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判断出租车绕路和计价异常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6788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车辆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断出租车绕路和计价异常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出租车司机在载客时,可能利用乘客对道路的不熟悉,故意绕路以多收费用,而有的司机甚至使用跑码器等非法设备干扰计价器运行,多跳里程,还有的司机,擅自将车轮改小以多跳里程。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客运市场秩序,本发明提出一种对上述行为的检测方法,可帮助有关部门进行市场监管。

传统的排查方法,一般是运管部门根据乘客投诉针对特定车辆检查,如果乘客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投诉,则无法发现违规行为;而如果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则准确率低,效果也不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筛查办法,先将疑似绕路、计价异常的行为或车辆筛选出来,然后由运管稽查部门再进一步检查、甄别。这样,能显著提高稽查的效率和准确率,从而能更好地维护客运市场秩序。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判断出租车绕路和计价异常的方法及装置,以实现智能化的判断出租车绕路和计价异常。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判断出租车绕路和计价异常的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

在车辆载客行驶过程中,以一定的频率获取车辆位置pi,并计算车辆当前位置与上一位置的距离li,连续累加li以实时计算车辆的里程;

获取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

获取车辆的计价器载客里程l1;

根据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以及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获取导航里程l2;

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累加距离值,以获得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判断出租车是否绕路:若l3>l2,且(l3-l2)/l2>pr,则认为疑似出租车绕路,其中pr为绕路判断阈值;

判断计价器是否计价异常:若l1>l3,且(l1-l3)/l3>pt,则认为疑似计价异常,其中pt为跳表异常判断阈值。

其中,所述的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的一种方法是: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累加距离值,以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其中,所述的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出租车上另外安装一车速传感器,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与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车速脉冲个数,并根据车速脉冲计算里程的公式:行驶里程=车轮胎周长*(车速脉冲个数/轮胎每转一圈产生的脉冲个数)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将疑似出租车绕路以及疑似计价异常的情况进行上报处理的步骤,以进一步判断出租车是否绕路以及计价器计价是否异常。

一种判断出租车绕路和计价异常的装置,包括:

车辆位置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以及在车辆载客行驶过程中,以一定的频率获取车辆位置pi,

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在车辆载客行驶过程中,计算车辆当前位置与上一位置的距离li,连续累加li以实时计算车辆的里程,

计价器里程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计价器载客里程l1,

导航里程程获取装置,被配置为根据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以及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获取导航里程l2,

实际里程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判断装置,被配置为判断出租车是否绕路:若l3>l2,且(l3-l2)/l2>pr,则认为疑似出租车绕路,其中pr为绕路判断阈值,还被配置为判断计价器是否计价异常:若l1>l3,且(l1-l3)/l3>pt,则认为疑似计价异常,其中pt为跳表异常判断阈值。

其中,所述的实际里程获取装置用于: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累加距离值,以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其中,所述的实际里程获取装置还用于: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与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车速脉冲个数,并根据车速脉冲计算里程的公式:行驶里程=车轮胎周长*(车速脉冲个数/轮胎每转一圈产生的脉冲个数)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上传装置,被配置为将疑似出租车绕路以及疑似计价异常的情况进行上报处理,以进一步判断出租车是否绕路以及计价是否异常。

本发明利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乘客上下车位置间的实测里程(或推荐里程),再将这3种方法计算出来的里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较,从而初步筛选出可能绕路或者可能计价异常的车辆,为进一步的检查、甄别问题车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前期筛选车辆的时间和需要的人力物力,有利于运管稽查工作的开展,维护客运市场秩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图,其步骤如下:

1.乘客上车后,司机将计价器设置为重车(例如,按下空车表)。车载gps设备通过与计价器的数据通信,获知车辆状态变为重车,记录此时的gps位置p1作为乘客上车位置。

2.载客行驶过程中,车载gps设备以最快的频率(例如1次/秒)获取实时的gps位置,并计算当前位置离上一个gps位置(第一个位置即是上车位置p1)的地理距离li。连续累加li计算里程。

3.到达目的地后,司机将计价器置为空车(例如,抬起空车表)。车载gps设备通过与计价器的数据通信,获知车辆状态变为空车,记录此时的gps位置作为乘客下车位置;同时计价器将本次载客所行驶的计价器里程(记为l1)告知gps设备。

4.车载gps设备将上、下客位置作为起点和终点,利用导航算法计算出导航路径里程(记为l2)。

5.将上、下客位置之间的根据gps位置累加计算的里程,即为载客行驶的计算行驶里程l3。

6.若l3>l2,且(l3-l2)/l2>pr,则认为疑似司机绕路,pr为绕路判断阈值,取值可调整,例如设为5%。

7.若l1>l3,且(l1-l3)/l3>pt,则认为疑似计价器跳表异常,pt为跳表异常判断阈值,取值可调整,例如设为5%。

8.将疑似绕路或者疑似计价器跳表异常上报监管中心做进一步检查、甄别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

(1)因为定时采集gps位置计算里程的方法与计价器利用车速脉冲计算里程的方法,在计算原理上有所不同,故即使相同的行驶路径,两种算法得到的结果会有所差距,但差距不大。前文提到跳表异常判断阈值(pt)即是对这种差距的包容,即只有l1>l3且(l1-l3)/l3>pt,才认为计价器里程与gps里程不相符,即存在计价器被干扰或者车轮被改小的可能。

(2)因为车辆实际运行的轨迹不可能与导航路径完全一致,故定时采集gps位置计算的里程与根据导航路径计算的里程会有所差距,但差距不大。前文提到绕路判断判断阈值(pr)即是对这种差距的包容,即只有l3>l2且(l3-l2)/l2>pr,才认为gps里程与导航里程不相符,即存在绕路的可能。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的步骤中:在出租车上另外安装一车速传感器,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与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车速脉冲个数,并根据车速脉冲计算里程的公式:行驶里程=车轮胎周长*(车速脉冲个数/轮胎每转一圈产生的脉冲个数)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考虑到传感器的灵敏度的不同和对外界环境干扰的适应能力的差异,该步骤当中的l3与l1还是存在着不一致的可能,但差距极小。判断异常的方法为:若l1>l3,且(l1-l3)/l3>pt,则疑似计价器跳表异常或车轮被改小,上报监管中心。其中pt为异常判断阀值,取值可调整,例如设为1%。

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判断出租车绕路和计价异常的装置,包括:

车辆位置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以及在车辆载客行驶过程中,以一定的频率获取车辆位置pi,

计算装置,被配置为在车辆载客行驶过程中,计算车辆当前位置与上一位置的距离li,连续累加li以实时计算车辆的里程,

计价器里程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计价器载客里程l1,

导航里程程获取装置,被配置为根据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以及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获取导航里程l2,

实际里程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累加距离值,以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判断装置,被配置为判断出租车是否绕路:若l3>l2,且(l3-l2)/l2>pr,则认为疑似出租车绕路,其中pr为绕路判断阈值,还被配置为判断计价器是否计价异常:若l1>l3,且(l1-l3)/l3>pt,则认为疑似计价异常,其中pt为跳表异常判断阈值。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上传装置,被配置为将疑似出租车绕路以及疑似计价异常的情况进行上报处理,以进一步判断出租车是否绕路以及计价是否异常。

实施例四: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装置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实际里程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载客起始位置p1与车辆的载客终点位置p2之间的车速脉冲个数,并根据车速脉冲计算里程的公式:行驶里程=车轮胎周长*(车速脉冲个数/轮胎每转一圈产生的脉冲个数)获取车辆载客的实际里程l3。

本发明利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乘客上下车位置间的实测里程(或推荐里程),再将这3种方法计算出来的里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较,从而初步筛选出可能绕路或者可能计价异常的车辆,为进一步的检查、甄别问题车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前期筛选车辆的时间和需要的人力物力,有利于运管稽查工作的开展,维护客运市场秩序。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