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039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设备的使用逐渐普及,其中,穿戴设备成为智能设备中新的热点。穿戴设备例如watch(智能手表)、眼镜和头盔等,在健康管理以及视频观看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穿戴设备中通常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无线保真wifi模块等。通常,穿戴设备使用可充电电池,其续航能力影响到用户体验。这些穿戴设备在使用时需要打开其内的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便于提高用户体验,然而,当穿戴设备闲置时,例如,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此时,穿戴设备的通信模块如果仍然保持通信状态,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电量消耗。

现有中,人们通常需要手动关闭通信模块以节省电量。然而,该种方式容易导致用户体验度下降,并且在用户忘记操作时,存在不必要的电量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穿戴设备的使用状态而自动管理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的用电情况,从而可以自动节省电量,提高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如果所述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则关闭所述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时,关闭所述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穿戴设备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的状态信息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并在穿戴设备未处于佩戴状态时,自动关闭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从而可以根据穿戴设备的使用状态管理电量,达到自动节省电量的目的,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所述穿戴设备的表面区域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预设区域是否受到支撑;在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之中,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第一传感器是否检测到支撑力;如果所述第一传感器未检测到支撑力,则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第一预设区域例如为穿戴时穿戴设备上能够与人体接触的区域,由于穿戴设备自身的重量是受到第一预设区域的接触支撑的,因而,对应于第一预设区域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相应的支撑力,进而,本实施方式对于第一预设区域的受力情况进行判断,当第一预设区域未受力时,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此时,穿戴设备很可能处于未使用状态,从而可以据此关闭通信模块等。

另外,如果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支撑力,则判断所述检测到的支撑力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如果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则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为等效于所述穿戴设备自身重量的1倍至1.5倍之间的力。由于穿戴设备穿戴时需要人体支撑穿戴设备的自重,所以通常穿戴设备的自重不会太大,而穿戴设备穿戴时也较少受到其他外力作用,所以作用于穿戴设备第一预设区域的作用力通常为与穿戴设备的自身重量等效的力,再结合穿戴设备自身重量的误差,因此将第一预设范围设置为与穿戴设备自身重量的1倍至1.5倍之间相等效的力,可以有效地判断出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的情况,避免穿戴设备在使用状态时不必要地关闭通信模块等。

另外,所述穿戴设备的表面区域还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二预设区域是否受到支撑;在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之中,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第二传感器是否检测到支撑力;如果所述第二传感器未检测到支撑力,则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穿戴设备在非穿戴状态下,通常需要有别于第一预设区域的第二预设区域进行支撑,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对第二预设区域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在第二预设区域检测到支撑力时,可以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穿戴中的情况。

另外,如果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支撑力,判断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支撑力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为等效于所述穿戴设备的自身重量的力。在第二预设区域检测到支撑力时,通过进一步判断该支撑力是否相当于穿戴设备的自重,从而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完全处于未穿戴状态,进而有利于灵活准确地关闭通信模块,节省电量。

另外,在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之中,具体包括:通过所述穿戴设备自置的体温传感器检测人体温度信息;如果未检测到人体温度信息,则判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温度有别于环境温度,所以通过检测人体温度信息,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穿戴设备穿戴与否的情况,进而便于灵活地管理通信模块等的用电。

另外,如果所述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则在关闭所述通信模块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如果检测到所述预设睡眠条件,则再关闭所述通信模块。由于一些穿戴设备适于穿戴的特性,所以睡眠中穿戴穿戴设备的情况也很常见,而睡眠时通常无需开启通信模块,所以,本实施方式在检测到睡眠中穿戴时,也关闭通信模块,达到节省电量的目的。

另外,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之中,具体包括:通过所述穿戴设备自置的惯性传感器检测翻转频率;如果所述翻转频率小于预设翻转频率,则判定检测到所述预设睡眠条件;其中,所述预设翻转频率为5次每小时。通过检测翻转频率,可以较为有效地判断出睡眠活动,进而可以据此关闭通信模块达到省电目的。

另外,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穿戴设备是否位于预设位置;如果位于所述预设位置,则继续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其中所述预设位置通过以下步骤获得:获取所述穿戴设备连续停留时长大于预设时间的位置信息;从所述位置信息中筛选出所述穿戴设备连续停留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位置信息作为预设位置。例如结合睡眠的时间特点和频率特点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用户常用的休息位置。通过预先定位穿戴设备所处的位置是否为用户常用的休息位置,并在常用的休息位置进行睡眠活动检测,从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所示步骤102的子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步骤的子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步骤的子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例如智能手表(watch)、头盔、眼镜等。

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如果判断出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进入步骤104,如果判断出处于佩戴状态,则返回步骤102。

步骤102中,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2022:判断第一传感器是否检测到支撑力。如果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支撑力,则进入步骤子步骤2026,如果第一传感器未检测到支撑力,则进入子步骤2024。

本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的表面区域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穿戴设备的第一预设区域是否受到支撑。例如,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第一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表盘以及表带内侧区域,即设置于智能手表的能够接触于人体腕部的表面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可以检测出自身所受的压力大小。第一传感器的实现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子步骤2024: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

子步骤2026:判断检测到的支撑力是否满足第一预设范围。如果满足第一预设范围,则进入子步骤2022,如果不满足第一预设范围,则进入子步骤子步骤2024。

子步骤2026中,第一预设范围为等效于穿戴设备自身重量的1倍至1.5倍之间的力。通常,当第一预设区域检测到的支撑力时,可以判断出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在一些情况下,第一预设区域也可能受到外力作用,而并非穿戴时来自人体的支撑力,子步骤2026中为了排除这种外力的影响,进一步设定了第一预设范围,第一预设范围为等效于穿戴设备自重范围内需要承受的力,所以可以排除一些较为轻微的外力作用,而非穿戴时的情形。

步骤104:关闭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

步骤104中,通信模块例如可以为蓝牙模块或者无线保真wifi模块。蓝牙模块和无线保真wifi模块是穿戴设备常用的无线通信模块,其在闲置时如果保持通信状态,均会消耗一定的电量,因此,通过关闭这些通信模块,有利于节省电量。

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于穿戴表面的传感器感知穿戴设备的受力位置而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穿戴中的状态,从而可以在穿戴设备未使用时及时关闭通信模块等不必要的耗能模块。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传感器检测第一预设区域的受力来判断穿戴设备穿戴与否的情况。而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传感器检测第二预设区域的受力来判断穿戴设备穿戴与否的情况。

如图3所示,该控制方法中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3022:判断第二传感器是否检测到支撑力。如果检测到支撑力,则进入子步骤3026,如果未检测到支撑力,则进入子步骤3024。

本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的表面区域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穿戴设备的第二预设区域是否受到支撑。例如,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第二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表盘以及表带的外侧区域,即设置于智能手表的能够与人体腕部接触的表面区域相反的区域。当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其自身重量通常由第二预设区域支撑,因此可据此判断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与否。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感器可以检测出自身所受压力的大小,第二传感器的实现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子步骤3024:判定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此时返回子步骤3022。

子步骤3026:判断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支撑力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如果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进入子步骤3024,如果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进入子步骤3028。

子步骤3026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等效于穿戴设备的自身重量的力。在一些情况下,第二预设区域可能会受到其他外力(例如挤压力等)的作用,这部分外力并非用于支撑穿戴设备的自重,基于此,本实施方式为了排除作用于第二预设区域的该种外力的影响,进一步设定了第二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例如设定为与穿戴设备自重等效的力,这样,当在第二预设区域检测到的受力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排除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的情形,认为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从而可以排除一些例外情况,避免在穿戴设备使用中误关闭穿戴设备。

子步骤3028: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根据子步骤3028的判断结果,关闭穿戴设备的通信模块。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第二传感器,检测穿戴设备的受力情形,并根据检测到受力分析穿戴设备穿戴与否的,从而可以为穿戴设备的使用状态提供更多的检测方法,便于准确地检测出穿戴设备的使用状态。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用于检测受力的传感器检测穿戴设备的穿戴与否的使用状态,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穿戴设备中的体温传感器检测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穿戴状态。

如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之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4022:通过穿戴设备自置的体温传感器检测人体温度信息。如果检测到人体温度信息,进入子步骤4024,如果未检测到人体温度信息,则进入子步骤4026。

子步骤4022中,体温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穿戴设备上能够接触于人体皮肤的位置,从而便于准确检测到人体温度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本实施方式中体温传感器的设置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子步骤4024:判定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此时,返回子步骤4022。

子步骤4026: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此时,关闭穿戴设备中通信模块。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人体温度通常有别于环境温度,所以通过体温传感器,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穿戴设备是否处于穿戴中的状态,进而可以准确地管理通信模块的开启和关闭,避免穿戴设备中功耗的浪费。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第二或者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出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中时,进一步判断穿戴设备是否检测到预设的睡眠条件,并在检测预设的睡眠条件时,关闭通信模块。

如图5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2: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穿戴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如果判断出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则进入步骤504,如果判断出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则进入步骤506。

步骤504:判断穿戴设备是否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如果判断出检测到预设的睡眠条件,则进入步骤506,如果未检测到预设的睡眠条件则进入步骤502。

步骤504中,可以通过以下子步骤检测预设睡眠条件。通过穿戴设备自置的惯性传感器检测翻转频率。如果翻转频率小于预设翻转频率,则判定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例如,预设翻转频率可以为5次每小时,如果检测到翻转频率为1次每小时,则判定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进入步骤506,如果检测到反转频率为7次每小时,则判定未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返回步骤502。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穿戴设备自置的惯性传感器检测翻转频率之前,还可以检测穿戴设备是否位于预设位置。如果位于预设位置,才进入判断穿戴设备是否检测到预设睡眠条件的步骤。本实施方式中,预设位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获得:获取穿戴设备连续停留时长大于预设时间的位置信息。从位置信息中筛选出穿戴设备停留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位置信息作为预设位置。例如,预设时间可以为8小时,这样可以获取到例如用户的卧室位置或者办公位置等的位置。然后,可以从获取的多个位置信息中筛选出连续停留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位置信息,例如,预设次数可以设置为连续停留8次,这样,可以排除掉办公室所在的位置信息,保留卧室所在的位置信息。当然,当仅获取到一个停留时常大于预设时间的位置时,也可以将该位置作为预设位置。本实施方式对于预设位置的获取方法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506:关闭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

本实施方式在穿戴设备处于穿戴中时,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等的不活动状态,并在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时,关闭不必要开启的通信模块,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电量消耗。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穿戴设备。举例而言,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表(watch)、头盔、眼镜等。

如图6所示,穿戴设备6包括:

检测模块60,用于通过设置于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判断穿戴设备6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控制模块61,用于在检测模块60检测到穿戴设备6处于未佩戴状态时,关闭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

其中,传感器例如可以设置于穿戴设备的表面区域,且可以检测穿戴设备的表面是否受到支撑。并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穿戴设备的表面区域的受力位置以及受力大小,判断出穿戴设备是否处于未穿戴状态。例如,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穿戴设备的用于接触并支撑于人体的区域,当检测模块判断出传感器未受到支撑力时,则可以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如果检测判断判断出传感器受到满足预设范围的支撑力时,例如,传感器检测到其受到等效于穿戴设备自身重力的力,则可以判定为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应当理解,本发明对于传感器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到的穿戴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检测结果,关闭穿戴设备中的通信模块以节省电量。

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穿戴设备表面的传感器检测穿戴设备自身受力的位置以及大小,从而可以判断出穿戴设备是否处于未穿戴状态,并在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可以自动关闭通信模块节约电量。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设备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