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197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必须设置键盘输入或者手写输入,因为语音输入无法独立完成各种字符的输入,必须要有键盘输入或者手写输入与之配合;而手写输入难以实现盲操作,且需要进行选择确定,因而输入效率较低;键盘输入需要设置输入键盘,不仅需要占用智能手表本已十分珍贵的屏幕空间,而且过小的按键尺寸使得用户键入时很不方便、极易出错。

如果输入键盘上的按键布局不占用智能手表中心区域屏幕空间,并且用户键入时不受按键尺寸、位置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做到方便、准确、快速、唯一地输入字符,那么,这样的输入方法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智能手表输入字符的痛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要解决在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各种字符所面临的痛点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用户手指在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的方位手势,模拟点击智能手表所标示的各个输入按键,从而实现在智能手表触摸屏上随意地、准确地、快速地、唯一地输入各种字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方位手势操作装置

一种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图1所示的处理器、存储器、触摸屏、应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所述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触摸屏检测数据、触摸屏显示数据。

所述触摸屏,用于显示输入信息和检测方位手势;所述触摸屏可采用电容式或电阻式或电压式触摸屏,只要能够准确地感应出用户手指的触摸情况即可。

所述应用程序包括如图2所示的数据获取模块、手势解析模块、字符获取模块、字符输入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实时检测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触摸操作时所产生的触摸数据;

所述手势解析模块,用于将所述触摸数据解析为所对应的方位手势;

所述字符获取模块,用于依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方位手势所对应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所述字符输入模块,用于执行所述字符获取模块所确定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2方位手势操作方法

一种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方位手势操作流程、字符标示规则、方位手势规则、字符输入规则。

2.1方位手势操作流程

所述方位手势操作流程包括如图3所示的步骤:

①方位手势操作状态开启;

②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实时检测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触摸操作时所产生的触摸数据;

③所述手势解析模块,将所述触摸数据解析为所对应的方位手势;

④所述字符获取模块,依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方位手势所对应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⑤所述字符输入模块,执行所述字符获取模块所确定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2.2字符标示规则

所述字符标示规则,规定了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所标示的字符区域、字符数量以及所述字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所述字符标示规则是: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四周设置一个圆环,并将所述圆环按照其所在方位,平均分为八个环形区域,在每个环形区域上分别设置四个标示字符。

所述方位包括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的左上方、上方、右上方、左方、右方、左下方、下方、右下方,如图4所示。

所述标示字符,定义为所述环形区域内所标示的字符。

2.2.1环形区域定义

如图5所示,所述八个环形区域包括1区、2区、3区、4区、5区、6区、7区、8区,其中: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左上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1区;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2区;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右上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3区;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左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4区;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右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5区;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左下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6区;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下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7区;

将位于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右下方的环形区域定义为8区。

2.2.2标示字符定义

如图6所示,所述标示字符包括外向字符、内向字符、逆向字符、顺向字符,其中:

将环形区域中部外侧所标示的字符定义为外向字符,用符号▲表示;

将环形区域中部内侧所标示的字符定义为内向字符,用符号◆表示;

将环形区域沿逆时针方向一侧所标示的字符定义为逆向字符,用符号●表示;

将环形区域沿顺时针方向一侧所标示的字符定义为顺向字符,用符号■表示。

2.2.3标示字符内容

所述标示字符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符号。

所述字母包括但不限于汉语拼音字母、英语字母、法语字母、俄语字母、阿拉伯语字母、葡萄牙语字母、西班牙语字母、日语字母、韩语字母、意大利语字母、德语字母、希腊语字母、拉丁语字母、荷兰语字母、土耳其语字母、瑞典语字母、丹麦语字母、芬兰语字母、印尼语字母。

所述数字包括但不限于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

所述符号包括但不限于标点符号、数学符号、数字序号、拼音符号、注音符号、单位符号、特殊符号。

2.3方位手势规则

利用所述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所述智能手表字符输入时,所述方位手势设定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的滑移手势、滑移后返回手势、滑移后逆切手势、滑移后顺切手势。

2.3.1滑移手势

所述滑移手势,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沿着八个方位所作的直线滑移动作。

如图7所示,所述滑移手势包括左上方滑移手势A1、上方滑移手势A2、右上方滑移手势A3、左方滑移手势A4、右方滑移手势A5、左下方滑移手势A6、下方滑移手势A7、右下方滑移手势A8;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方滑移手势A1,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左上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上方滑移手势A2,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上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上方滑移手势A3,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右上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方滑移手势A4,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左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方滑移手势A5,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右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下方滑移手势A6,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左下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下方滑移手势A7,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下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下方滑移手势A8,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向右下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滑移手势只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滑移方位有关,而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具体位置无关,即无论用户手指是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哪个位置开始滑移,滑移距离是长是短,只要滑移方位是相同的,则属于同一种滑移手势。

2.3.2滑移后返回手势

所述滑移后返回手势,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某一方位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相反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如图8所示,所述滑移后返回手势包括左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1、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2、右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3、左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4、右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5、左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6、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7、右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8;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1,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右下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2,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下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3,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左下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4,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右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5,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左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6,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右上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7,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上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8,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向左上方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滑移后返回手势,只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滑移方位有关,而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具体位置无关,即无论用户手指是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哪个位置开始滑移,在哪个位置停止滑移并反向滑移,只要正向滑移方位或者反向滑移方位是相同的,则属于同一种滑移后返回手势。

2.3.3滑移后逆切手势

所述滑移后逆切手势,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某一方位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如图9所示,所述滑移后逆切手势包括左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1、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2、右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3、左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4、右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5、左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6、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7、右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8;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1,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2,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3,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4,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5,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6,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7,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8,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逆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滑移后逆切手势,只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滑移方位有关,而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具体位置无关,即无论用户手指是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的哪个位置开始滑移,在哪个位置停止滑移并沿着逆时针切线方向滑移,只要滑移方位是相同的,则属于同一种滑移后逆切手势。

2.3.4滑移后顺切手势

所述滑移后顺切手势,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某一方位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如图10所示,所述滑移后顺切手势包括左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1、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2、右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3、左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4、右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5、左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6、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7、右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8;

进一步地,所述左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1,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2,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3,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上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4,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5,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左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6,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左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7,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右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8,定义为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先向右下方作直线滑移,滑移结束后用户手指不离开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并立即沿顺时针切线方向作直线滑移的动作。

所述滑移后顺切手势,只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滑移方位有关,而与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具体位置无关,即无论用户手指是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哪个位置开始滑移,在哪个位置停止滑移并沿着顺时针切线方向滑移,只要滑移方位是相同的,则属于同一种滑移后顺切手势。

2.4字符输入规则

利用所述方位手势操作流程触摸操作所述智能手表字符输入时,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设定为所述方位手势与所述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4.1操作指令

所述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包括:

所述1区外向字符E11输入操作指令F11;

所述1区内向字符E12输入操作指令F12;

所述1区逆向字符E13输入操作指令F13;

所述1区顺向字符E14输入操作指令F14;

所述2区外向字符E21输入操作指令F21;

所述2区内向字符E22输入操作指令F22;

所述2区逆向字符E23输入操作指令F23;

所述2区顺向字符E24输入操作指令F24;

所述3区外向字符E31输入操作指令F31;

所述3区内向字符E32输入操作指令F32;

所述3区逆向字符E33输入操作指令F33;

所述3区顺向字符E34输入操作指令F34;

所述4区外向字符E41输入操作指令F41;

所述4区内向字符E42输入操作指令F42;

所述4区逆向字符E43输入操作指令F43;

所述4区顺向字符E44输入操作指令F44;

所述5区外向字符E51输入操作指令F51;

所述5区内向字符E52输入操作指令F52;

所述5区逆向字符E53输入操作指令F53;

所述5区顺向字符E54输入操作指令F54;

所述6区外向字符E61输入操作指令F61;

所述6区内向字符E62输入操作指令F62;

所述6区逆向字符E63输入操作指令F63;

所述6区顺向字符E64输入操作指令F64;

所述7区外向字符E71输入操作指令F71;

所述7区内向字符E72输入操作指令F72;

所述7区逆向字符E73输入操作指令F73;

所述7区顺向字符E74输入操作指令F74;

所述8区外向字符E81输入操作指令F81;

所述8区内向字符E82输入操作指令F82;

所述8区逆向字符E83输入操作指令F83;

所述8区顺向字符E84输入操作指令F84。

2.4.2对应关系

所述方位手势与所述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滑移手势与外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滑移后返回手势与内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滑移后逆切手势与逆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滑移后顺切手势与顺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滑移手势与外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左上方滑移手势A1与所述1区外向字符E11输入操作指令F11对应;

所述上方滑移手势A2与所述2区外向字符E21输入操作指令F21对应;

所述右上方滑移手势A3与所述3区外向字符E31输入操作指令F31对应;

所述左方滑移手势A4与所述4区外向字符E41输入操作指令F41对应;

所述右方滑移手势A5与所述5区外向字符E51输入操作指令F51对应;

所述左下方滑移手势A6与所述6区外向字符E61输入操作指令F61对应;

所述下方滑移手势A7与所述7区外向字符E71输入操作指令F71对应;

所述右下方滑移手势A8与所述8区外向字符E81输入操作指令F81对应。

如图8所示,所述滑移后返回手势与内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左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1与所述1区内向字符E12输入操作指令F12对应;

所述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2与所述2区内向字符E22输入操作指令F22对应;

所述右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3与所述3区内向字符E32输入操作指令F32对应;

所述左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4与所述4区内向字符E42输入操作指令F42对应;

所述右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5与所述5区内向字符E52输入操作指令F52对应;

所述左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6与所述6区内向字符E62输入操作指令F62对应;

所述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7与所述7区内向字符E72输入操作指令F72对应;

所述右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8与所述8区内向字符E82输入操作指令F82对应。

如图9所示,所述滑移后逆切手势与逆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左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1与所述1区逆向字符E13输入操作指令F13对应;

所述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2与所述2区逆向字符E23输入操作指令F23对应;

所述右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3与所述3区逆向字符E33输入操作指令F33对应;

所述左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4与所述4区逆向字符E43输入操作指令F43对应;

所述右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5与所述5区逆向字符E53输入操作指令F53对应;

所述左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6与所述6区逆向字符E63输入操作指令F63对应;

所述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7与所述7区逆向字符E73输入操作指令F73对应;

所述右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8与所述8区逆向字符E83输入操作指令F83对应。

如图10所示,所述滑移后顺切手势与顺向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左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1与所述1区顺向字符E14输入操作指令F14对应;

所述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2与所述2区顺向字符E24输入操作指令F24对应;

所述右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3与所述3区顺向字符E34输入操作指令F34对应;

所述左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4与所述4区顺向字符E44输入操作指令F44对应;

所述右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5与所述5区顺向字符E54输入操作指令F54对应;

所述左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6与所述6区顺向字符E64输入操作指令F64对应;

所述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7与所述7区顺向字符E74输入操作指令F74对应;

所述右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8与所述8区顺向字符E84输入操作指令F84对应。

2.4.3规则详解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上方滑移手势A1,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1区外向字符E1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上方滑移手势A2,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2区外向字符E2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上方滑移手势A3,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3区外向字符E3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方滑移手势A4,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4区外向字符E4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方滑移手势A5,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5区外向字符E5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下方滑移手势A6,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6区外向字符E6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下方滑移手势A7,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7区外向字符E7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下方滑移手势A8,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8区外向字符E81;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1,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1区内向字符E1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2,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2区内向字符E2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上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3,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3区内向字符E3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4,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4区内向字符E4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5,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5区内向字符E5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6,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6区内向字符E6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7,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7区内向字符E7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下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8,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8区内向字符E82;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1,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1区逆向字符E1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2,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2区逆向字符E2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上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3,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3区逆向字符E3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4,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4区逆向字符E4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5,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5区逆向字符E5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6,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6区逆向字符E6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7,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7区逆向字符E7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下方滑移后逆切手势C8,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8区逆向字符E83;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1,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1区顺向字符E14;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2,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2区顺向字符E24;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上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3,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3区顺向字符E34;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4,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4区顺向字符E44;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5,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5区顺向字符E54;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6,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6区顺向字符E64;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7,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7区顺向字符E74;

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8,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所述8区顺向字符E84。

将所述标示字符代码分别代之以所述具体字符名称,建立起所述方位手势与所述具体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可按照所述方位手势操作流程触摸操作所述智能手表的标示字符输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方位手势操作装置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应用程序模块构成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方位手势操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智能手表触摸屏八个方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智能手表触摸屏八个环形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智能手表触摸屏环形区域标示字符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公开的8种滑移手势与8个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公开的8种滑移后返回手势与8个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图;

图9为本发明公开的8种滑移后逆切手势与8个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图;

图10为本发明公开的8种滑移后顺切手势与8个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某智能手表触摸屏标示的英语字母分布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某智能手表触摸输入“chin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势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提供了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某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智能手表10上的处理器20、存储器30、触摸屏40、应用程序50,如图1所示。

所述处理器20,用于处理数据;所述存储器30,用于存储数据;所述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触摸屏检测数据、触摸屏显示数据。

所述触摸屏40,用于显示输入信息和检测方位手势;所述触摸屏30可采用电容式或电阻式或电压式触摸屏,只要能够准确地感应出用户手指的触摸情况即可。

所述应用程序50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00、手势解析模块200、字符获取模块300、字符输入模块400,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0,用于实时检测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10触摸屏40上触摸操作时所产生的触摸数据;

所述手势解析模块200,用于将所述触摸数据解析为所对应的方位手势;

所述字符获取模块300,用于依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方位手势所对应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所述字符输入模块400,用于执行所述字符获取模块300所确定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实施例一中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某智能手表字符输入的流程。

如图2所示,所述方位手势操作流程包括步骤:

S01:方位手势操作状态开启;

S02: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00,实时检测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10触摸屏40上触摸操作时所产生的触摸数据;

S03:所述手势解析模块200,将所述触摸数据解析为所对应的方位手势;

S04:所述字符获取模块300,依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方位手势所对应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S05:所述字符输入模块400,输入所述字符获取模块300所确定的标示字符输入操作指令。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提供了利用实施例二中的方位手势操作流程触摸操作某智能手表输入英语单词“china”的一个实例。

一英语字母标示

如图11所示,26个英语字母在各个环形区域内的标示规则如下:

将所述1区外向字符E11标示为英语字母“i”;

将所述1区内向字符E12标示为英语字母“q”;

将所述1区逆向字符E13标示为英语字母“g”;

将所述2区外向字符E21标示为英语字母“u”;

将所述2区内向字符E22标示为英语字母“w”;

将所述2区逆向字符E23标示为英语字母“v”;

将所述2区顺向字符E24标示为英语字母“r”;

将所述3区外向字符E31标示为英语字母“e”;

将所述3区内向字符E32标示为英语字母“p”;

将所述3区逆向字符E33标示为英语字母“j”;

将所述4区外向字符E41标示为英语字母“o”;

将所述4区内向字符E42标示为英语字母“x”;

将所述4区顺向字符E44标示为英语字母“z”;

将所述5区外向字符E51标示为英语字母“s”;

将所述5区内向字符E52标示为英语字母“c”;

将所述5区逆向字符E53标示为英语字母“k”;

将所述6区外向字符E61标示为英语字母“a”;

将所述6区内向字符E62标示为英语字母“d”;

将所述6区逆向字符E63标示为英语字母“f”;

将所述6区顺向字符E64标示为英语字母“y”;

将所述7区外向字符E71标示为英语字母“n”;

将所述7区内向字符E72标示为英语字母“m”;

将所述7区顺向字符E74标示为英语字母“h”;

将所述8区外向字符E81标示为英语字母“t”;

将所述8区内向字符E82标示为英语字母“l”;

将所述8区逆向字符E83标示为英语字母“b”。

二英语单词输入

如图12所示,根据所述方位手势操作流程和字符输入规则,输入英语单词“china”,需要执行下列五个步骤:

S11: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右方滑移后返回手势B5,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英语字母“c”;

S12: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下方滑移后顺切手势D7,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英语字母“h”;

S13: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上方滑移手势A1,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英语字母“i”;

S14: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下方滑移手势A7,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英语字母“n”;

S15: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左下方滑移手势A6,则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输入英语字母“a”。

通过分析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利用方位手势触摸操作智能手表字符输入具有下列优势:

第一,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所标示的字符均匀地分布在四周环形区域,从而将中央大块的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更多的输入信息;当用户完全熟悉这些字符分布后,还可在应用软件上设置取消这些标示字符,使得智能手表触摸屏全部用于显示输入信息;

第二,用户手指在所述智能手表触摸屏上比划方位手势,无论是在智能手表触摸屏上的什么位置滑移,无论手指是粗是细,手指滑移的距离是长是短,只要滑移方位是相同的,其识别结果都是一样的。

第三,在智能手表上引入方位手势输入,将键盘鼠标的精确点击方式改变为方位手势的模糊比划方式,使得用户在智能手表上输入字符更加随意、准确、高效,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用户在智能手表上输入字符所遇到的难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改进、等同替换、重新组合,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