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006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字体大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不同视力的用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通常都可以对屏幕显示的字体进行设置调节,如在当前显示的基础上调大或调小显示的字体。

现有的字体调节方法中,需要进入到特定的界面设置字体,并且,由于可选择的字体的大小只有固定的几组,而固定的几组的字体的大小可能比用户希望的大,也可能比用户希望的小,因此,难以满足不同视力的用户的要求,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方法需要用户进入到特定的界面设置字体,从而导致操作繁琐,且能够调整的字体大小的范围过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

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

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放大显示的字体;

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缩小显示的字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调整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

移动轨迹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

字体放大单元,用于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放大显示的字体;

字体缩小单元,用于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缩小显示的字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可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选择放大或者缩小显示的字体,因此,无需用户进入特定的界面才能操作,从而减少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显示的字体大小是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进行调整的,因此,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大小的字体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放大显示的字体,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缩小显示的字体。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详述如下:

步骤S11,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

该步骤中,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用于放大或缩小当前屏幕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步骤S11具体包括:

A1、检测用户的手指是否悬停在屏幕上方。其中,手指悬停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上方是指用户的手指没有直接接触屏幕且在屏幕的上方。

A2、在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时,判断悬停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其中,悬停时长是指从检测到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的起始时间到当前时间对应的时长。具体地,预存储一个悬停时长阈值,比如1秒或2秒等,当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的悬停时长没有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时,表明用户无意发出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相反,当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的悬停时长没有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时,表明用户希望发出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

A3、在悬停时长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时,判定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具体地,只有在悬停时长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时,智能终端才判定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否则,判定没有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不执行后续的操作,通过这样过滤,能够提高判断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的精确度。

可选地,通过另一种方式判断用户是否发出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此时,所述步骤S11具体包括:

B1、检测用户的手指是否触摸在屏幕上。由于用户在调整字体大小时,至少需要使用2根手指,因此,为了过滤非字体大小的调整操作,检测用户的手指是否触摸在屏幕上具体为检测用户的至少2根手指是否触摸在屏幕上。

B2、在用户的手指触摸在屏幕上时,判断用户的手指是否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如图2所示,当用户的2根手指所在的触摸点分别为A和B时,若A往A’方向移动,且B往B’方向移动时,表明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若A往A”方向移动,且B往B”方向移动时,表明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内移动。

B3、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判定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的精确度,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继续判断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的次数或往内移动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次数阈值,若超过,则判定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否则,判定没有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非法用户对屏幕的字体大小进行调整,所述B3具体包括:

B31、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获取用户的指纹。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的精确度,该B31也可以为: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继续判断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的次数或往内移动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次数阈值,若超过,获取用户的指纹。

B32、判断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是否匹配。其中,预存的指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

B33、在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匹配时,判定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具体地,当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中的某个相同时,判定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否则,判定没有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由于只有在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中的某个相同时,才判定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因此,避免非法的用户对屏幕的字体大小进行调整。

步骤S12,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

其中,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具体为,从检测到用户的手指的开始位置到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轨迹。例如,当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时,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为检测到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时的开始位置到当前的悬停位置对应的移动轨迹。

步骤S13,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放大显示的字体。

具体地,当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为往外移动时,放大显示的字体。

步骤S14,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缩小显示的字体。

具体地,当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为往内移动时,缩小显示的字体。

可选地,所述步骤S13具体包括:

C1、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

C2、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的远近选择放大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上述C1和C2中,字体的大小的放大程度与移动距离的远近成正比例关系,当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越远(往外移动的距离越远)时,显示的字体的大小放大得越多,相反,显示的字体的大小放大得越少。当然,若字体的大小已达到智能终端默认的最大值,则即使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也不会再放大屏幕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步骤S14具体包括:

D1、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

D2、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的远近选择缩小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上述D1和D2中,字体的大小的缩小程度与移动距离的远近成正比例关系,当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越远(往外移动的距离越远)时,显示的字体的大小缩小得越多,相反,显示的字体的大小缩小得越少。当然,若字体的大小已达到智能终端默认的最小值,则即使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也不会再缩小屏幕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放大显示的字体,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缩小显示的字体。由于可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选择放大或者缩小显示的字体,因此,无需用户进入特定的界面才能操作,从而减少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显示的字体大小是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进行调整的,因此,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大小的字体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字体大小的调整装置的结构图,该字体大小的调整装置可应用于各种智能终端中,该智能终端可以包括经无线接入网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设备的计算机等,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又例如,该移动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销售终端POS或车载电脑等。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字体大小的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指令接收单元31、移动轨迹检测单元32、字体放大单元33、字体缩小单元34。其中:

调整指令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

可选地,所述调整指令接收单元31包括:

手指悬停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手指是否悬停在屏幕上方。其中,手指悬停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上方是指用户的手指没有直接接触屏幕且在屏幕的上方。

悬停时长判断模块,用于在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时,判断悬停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其中,悬停时长是指从检测到用户的手指悬停在屏幕上方的起始时间到当前时间对应的时长。具体地,预存储一个悬停时长阈值,比如1秒或2秒等。

第一调整指令接收判定模块,用于在悬停时长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时,判定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具体地,只有在悬停时长超过预设的悬停时长阈值时,智能终端才判定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否则,判定没有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不执行后续的操作,通过这样过滤,能够提高判断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的精确度。

可选地,通过另一种方式判断用户是否发出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此时,所述调整指令接收单元31包括:

手指触摸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手指是否触摸在屏幕上。由于用户在调整字体大小时,至少需要使用2根手指,因此,为了过滤非字体大小的调整操作,检测用户的手指是否触摸在屏幕上具体为检测用户的至少2根手指是否触摸在屏幕上。

移动方向判断模块,用于在用户的手指触摸在屏幕上时,判断用户的手指是否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

第二调整指令接收判定模块,用于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判定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的精确度,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继续判断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的次数或往内移动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次数阈值,若超过,则判定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否则,判定没有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非法用户对屏幕的字体大小进行调整,所述第二调整指令接收判定模块包括:

指纹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获取用户的指纹。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的精确度,该指纹获取模块也可以为:在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或往内移动时,继续判断用户的手指在触摸点往外移动的次数或往内移动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次数阈值,若超过,获取用户的指纹。

指纹匹配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是否匹配。其中,预存的指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1。

指纹匹配操作模块,用于在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匹配时,判定接收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由于只有在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中的某个相同时,才判定接收到字体大小的调整指令,因此,避免非法的用户对屏幕的字体大小进行调整。

移动轨迹检测单元32,用于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

其中,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具体为,从检测到用户的手指的开始位置到当前位置对应的移动轨迹。

字体放大单元33,用于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放大显示的字体。

字体缩小单元34,用于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缩小显示的字体。

可选地,所述字体放大单元33包括:

第一移动距离检测模块,用于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

字体放大操作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的远近选择放大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上述第一移动距离检测模块和字体放大操作模块中,字体的大小的放大程度与移动距离的远近成正比例关系,当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越远(往外移动的距离越远)时,显示的字体的大小放大得越多,相反,显示的字体的大小放大得越少。当然,若字体的大小已达到智能终端默认的最大值,则即使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放大移动轨迹相同,也不会再放大屏幕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所述字体缩小单元34包括:

第二移动距离检测模块,用于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时,检测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

字体缩小操作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的远近选择缩小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上述第二移动距离检测模块和字体缩小操作模块中,字体的大小的缩小程度与移动距离的远近成正比例关系,当用户手指的移动距离越远(往外移动的距离越远)时,显示的字体的大小缩小得越多,相反,显示的字体的大小缩小得越少。当然,若字体的大小已达到智能终端默认的最小值,则即使在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与预设的缩小移动轨迹相同,也不会再缩小屏幕显示的字体的大小。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可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选择放大或者缩小显示的字体,因此,无需用户进入特定的界面才能操作,从而减少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另外,由于显示的字体大小是根据用户手指的移动轨迹进行调整的,因此,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大小的字体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良好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