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装置、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5143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客户端装置、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客户端装置、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所谓云这种方式的服务的提供正在普及。例如,如下的服务方式已广为人知:管理一般家庭中的电力的使用状况等的客户端装置经由因特网与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使得能够根据需要而进行大容量数据的交换。

在这样的客户端装置中,根据低成本化等观点,搭载非高性能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情形较多。由此,当在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CPU的处理负荷变大,有可能会导致在客户端装置中应执行的主处理的延迟。作为该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往一般采用在客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进行压缩过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方法。

关于压缩过的数据的通信,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压缩图像数据传送装置:根据通信线路的线路速度和压缩处理速度(运算能力),决定要发送的图像数据的压缩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46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地以压缩过的数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当例如搭载于客户端装置的CPU的性能低时,根据上传数据的大小等,相比于不压缩而发送的情况,CPU的处理负荷反而变大,可能引起导致主处理的延迟的不便。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数据通信时能够防止主处理的延迟的客户端装置等。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客户端装置具备:

通信接口,用于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判别是否需要压缩用于上传到所述服务器的上传数据;

数据压缩部,在由所述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判别为需要压缩所述上传数据的情况下,以预先决定的方式压缩所述上传数据;以及

数据送出部,在由所述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判别为无需压缩所述上传数据的情况下,将对所述上传数据附加了标头的数据送出到所述通信接口,在由所述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判别为需要压缩所述上传数据的情况下,将对由所述数据压缩部压缩后的上传数据附加了储存有表示是压缩后的数据的信息的标头而得的数据送出到所述通信接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判别是否需要压缩上传数据,在判别为需要压缩的情况下,压缩上传数据而发送到服务器,所以能够在数据通信时防止主处理的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客户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客户端装置具备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数据压缩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数据不压缩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对未压缩的上传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客户端装置具备的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表格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客户端装置具备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数据解压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数据不解压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请求压缩的情况下对上传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其1)的图。

图1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请求压缩的情况下对上传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其2)的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数据解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对未压缩的下载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对压缩过的下载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客户端装置具备的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表格的图。

图2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中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客户端装置具备的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表格的图。

图2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4中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的标头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客户端装置具备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客户端装置具备的控制部的功能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客户端装置;2:服务器;3:路由器;4:功率传感器;5:设备;10:广域通信接口;11:设备通信接口;12:数据存储部;13:控制部;14:总线;120: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1: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30:应用处理部;131、131A: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2:数据压缩部;133、133A:数据送出部;134:数据取入部;135: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6:数据解压部;137:压缩时间测量部;138:送出时间测量部;139:解压时间测量部;140:取入时间测量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数据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该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在住宅H内配置的客户端装置1和与因特网等广域网N连接的服务器2。

客户端装置1是管理在一般家庭中使用的电力的、被称为所谓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系统包含的能量管理控制器。客户端装置1经由在住宅H内构建的无线网络(未图示),与测量在该家庭(需求处)消耗的电量的功率传感器4以及多个设备5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各设备5是例如照明器、空调器、电冰箱、IH烹饪加热器、电饭锅、微波炉、地暖系统等在住宅H内设置的电气设备。

客户端装置1经由与宽带对应的路由器3连接到广域网N,根据需要与服务器2进行数据的交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客户端装置1与服务器2之间的通信协议,使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作为数据通信的协议,使用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因此,客户端装置1具备HTTP客户端功能,服务器2具备HTTP服务器功能。

客户端装置1如图2所示,具备:广域通信接口10,用于与服务器2进行通信;设备通信接口11,用于与功率传感器4以及各设备5进行通信;数据存储部12,用于保持程序、数据;以及控制部13,对它们进行控制。这些各结构部经由总线14相互连接。

广域通信接口10与路由器3连接,经由广域网N与服务器2通信连接。广域通信接口10将从控制部13供给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另外,广域通信接口10将从服务器2接收到的数据供给到控制部13。

设备通信接口11与在住宅H内构建的上述无线网络连接,在控制部13的控制下,与功率传感器4以及各设备5进行无线数据通信。

数据存储部12由例如闪存存储器等可读写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数据存储部12存储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另外,虽然未图示,数据存储部12存储用于与服务器2进行数据通信的程序、在该程序的执行时使用的数据。进而,数据存储部12存储用于监视家庭内的耗电量的程序、用于控制各设备5的工作的程序以及在这些程序的执行时使用的数据。

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第1时间表格)是针对每个阶段性地预先决定的数据大小,储存了压缩时以及不压缩时的各自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的数据表格。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的一个例子。在图3的例子中,示出了关于通过控制部13发送数据大小为100[KB]的数据时的所需时间,在压缩过的情况下为A1[ms],在不压缩的情况下为B1[ms]。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服务器2上传的数据(上传数据)是文本数据,作为数据压缩方式,使用gzip(GNU ZIP)。

控制部13构成为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都未图示),对客户端装置1进行总体控制。如图4所示,控制部13作为本发明特有的功能,具备应用处理部130、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数据压缩部132、数据送出部133以及数据取入部134。

应用处理部130生成要向服务器2上传的数据(上传数据)。例如,应用处理部130通过汇总预先决定的期间量(例如1个星期)的与该家庭的1天的耗电量的推移有关的数据的历史而生成上传数据。另外,应用处理部130进行与从服务器2下载的数据(下载数据)对应的处理。例如,应用处理部130使基于下载数据的信息显示于未图示的终端装置(例如平板型的个人计算机)。

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判别是否需要压缩应用处理部130所生成的上传数据。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根据所生成的上传数据的大小和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判别是否需要压缩该上传数据。例如,在该上传数据的大小是100[KB]的情况下,如果A1<B1,则判别为需要压缩,在A1≥B1的情况下,判别为无需压缩。

数据压缩部132在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判别为需要压缩的情况下,以预先决定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gzip)压缩应用处理部130所生成的上传数据。

数据送出部133进行如下处理:生成对未压缩或者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了标头的数据(发送数据),将所生成的发送数据送出到广域通信接口10。具体而言,数据送出部133进行如下处理:在广域通信接口10的发送缓冲器中,从发送数据的开头依次写入预先决定的大小量的数据。数据送出部133在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的标头中,储存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详情后述)。

在此,对压缩上传数据时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首先,通过数据压缩部132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在该数据压缩处理完成之后,开始由数据送出部133进行的数据送出处理。在数据送出处理中,生成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了标头的发送数据。在此,在被附加的标头中,如上述那样地储存有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

接下来,从所生成的发送数据的开头,按照每次几个字节地读出发送数据,写入到广域通信接口10的发送缓冲器。然后,从发送数据读出最后的数据,写入到广域通信接口10的发送缓冲器,从而由数据送出部133进行的数据送出处理完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压缩上传数据时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成为将由数据压缩部132进行的数据压缩处理的所需时间和由数据送出部133进行的数据送出处理的所需时间相加而得到的时间。

接下来,对不压缩上传数据时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立即开始由数据送出部133进行的数据送出处理。在数据送出处理中,生成对未压缩的上传数据附加了标头的发送数据。在此,在被附加的标头中当然没储存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

接下来,如上述那样地,从所生成的发送数据的开头按照每次几个字节地依次读出发送数据,写入到广域通信接口10的发送缓冲器。然后,从发送数据读出最后的数据,写入到广域通信接口10的发送缓冲器,从而由数据送出部133进行的数据送出处理完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不压缩上传数据时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等于由数据送出部133进行的数据送出处理的所需时间。

返回到图4,数据取入部134进行如下的处理:从广域通信接口10取入从服务器2发送并通过广域通信接口10接收到的数据(接收数据)。更详细而言,从广域通信接口10的接收缓冲器按照每次几个字节地依次取入接收数据。数据取入部134将所取入的接收数据供给到应用处理部130。

图7是示出由客户端装置1的控制部13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每当通过应用处理部130生成上传数据时,就执行该数据发送处理。

首先,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如上述那样地判别是否需要压缩所生成的上传数据(步骤S101)。其结果是,在需要压缩上传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数据压缩部132以预先决定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gzip)压缩上传数据(步骤S103)。另一方面,在无需压缩上传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数据送出部133通过对上传数据附加标头,生成发送数据(步骤S104)。图8示出该情况下的标头的一个例子。

在接着步骤S103的步骤S105中,数据送出部133通过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储存有表示是压缩数据的信息的标头,生成发送数据。图9示出该情况下的标头的一个例子。然后,数据送出部133将所生成的发送数据供给到广域通信接口10(步骤S106)。具体而言,数据送出部133进行如下的处理:在广域通信接口10的发送缓冲器中,从发送数据的开头依次写入预先决定的大小量的数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数据通信系统,客户端装置1的控制部13在将上传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时,根据该上传数据的大小和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判别是否需要压缩该上传数据。此时,控制部13判别是否需要压缩该上传数据,以使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变得更短。

由此,能够高精度地缩短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能够减轻控制部13(CPU)的通信时的负荷。因此,即使在搭载于客户端装置1的CPU并非高性能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与电力的管理、各设备5的控制有关的主处理的延迟。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数据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要素等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数据存储部12如图10所示,除了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以外,还存储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第2时间表格)是针对每个阶段性地预先决定的数据大小,储存了解压时以及不解压时的各自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的数据表格。图11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的一个例子。在图11的例子中,示出了关于通过控制部13接收数据大小为100[KB]的数据时的所需时间,在解压了的情况下为C1[ms],在不解压的情况下为D1[ms]。

此外,在图11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中,与解压时的处理时间对应的数据大小(例如与C1[ms]对应的100[KB])不是表示压缩后的数据大小,而是表示压缩前的数据大小。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控制部13如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特有的功能,具备应用处理部130、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数据压缩部132、数据送出部133A、数据取入部134、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以及数据解压部136。

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与实施方式1的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同样地,判别是否需要压缩应用处理部130所生成的上传数据。进而,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在上传数据的内容表示对服务器2的下载的请求的情况下,判别是否需要压缩响应于该请求而被预定从服务器2下载的下载预定数据。

在该情况下,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根据下载预定数据的大小和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判别是否需要压缩该下载预定数据。例如,在该下载预定数据的大小是100[KB]的情况下,如果C1<D1,则判别为需要压缩,在C1≥D1的情况下,判别为无需压缩。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载预定数据的大小被设为能够根据所请求的下载数据的类别而判别的大小。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应用处理部130来指定所请求的下载数据的大小的方式。

数据送出部133A与实施方式1的数据送出部133同样地,进行如下的处理:生成对未压缩或者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了标头的数据(发送数据),将所生成的发送数据送出到广域通信接口10。进而,数据送出部133A在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判别为需要压缩下载预定数据的情况下,将请求压缩下载数据的信息(详情后述)储存于发送数据的标头。

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在由广域通信接口10接收到的来自服务器2的数据(接收数据)中包括下载数据的情况下,判别是否需要解压该下载数据。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在附加于下载数据的标头中储存有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的情况下,判别为需要解压该下载数据(即压缩过的下载数据)。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标头中未储存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判别为无需解压该下载数据。

数据解压部136在由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判别为需要解压下载数据的情况下,以预先决定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gzip对应的解压方式)解压(恢复)下载数据。

在此,对接收到由服务器2压缩的下载数据的情况下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13所示,首先,进行通过数据取入部134从广域通信接口10取入由广域通信接口10接收到的数据(接收数据)的处理(数据取入处理)。在数据取入处理中,数据取入部134从广域通信接口10的接收缓冲器按照每次几个字节地依次取入接收数据。在该数据取入处理完成之后,通过数据解压部136开始数据解压处理。

此外,数据解压部136对从在数据取入处理中所取入的接收数据中去除了标头的数据(即压缩过的下载数据)进行解压。然后,当数据解压处理完成时,将已解压的(即恢复了的)下载数据供给到应用处理部1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接收到压缩过的下载数据的情况下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成为将由数据取入部134进行数据取入处理的所需时间和由数据解压部136进行数据解压处理的所需时间相加而得到的时间。

接下来,对接收到未由服务器2压缩的下载数据的情况下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当由用数据取入部134进行的数据取入处理完成时,不进行由数据解压部136进行的数据解压处理,将从由数据取入部134所取入的数据中去掉标头的数据作为下载数据供给到应用处理部1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地接收到未压缩的下载数据的情况下的由控制部13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等于由数据取入部134进行数据取入处理的所需时间。

图15是示出由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的控制部13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每当通过应用处理部130生成上传数据时,就执行该数据发送处理。

首先,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判别是否需要压缩所生成的上传数据(步骤S201)。其结果是,在需要压缩上传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数据压缩部132以预先决定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gzip)压缩上传数据(步骤S203)。另一方面,在无需压缩上传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02:“否”),数据送出部133通过对上传数据附加标头,生成发送数据(步骤S204)。

在接着步骤S203的步骤S205中,数据送出部133通过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储存有表示是压缩数据的信息的标头,生成发送数据。

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判别上传数据的内容是否为表示对服务器2的下载的请求的内容(步骤S206)。在上传数据的内容不是表示下载的请求的内容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控制部13进入到步骤S2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传数据的内容是表示下载的请求的内容的情况下(步骤S206:“是”),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如上述那样地判别是否需要压缩响应于该请求而被预定从服务器2下载的下载预定数据(步骤S207)。在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判别为无需压缩下载预定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08:“否”),控制部13进入到步骤S2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判别为需要压缩下载预定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08:“是”),数据送出部133A在步骤S204或者S205中所生成的发送数据的标头中储存请求下载数据的压缩的信息(步骤S209)。图16以及图17示出该情况下的标头的一个例子。图16示出上传数据未被压缩的情况的例子,图17示出上传数据被压缩的情况的例子。

然后,数据送出部133A将所生成的发送数据供给到广域通信接口10(步骤S210)。

图18是示出由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的控制部13执行的数据解压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每当通过数据取入部134完成从广域通信接口10取入接收数据时,就执行该数据解压处理。

首先,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判别在接收数据中是否包括下载数据(步骤S301)。在接收数据中未包括下载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301:“否”),数据解压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接收数据中包括下载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301:“是”),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判别是否需要解压该下载数据(步骤S302)。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通过在附加于下载数据的标头中是否储存有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例如表示压缩方式的信息),判别是否需要解压该下载数据。即,如图19所示,当在标头中未储存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判别为无需解压下载数据。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当在标头中储存有表示是压缩过的数据的信息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判别为需要解压下载数据。

在无需解压下载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303:“否”),数据解压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需要解压下载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303:“是”),数据解压部136以预先决定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gzip对应的解压方式),解压下载数据(步骤S304)。在该情况下,将已解压的(即已恢复的)下载数据供给到应用处理部13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数据通信系统,客户端装置1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客户端装置1等同的功能,进而,在对服务器2请求下载数据时,判别是否需要压缩响应于该请求而被预定从服务器2下载的下载数据(下载预定数据)。此时,客户端装置1的控制部13根据下载预定数据的大小和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判别是否需要压缩下载预定数据,以使控制部13(CPU)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变得更短。

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缩短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因此,能够在控制部13(CPU)中,减轻数据发送时以及数据接收时的负荷。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数据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要素等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数据压缩部132压缩上传数据时的数据压缩方式是固定的(例如gzip)。然而,在实施方式3中,数据压缩部132以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从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中所选定的压缩方式压缩上传数据。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控制部13的功能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13的功能结构相同(参照图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数据存储部12中,如图21所示,存储了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除了与gzip对应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参照图3)以外,在数据存储部12中还存储了与compress、deflate等压缩方式对应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

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于与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的上传数据的大小对应的记录项,比较压缩时的处理时间和不压缩时的处理时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针对所有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进行上述比较。然后,在至少某一个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中,对于与该上传数据的大小对应的记录项,在压缩时的处理时间<不压缩时的处理时间成立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判别为需要压缩上传数据。然后,在多个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中,对于与该上传数据的大小对应的记录项,在压缩时的处理时间<不压缩时的处理时间成立的情况下,从其中选定压缩时的处理时间最短的压缩方式作为本次使用的压缩方式。

数据压缩部132按照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所选定的压缩方式来压缩上传数据。数据送出部133在由数据压缩部132进行了压缩的情况下,通过对压缩过的上传数据附加储存有表示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所选定的压缩方式的信息的标头,生成发送数据。图22示出该情况下的标头的一个例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数据通信系统,客户端装置1按照从多个压缩方式适宜地选定的压缩方式来压缩上传数据。因此,进一步缩短由控制部13进行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数据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要素等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在从客户端装置1对服务器2请求了下载数据的压缩的情况下,由服务器2压缩下载数据时的方式是固定的(例如gzip)。然而,在实施方式4中,客户端装置1对服务器2指定从多个压缩方式中选定的压缩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控制部13的功能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13的功能结构相同(参照图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数据存储部12中,如图23所示,存储了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和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为了按照从多个压缩方式中适宜地选定的压缩方式来压缩上传数据,使用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除了与gzip对应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参照图11)以外,在数据存储部12中还存储了与compress、deflate等压缩方式对应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

本实施方式的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在上传数据的内容表示对服务器2的下载的请求的情况下,对于与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的下载预定数据的大小对应的记录项,比较解压时的处理时间和不解压时的处理时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针对所有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进行上述比较。然后,在至少某一个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中,对于与该下载预定数据的大小对应的记录项,在解压时的处理时间<不解压时的处理时间成立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判别为需要压缩下载预定数据。

然后,在多个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中,对于与该下载预定数据的大小对应的记录项,在解压时的处理时间<不解压时的处理时间成立的情况下,从其中选定解压时的处理时间最短的压缩方式作为本次使用的压缩方式。

数据送出部133A在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判别为需要压缩下载预定数据的情况下,将表示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所选定的压缩方式的信息储存到发送数据的标头。图24示出该情况下的标头的一个例子。在图24的例子中,示出了上传数据被按照deflate压缩,示出了对服务器2请求按照compress压缩下载数据。

服务器2在按照由客户端装置1指定的压缩方式压缩了下载数据的情况下,在对压缩过的下载数据附加的标头中储存表示压缩方式的信息。

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在对来自服务器2的下载数据附加的标头中储存有表示压缩方式的信息的情况下,判别为需要解压下载数据,对数据解压部136通知该压缩方式。数据解压部136按照由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通知的压缩方式,解压下载数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数据通信系统,客户端装置1具有与实施方式2以及3的客户端装置1等同的功能,进而,能够对服务器2指定从多个压缩方式中适宜地选定的压缩方式。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数据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要素等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在实际运行模式和试运行模式这2种模式中的任意模式下工作。在实际运行模式下工作时,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实现与实施方式3的客户端装置1等同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试运行模式下工作时,构建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参照图21)。以下,对上述特征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控制部13如图25所示,具备应用处理部130、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数据压缩部132、数据送出部133、数据取入部134、压缩时间测量部137以及送出时间测量部138。

压缩时间测量部137以运行模式是试运行模式为条件,测量由数据压缩部132进行的上传数据的压缩处理的开始至完成所需的时间、即数据压缩部132的处理时间。此外,用户能够通过经由例如平板型的个人计算机等终端装置的操作,将客户端装置1的工作切换为试运行模式或者实际运行模式。

送出时间测量部138以运行模式是试运行模式为条件,测量由数据送出部133进行的发送数据的送出处理的开始至完成所需的时间、即数据送出部133的处理时间。

在试运行模式下,用户能够经由上述终端装置指定由应用处理部130生成的上传数据的类别、有无压缩、压缩方式等测试用的各参数。此外,在试运行模式下,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不起动。另外,数据压缩部132在由上述参数指定为有压缩的情况下,按所指定的压缩方式压缩上传数据。

当由用户指示了执行测试时,客户端装置1进行如下工作:根据如上述那样地指定的各参数,将由应用处理部130所生成的上传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控制部13通过上述工作,根据如上述那样地测量到的数据压缩部132的处理时间和/或数据送出部133的处理时间、和上传数据的大小,生成包括数据大小、压缩时的处理时间以及不压缩时的处理时间的记录项。然后,控制部13将所生成的记录项登记到与指定的压缩方式对应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

通过变更各参数反复进行上述测试,构建图21所示的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数据通信系统,使用通过使客户端装置1实际地工作而得到的数据(数据压缩部132的处理时间、数据送出部133的处理时间)来构建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因此,由于在实际运行模式下能够使用这样构建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所以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进行的是否需要压缩的判别精度提高,作为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由控制部13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所需时间。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数据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要素等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与实施方式5的客户端装置1同样地,在实际运行模式和试运行模式这2种模式中的任意模式下工作。在实际运行模式下工作时,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实现与实施方式4的客户端装置1等同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试运行模式下的工作时,构建图23所示那样的、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和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以下,对上述特征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客户端装置1具备的控制部13如图26所示,具备应用处理部130、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数据压缩部132、数据送出部133A、数据取入部134、是否需要解压判别部135、数据解压部136、压缩时间测量部137、送出时间测量部138、解压时间测量部139以及取入时间测量部140。

解压时间测量部139以运行模式是试运行模式为条件,测量由数据解压部136进行的下载数据的解压处理的开始至完成所需的时间、即数据解压部136的处理时间。此外,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用户能够通过经由例如平板型的个人计算机等终端装置的操作将客户端装置1的工作切换为试运行模式或者实际运行模式。

取入时间测量部140以运行模式是试运行模式为条件,测量由数据取入部134进行的接收数据的取入处理的开始至完成所需的时间、即数据取入部134的处理时间。

在试运行模式下,用户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能够经由上述终端装置指定由应用处理部130生成的上传数据的大小、有无压缩、压缩方式等构建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的测试用的参数。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能够经由上述终端装置,指定对服务器2请求的下载数据的类别、有无压缩请求、请求的压缩方式等构建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的测试用的参数。

此外,在试运行模式下,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不起动。另外,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数据压缩部132在由上述参数指定为有压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压缩方式压缩上传数据。

当由用户指示了执行构建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的测试时,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控制部13根据测量到的数据压缩部132的处理时间和/或数据送出部133A的处理时间、和上传数据的大小,生成包括数据大小、压缩时的处理时间以及不压缩时的处理时间的记录项。然后,控制部13将所生成的记录项登记到与指定的压缩方式对应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

通过变更各参数反复进行用于构建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的上述测试,构建图23所示的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

另外,当由用户指示了执行构建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的测试时,客户端装置1进行如下的工作:根据指定的各参数,将用于请求下载数据的上传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和接收响应于上述请求而从服务器2送来的下载数据。

控制部13通过上述工作,根据如上述那样地测量到的数据取入部134的处理时间和/或数据解压部136的处理时间、下载数据的有无压缩、下载数据的压缩方式以及下载数据(不压缩时)的大小,生成包括数据大小、解压时的处理时间以及不解压时的处理时间的记录项。然后,控制部13将所生成的记录项登记到与指定的压缩方式对应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

通过变更各参数反复进行用于构建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的上述测试,构建图23所示的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数据通信系统,起到与实施方式5的数据通信系统同样的效果。进而,根据实施方式6的数据通信系统,使用通过使客户端装置1实际地工作而得到的数据(数据取入部134的处理时间、数据解压部136的处理时间),构建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因此,由于在实际运行模式下能够使用这样构建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所以由是否需要压缩判别部131A进行的是否需要压缩下载预定数据的判别精度提高,作为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由控制部13进行的接收处理的所需时间。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当在数据存储部12存储有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压缩时间表格120、多个不同的压缩方式的每一个的有无解压时间表格121的情况下,由于不压缩时的处理时间、不解压时的处理时间不依赖于压缩方式而由数据大小决定,所以也可以共用地存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将由客户端装置1执行的程序储存到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型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盘)、MO(Magneto-Optical Disk,磁光盘)、USB存储器、存储卡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而分发。另外,还能够通过将上述程序安装到特定或者通用的计算机,而使该计算机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客户端装置1发挥功能。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程序储存到因特网等通信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具有的盘装置等,叠加到例如载波上,下载到计算机等。另外,通过在经由通信网络转发程序的同时起动执行程序,也能够进行上述处理。进而,通过在服务器装置上执行程序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计算机在经由通信网络发送接收与该处理有关的信息的同时执行程序,也能够进行上述处理。

此外,在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分担实现上述功能时或者通过OS和应用的协作实现上述功能时等,也可以仅将OS以外的部分储存到上述记录介质而分发,并且,也可以下载到计算机等。

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广义的精神和范围而实现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实施方式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另外,在权利要求书内以及与其等同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被视为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客户端装置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