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2506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程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用户通过使用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进行娱乐和工作,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APP。

在现有技术中,LAPP(Light App,轻应用)是一种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全功能APP,既有媲美甚至超越Native APP(原生态应用)的用户体验,又具备Web APP(基于web的应用)的可被检索与智能分发的特性,将有效解决优质应用和服务与移动用户需求对接的问题。目前,打开轻应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打开应用界面,找到相关的轻应用并打开。

方案二,在发消息窗口里,打开发送更多类别消息的底部功能框,打开相关的轻应用。

从目前打开轻应用的方案来看,方案一操作较繁琐;方案二需要将轻应用集成到发送消息的功能框中,无法实现便捷地将该功能移植到其他应用程序中,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时操作繁琐,通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一种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包括:

应用前端获取输入消息,所述输入消息包含预设字符,根据所述输入消息获取轻应用信息和用户信息并进行封装得到封装消息,将所述封装消息发送到应用后台;

所述应用前端接收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

所述轻应用对所述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前端接收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包括:

所述应用后台对所述预设字符进行识别;

若成功识别所述预设字符,则所述应用后台从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轻应用信息匹配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

所述应用前端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后台对所述预设字符进行识别之后,还包括:

若未成功识别所述预设字符,则所述应用后台对所述输入消息进行处理,并在所述终端显示所述输入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应用对所述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包括:

所述轻应用发送所述用户信息和鉴权指令至所述应用后台,由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鉴权操作;

在鉴权成功时,所述轻应用处理所述轻应用链接地址,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轻应用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终端显示的操作界面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返回所述处理结果至所述终端进行显示。

一种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系统,包括:

应用前端模块,用于获取输入消息,所述输入消息包含预设字符,根据所述输入消息获取轻应用信息和用户信息并进行封装得到封装消息,将所述封装消息发送到应用后台模块;接收所述应用后台模块根据所述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模块;

轻应用模块,用于对所述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应用后台模块,用于对所述预设字符进行识别;若成功识别所述预设字符,则所述应用后台模块从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轻应用信息匹配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

所述应用前端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后台模块还用于若未成功识别所述预设字符,则所述应用后台模块对所述输入消息进行处理,并在所述终端显示所述输入消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应用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用户信息和鉴权指令至所述应用后台模块,由所述应用后台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鉴权操作;在鉴权成功时,所述轻应用模块处理所述轻应用链接地址,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轻应用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终端显示的操作界面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返回所述处理结果至所述终端进行显示。

上述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应用前端获取输入消息,接收应用后台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轻应用对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用户可以在应用中输入消息,进而便捷地访问轻应用,简化了轻应用的访问流程,同时,无须将轻应用集成到发送消息的功能框中,实现便捷地将该功能移植到其他应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上的操作界面示意图一;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上的操作界面示意图二;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前端接收应用后台根据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前端接收应用后台根据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的另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轻应用对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上的操作界面示意图四;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上的操作界面示意图五;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上的操作界面示意图六;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移动端的应用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应用前端获取输入消息,输入消息包含预设字符,根据输入消息获取轻应用信息和用户信息并进行封装得到封装消息,将封装消息发送到应用后台。

具体的,应用前端获取的输入消息包含的预设字符包括:调用字符和轻应用信息。其中,上述调用字符由用户预先设置,例如,用户预先设置调用字符为“@”。上述轻应用信息为轻应用名称。

如图2所示,移动端的应用的显示界面上设置有文字输入框,在具体实现时,用户在文字输入框里输入“@”+“轻应用名称”,例如,输入“@请假”,点击发送后,应用前端获取的输入消息,对上述输入消息进行封装得到封装消息并发送到应用后台。

步骤S104:应用前端接收应用后台根据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

具体的,在应用前端将封装消息发送到应用后台后,应用后台对封装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轻应用信息和用户信息。

然后,应用后台根据轻应用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链接地址,并将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其中,上述链接地址,是一种访问轻应用的资源的定位标志,可以通过轻应用的资源的位置实现对轻应用的访问;上述数据库,是一种保存有一个或多个链接地址的数据库,每一个轻应用信息对应一个链接地址。

然后,在应用后台将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后,应用前端根据链接地址,对轻应用进行访问。

步骤S106:轻应用对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应用前端根据链接地址,对轻应用进行访问后,轻应用后台对链接地址进行处理,获取指定的协议、主机名、文件名等参数,并根据主机名、文件名返回对应的轻应用的资源至轻应用前端。

然后,在轻应用前端接收到轻应用的资源后,轻应用前端根据该资源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该轻应用操作界面至终端进行显示。

如图3所示,移动端的应用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有轻应用操作界面,在具体实现时,用户在输入“@请假”,点击发送后,应用后台根据“请假轻应用信息”,在预设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请假链接地址”,并将“请假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然后,在应用后台将“请假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后,应用前端根据“请假链接地址”,对“请假轻应用”进行访问,“请假轻应用”后台对“请假链接地址”进行处理,返回对应的“请假轻应用”的资源至“请假轻应用”前端;然后,“请假轻应用”前端根据该资源生成相应的“请假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该“请假轻应用”操作界面至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预设字符和轻应用信息来打开轻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时操作繁琐,通用性差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104:所述应用前端接收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的步骤包括:

步骤S202:所述应用后台对所述预设字符进行识别。

具体的,应用后台对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进行识别,在具体实现时,应用后台识别预设字符,判断预设字符是否符合识别规则,若符合识别规则,则认定为成功识别,否则,则认定为未成功识别,该识别规则可以是应用后台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比如,若识别规则为“@”,则应用后台识别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判断预设字符是否为“@”。

步骤S204:若成功识别所述预设字符,则所述应用后台从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轻应用信息匹配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

具体的,在应用后台对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进行识别后,若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应用后台从数据库中查找与轻应用信息匹配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该数据库是一种保存有一个或多个链接地址的数据库,每一个轻应用信息对应一个链接地址,比如,“请假”轻应用对应“请假链接地址”,“工作简报”轻应用对应“工作简报链接地址”,“待办事项”轻应用对应“待办事项链接地址”。

步骤S206:所述应用前端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202:所述应用前端接收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所述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208:若未成功识别所述预设字符,则所述应用后台对所述输入消息进行处理,并在所述终端显示所述输入消息。

具体的,在应用后台对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进行识别后,若未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应用后台对输入消息进行处理在具体实现时,若未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认定用户的输入消息为普通消息,经应用后台处理后,终端正常显示用户的输入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106:所述轻应用对所述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的步骤包括:

步骤S302:所述轻应用发送所述用户信息和鉴权指令至所述应用后台,由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鉴权操作。

具体的,在应用后台接收到轻应用发送的鉴权指令后,根据用户信息进行鉴权操作,在具体实现时,不同用户根据不同的轻应用设置有不同权限,应用后台根据用户信息,与用户对应请求访问的轻应用的权限进行鉴权,如图7所示,在鉴权失败时,应用后台生成鉴权失败信息并生成提示界面,在终端进行显示“无访问权限”提示界面。

步骤S304:在鉴权成功时,所述轻应用处理所述轻应用链接地址,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预设字符和轻应用信息来打开轻应用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鉴权操作,使得轻应用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有效增强,同时,通过鉴权操作提高了应用中对轻应用管理的便捷性。

如图8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8:所述轻应用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终端显示的操作界面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返回所述处理结果至所述终端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轻应用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后,轻应用获取用户在终端显示的操作界面上输入的操作,然后返回相应的结果。

在具体实现时,如图3所示,为“请假轻应用”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查看“事假记录”、“病假记录”、“其他记录”、“考勤情况”等。用户还可以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我要请假”进行请假操作,当用户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我要请假”时,轻应用获取该操作指令,并对该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如图9所示的操作界面,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在如图9所示的操作界面中,用户可以进行填写请假事由、选择请假类型、确定请假事假、选择假期审批人等操作,然后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提交”,生成对应的“请假事项”,该过程中轻应用获取该操作指令,并对该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如图10所示的操作界面,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预设字符和轻应用信息来打开轻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轻应用的操作及响应方式,有效增强了对轻应用的操作的多样性。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本发明还提出对应的系统实施例。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的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模块:

应用前端模块402:用于获取输入消息,输入消息包含预设字符,根据输入消息获取轻应用信息和用户信息并进行封装得到封装消息,将封装消息发送到应用后台模块406;接收应用后台模块406根据封装消息返回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并根据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模块404。

具体的,应用前端模块402获取的输入消息包含的预设字符包括:调用字符和轻应用信息。其中,上述调用字符由用户预先设置,例如,用户预先设置调用字符为“@”。上述轻应用信息为轻应用名称。

如图2所示,移动端的应用的显示界面上设置有文字输入框,在具体实现时,用户在文字输入框里输入“@”+“轻应用名称”,例如,输入“@请假”,点击发送后,应用前端模块402获取的输入消息,对上述输入消息进行封装得到封装消息并发送到应用后台模块406。

在应用前端模块402将封装消息发送到应用后台模块406后,应用后台模块406对封装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轻应用信息和用户信息。

然后,应用后台模块406根据轻应用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链接地址,并将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模块402。其中,上述链接地址,是一种访问轻应用模块404的资源的定位标志,可以通过轻应用模块404的资源的位置实现对轻应用的访问;上述数据库,是一种保存有一个或多个链接地址的数据库,每一个轻应用信息对应一个链接地址。

然后,在应用后台模块406将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模块402后,应用前端模块402根据链接地址,对应用后台模块406进行访问。

轻应用模块404:用于对链接地址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应用前端模块402根据链接地址,对轻应用模块404进行访问后,轻应用模块404后台对链接地址进行处理,获取指定的协议、主机名、文件名等参数,并根据主机名、文件名返回对应的轻应用模块404的资源至轻应用模块404前端。

然后,在轻应用模块404前端接收到轻应用模块404的资源后,轻应用模块404前端根据该资源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该轻应用操作界面至终端进行显示。

如图3所示,移动端的应用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有轻应用操作界面,在具体实现时,用户在输入“@请假”,点击发送后,应用后台模块406根据“请假轻应用信息”,在预设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请假链接地址”,并将“请假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模块402;然后,在应用后台模块406将“请假链接地址”返回给应用前端模块402后,应用前端模块402根据“请假链接地址”,对“请假轻应用”进行访问,“请假轻应用”后台对“请假链接地址”进行处理,返回对应的“请假轻应用”的资源至“请假轻应用”前端;然后,“请假轻应用”前端根据该资源生成相应的“请假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该“请假轻应用”操作界面至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预设字符和轻应用信息来打开轻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应用程序中打开轻应用时操作繁琐,通用性差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后台模块406用于对预设字符进行识别;若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应用后台模块406从数据库中查找与轻应用信息匹配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应用前端模块402还用于根据链接地址访问轻应用模块404。

具体的,应用后台模块406对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进行识别,在具体实现时,应用后台模块406识别预设字符,判断预设字符是否符合识别规则,若符合识别规则,则认定为成功识别,否则,则认定为未成功识别,该识别规则可以是应用后台模块406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比如,若识别规则为“@”,则应用后台识别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判断预设字符是否为“@”。

具体的,在应用后台模块406对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进行识别后,若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应用后台模块406从数据库中查找与轻应用信息匹配的轻应用的链接地址,该数据库是一种保存有一个或多个链接地址的数据库,每一个轻应用信息对应一个链接地址,比如,“请假”轻应用对应“请假链接地址”,“工作简报”轻应用对应“工作简报链接地址”,“待办事项”轻应用对应“待办事项链接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后台模块406还用于若未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应用后台模块406对输入消息进行处理,并在终端显示输入消息。

具体的,在应用后台模块406对输入信息中的预设字符进行识别后,若未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应用后台模块406对输入消息进行处理,在具体实现时,若未成功识别预设字符,则认定用户的输入消息为普通消息,经应用后台处理后,终端正常显示用户的输入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轻应用模块404还用于发送用户信息和鉴权指令至应用后台模块406,由应用后台模块406根据用户信息进行鉴权操作;在鉴权成功时,轻应用模块404处理轻应用链接地址,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并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应用后台模块406接收到轻应用模块404发送的鉴权指令后,根据用户信息进行鉴权操作,在具体实现时,不同用户根据不同的轻应用模块404设置有不同权限,应用后台模块406根据用户信息,与用户对应请求访问的轻应用模块404的权限进行鉴权,如图7所示,在鉴权失败时,应用后台模块406生成鉴权失败信息并生成提示界面,在终端进行显示“无访问权限”提示界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预设字符和轻应用信息来打开轻应用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鉴权操作,使得轻应用的使用安全性得到有效增强,同时,通过鉴权操作提高了应用中对轻应用管理的便捷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轻应用模块404还用于获取用户在终端显示的操作界面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返回处理结果至终端进行显示。

具体的,在轻应用模块404生成相应的轻应用操作界面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后,轻应用模块404获取用户在终端显示的操作界面上输入的操作,然后返回相应的结果。

在具体实现时,如图3所示,为“请假轻应用”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查看“事假记录”、“病假记录”、“其他记录”、“考勤情况”等。用户还可以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我要请假”进行请假操作,当用户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我要请假”时,轻应用模块404获取该操作指令,并对该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如图9所示的操作界面,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在如图9所示的操作界面中,用户可以进行填写请假事由、选择请假类型、确定请假事假、选择假期审批人等操作,然后通过选择操作选择“提交”,生成对应的“请假事项”,该过程中轻应用模块404获取该操作指令,并对该操作指令进行处理,得到如图10所示的操作界面,返回至终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预设字符和轻应用信息来打开轻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轻应用的操作及响应方式,有效增强了对轻应用的操作的多样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