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46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地质勘探数据把钻孔的孔口文件、测斜文件、岩性文件以及品位数据等导入到三维矿业软件中,生成钻孔数据库;

(2)数据库建立之后,利用矿业软件强大的三维图形显示功能,在三维空间显示地质数据,包括钻孔的轨迹线、品位值、岩性及代码,并能进行数据的编辑、查询、更新、统计分析及钻孔三维可视化显示操作;

(3)样品组合:样品组合长度等于平均样品区间长度,组合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小组合长度等于组合长度的一半;

(4)再把地质剖面图和开采现状平面图导入到软件中,最终建立矿体的实体模型和块体模型;

(5)采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样品品位的空间变异性以及矿化的强弱在空间分布的特征;

(6)通过对区域化变量进行变异函数计算并且拟合出理论变异函数,根据变异函数的特征和性质,了解区域化变量在各个方向的细微变化;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构造一个套合变异函数模型,对全部有效结构信息作定量化的概括,以表示区域化变量的主要特征;

(7)在得到变异函数结构模型后,做交叉验证确立最佳估值参数;

(8)在矿体内部建立块体模型,进行品位估值;

(9)计算矿块储量及储量分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矿体的实体模型的建立过程是实体拓扑关系的建立,反应这些关系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以及体之间的关系,而储量计算是依据于空间模型的正确合理的拓扑关系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块体模型是由多个立方体单元构成的,对所述立方体进行插值计算,对落在此单元块为中心的影响范围内的样品的品位进行加权平均,求得单元块的品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结构分析的方法是套合结构,是把分别出现在不同距离上和不同方向上同时起作用的变异性组合起来代表整个矿体的变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交叉验证是检验所得到的搜索椭球体方位和变异函数结构模型各参数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交叉验证的过程是移除一个已知原始数据并使用周围的原始数据来估算被移走的值,然后将该真值同估算值进行比较得出估计误差,对所有数据重复这一操作,计算出误差的均值和方差以及克立格估计方差,通过不断地调整搜索椭球体方位和变异函数参数,重新计算误差的均值和方差以及克立格估计方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实体模型是指在构造三维实体中,采用一系列三角面描述实体的轮廓或表面而构成的完整实体的面或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实体模型的三维实体建模分为三步:第一步根据数据库,就可以生成矿区钻孔平面图;第二步生成勘探线剖面图,在每个勘探线剖面上,在各单工程上圈连矿体完成对地质信息的解释,用线连接绘制代表矿体边界的线串,外推原则是向外平推勘探线间距的四分之一,并按前述的工程间距进行资源储量分级;第三步连接实体,生成矿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块体模型是矿床品位估计及资源储量估算的基础,建立块体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矿床在三维空间内按照一定的尺寸划分为一定的单元块,然后对整个矿床范围内的单元块的品位根据已知的样品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块体模型块段大小的选取依据以下参数:勘探工程间距的大小、品位变化程度、采矿设计的最小开采单元、最终模型大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