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的推送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487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的推送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的推送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多样,同一部移动终端可能会供家人、朋友等多人使用,而随着基于移动终端智能平台应用的增多,不同的用户寻找自身需要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困难。

现有的移动终端通常通过桌面组件来展示和排列应用图标,也提供一些例如文件夹的功能,用于方便用户手动对应用图标进行整理归类,然而,上述方式仍然需要用户花费较多时间进行整理和归类,同时,同一应用可能会具有多种功能,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归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的推送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不同用户寻找自身需要的应用较为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的推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偏好应用;

接收所述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对所述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偏好应用;

推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对所述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确定与用户身份特征对应的偏好应用,在接收到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时,对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使得移动终端可智能化的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特征推送用户喜好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筛选缩小了应用的选取范围,避免了用户在繁多的应用中对目标应用的搜寻,减轻了用户对应用的查找负担,节省了用户精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的推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的推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的推送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是本发明的应用的推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11: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本步骤中,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分辨不同用户,示例性的,可以分辨到具体的特定用户,如父亲、A朋友、弟弟等;也可以分辨到某一用户群体,如男性、女性、儿童、老人等。

上述获取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移动终端摄像头获取用户面部图像,根据面部图像识别获取;也可以是通过指纹传感器对用户的指纹进行识别获取、或通过受话器对用户的声纹进行识别获取、还可以是通过特定密码,识别获取拥有该特定密码的用户。

S12:根据身份特征信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偏好应用。

在本步骤中,相对于上述特定用户,偏好应用可以是该特定用户常用的应用,如,当该特定用户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对某些应用进行频繁操作,则判定被频繁操作的应用为偏好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用户使用的频繁程度,对偏好应用进行排序。

相对于上述用户群体,偏好应用可以是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各用户群体的偏好后,确定的偏好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应用的种类对偏好应用进行排序。

S13:接收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对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

本步骤中,应用选取请求可以是用于调用应用的任意操作,示例性的,可以是针对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

当应用选取请求发出时,移动终端根据上述S12确定的偏好应用的排序规则,将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显著标识的方式包括在当前页面对偏好应用进行罗列,当用户选取被显著标识的偏好应用时,打开被选取的该偏好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确定与用户身份特征对应的偏好应用,在接收到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时,对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使得移动终端可智能化的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特征推送用户喜好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筛选缩小了应用的选取范围,避免了用户在繁多的应用中对目标应用的搜寻,减轻了用户对应用的查找负担,节省了用户精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2,是本发明的应用的推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1: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S21可以发生在移动终端解锁时,也可以发生在移动终端亮屏时,当摄像头中出现多个面部图像时,以画面中心、且最清晰的面部图像作为被获取的面部图像。

S22:提取面部图像中的五官位置、脸型轮廓和面部角度。

本步骤中,五官位置用于反映面部图像中五官的相对位置情况,如五官的间距和相对角度;脸型轮廓用于反映面部图像中的脸型,如尖脸、方脸、圆脸等;面部角度用于反映面部图像与摄像头的相对角度,用于为五官位置和脸型轮廓提供辅助判断。

S23:根据五官位置、脸型轮廓和面部角度,确定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

在本步骤中,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包括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其中,性别信息还可以通过口红、眼影、眼线、耳环等特征进行辅助判断;年龄信息可以是年龄段,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将年龄信息分为0-14岁,15-45岁及45岁以上等三个年龄段。

S24:为已安装的应用添加应用类别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S24可以发生在应用下载安装之后,具体方式可通过获取应用商店或应用分发平台对应用已设定的类别标签进行确定;S24还可以是由用户自定义设置的。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类别标签包括:儿童、游戏、体育、社交、购物、生活、旅游、新闻、医疗、阅读等。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应用可能对应多个应用类别标签,如游戏应用可对应儿童、游戏等两个应用类别标签,新闻应用可对应新闻、阅读、生活等三个应用类别标签等。

S25:根据身份特征信息中的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

本步骤中,由不同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构成的身份特征信息可对应不同的应用类别标签,用于区分不同用户对应用的偏好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身份特征信息的用户,可能对应多个应用类别标签,此时,根据大数据统计,确定多个应用类别标签之间的优先级。

示例性的,当用户的年龄信息为0-14岁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为儿童;当用户为15-45岁的男性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的优先级依次为游戏、体育、新闻、社交;当用户为15-45岁的女性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的优先级依次为购物、社交、生活、旅游;当用户的年龄信息为45岁以上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的优先级依次为旅游、新闻、医疗、阅读。

S26:确定具有已确定的应用类别标签的所有应用作为偏好应用。

本步骤中,当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确定后,通过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对移动终端本地的所有应用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上述应用类别标签的所有应用作为偏好应用。

S27: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

在本步骤中,预设感应区域可以是屏幕固定位置的某一触控感应区域,也可以是对屏幕上某类触控对象设定的感应区域,如桌面应用图标对应的感应区域。

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用于调用应用的任意操作,示例性的,可以是针对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

S28:将所有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

在本步骤中,通过将所有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以便用户观察和选取,示例性的,所有偏好应用可以以分类列表的形式进行排列,分类列表采用小标题+应用图标的形式展示,小标题包括上述的应用类别标签的名称,如购物、社交、生活、旅游等,各小标题下展示对应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并根据面部图像确定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免除了用户按压指纹按键或发声、解锁等主动操作负担,使得对身份特征信息的判断更加方便易用,同时,通过为各应用添加应用类别标签,使得本发明实施例对应用的区分更加灵活和准确,当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确定后,可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推送偏好应用。

请参照图3,是本发明的应用的推送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31: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本步骤与推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步骤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32:根据身份特征信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偏好应用。

本步骤与推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步骤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偏好应用至少包括第一偏好应用和第二偏好应用,其中,第一偏好应用与第二偏好应用为不同类型的应用,或具有不同功能。

S33: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

在本步骤中,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用于调用应用的任意操作,示例性的,可以是针对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

S34:将所有第一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

在本步骤中,第一偏好应用可围绕上述预设感应区域排列,具体的,第一偏好应用可围绕上述桌面应用图标进行排列。

S35: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

第二触控操作可以是用于将第二偏好应用替代第一偏好应用的切换操作,示例性的,第二触控操作包括针对上述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第二次长按操作。

S36:将所有第二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

第二偏好应用的排列方式可参考第一偏好应用的排列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三触控操作,第三触控操作为在第一长按操作或第二长按操作不放开的情况下,以第一偏好应用或第二偏好应用为滑动终点的滑动操作,当滑动操作结束时,执行对滑动终点的第一偏好应用或第二偏好应用的打开操作。

请参照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包括:

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确定模块120,与获取模块110相连,用于根据身份特征信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偏好应用。

推送模块130,与确定模块120相连,用于接收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对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

身份特征信息用于分辨不同用户,示例性的,可以分辨到具体的特定用户,如父亲、A朋友、弟弟等;也可以分辨到某一用户群体,如男性、女性、儿童、老人等。

上述获取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移动终端摄像头获取用户面部图像,根据面部图像识别获取;也可以是通过指纹传感器对用户的指纹进行识别获取、或通过受话器对用户的声纹进行识别获取、还可以是通过特定密码,识别获取拥有该特定密码的用户。

相对于上述特定用户,偏好应用可以是该特定用户常用的应用,如,当该特定用户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对某些应用进行频繁操作,则判定被频繁操作的应用为偏好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用户使用的频繁程度,对偏好应用进行排序。

相对于上述用户群体,偏好应用可以是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各用户群体的偏好后,确定的偏好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应用的种类对偏好应用进行排序。

应用选取请求可以是用于调用应用的任意操作,示例性的,可以是针对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

当应用选取请求发出时,移动终端根据上述确定模块120确定的偏好应用的排序规则,将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显著标识的方式包括在当前页面对偏好应用进行罗列,当用户选取被显著标识的偏好应用时,打开被选取的该偏好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确定与用户身份特征对应的偏好应用,在接收到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时,对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使得移动终端可智能化的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特征推送用户喜好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筛选缩小了应用的选取范围,避免了用户在繁多的应用中对目标应用的搜寻,减轻了用户对应用的查找负担,节省了用户精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5,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200包括:

获取模块210,进一步包括:

获取单元211,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

提取单元212,与获取单元211连接,用于提取面部图像中的五官位置、脸型轮廓和面部角度。

第一确定单元213,与提取单元212连接,用于根据五官位置、脸型轮廓和面部角度,确定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身份特征信息包括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

确定模块220,与获取模块210相连,进一步包括:

添加单元221,用于为已安装的应用添加应用类别标签。

第二确定单元222,与添加单元221连接,用于根据身份特征信息中的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

第三确定单元223,与第二确定单元222连接,用于确定具有已确定的应用类别标签的所有应用作为偏好应用。

推送模块230,与确定模块220相连,进一步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231,用于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

第一推送单元232,与第一接收单元231连接,用于将所有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211可以执行于移动终端解锁时,也可以发生在移动终端亮屏时,当摄像头中出现多个面部图像时,以画面中心、且最清晰的面部图像作为被获取的面部图像。

五官位置用于反映面部图像中五官的相对位置情况,如五官的间距和相对角度;脸型轮廓用于反映面部图像的脸型,如尖脸、方脸、圆脸等;面部角度用于反映面部图像与摄像头的相对角度,用于为五官位置和脸型轮廓提供辅助判断。

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包括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其中,性别信息还可以通过口红、眼影、眼线、耳环等特征进行辅助判断;年龄信息可以是年龄段,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将年龄信息分为0-14岁,15-45岁及45岁以上等三个年龄段。

添加单元221可以执行于应用下载安装之后,具体方式可通过获取应用商店或应用分发平台对应用已设定的类别标签进行确定;应用类别标签的添加还可以是由用户自定义设置的。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类别标签包括:儿童、游戏、体育、社交、购物、生活、旅游、新闻、医疗、阅读等。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应用可能对应多个应用类别标签,如游戏应用可对应儿童、游戏等两个应用类别标签,新闻应用可对应新闻、阅读、生活等三个应用类别标签等。

由不同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构成的身份特征信息可对应不同的应用类别标签,用于区分不同用户对应用的偏好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身份特征信息的用户,可能对应多个应用类别标签,此时,根据大数据统计,确定多个应用类别标签之间的优先级。

示例性的,当用户的年龄信息为0-14岁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为儿童;当用户为15-45岁的男性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的优先级依次为游戏、体育、新闻、社交;当用户为15-45岁的女性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的优先级依次为购物、社交、生活、旅游;当用户的年龄信息为45岁以上时,确定其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的优先级依次为旅游、新闻、医疗、阅读。

当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确定后,通过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对移动终端本地的所有应用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上述应用类别标签的所有应用作为偏好应用。

预设感应区域可以是屏幕固定位置的某一触控感应区域,也可以是对屏幕上某类触控对象设定的感应区域,如桌面应用图标对应的感应区域。

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用于调用应用的任意操作,示例性的,可以是针对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

通过将所有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以便用户观察和选取,示例性的,所有偏好应用可以以分类列表的形式进行排列,分类列表采用小标题+应用图标的形式展示,小标题包括上述的应用类别标签的名称,如购物、社交、生活、旅游等,各小标题下展示对应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并根据面部图像确定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免除了用户按压指纹按键或发声、解锁等主动操作负担,使得对身份特征信息的判断更加方便易用,同时,通过为各应用添加应用类别标签,使得本发明实施例对应用的区分更加灵活和准确,当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确定后,可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推送偏好应用。

请参照图6,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300包括: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

确定模块320,与获取模块310相连,用于根据身份特征信息,确定与用户对应的偏好应用。

推送模块330,与确定模块320相连,进一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331,用于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

第二推送单元332,与第二接收单元331连接,用于将所有第一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

第三接收单元333,与第二推送单元332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

第三推送单元334,与第三接收单元333连接,用于将所有第二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预设感应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偏好应用至少包括第一偏好应用和第二偏好应用,其中,第一偏好应用与第二偏好应用为不同类型的应用,或具有不同功能。

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用于调用应用的任意操作,示例性的,可以是针对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

第一偏好应用可围绕上述预设感应区域排列,具体的,第一偏好应用可围绕上述桌面应用图标进行排列。

第二触控操作可以是用于将第二偏好应用替代第一偏好应用的切换操作,示例性的,第二触控操作包括针对上述任意桌面应用图标的第二次长按操作。

第二偏好应用的排列方式可参考第一偏好应用的排列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三触控操作,第三触控操作为在第一长按操作或第二长按操作不放开的情况下,以第一偏好应用或第二偏好应用为滑动终点的滑动操作,当滑动操作结束时,执行对滑动终点的第一偏好应用或第二偏好应用的打开操作。

请参照图7,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4和其他用户接口703。移动终端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5。

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按键、各种加速度传感器,尤其是重力传感器和陀螺仪。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7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7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设置信息,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7021和应用程序7022。

其中,操作系统7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7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7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7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7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701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处理器701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偏好应用;用户接口703接收所述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处理器701对所述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的,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701还用于控制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提取所述面部图像中的五官位置、脸型轮廓和面部角度;根据所述五官位置、脸型轮廓和面部角度,确定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所述身份特征信息包括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

可选的,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701还用于为已安装的应用添加应用类别标签;根据所述身份特征信息中的性别信息和年龄信息,确定与所述用户对应的应用类别标签;确定具有已确定的应用类别标签的所有应用作为所述偏好应用。

可选的,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701还用于控制用户接口703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并将所有所述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所述预设感应区域。

可选的,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701还用于控制用户接口703接收用户对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一触控操作;将所有所述第一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所述预设感应区域;接收用户对所述预设感应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将所有所述第二偏好应用按预设规则排列在所述预设感应区域。

移动终端7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的身份特征信息,并确定与用户身份特征对应的偏好应用,在接收到用户的应用选取请求时,对偏好应用进行显著标识,使得移动终端可智能化的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特征推送用户喜好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筛选缩小了应用的选取范围,避免了用户在繁多的应用中对目标应用的搜寻,减轻了用户对应用的查找负担,节省了用户精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