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19005发布日期:2018-06-17 00:1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图制图学和地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洪水风险取决于致灾因子、承灾体和防灾能力等多方面要素。洪水致灾因子中对洪水风险有影响的主要要素,包括洪源、洪水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淹没历时和洪水流速、流向等;反映承灾体受洪水影响的主要要素包括人口、资产分布和密度等;防灾能力是指承灾体体自身抗御洪水的能力,包括承灾体的抗灾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灾后恢复能力、防洪除涝等工程设施及其标准等。洪水风险是上述风险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集合。而洪水风险图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可广泛地应用于洪泛区管理、防洪规划与应急决策、灾情评估、居民避难、土地利用开发、灾害保险以及公共减灾对策。

相关技术中,洪水风险图绘制的常用方法是:采用ArcMap等客户端软件进行绘制和出图,客户端制图软件操作界面丰富、支持导出多种格式的高分辨率电子地图,但由于客户端程序需要在本地安装才可使用,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满足基于Web的洪水风险图绘制需求,对绘制生成的洪水风险图成果数据无法进行集中的管理、共享和应用。另一种是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绘制及出图技术,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即可。实现基于Web的多客户访问和在线进行洪水风险图绘制的需求,交互性强。

目前已有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绘制及出图技术,主要采用网页截图的技术生成洪水风险图,其实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Flash截图,一种是JavaScript截图,由于是采用网页截图的技术,故只能生成图片格式的洪水风险图(如png、jpg、gif、bmp),而无法生成EMF、EPS、AI、PDF、SVG、TIFF格式的洪水风险图,故出图格式单一,分辨率低,无法满足多种格式和高分辨率的出图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Web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的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绘制及出图方法,以满足不同图幅、比例尺和高分辨率的出图要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方法,包括:用户端从服务器中调取环境信息数据,经过逻辑运算生成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并将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以键值格式存放于服务器;所述环境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

服务器根据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生成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用户端将预先获取的基本参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格式、分辨率、制图范围、图幅、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

服务器根据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第一洪水风险图;

用户端按照预先获取的浏览指令,将第一洪水风险图在浏览器上进行展示。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生成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后,还包括:

用户端调取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矢量格式的等值面图层;

所述等值面图层触发所述用户端中的渲染模块对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分级渲染,以得到分级渲染图层;

服务器根据所述基本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所述分级渲染图层生成第二洪水风险图。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渲染模块对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分级渲染包括:

用户端从服务器调取预先存放的网格图层数据和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

将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赋值给所述网格图层数据,得到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用户端对所述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中属于同一个等级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

用户端对所述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进行分级渲染。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用户端设置基本参数信息,并将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包括格式、分辨率、制图范围、图幅、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后,还包括:

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中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用户端根据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统计出洪水风险信息;

服务器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所述洪水风险信息生成第三洪水风险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用户端设置基本参数信息,并将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包括格式、分辨率、制图范围、图幅、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后,还包括:

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中的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用户端根据所述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生成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

服务器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以及所述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生成第四洪水风险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绘制及出图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端和服务器;

所述用户端包括运算模块、设置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服务器包括图层生成模块和第一风险图生成模块;

所述运算模块,用于从服务器中调取环境信息数据,经过逻辑运算生成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并将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以键值格式存放于服务器;所述环境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

所述图层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生成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将预先获取的基本参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格式、分辨率、制图范围、图幅、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

所述第一风险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第一洪水风险图;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按照预先获取的浏览指令,将第一洪水风险图在浏览器上进行展示。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用户端还包括分级渲染模块,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等值面生成模块和第二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

所述等值面生成模块,用于调取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矢量格式的等值面图层;

所述分级渲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值面图层触发所述分级渲染模块对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分级渲染,以得到分级渲染图层;

所述第二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本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所述分级渲染图层生成第二洪水风险图。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分级渲染模块包括调取单元、赋值单元、合并单元和渲染单元;

所述调取单元,用于从服务器调取预先存放的网格图层数据和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

所述赋值单元,用于将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赋值给所述网格图层数据,得到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所述合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中属于同一个等级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

所述渲染单元,用于对所述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进行分级渲染。

结合第二方面以上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用户端还包括叠加分析模块,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三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

所述叠加分析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统计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中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所述统计单元,用于根据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统计出洪水风险信息;

所述第三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所述洪水风险信息生成第三洪水风险图。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用户端还包括雨量水位信息调取模块,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四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

所述雨量水位信息调取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雨量水位信息生成单元;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中的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所述雨量水位信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生成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

所述第四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以及所述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生成第四洪水风险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方法及系统,用户端从服务器中调取环境信息数据,经过逻辑运算生成洪水风险要素数据;服务器根据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生成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用户端将预先获取的基本参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基本参数信息和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第一洪水风险图;用户端按照预先获取的浏览指令,将第一洪水风险图在浏览器上进行展示。本发明通过用户端调用服务器端的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生成矢量格式的洪水风险图,解决现有技术中绘制洪水风险图分辨率低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分级渲染图层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海量数据的分级渲染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洪水风险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的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的系统结构图。

附图中数字代表意义如下:

10-用户端

11-运算模块

12-设置模块

13-显示模块

20-服务器

21-图层生成模块

22-第一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相关技术已有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技术,由于是采用网页截图的技术,故只能生成图片格式的洪水风险图(如png、jpg、gif、bmp),而无法生成EMF、EPS、AI、PDF、SVG、TIFF格式的洪水风险图。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方法。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方法,包括步骤S110~S150:

步骤S110,用户端10从服务器20中调取环境信息数据,经过逻辑运算生成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并将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以键值格式存放于服务器20;所述环境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

具体的,用户端10从服务器20中调取环境信息数据的过程为动态加载环境信息数据的过程。上述用户端10为Web浏览器,Web浏览器中,风险绘制界面的“图层选择”按钮触发请求GIS动态服务在GIS底图上叠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区、居民地、河流、湖泊、主要交通道路、医院、学校、公园的基础设施。水利专题信息数据主要包括测站、堤防、水闸、泵站等。

逻辑运算过程是通过Flex技术在Web浏览器叠加水力学模型(如城市内涝模型)计算生成的不同情景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包括淹没水深数据、淹没历时数据、洪水流速数据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此时,点击“方案选择”按钮,触发请求服务器20查询系统计算完成的方案数据,并将查询出来的方案名称显示在界面中供制图用户选择。其中,方案计算通过界面设定计算条件,然后通过模型模拟计算接口驱动水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对此计算条件下的洪水情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束后通过模型结果导出到数据库接口将结果数据按照一定的表结构导入到数据库中,方便模型结果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以方案为基本单位,一个方案由一套计算条件(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输出数据)组成,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计算条件,生成一个计算方案。

步骤S120,服务器20根据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生成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点击“生成风险图”按钮,触发请求服务器20查询加载该方案的最大淹没水深数据、淹没历时数据、最大流速数据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生成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请求传递的参数为上述用户选择的方案的方案ID。

步骤S130,用户端10将预先获取的基本参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20;基本参数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格式、分辨率、制图范围、图幅、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

基本参数信息设置中以图幅设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例,按下“图幅布局”按钮,请求服务器20加载预先定义的图幅布局样式供制图用户选择,或者通过“自定义图幅布局”设置新的图幅布局模板参数,设置完成之后触发调用服务器20端的模板生成服务生成新的图幅布局模板。其他基本参数如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的设置与图幅布局的操作类似。

步骤S140,服务器20根据基本参数信息和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第一洪水风险图。

具体的,步骤S140中所述服务器20包括第一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22,该第一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22包括模板读取单元、数据读取单元和生成单元。模板读取单元用于读取MXD模板;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读取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基本参数信息。生成单元根据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基本参数信息以及MXD模板生成能够支持多种格式的第一洪水风险图。支持的格式包括EMF、EPS、AI、PDF、SVG、TIFF、PNG、JPG、BMP等格式。

步骤S150,用户端10按照预先获取的浏览指令,将第一洪水风险图在浏览器上进行展示。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120后,还包括步骤S121~S123,如图2所示。

步骤S121,用户端10调取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矢量格式的等值面图层。

具体的,在步骤S120加载完最大淹没水深数据、淹没历时数据、最大流速数据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之后,触发调用服务器20端的GIS等值面Geoprocessing服务,分别生成Shape格式(矢量格式)的对应于最大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最大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的等值面。调用传递的参数为最大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最大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最大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分级标准默认参照《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试行)中的分级标准要求。

步骤S122,等值面图层触发用户端10中的渲染模块对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分级渲染,以得到分级渲染图层。

用户端10的GIS等值面Geoprocessing服务也提供了动态设置分级的参数。生成的等值面数据作为返回结果返回到Web页面,此时触发Flex渲染函数渲染等值面或直接基于网格的最大淹没水深数据、淹没历时数据、最大流速数据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进行分级渲染。

步骤S123,服务器20根据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分级渲染图层生成第二洪水风险图。

具体的,渲染模块对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分级渲染包括S210~S240,如图3所示

步骤S210,用户端10从服务器20调取预先存放的网格图层数据和洪水风险要素数据。

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存放于面向对象数据库中,数据采用key-value的格式(键值格式)进行存储。key为方案编号(每个方案对应一个网格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的模拟结果数据),value数据类型为大文本的数据对象(clob),用于存放网格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网格的编号采用连续的数字进行编码,在value数据对象中按序存放各网格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不同网格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采用特定字符进行分割。

在用户访问系统时预先加载网格图层数据,将网格图层数据作为模板存放在浏览器缓存中,因此无需每次都从服务器20端获取网格图层数据。

步骤S220,将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赋值给网格图层数据,得到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步骤S230,用户端10对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中属于同一个等级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

采用GIS面图层合并技术将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值属于同一等级的网格合并成一个面,从而将渲染的网格数减少为等级的分级数,极大地减少了浏览器渲染网格的内存和时间开销,避免了由于渲染大量网格数据造成的浏览器无法操作,甚至是出现卡死的现象。

步骤S240,用户端10对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进行分级渲染。对网格进行分级渲染时,可以定义多套分级渲染的色系。

本发明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法实现了用户端10端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渲染。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出图方法,最终生成的第二洪水风险图中包含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分级渲染图层。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130后,还包括步骤S131~S133,如图4所示。

步骤S131,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20中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发送至用户端10。

步骤S132,用户端10根据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统计出洪水风险信息。

洪水风险信息统计的具体实施方式,按下“洪水风险信息统计”按钮,触发请求GIS的叠加分析服务。GIS的叠加分析服务分析统计出不同水深下的淹没面积、淹没道路长度、淹没耕地面积、受影响人口、受影响重要单位、受影响基础设施等风险信息。统计完成后,数据以类似excel表格的形式存储,并最终出现在洪水风险图上。

步骤S133,服务器20根据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洪水风险信息生成第三洪水风险图。

第三洪水风险图图中包含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洪水风险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130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134~S136,如图5所示。

步骤S134,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20中的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发送至用户端10。

步骤S135,用户端10根据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生成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

步骤S136,服务器20根据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以及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生成第四洪水风险图。

绘制第四洪水风险图方案的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从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和预报水文数据库中读取,且该数据在Web浏览器端生成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表,并提供导入外部相关图表的功能。

生成的第四洪水风险图图中包括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以及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

实施例1中所提到的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互相组合形成最终的洪水风险图。洪水风险图除了包括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还可包括分级渲染图层、洪水风险信息、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与实施例1所提供方法相对应的基于B/S结构的洪水风险图绘制及出图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端10和服务器20。

用户端10包括运算模块11、设置模块12和显示模块13,服务器20包括图层生成模块21和第一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22。

运算模块11,用于从服务器20中调取环境信息数据,经过逻辑运算生成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并将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以键值格式存放于服务器20;所述环境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

具体的,用户端10从服务器20中调取环境信息数据的过程为动态加载环境信息数据的过程。上述用户端10为Web浏览器,风险绘制界面的“图层选择”按钮触发请求GIS动态服务在GIS底图上叠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水利专题信息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区、居民地、河流、湖泊、主要交通道路、医院、学校、公园的基础设施。水利专题信息数据主要包括测站、堤防、水闸、泵站等。

逻辑运算过程是通过Flex技术在Web浏览器叠加水力学模型(如城市内涝模型)计算生成的不同情景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包括淹没水深数据、淹没历时数据、洪水流速数据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此时,点击“方案选择”按钮,触发请求服务器20查询系统计算完成的方案数据,并将查询出来的方案名称显示在界面中供制图用户选择。其中,方案计算通过界面设定计算条件,然后通过模型模拟计算接口驱动水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对此计算条件下的洪水情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束后通过模型结果导出到数据库接口将结果数据按照一定的表结构导入到数据库中,方便模型结果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以方案为基本单位,一个方案由一套计算条件(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输出数据)组成,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计算条件,生成一个计算方案。

图层生成模块21,用于根据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生成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设置模块12,用于将预先获取的基本参数信息发送至服务器20;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格式、分辨率、制图范围、图幅、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

基本参数信息设置包括对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进行设定,并最终由第一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22进行处理,生成能够支持多种格式(包括EMF、EPS、AI、PDF、SVG、TIFF、PNG、JPG、BMP等格式),且分辨率高的第一洪水风险图。

基本参数信息设置还包括对制图范围、图幅、标题、文字说明、图例和布局的设置。其中,制图范围用来确定洪水风险图绘制区域范围。具体的,以图幅设置为例,按下“图幅布局”按钮,请求服务器20加载预先定义的图幅布局样式供制图用户选择,或者通过“自定义图幅布局”设置新的图幅布局模板参数,设置完成之后触发调用服务器20端的模板生成服务生成新的图幅布局模板。

第一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第一洪水风险图。

显示模块13,用于按照预先获取的浏览指令,将第一洪水风险图在浏览器上进行展示。

具体的,第一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22包括模板读取单元、数据读取单元和生成单元。模板读取单元用于读取MXD模板;数据读取单元用于读取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基本参数信息以及除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基本参数信息以外的分级渲染图层、洪水风险信息、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的一种或多种;生成单元根据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基本参数信息、洪水风险信息、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以及MXD模板生成洪水风险图。该洪水风险图支持EMF、EPS、AI、PDF、SVG、TIFF、PNG、JPG、BMP等格式。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端10还包括分级渲染模块,服务器20还包括等值面生成模块和第二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

等值面生成模块,用于调取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生成矢量格式的等值面图层。

加载完最大淹没水深数据、淹没历时数据、最大流速数据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之后,触发调用GIS等值面Geoprocessing服务,分别生成Shape格式(矢量格式)的最大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最大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等值面。调用传递的参数为最大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最大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最大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分级标准默认参照《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试行)中的分级标准要求。

分级渲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等值面图层触发所述分级渲染模块对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分级渲染,以得到分级渲染图层。

用户端10GIS等值面Geoprocessing服务也提供了动态设置分级的参数,生成的等值面数据作为返回结果返回到Web页面,触发Flex渲染函数渲染等值面或直接基于网格的最大淹没水深数据、淹没历时数据、最大流速数据和洪水到达时间数据进行分级渲染。

第二风险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本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所述分级渲染图层生成第二洪水风险图

其中,分级渲染模块包括调取单元、赋值单元、合并单元和渲染单元。

调取单元,用于从服务器20调取预先存放的网格图层数据和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

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存放于面向对象数据库中,数据采用key-value的格式(键值格式)进行存储,key为方案编号(每个方案对应一个网格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的模拟结果数据),value数据类型为大文本的数据对象(clob)用于存放网格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网格的编号采用连续的数字进行编码,在value数据对象中按序存放各网格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不同网格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采用特定字符进行分割。

在用户访问系统时预先加载网格图层数据,将网格图层数据作为模板存放在浏览器缓存中,无需每次都从服务器20端获取网格图层数据。

赋值单元,用于将所述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赋值给所述网格图层数据,得到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

合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中属于同一个等级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进行合并,以生成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

采用GIS面图层合并技术将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值属于同一等级的网格合并成一个面,从而将渲染的网格数减少为等级的分级数,极大地减少了浏览器渲染网格的内存和时间开销,避免了由于渲染大量网格数据造成的浏览器无法操作,甚至是出现卡死的现象。

渲染单元,用于对所述片状洪水风险要素网格数据进行分级渲染。

对网格进行分级渲染时,可以定义多套分级渲染的色系。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端10还包括叠加分析模块,服务器20还包括第三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

叠加分析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统计单元。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20中的洪水风险要素数据发送至用户端10。

统计单元,用于根据洪水风险要素数据统计出洪水风险信息。

洪水风险信息统计的具体实施方式,按下“洪水风险信息统计”按钮,请求GIS的叠加分析服务,分析统计出不同水深下的淹没面积、淹没道路长度、淹没耕地面积、受影响人口、受影响重要单位、受影响基础设施等风险信息。统计完成后,数据以类似excel表格的形式存储,最终出现在洪水风险图上。

第三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和所述洪水风险信息生成第三洪水风险图。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端10还包括雨量水位信息调取模块,服务器20还包括第四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

雨量水位信息调取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雨量水位信息生成单元。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预先存放于服务器20中的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发送至用户端10。

雨量水位信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生成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

第四洪水风险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所述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以及所述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生成第四洪水风险图。

绘制第四洪水风险图方案的降雨和水位过程数据从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和预报水文数据库中读取,且该数据在Web浏览器端生成雨量柱状图和水位过程线图表,并提供导入外部相关图表的功能。生成的第四洪水风险图图中包括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以及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

实施例2中所提到的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互相组合形成最终的洪水风险图。洪水风险图除了包括基本参数信息、第一洪水风险要素图层还可包括分级渲染图层、洪水风险信息、雨量和水位过程线图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