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CG教育互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268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IT/CG教育互动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IT/CG教育互动平台。



背景技术:

在线视频教学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传媒教学方式,它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广播式的单向视频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对视频播放进行实时控制的愿望。如今,视频教学技术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将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可进一步提高人们Internet的应用能力和通过计算机获取知识的能力。构建一个基于JSP的视频教学系统,学习者可以得到最基本又足够的教学内容来学习。将有利于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多媒体教学,同时,各种网络设备为节约资源或网络安全等原因,也有利于我教育资源的网络化。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将上述技术相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IT/CG教育互动平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IT/CG教育互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三部分:

互动平台前端,通过前端平台完成社区用户与使用用户和第三方企业用户之间的交互,包括首页、服务体系综述、服务预约、服务互动、知识库服务、服务网络、用户中心和用户下载;

互动平台后端,即通过后端平台完成数据的处理,包括系统管理、平台管理、互动管理和移动端平台;

互动平台接口,通过接口管理实现数据传递。

在问题和方案的局部之间,重要细节之间同样应该保持明确和稳定的映射关联。

平台使用100%Java技术,基于J2EE,B/S架构;平台采用高效数据库连接池技术,多个用户事务分享一个数据库链接;每个功能都利用ID编码技术进行安全管理;采用了对象缓冲池技术,大幅提高多人并发时的系统效率;服务 器端安全管理,保证系统不被非法使用;业务逻辑和表现层分离,同一套系统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语言和感观;支持基于XML的数据接口,以及用户数据的批量导入导出。

该平台基于J2EE平台实现,拥有了J2EE的跨平台、高速度,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以及易扩充和拓展等特性,确保大规模应用情况下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支持系统应用规模的逐步拓展。

附图说明

图1架构设计方法示意图;

图2统逻辑部署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IT/CG教育互动平台的设计就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实现这种网上教育,众所周知,JAVA在web项目方面是独当一面的,所以说,利用JAVA是完全能够实现视频的上传观看网站的。这种在线教学视频平台可以使教学更加的直观,更便于交流,也更有创新性。运用这种网络教学可促使有限的资源形成最大化的利用,可促使学员学习自主化。这种在线教学系统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在线学习,同时,在线教学可促使培训管理自动化。顺软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结合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建立了一套架构设计方法,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是总体框架设计的出发点,它代表了项目的整体需求。主要依据项目目标和任务做架构设计,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IT系统现状,包括软件和硬件现状,因为IT系统现状对架构设计将产生一定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讲,IT系统现状也是需求的一部分。同时约束架构设计的还有业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该模型是一个典型的多层多阶架构模型,也是当前应用系统设计最为通用的一种架构模型。

先进的架构平台——J2EE: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技术提供了对EJB(Enterprise JavaBeans)、Java Servlets API、JSP(Java Server Pages)以及XML技术的全面支持。其最终目的就是成为一个适合大型集团企业应用系 统的体系结构。J2EE体系结构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用来满足无需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的需求。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J2EE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费用和复杂性,同时提供对现有应用程序集成强有力支持,完全支持Enterprise JavaBeans,有良好的向导支持打包和部署应用,添加目录支持,增强了安全机制,提高了性能。本次项目基于J2EE平台实现,拥有了J2EE的跨平台、高速度,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以及易扩充和拓展等特性,确保大规模应用情况下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支持系统应用规模的逐步拓展。

B/S(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N层架构结架构:B/S应用架构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相比,增加了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系统的执行在应用服务器上完成,客户端只作为结果展示,大大增进了对大规模应用系统的网络并发支持,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基于B/S三层结构实现的应用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系统,该方式无需进行客户端的安装,使得客户系统的应用规模拓展更为简便,同时也极大的简化了系统的安装实施与维护升级,另外浏览器方式操作简单易学,简化了系统培训的过程。

基于上述优点,本次项目采用全B/S架构设计,所谓全B/S架构,区别与某些不完全的B/S架构应用,这些应用系统往往需要下载安装一些客户端插件才能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并非真正意义的“零客户端”,这种不完全的B/S应用,给系统的实施、维护与升级都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分层设计模式——MVC:MVC(Model模型-View视图-Controller控制)是交互式应用程序广泛使用的一种模式。它有效地在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对象中区分功能模块以降低它们之间的连接度,这种模式将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入模型转化为图形显示的用户交互模型,或者换一种说法,是多层次的Web业务应用;MVC体系结构具有三个层面: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每个层面有其各自的功能作用。

系统采用MVC模型实现分层的设计思想,把业务逻辑、数据和外部展示分割开来,简化了多语种支持的实现过程;实现业务层的独立,让系统可以最快速的变更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对其他部分作变动。

完善的安全架构:系统针对应用全过程的安全隐患,融合了顺软在信息安全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采用了网络传输加密技术、角色权限管理、分级授权、安全审计技术、个性化门户等安全解决方案,设计全面的安全系统屏障,确保信息安全。

灵活的系统配置与管理技术:该框架具备灵活的管理与配置能力,让系统能不断调整自身,适应企业不同发展的需求。

标准接口技术: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工程,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本系统采用国际标准技术——SOA、XML等,对数据接口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以适应未来系统的拓展和延伸,让其他信息系统可以共享该数据而无需进行专门的开发。

1)系统使用100%Java技术,基于J2EE,B/S架构。

2)系统采用高效数据库连接池技术,多个用户事务可以分享一个数据库链接。

3)每个功能都利用ID编码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4)采用了对象缓冲池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多人并发时的系统效率。

5)服务器端安全管理,保证系统不被非法使用。

6)业务逻辑和表现层分离,同一套系统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语言和感观

7)支持基于XML的数据接口,以及用户等数据的批量导入导出。

在业务建模、设计、开发等全生命周期将按照顺软多年总结研发软件设计开发方法学NUP进行研发。

顺软IT/CG教育互动平台总体上分为三部分协同:

1)顺软IT/CG教育互动平台(前端):即通过前端平台完成社区用户与使用用户和第三方企业用户之间的交互,包括首页、服务体系综述、服务预约、服务互动、知识库服务、服务网络、用户中心和用户下载;

2)顺软IT/CG教育互动平台(后端):即通过后端平台完成数据的处理,包括系统管理、平台管理、互动管理和移动端平台;

3)顺软IT/CG教育互动平台(接口):通过接口管理实现数据传递。

面对一个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仅仅实现方案和问题在整体上的映射并不充分,在问题和方案的局部之间,甚至是重要细节之间同样应该保持明确和稳定的映射关联。这种映射关联的稳定性随着时间和规模的变化不应该发散。因此,保证业务本身的状况与规划方案之间映射关联的稳定性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分析和设计活动必须基于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表述形式。为确保整个平台的协调管理和高效运作,平台的总体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

平台遵循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确保整个平台的各种软件、硬件均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确保业务、功能、界面、内容的高度统一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服务的规范化和管理的高效性。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充分体现海尔集团的特色。平台网站的表现设计要能够体现海尔集团打造WEB2.0企业网站的特点,特色鲜明、操作便捷。

2)先进性

平台采用较新的科技成果,从而保证整个平台与当今其它技术平台接驳没有障碍。平台建成一个开放的、组件化、面向对象、可灵活扩展的多层架构体系,采用目前国际、国内流行的先进的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基于B/S架构搭建整个的软件平台。

3)易用性

平台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易于操作,易于使用,确保使用人员不精通技术,也能熟练对平台进行操作。整个平台可实现跨平台使用的需求,不需单独定制开发,通过配置即可实现在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流浏览器上使用。

4)易维护性

平台具有方便易用的管理和维护界面,管理维护人员可随时查看各子站运行状态。平台的资源占用率、访问压力和异常报警等信息将以以邮件或短信方式通知管理维护人员。为方便管理维护人员随时了解平台的运行状态,平台可提供运行报告和访问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平台后台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灵活、安全的分级管理和审核功能,能够实现对网站、页面、栏目、窗口,及其它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5)稳定性

6)平台硬件服务器可采用高可靠性的容错技术,以保证平台能长期稳定的不间断运行。平台建设采用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等,以保证平台的稳定性。

7)开放性和灵活性

平台可兼容多种主流的系统软、硬件平台,不限于特定的数据库,可在多平台上进行平滑移植。平台部署不限于操作系统版本,不绑定于具体服务,采用开放性接口,主站与子站之间进行灵活的互连互通和数据共享。

用户使用界面及系统功能可依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定制和部署。

8)可扩展性

平台的软、硬件平台均具有良好的可扩展能力,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以适应各种不同业务的不断发展。

9)安全性与可靠性

平台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整个平台运行的安全策略和机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和良好的恢复能力,主要设备采用双机或镜像备份工作方式,保证平台稳定运行。平台能在遭受到非法攻击后迅速进行恢复。

平台网站具有备份功能,即在不使用第三方备份软件的前提下,可以对整个平台网站的内容进行自动备份,包括前台网页信息和后台数据库等内容。

全面保护平台网站的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杜绝篡改后的网页被访问,也杜绝使用Web方式对后台数据库进行篡改。

为维护平台内部各网站的内容健康,对交互式网络应用进行内容过滤及病毒防控。

10)健壮性。

平台性能指标设计达到:

平台系统的内容维护访问负载要满足300用户的并发使用量,响应时间在用户通常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

平台网站访问,在网络稳定(带宽128K)的环境下,用户访问网站页面的平均响应时间应小于2秒;

平台网站静态请求支持不少于10000并发请求,动态请求支持不少于1000并发请求。

平台在数据负载方面满足每天新增20万条以上数据,总容量在10TB(5年数据量)以上的文字及多媒体数据;

平台系统能连续6×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整个平台系统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45000小时;

平台服务系统故障恢复时间小于30分钟;

生产系统故障恢复时间小于60分钟;

平台系统由于故障造成已经建立的连接提前释放的概率小于1x 10-5;

平台系统由于故障造成应释放的连接不能释放的概率小于1x 1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