保程序;(3)在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在随后出现的快捷菜单上选择“新建快捷方式”,接着系统便会启动创建快捷方式向导,在文本框中输入“rundll32.exeuser32.dll,LockWorkStation”,点击“下一步”,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快捷方式的名称,点击“完成”即可。这样桌面上就出现一个rundll32的快捷方式图标,双击它就可以锁定计算机(4)打开记事本,创建一个lock_screen.bat文件,文件内容如下:echooff;%windir%system32ssstars.exe/s//运行系统目录下的ssstars.exe文件;%windir%system32rundll32.exeuser32.dll,LockWorkStation//锁定计算机;exit。以上几种方法都是通过设置屏保密码进行保护用户计算机的。只是单纯依靠屏保密码进行保护计算机,是很容易被破解的。破解的方法如下:(1)利用IP地址冲突造成系统漏洞而关闭屏保的方法,即你把另一台机子的IP地址设为与那台有屏保密码的计算机相同的IP。(2)利用专门用于破解屏幕保护密码的光盘。(3)采用远程线程的键盘钩子,截获按键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屏幕保护密码易被破解从而解除屏保程序,无法有效保护计算机的问题,是信息安全保护领域的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从硬件的角度,提供一种硬件锁屏、解屏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屏幕保护密码易被破解从而解除屏保程序,无法有效保护计算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件锁屏、解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U盘,所述装置还包括:绑定模块,所述绑定模块用于将所述U盘的芯片信息与所述计算机绑定;U盘拔出监控模块,所述U盘拔出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U盘是否被拔出,如果所述U盘被拔出,启动U盘插入监控模块和屏保启动模块;如果所述U盘没有被拔出,则继续监控所述U盘;所述U盘插入监控模块,所述U盘插入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U盘是否被插入;所述屏保启动模块,所述屏保启动模块用于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对所述计算机进行锁屏。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启动绑定模块,将用于锁屏的U盘的芯片信息与所述计算机绑定;其次,启动U盘拔出监控模块,监控所述U盘是否被拔出,如果所述U盘被拔出,则启动所述U盘插入监控模块和所述屏保启动模块;最后,所述屏保启动模块被启动后,对所述计算机进行锁屏;所述U盘插入监控模块被启动后,开始监控是否有U盘被插入。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屏幕保护程序需要设置屏幕保护密码。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装置还包括:U盘信息读取模块,所述U盘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所述U盘内的芯片信息;解屏检测模块,所述解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输入的屏幕保护密码是否正确。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启动解屏检测模块,检测用户输入的所述屏幕保护密码是否正确;如果所述密码正确,则进行下一步;如果所述密码不正确,则继续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其次,所述密码输入正确,检测所述U盘插入监控模块是否监控到有U盘被插入;如果没有U盘被插入,则继续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如果有U盘被插入,则进入下一步;然后,启动U盘信息读取模块,读取上一步骤中所述插入的U盘的芯片信息是否为所述绑定模块中预先绑定的U盘的芯片信息;如果两个所述芯片信息不一致,则继续启动屏幕保护程序;如果两个所述芯片信息一致,则进入下一步;最后,解除所述屏幕保护程序,对所述计算机进行解屏。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U盘还可以为U盾、USBKey。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硬件锁屏、解屏的方法及装置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硬件锁屏、解屏的方法采用U盘作为锁屏解屏的硬件媒介。U盘一般都存储用户的个人私密信息,都随身携带,所以当用户离开电脑时,都要带走U盘,这样一举两得,即将个人U盘带走,又将个人电脑锁屏,保护电脑。因此,用户随身携带的U盘作为解除屏保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且在信息社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安全技术也层出不穷,但泄密事件更多的发生在内部。所以随身携带的U盘作为锁屏解屏的媒介,将会杜绝泄密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好国家机关或公司的利益不被损害。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首先,当用户U盘在作为锁屏解屏的钥匙时,要将所述用户U盘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绑定,即将所述用户U盘的唯一的芯片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计算机绑定。其次,监控所述用户U盘是否被拔除,如果用户拔除U盘时,启动监控模块,然后启动屏幕保护模块,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屏幕保护模块需要设置屏幕保护密码。最后,当用户输入所述屏保密码进行解屏时,需要检测是否插入预先绑定的U盘,如果没有检测到插入U盘或者没有检测到预先绑定的U盘,则无法进入WINDOWS系统平台,并且启动屏幕保护模块;如果检测到绑定的U盘,则关闭所述监控模块,进入WINDOWS系统平台。具体地,当用户将U盘从电脑上拔走时,将启动监控模块,然后启动屏幕保护模块,进入屏幕保护界面;当用户输入屏保密码进行解屏时,检测是否插入所述绑定的U盘,只有当所述绑定的U盘插入计算机时,才会提示U盘已经插入并能够进入WINDOWS系统平台。此外,即使用户的屏保密码被盗取,其他人也不会通过Ctrl+Alt+Del键进入任务管理器,将监控模块关闭,因此当用户的屏保密码被窃取后,只要绑定的U盘不丢失,计算机系统不会被登陆。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模块的具体实现都可以有所变化,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