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通知的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装置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843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发出通知的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装置与系统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出通知的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装置与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可与可穿戴装置搭配使用的一种发出通知的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装置与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装置,例如是智能手机,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智能手机俨然像一台小型计算机,具备着多种提醒的功能。例如,智能手机可以具有闹钟提醒的功能,或是当有简讯传送过来时,智能手机也会提醒使用者。这些提醒功能可以增加使用者使用上的便利性。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新月异,如何提供使用者更适合的功能以改善使用者的使用经验,乃业界一直致力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出通知的方法及应用其的移动装置与系统。移动装置可与可穿戴装置配对。藉由移动装置与可穿戴装置二者的动作传感器,可以检测使用者目前对移动装置与可穿戴装置的使用状态,藉此以选择移动装置与可穿戴装置至少二者之一来发出通知。如此,所发出的通知更容易让使用者注意到,也可以避免重复通知所带来的困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发出通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移动装置与一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进行配对(pair)。移动装置具有一第一动作传感器(motion sensor),可穿戴装置具有一第二动作传感器。移动装置与可穿戴装置对进行通知同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二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事务所:我们建议再多加三个字「的时间」,以让描述更为清楚明确),则由移动装置发出通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二动作传感器 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可穿戴装置发出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系统,包括一移动装置与一第二处理单元。移动装置包括一第一处理单元、一第一动作传感器、一第一通信模块及一第一通知模块。第一动作传感器耦接至第一处理单元。第一通信模块耦接至第一处理单元。第一通知模块耦接至第一处理单元。可穿戴装置包括一第二处理单元、一第二动作传感器、一第二通信模块及一第二通知模块。第二动作传感器耦接至第二处理单元。第二通信模块耦接至第二处理单元。第二通知模块耦接至第二处理单元。在移动装置与可穿戴装置分别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进行配对之后,移动装置与可穿戴装置分别藉由第一处理单元与第二处理单元进行通知同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二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第一通知模块发出通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二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第二通知模块发出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出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第一处理单元、一第一动作传感器、一第一通信模块及一第一通知模块。第一动作传感器耦接至第一处理单元。第一通信模块耦接至第一处理单元。第一通知模块耦接至第一处理单元。在移动装置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一可穿戴装置进行配对之后,移动装置藉由第一处理单元与可穿戴装置进行通知同步,可穿戴装置具有一第二动作传感器。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二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第一通知模块发出通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二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可穿戴装置发出通知。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执行发出通知的方法的系统的方块图。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出通知的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系统

102:移动装置

104:可穿戴装置

112:第一处理单元

114:第一动作传感器

116:第一通信模块

118:第一通知模块

122:第二处理单元

124:第二动作传感器

126:第二通信模块

128:第二通知模块

202~214: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出通知的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一移动装置与一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进行配对(pair)。移动装置具有一第一动作传感器(motion sensor),可穿戴装置具有一第二动作传感器。接着,移动装置与可穿戴装置对进行通知同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二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移动装置发出通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二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一动作传感器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可穿戴装置发出通知。

上述的发出通知的方法例如可以由图1所示的系统来实现。系统100包括一移动装置102与一可穿戴装置104。移动装置102包括一第一处理单元112、一第一动作传感器114、一第一通信模块116及一第一通知模块118。第一动作传感器114、第一通信模块116及第一通知模块118分别耦接至第一处理单元112。

可穿戴装置104则包括一第二处理单元122、一第二动作传感器124、一第二通信模块126及一第二通知模块128。第二动作传感器124、第二通信模块126及第二通知模块128分别耦接至第二处理单元122。

在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分别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16与第二通信模块126进行配对之后,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分别藉由第一处理单元112与第二处理单元122进行通知同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一动作传感器114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二动作传感器124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第一通知模块118发出通知。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二动作传感器124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一动作传感器114检测到有动作发生的时间,则由第二通知模块128发出通知。

藉由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的第一动作传感器114与第二动作传感器124,可以判断出使用者最后使用的是移动装置102还是可穿戴装置104,或是使用者放在身上、或握持在手上的是移动装置102还是可穿戴装置104。使用者最后使用的装置最有可能是目前离使用者最近的装置,甚至是配戴在使用者身上的装置。若第一动作传感器114检测到使用者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二动作传感器124检测到使用者有动作发生的时间,代表移动装置102为使用者最后使用的装置者,比较有可能接近使用者。这种情况下,则由移动装置102发出通知。反之,若第二动作传感器124检测到使用者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一动作传感器114检测到使用者有动作发生的时间,代表可穿戴装置104为使用者最后使用的装置,比较有可能接近使用者。这种情况下,则由可穿戴装置104发出通知。藉由选择使用者最后使用的装置来发出通知,可使所发出的通知更容易让使用者注意到,也可以避免重复通知所带来的困扰。

上述的移动装置102例如一移动电话或一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例如是智能手机。上述的可穿戴装置104可为一手表、一项链、一手环、一耳机、及一眼镜至少其中之一。可穿戴装置10类似于一种移动助理,也可以提供计算卡路里、睡眠记录、GPS定位等功能,以及多种通知的功能。上述的通知例如为一闹钟提醒通知、一电子邮件通知、一简讯通知、一来电通知及一行事历事件通知至少其中之一。第一通信模块116及第二通信模块126例如为Wi-Fi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而第一通知模块118及第二通知模块128藉由显示不同的图样或讯息来进行不同事件的通知,或者藉由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进行不同事件的通知,或者藉由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来进行不同事件的通知,或者藉由震动来进行事件的通知。

此外,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若第二动作传感器124与第一动 作传感器114实质上同时检测到有动作发生,则由移动装置102发出通知。这代表着,当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时,使用者有可能同时使用了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可由功能较多的移动装置102来发出通知,较能引起使用者的注意。

现在以一流程图将本发明实施例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其绘示乃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发出通知的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首先,执行步骤202,将具有通信能力的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进行配对。配对后的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二者处于互相连接的状态。接着,执行步骤204,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注册彼此既有的通知,也就是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进行通知同步,让可穿戴装置104接收移动装置102所具有的通知,也让移动装置102接收可穿戴装置104所具有的通知,让二者同步后具有相同的通知。

之后,进入步骤206,由移动装置102的第一动作传感器114与可穿戴装置104的第二动作传感器124分别检测使用者目前的状态。如果使用者握持着或携带着移动装置102,并且使用者非为静止的话,则第一动作传感器114会检测出使用者有动作产生。而如果是使用者握持着或携带着可穿戴装置104,并且使用者非为静止的话,则第二动作传感器124会检测出使用者有动作产生。第一动作传感器114及第二动作传感器124例如可以提供所检测到的加速度值、重力加速度值、旋转角度值、位置坐标、线性加速度值、压力感测值等等。藉由这些值,可以判断出使用者目前的行为,例如可以判断出目前使用者是运动状态、休息状态或是睡觉状态。

接着,执行步骤208,判断目前是否有事件触发,而需进行通知。举例来说,若目前的时间已经到达闹钟所设定的时间,则闹钟提醒事件会被触发,而必须通知使用者有此闹钟提醒事件。通知的方式例如是发出响铃。再例如,若目前移动装置102所设定的电子邮件信箱中有一封新的电子邮件传入,此时则必须通知使用者有此新邮件传入的事件。通知的方式例如是在移动装置102或可穿戴装置104上显示特定的图样或是发出提醒声响。另一个例子为,若目前有新的简讯传入,则必须通知使用者有此接收到新简讯的事件。通知的方式例如是在移动装置102或可穿戴装置104上显示特定的图样或是发出提醒声响。再另一个例子则是,当目前的行事历应用软件中,有一个约会的开始时间即将到达,则必须通知使用者有此约会提醒的事件。通知的方式例 如是显示此约会的内容。

之后,进入步骤210,判断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二者之中,何者为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亦即,藉由第一动作传感器114与第二动作传感器124分别进行感测,以判断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二者之中,何者为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若第一动作传感器114检测到使用者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二动作传感器124检测到使用者有动作发生的时间,代表移动装置102为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反之,若第二动作传感器124检测到使用者有动作发生的时间晚于第一动作传感器114检测到有使用者动作发生的时间,则代表可穿戴装置104为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有可能是使用者最后接触到的装置,或是目前使用者配戴在身上的装置。举例来说,若使用者将可穿戴装置104配戴在身上(例如是作为手环或手表使用的可穿戴装置104),而将移动装置102(例如移动电话)放在桌上,则可穿戴装置104会随着使用者的身体移动或动作而跟着被移动或晃动,使得可穿戴装置104的第二动作传感器124会感测到有动作产生(例如加速值有改变或是位置坐标有改变等)。而由于移动装置102静止置于桌上,故移动装置102的第一动作传感器112不会感测到有动作产生。这种情况下,可以判断得知可穿戴装置104是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使用者并没有配戴可穿戴装置104,而是将移动装置102拿在手上操作的话,则可判断出移动装置102是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

接着,进入步骤212,藉由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来发出通知。亦即,藉由步骤210中所判断出来的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来发出通知。如果可穿戴装置104是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则由可穿戴装置104发出通知,而移动装置102则不发出通知。例如,可穿戴装置104可发出闹钟提醒事件所对应的响铃,而移动装置102则不发出响铃。如果移动装置102是使用者最后操作的装置,则由移动装置102发出通知,而可穿戴装置104则不发出通知。例如,移动装置102可发出闹钟提醒事件所对应的响铃,而可穿戴装置104则不发出响铃。在传统的作法中,当有闹钟提醒事件被触发时,有可能移动装置102与可穿戴装置104都会发出响铃。如果此时使用者并不在移动装置102或可穿戴装置104附近的话,这个响铃可能会持续数分钟的久,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噪音,并造成周遭人员的困扰。本发明实施例藉由可以仅让使用者最后操作的移动装置102或可穿戴装置104(最后操作代表最有可 能是最接近使用者的装置)发出通知,而另一者则不发出通知,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作法的使用者不在装置旁边时,对环境造成干扰的问题。同时,与传统的可能使用者并不在移动装置旁边而没有注意到通知的情况相较,本发明实施例藉由使用贴近或靠近使用者的移动装置102或可穿戴装置104来发出通知(尤其一般而言,使用者通常会将可穿戴装置104持续配戴在身上),本发明实施例更具有可以让使用者较能注意到事件被触发时的所发出的通知,而减少通知被忽略掉的可能性。

之后,执行步骤214,根据使用者的选择以对通知进行处理。使用者的选择例如包括「确定」、「稍后提醒」、「取消」等。若使用者选择「稍后提醒」,则此通知再列为待发出的通知,而回到步骤206。如果若使用者选择「取消」,则此通知将被取消。而使用者进行操作以选择「取消」的装置,将以广播讯息的方式,告知已配对的另一装置。例如,若使用者操作移动装置102已选择「取消」选项,移动装置102将以广播讯息的方式,告知已配对的可穿戴装置104。

本发明实施例可减少传统作法中的使用者不在装置旁边,而使得通知持续发出而对环境造成干扰的问题。也可减少传统作法中在移动装置102或可穿戴装置104同时发出通知时所造成的困扰。同时,与传统的可能使用者并不在移动装置旁边而没有注意到通知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藉由使用贴近或靠近使用者的移动装置102或可穿戴装置104来发出通知,本发明实施例更具有让使用者较能够注意到事件被触发时的通知,而不会忽略掉通知的优点。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