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5282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商品的防伪效果,市面上采用的防伪方法是在商品上使用无涂层的彩色可变二维码+数字序列验证,其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防伪码及防伪码的颜色信息,与其标贴上的防伪码颜色及防伪码信息进行对比是否一致,以确定所查询商品的真伪。二维码存储的信息量有限,无法与仓储系统结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与仓储系统结合使用的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包括步骤,

云服务器获取商品信息后进行加密生成云端编码并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云服务器为企业分配专用通道,并与云端编码进行关联,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将商品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并从云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信息;

将专用通道信息存入RFID标签的第一存储区中,将RFID标签附着于商品上;

将云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印刷在商品上;

商品入仓时由RFID探头将商品位置信息写入商品RFID标签的第三存储区,并将商品的入库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

商品出库时由RFID探头获取商品的出库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云服务器;

客户端扫描二维码获取云端编码,读取RFID标签内信息获取专用通道信息,客户端将云端编码通过专用通道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接收客户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云端编码,解密云端编码获取商品信息及仓储信息,并回传至客户端。

进一步地,商品入库前或商品入库时将云端编码存入RFID标签第二存储区,商品出库时由RFID探头清除RFID标签第二存储区中的云端编码。

进一步地,将专用通道信息存入RFID标签的第一存储区中,同时将云端编码存入RFID标签第二存储区。

进一步地,生产服务器将云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印刷在RFID标签表面。

进一步地,云服务器将与云端编码关联信息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进一步地,在二维码表面覆盖涂层。

进一步地,RFID探头设置在货架上

进一步地,RFID标签为不干胶标签。

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系统,包括:

云服务器,获取商品信息后进行加密生成云端编码并保存于云数据库中;为企业分配专用通道,并与云端编码进行关联,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生产服务器,将商品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并从云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信息;将专用通道信息存入RFID标签的第一存储区中,将RFID标签附着于商品上;将云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印刷在商品上;

RFID探头,商品入仓时将商品位置信息写入商品RFID标签的第三存储区,商品出库时获取商品出库信息;

仓库服务器,与RFID探头连接,将RFID探头获取的商品位置信息其发送至云服务器,将RFID探头获取的商品入库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

客户端,扫描二维码获取云端编码,读取RFID标签内信息获取专用通道信息,将云端编码通过专用通道发送至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客户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云端编码,解密云端编码获取商品信息及仓储信息,并回传至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涂层装置,所述涂层装置在二维码表面覆盖涂层。

本发明由于二维码用来存储信息,采用黑白印刷即可,对印刷工艺要求不高,成本可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依托客户端如普通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技术防伪验证,整个过程全自动智能化处理,省去繁琐的人工核对校验过程,从而降低对适用人群的限制,在信息安全上,采用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可靠的双重防伪验证机制,结合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可以方便地定位、管理商品的存放位置、周期及物流过程,使商品从封包到入库,再到出库的整个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包括步骤,

云服务器获取商品信息后进行加密生成云端编码并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云服务器为企业分配专用通道,并与云端编码进行关联,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将商品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并从云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信息;

将专用通道信息存入RFID标签的第一存储区中,将RFID标签附着于商品上;

将云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印刷在商品上;

商品入仓时由RFID探头将商品位置信息写入商品RFID标签的第三存储区,并将商品的入库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

商品出库时由RFID探头获取商品的出库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云服务器;

客户端扫描二维码获取云端编码,读取RFID标签内信息获取专用通道信息,客户端将云端编码通过专用通道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接收客户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云端编码,解密云端编码获取商品信息及仓储信息,并回传至客户端。

由于二维码用来存储信息,采用黑白印刷即可,对印刷工艺要求不高,成本可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依托客户端如普通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技术防伪验证,整个过程全自动智能化处理,省去繁琐的人工核对校验过程,从而降低对适用人群的限制,在信息安全上,采用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可靠的双重防伪验证机制,结合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可以方便地定位、管理商品的存放位置、周期及物流过程,使商品从封包到入库,再到出库的整个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管。仓储信息包含但不局限于仓库名称、仓库地理位置信息、仓库号、货位号、托盘号等。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云服务器获取商品信息后进行加密生成云端编码并保存于云数据库中;云服务器将存储于信息库中,代表企业和商品信息的信息摘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企业编号、商品编号、注册日期等读取后,采用对称算法进行加密,加密方法如Base64(Des(MD5(信息摘要))),但包括但不局限于该算法,生成无规则的字符序列——云端编码,将与之相关的企业编号、商品编号等关联关系一并保存于云数据库中;云服务器将与云端编码关联信息保存于云数据库中。云端编码存储信息有限,可以将企业编号、商品编号等关联关系一并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步骤2,云服务器为企业分配专用通道,并与云端编码进行关联,保存于云数据库中;云服务器为每一个已注册登记的企业动态分配一个唯一的“专用通道”,并与云端编码进行关联,保存于云数据库中,专用通道可以是域名、SSL加密通道等;

步骤3,将商品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并从云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信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生产服务器提交当前的商品编号、企业编号及生产批次号、生产时间等商品信息,从云服务器获取对应“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

步骤4,将专用通道信息存入RFID标签的第一存储区中,将RFID标签附着于商品上;现有的二维码存储的信息量有限,无法与仓储系统结合使用,将带RFID标签的不干胶贴于每一件商品的外包装表面某处,与此同时,接收云服务器发来的“专用通道”,写入RFID标签的第一存储区中,将“云端编码”写入第二存储区;一次存储专用通道信息和云端编码,方便快捷,不需要额外浪费搭设外部的时间和工作量。当然将“云端编码”写入第二存储区也可以设置在其他时间点,如入库的时候或入库之前。RFID标签包括不干胶贴,方便RFID标签附着在商品上,直接一帖即可,方便快捷。

步骤5,将云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印刷在商品上;生产服务器接收云服务器发来的“云端编码”,利用通用的二维码生成算法实时动态输出二维码,并印刷在RFID不干胶标签表面;方便客户端获取二维码信息和RFID信息,不用去寻找两个地方获取信息。二维码标签背后附带RFID电子标签。在仓储过程中,方便对商品进行定位和管理。

步骤6,在二维码表面覆盖涂层。现有的二维码置于商品外观表面,对任何人可见,在表面未加任何覆盖层防护的情况下,图案内容容易被直接批量复制、仿造二维码在被印刷后,现有的彩色二维码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容易环境光线影响,必须置于包装外表层的可视范围内,为防止在透明包装内或不被损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非法批量复制、仿造,以及防伪图案被恶意采集,在二维码表面覆盖上一层不透光、可刮擦的涂层,以此形成完整的二维码防伪标签,表面覆盖的防伪涂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制、仿造等非法运营成本,客观上限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大批量生产和流通。二维码标签完全采用黑白印刷,较之彩色印刷,在制作设备要求和成本上更低。在二维码标签表面覆盖一层可刮开的涂层作为保护。相对而言,可以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二维码标签在透明包装或不被损坏的情况直接进行非法批量复制、仿造;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防伪图案信息的泄露或被恶意采集。

步骤7,商品入仓时由RFID探头将商品位置信息写入商品RFID标签的第三存储区,并将商品的入库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每件商品被批量装箱后送入仓库。到达每个货架前,由货架上带写入功能的RFID探头,负责将商品摆放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包含但不局限于仓库名称、仓库地理位置信息、仓库号、货位号、托盘号等,写入每件商品RFID标签的第三存储区,并将每件商品的入库状态发送至云服务器;当然

步骤8,商品出库时由RFID探头获取商品的出库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云服务器;商品需出库,在离开货架前,原本货架上带写入功能的RFID探头接收商品的出库状态,将其发送至云服务器,同时,抹除第二存储区中的“云端编码”;第二存储区保存从云服务器获取的云端编码,作用在于:在商品出库时,作为商品的唯一标识,连同出库状态和第三存储区的仓储信息,通过第一存储区的专用通道提交至云服务器进行保存。数据保存成功后,出于数据安全的作用,必须将该云端编码抹除。在此过程中所有信息均能通过RFID探头进行读写。RFID标签第二存储区存储有云端编码,方便仓库管理商品,只需一套RFID读写设备即可,不用使用读二维码的设备,简化管理操作,方便管理。RFID探头设置在货架上,负责将商品摆放的位置信息,包含但不局限于仓库名称、仓库地理位置信息、仓库号、货位号、托盘号等写入每件商品RFID标签的第三存储区,并将每件商品的入库状态发送至云服务器,RFID探头设置在货架上能获取更精准的位置信息,而且方便商品读写,不用到处找RFID探头,方便布线,包括电源线、网络线等。

步骤9,客户端扫描二维码获取云端编码,读取RFID标签内信息获取专用通道信息,客户端将云端编码通过专用通道发送至云服务器;商品售卖后,消费者刮开保护涂层,使用智能手机的二维码扫描和RFID读卡功能,分别读取“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数据。此时,智能手机上的客户端将自动将“云端编码”通过“专用通道”发送至云服务器;

步骤10,云服务器接收客户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云端编码,解密云端编码获取商品信息及仓储信息,并回传至客户端;云服务器接收客户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云端编码”,首先,采用对称算法进行解密,Base64(Des(MD5(原始码)+原始码),包括但不局限于该算法,获得代表企业和商品信息的编码。根据该编码在信息库中查找,还原商品摘要、生产企业,以及整个仓储过程等相关信息,并回传至客户端。通过对二维码标签的反向解析,还原出商品的编码信息,进一步查询到商品及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

如果上述任一环节出现问题,例如“专用通道”与“云端编码”所对应的企业信息不匹配或算法解密失败,抑或解密后的编码无法在信息库中查找到相应的信息,则客户端显示防伪验证失败,并提醒消费者该商品可能属假冒伪劣商品。否则,提示防伪验证通过,显示对应的商品摘要、生产企业,以及整个仓储过程等相关信息。

包括下面流程:

1.发码流程:

根据企业和商品的信息摘要生成“原始码”,在云平台的信息数据库中与企业对应的商品进行关联。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唯一性,云平台采用双重保护机制,即1.利用特定算法对原始码进行加密,变成无规则的字符序列——“云端编码”;2.将“云端编码”通过为每个企业独立建立的“专用通道”进行发送。企业终端接收到“云端编码”,即时生成二维码。随后二维码被贴于商品外层。而“专用通道”则写入RFID标签中。此时,“发码”流程结束。

2.激活流程:

首先,商品在离开货架前,原本货架上的RFID探头读取商品的出库状态、仓储信息、“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等;

接着,货架上的终端将商品的出库状态、“云端编码”通过企业“专用通道”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接收终端发过来的信息,对“云端编码”部分使用特定的算法进行解密,还原商品的“原始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企业编号、商品编号、注册日期等);

最后,根据“原始信息”查找对应企业的商品信息,将生产过程信息与之关联、存储,完成“激活”流程。

3.防伪验证:

如果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均属于防伪验证不通过,显示防伪验证失败,并提醒消费者该商品可能属假冒伪劣商品。

例如:

1.“专用通道”或“云端编码”信息读取失败;

2.“专用通道”或“云端编码”算法解密失败;

3.“专用通道”与“云端编码”所对应的企业信息不匹配;

4.“云端编码”解密后的编码无法在信息库中查找到相应的信息;

否则,提示防伪验证通过,显示对应的商品摘要、生产企业,以及整个仓储过程等相关信息。

实施例二

一种结合RFID的二维码防伪系统,包括,

云服务器,获取商品信息后进行加密生成云端编码并保存于云数据库中;为企业分配专用通道,并与云端编码进行关联,保存于云数据库中;

生产服务器,将商品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并从云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云端编码和专用通道信息;将专用通道信息存入RFID标签的第一存储区中,将RFID标签附着于商品上;将云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印刷在商品上;

RFID探头,商品入仓时将商品位置信息写入商品RFID标签的第三存储区,商品出库时获取商品出库信息;

仓库服务器,与RFID探头连接,将RFID探头获取的商品位置信息其发送至云服务器,将RFID探头获取的商品入库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

客户端,扫描二维码获取云端编码,读取RFID标签内信息获取专用通道信息,将云端编码通过专用通道发送至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客户端通过专用通道发送的云端编码,解密云端编码获取商品信息及仓储信息,并回传至客户端。

由于二维码用来存储信息,采用黑白印刷即可,对印刷工艺要求不高,成本可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依托客户端如普通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技术防伪验证,整个过程全自动智能化处理,省去繁琐的人工核对校验过程,从而降低对适用人群的限制,在信息安全上,采用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可靠的双重防伪验证机制,结合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可以方便地定位、管理商品的存放位置、周期及物流过程,使商品从封包到入库,再到出库的整个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管。

所述系统还包括涂层装置,所述涂层装置在二维码表面覆盖涂层。现有的二维码置于商品外观表面,对任何人可见,在表面未加任何覆盖层防护的情况下,图案内容容易被直接批量复制、仿造二维码在被印刷后,现有的彩色二维码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容易环境光线影响,必须置于包装外表层的可视范围内,为防止在透明包装内或不被损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非法批量复制、仿造,以及防伪图案被恶意采集,在二维码表面覆盖上一层不透光、可刮擦的涂层,以此形成完整的二维码防伪标签,表面覆盖的防伪涂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制、仿造等非法运营成本,客观上限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大批量生产和流通。二维码标签完全采用黑白印刷,较之彩色印刷,在制作设备要求和成本上更低。在二维码标签表面覆盖一层可刮开的涂层作为保护。相对而言,可以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二维码标签在透明包装或不被损坏的情况直接进行非法批量复制、仿造;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防伪图案信息的泄露或被恶意采集。

所述系统还包括货架,仓库中设有多个货架,货架上设置有RFID探头,商品摆放在货架上或货架旁边。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