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382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所述连接件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至少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至少所述第三表面为曲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
【专利说明】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设备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电子设备如滑盖式手机、翻盖式手机、笔记本电脑、插接式笔记本电脑等。等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也享受到了科学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
[0003]现有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按键。从整体上看,即忽略各表面边缘的倒角,因设置按键而使得表面上有沟槽、按键上表面和整体平面之间的高度差、表面上开设的孔或槽、显示屏与第二表面之间的高度差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为平面。
[0004]但是在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表面为平面,导致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的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表面为平面,导致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的舒适度较差。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所述连接件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至少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基准点和所述第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基准点为所述第二表面上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边上的点,所述第二基准点为所述第三表面上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边上与所述第一基准点位置对应的点;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至少所述第三表面为曲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
[0008]优选地,所述输入单元具体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呈凸出曲面形态或者沿凸出曲面设置的接触式输入单元。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三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四表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凹陷的曲面;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散热器件,所述第四表面上开设有出风口,在所述散热器件工作时,形成用于散热的气流流道,所述出风口处于所述气流流道的末端。
[0010]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表面至少设置一个输出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为曲面。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凹陷的曲面,所述第三表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凸出的曲面。
[0012]优选地,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相匹配。
[0013]优选地,所述输出单元为位于其任意切面的同一侧的曲面,所述输出单元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呈凹陷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上与所述第一边对应的边为曲线边。
[0014]优选地,所述曲面为位于所述曲面的任意切面的同一侧的曲面。
[0015]优选地,所述曲面为所述曲面上仅有一组相对的边为曲线边的曲面。
[0016]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表面发生变化,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切换单元能够控制所述曲面切换为平面。
[0017]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0018]上述电子设备将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第三表面设置为曲面,使得所述第三表面更符合人体工学曲设计,提高使用者的使用的舒适度,尤其是针对长时间(物理或虚拟)使得第一输入单元进行输入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表面为平面,导致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的舒适度较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0020]图1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曲面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22]图3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曲面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23]图4为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申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电子设备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第五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申请第六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表面为平面,导致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的舒适度较差。
[003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所述连接件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至少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基准点和所述第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基准点为所述第二表面上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边上的点,所述第二基准点为所述第三表面上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边上与所述第一基准点位置对应的点;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至少所述第三表面为曲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
[0032]上述电子设备将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的第三表面设置为曲面,使得所述第三表面更符合人体工学曲设计,提高使用者的使用的舒适度,尤其是针对长时间(物理或虚拟)使得第一输入单元进行输入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表面为平面,导致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的舒适度较差。
[0033]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4]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机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和连接件30。
[0035]所述第一本体10至少具有相反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在所述第二表面12至少设置第一输出单元121。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可以为图像输出单元(如显示屏)或音频输出单元(如喇叭)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为显示单元;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也可以为喇叭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12也可以设置多个相同或者不同的第一输出单元121,另外,所述第二表面12也可以设置输入采集单元(如至少具有一个按键的键盘或触摸感应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如摄像头)或音频采集单元(如麦克风)等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第二表面12具有远离所述第二本体20的第一边122。所述第一边122上有第一基准点123。
[0036]所述第二本体20至少具有相反的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24,在所述第三表面23至少设置第一输入单元21,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可以为输入采集单元(如至少具有一个按键的键盘或触摸感应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如摄像头)或音频采集单元(如麦克风)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为键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可以为触摸感应单元、摄像头或麦克风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也可以多个相同或者不同的第一输入单元21,另外,所述第三表面23也可以设置第二输出单元,比如图像输出单元(如显示屏)或音频输出单元(如喇叭)等。
[0037]所述第三表面23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边231。所述第二边231上有与所述第一基准点123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基准点232,即所述第二基准点232在所述第二边231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基准点123在所述第一边122上的位置对应。具体地,所述第二基准点232在所述第二边231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基准点123在所述第一边122上的位置对应,是指,在所述第一边122上确定所述第一基准点123的位置与在所述第二边231上确定第二基准点232的位置的方法相同。如所述第一基准点123为第一边122上的左端点,所述第二基准点232为第二边231上的左端点;所述第一基准点123为第一边122上的中点,所述第二基准点232为第二边231上的中点;所述第一基准点123为第一边122上的左端点,所述第二基准点232为第二边231上的左端点。
[0038]所述连接件30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0和所述第二本体20,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0和所述第二本体20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至少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模式可以为输入/输出模式,即使用状态时候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可以为非输入输出模式,或者为不同于上述输入/输出模式的另一种输入输出模式。
[0039]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第一基准点123和第二基准点232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基准点123和所述第二基准点232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23为曲面;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23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2。
[0040]另外,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23为曲面,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23可以为曲面,也可以为平面。所述第三表面23可以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凸出的曲面,也可以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凹陷的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凹陷的曲面,所述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和第四表面24为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和第四表面24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设置为曲面。
[0041]所述曲面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曲面,而是从整体上看是个曲面,如:忽略所述第二表面12上所述框体与显示屏之间的平面高度差,视作所述框体和所述显示屏在同一平面内;忽略各表面上的孔或者槽;忽略按键与整体表面之间的高度差等。另外,表面上的单一器件如显示屏为曲面时,且单一器件的面积超过表面的总面积40%时,可认为所述表面整体上为曲面;又,表面上的多个器件为曲面时,且多个器件的表面积超过总面积的40%时,可以认为所述表面整体上为曲面。所述曲面的整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以为任意形状、也可以为具有弯曲规律的形状如S型、局部球面形状、局部柱面形状等。
[0042]上述电子设备100将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的第三表面23设置为曲面,使得所述第三表面23更符合人体工学曲设计,提高使用者的使用的舒适度,尤其是针对长时间(物理或虚拟)使得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输入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表面为平面,导致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的舒适度较差。
[0043]以下将对曲面的具体形状进行描述。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曲面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也可以为具有弯曲规律的形状。如图2所示,为曲面的侧视图。所述曲面为具有弯曲规律的曲面,所述曲面上相对的两边上任意两对对应点在所述曲面内的最短连线的形状和长度相同,也就是说,所述曲面的一边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与所述曲面的相交线与所述边的形状和长度相同。其中,“所述曲面的一边”可以为与所述第一边122对应的边,也可以为与所述第一边122不对应的边。
[0044]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曲面可以为局部球面形状或局部柱面形状,S卩,所述曲面为位于所述曲面的任意切面的同一侧的曲面。所述曲面位于其任意切面的同一侧。所述局部球面为一曲面绕一中心点转动形成的不完整的球面;所述局部柱面形状为一直线绕一中心点转动形成的不完整的柱面。
[0045]进一步地,所述曲面上仅有一组相对的边为曲线边。即,所述曲面为局部柱面的形状。具体地,所述曲线边可以为曲面上与所述第一边122或者第二边231对应的边,也可以为与所述第一边122或者第二边231上不对应的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曲线边为与所述第一边122或者第二边231对应的边,即电子设备100的长边为曲线边。
[0046]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的曲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曲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凹陷曲面或者凸出的曲面。
[0047]又,所述曲面上的曲线边在垂直于两个直线边所在的平面的平面上的投影长度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lcm、3cm等,也就是说,所述曲面的拱起高度需要满足一定的值。
[0048]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表面23为凸出的曲面,所述曲面的位于其的任意切面的同一侧,而且仅有一组相对的边为曲线边的曲面,所述第三表面23上与所述第二边231对应的边为曲线边,与所述第二边231不对应的边为直线边,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四表面24为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第三表面23上与所述第二边231不对应的边设置为曲线边,与所述第二边231对应的边为直线边。
[0049]通过将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的第三表面23设置为凸出的曲面,且所述曲面的位于其的任意切面的同一侧,所述第三表面23上仅与所述第二边231对应的边为曲线边,从而使得所述第三表面23更符合人体工学曲设计,提高使用者的使用的舒适度,尤其是针对长时间(物理或虚拟)使得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输入的情况。
[0050]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可以为触摸感应单元和/或键盘等接触式输入单元。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为触控面板时,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具体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呈凸出曲面形态的接触式输入单元;而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为键盘时,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具体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沿凸出曲面设置的接触式输入单元,且所述接触式输入单元上与所述第二边231对应的边为曲线边。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为一直线绕一中心点转动形成的不完整的柱面。通过将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具体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呈凸出曲面形态或沿凸出曲面设置的接触式输入单元,且将所述接触式输入单元上与所述第二边231对应的边设置为曲线边,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1更符合人体工学曲设计,提高使用者的使用的舒适度,尤其是针对长时间(物理或虚拟)使得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输入的情况。
[0051]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四表面24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凹陷的曲面,所述第四表面24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本体20内设置有散热器件22,所述第二本体20热气流可以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出。具体地,在所述散热器件工作时,形成用于散热的气流流道,所述出风口处于所述气流流道的末端,所述热气流能够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四表面24可以为曲面,也可以为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23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凸出的表面,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为平面。
[0052]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所述第四表面为平面,第四表面通常与支撑表面相接触,因此,第四表面上不会设置出风口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为第一模式时,所述第四表面24为曲面,在所述第四表面24设置于一支撑表面上时,所述第四表面24与所述支撑表面之间还有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第四表面24上设置出风口,所述第二本体20内的热气流能够从所述出风口流出,以为所述电子设备散热。反观现有技术中,即使第四表面上设置有脚垫支撑,也不能解决常见柔性支撑面〈床面 > 的堵塞出风口的问题,而本申请可以解决。
[0053]所述第四表面24上与所述第二边231对应的边为曲线边,或者与所述第二边231不对应的边为曲线边。通过将所述第四表面24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凹陷的曲面,并在所述第四表面24上开设有出风口,在所述第二本体20内设置有散热器件22,在所述散热器件工作时,形成用于散热的气流流道,所述出风口处于所述气流流道的末端,所述热气流能够从所述出风口流出,以为所述电子设备散热,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性能,或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运行上限。另外,在电子设备100处于非输入/输出状态且被携带时,由于第四表面24为曲面,其更贴近用户,无论是手持模式、膝上模式,还是背负模式,电子设备都能更与身体的曲线相贴近,对大屏设备尤为适用,便于携带,减少与外界环境碰撞。
[0054]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12也为曲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表面12、第三表面23、第四表面24均为曲面;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12可以为曲面,也可以为平面。
[0055]所述第二表面12可以为凸出的曲面,也可以为凹陷的曲面,所述第二表面12可以直线边,也可以没有直线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12为凹陷的曲面,且,所述第二表面12的第一边122和与第一边122相对应的边为曲线边,与所述第一边122不对应的边为直线边。通过将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设置为呈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使得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得到提升,尤其针对大于7寸的显示单元的设备效果更佳,以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12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0凹陷的曲面,所述第三表面23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凸出的曲面。另外,所述第二表面12与所述第三表面23可以相匹配,也可以不相匹配,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05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0呈凹陷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上与所述第一边122不对应的边为直线边,与所述第一边122对应的边为曲线边,所述曲面位于其任意切面的同一侧。通过将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0呈凹陷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且将其上与所述第一边122对应的边设置为曲线边,从而可以减小显示单元上各点与观看者的眼球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差值,可以调整平面的弧度,以保证所述显示单元与眼睛的距离相等,从而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尤其针对大于7寸的显示单元的设备效果更佳。
[0058]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0呈凹陷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可以有直线边,也可以没有直线边,在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有直线边时,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上与所述第一边122对应的边为直线边,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上与所述第一边122不对应的边为直线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上与所述第一边122不对应的边为直线边,与所述第一边122对应的边为曲线边,所述曲面位于其任意切面的同一侧。
[0059]通过将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设置为呈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使得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得到提升,尤其针对大于7寸的显示单元的设备效果更佳,以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
[0060]通过将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0呈凹陷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且将其上与所述第一边122对应的边设置为曲线边,从而可以减小显示单元上各点与观看者的眼球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差值,可以调整平面的弧度,以保证所述显示单元与眼睛的距离相等,从而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尤其针对大于7寸的显示单元的设备效果更佳。
[0061]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23为匹配的或者不匹配的曲面,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23为平面或者曲面,或者为匹配的曲面,或者不匹配的曲面均可。也就是说,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时,所述曲面可以发生变化,从曲面切换为平面或者在两个曲面之间切换,或者所述曲面也可以不发生变化。
[006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12和所述第三表面23为相匹配的平面或者曲面。
[0063]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曲面发生变化,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切换单元能够控制所述曲面切换为平面。控制所述曲面切换为平面,可以通过机械式切换或者参数调整式切换,具体如下:
[0064]A、机械式方式,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触发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和在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完成后,再控制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
[0065]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10或所述第二本体20连接的连动机构40,所述连动机构40即为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时,所述连动机构带动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该种方式属于通过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触发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动机构40为牵引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本体20上,所述为可变形的表面,如表面由柔性屏和可变形框架构成。
[0066]在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转动时,在所述连动机构40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0的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动机构40也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10上,在所述第二本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0转动时,在所述连动机构40的作用下,也可以使得所述第二本体的表面在所述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
[0067]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连动机构40固定于连接件30上,同样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10或者第二本体20的表面在所述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
[0068]通过设置与所述第一本体10或所述第二本体20连接的连动机构40,使得在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时,所述连动机构40能够带动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从而在需要将所述表面切换为曲面时,通过所述连动机构40控制所述表面切换为曲面,便于使用者的使用;而在使用完成后,可以通过所述连动机构40控制所述表面切换为平面,从而便于搬运和携带。
[0069]除了采用上述方式控制所述表面切换为曲面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动机构40具体为一推压件,所述推压件设置于第二本体20内,所述第一本体10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转动完成后,触发所述推压件伸出,从而推动所述第一本体10的表面从平面切换为曲面;而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使用完成后,控制所述推压件缩回,所述第一本体10的表面恢复形状,即从所述曲面切换为平面。上述方式为在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完成后,再控制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的方式。
[0070]当然也可以将上述方式改设为通过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20运动触发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的方式。需要在所述连接件30和所述推压件之间增加一传动机构,在所述连接件30运动时,带动所述推压件伸出或者缩回,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本体10的表面在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
[0071]另外,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10上设置一个所述推压件,在所述第二本体20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10运动时或者运动后,所述推压件伸出或者缩回,从而控制所述第二本体20的表面在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
[0072]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以下以第二表面12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采用柔性输出单元,固定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的框体采用可变形机构。当需要所述第二表面12在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时,控制所述框体变形以及变形的形状,所述第一输出单元121也会随着框体的形状而发生形状改变,从而可以实现所述第二表面12在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
[0073]还可直接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内设置升降机构等,通过所述升降机构的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所述表面在所述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还可以在所述表面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表面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可以绕所述转轴转动。在需要所述表面变形时,可以机械控制或者电控制所述转轴转动,从而改变表面的两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所述表面在所述平面和曲面之间的切换。
[0074]上述通过机械方式控制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从而使得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的切换能够稳定、可靠,且节省能源。
[0075]B、参数调整方式
[0076]S卩,将所述表面至少部分设置为可变形材料,如记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在需要所述表面在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时,调整所述材料的控制参数,如调整所述记忆金属的温度或者电压,调整所述陶瓷材料的电压等,即可使得所述表面在平面和曲面之间切换。
[0077]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参数调整器50、检测单元60和处理器70。所述参数调整器50用于调整所述表面的控制参数,如温度参数、电压参数等,以使得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单元具体为所述参数调整器50。
[0078]所述检测单元60用于检测表明所述第一基准点123和所述第二基准点232之间的当前距离的检测参数。所述检测单元60具体可以为角度传感器或者距离传感器。
[0079]所述处理器70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参数,并判断所述检测参数表明的所述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所述阈值,以确定是否控制所述参数调整器50调整所述控制参数。
[0080]上述通过参数调整方式控制所述表面在曲面和平面之间切换,从而能够精确控制所述所述表面切换形状。[0081 ]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8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具有第二表面;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 连接件,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至少能够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基准点和所述第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基准点为所述第二表面上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边上的点,所述第二基准点为所述第三表面上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边上与所述第一基准点位置对应的点;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至少所述第三表面为曲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具体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呈凸出曲面形态或者沿凸出曲面设置的接触式输入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三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四表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凹陷的曲面;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散热器件,所述第四表面上开设有出风口,在所述散热器件工作时,形成用于散热的气流流道,所述出风口处于所述气流流道的末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表面至少设置一个输出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为曲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凹陷的曲面,所述第三表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凸出的曲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为位于其任意切面的同一侧的曲面,所述输出单元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呈凹陷曲面形态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上与所述第一边对应的边为曲线边。
8.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为位于所述曲面的任意切面的同一侧的曲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为所述曲面上仅有一组相对的边为曲线边的曲面。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表面发生变化,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切换单元能够控制所述曲面切换为平面。
【文档编号】G06F1/16GK204189071SQ20142025640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刘俊峰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